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Ref: Mendes GA, et al. Neurosurgery. 2016 Jan; 78(1): 34-41. doi: 10. 1227/NEU. 0000000000000982.】
位于基底节、丘脑和岛叶等区域的脑深部动静脉畸形(AVM),较其他部位的AVM出血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由于位置较深,术中病灶不易暴露,并且周边都是重要的功能区,给手术带来巨大困难。目前,血管内介入技术已经成为治疗此类AVM的主要手段,但是脑深部AVM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于评估。法国利摩日大学附属医院的George A.C.Mendes等前瞻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22例基底节、丘脑和岛叶AVM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论文发表在2016年1月的《Neurosurgery》杂志上。
术前根据MRI检查显示的AVM部位和大小,以及DSA所示AVM畸形团大小及血管结构选择介入治疗方案。破裂的、有血肿的AVM患者在排除病灶内存在动脉瘤和高流量动静脉瘘后,在出血后3周进行栓塞治疗。对于未破裂、大小<3cm和单根静脉引流的AVM,可直接行栓塞治疗。术后1、6和12月随访。主要的术后并发症有急性脑缺血、颅内出血和死亡。
20例患者术后进行DSA复查,其中18例完全治愈,2例再进行SRS补充治疗。最终预后良好的患者占82%(mRS:0、1、2),41%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比入院时好转。3例患者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2例颅内出血,1例脑缺血。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与手术有关。
该研究表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深部AVM是安全和有效的,可达到较高的解剖学上治愈率,并且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与放射外科治疗相当。血管内介入技术特别适合于病灶<3cm、单根静脉引流、不适合显微手术治疗的深部脑AVM。
图1. A. MRI显示位于左侧丘脑、直径4cm的AVM;B、C. DSA提示AVM由脉络丛后动脉和丘脑穿支动脉供血,由单根深静脉引流;D、E. 2根微导管通过脉络丛后动脉中间支和外侧支到达病灶,应用双动脉法进行栓塞;F. 栓塞后的Onyx铸型;G、H. 6个月后DSA复查可见AVM完全消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午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