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术后早期DWI检查的意义
如欲投稿请点击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Platz J, et al. J Neurosurg. 2017 Apr;126(4):1070-1078. doi: 10.3171/2016.2.JNS152456. Epub 2016 May 20.】
开颅夹闭(microsurgical clipping,MC)和血管内介入栓塞(endovascular coiling,EC)是目前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已成熟的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对人体的侵袭程度不同,术后并发症和远期效果也有所不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缺血,重度致残性脑梗死可造成非常不良的预后。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是一种检测颅内缺血性病灶的有效方法,在临床症状尚未出现的早期即可发现脑缺血灶。因此,已广泛用于MC和EC术后评估脑缺血的风险。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Johannes Platz等开展临床试验(NCT01490463)研究MC与EC术后早期DWI影像的差异,以及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表于2017年4月《J Neurosurg》杂志上。
经多学科讨论决定UIA患者进行MC或EC手术,并于术前1天和术后1天分别行DWI检查。主要研究目标是术后DWI上检测到新发缺血病灶。作者将DWI上出现的新发病灶分为四类,A:1-3个点状病灶而且<10mm;B:>3个点状病灶而且<10mm;C:单个>10mm病灶;D:与手术入径相关的DWI上出现的病灶(图1)。
图1. 术后出现不同类型DWI病灶的图像。A.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EC术后DWI发现的<10mm点状病灶;B.基底动脉动脉瘤EC术后DWI发现的单发>10mm的病灶;C.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MC术后DWI发现的病灶;D.眼动脉动脉瘤MC术后DWI上出现的与手术入路有关的病灶。
作者将2010至2014年间所在临床中心的99例UIA患者纳入研究。其中,62例接受MC治疗,37例接受EC治疗。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动脉瘤大小、多发动脉瘤数目和术前DWI发现的缺血灶等在MC与EC治疗组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EC组的动脉瘤多位于后循环(p<0.001)。术后DWI分析结果表明,在MC组与EC组出现新发病灶数分别为27例(43.5%)和20例(54.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DWI发现的病灶类型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发生于EC组术后的A和B型缺血性病灶患者,各为14例和5例;发生于MC组术后的A型缺血性病灶患者5例。C、D型缺血灶在EC组术后患者中少见,仅1例C型缺血灶;而在MC组术后患者中多见,C型缺血灶12例,D型缺血灶10例。除缺血灶外,患者均无发生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其他并发症。
综上所述,该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接受MC与EC两种方法治疗的UIA患者,术后DWI检出的缺血灶发生率相似,但缺血灶类型有区别。总体来说,较小的缺血灶常常在临床上可无症状。
(Dx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以上版本),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