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熊孩子不听话咋办?家规可以帮大忙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陈钱林专栏】
熊孩子不听话咋办?家规可以帮大忙
文|陈钱林(碧桂园泮浦湾学校总校长)
从事教育三十多年,经常碰到些熊孩子,一会儿破坏公物,一会儿伤害他人;而这些孩子背后,往往是深感无奈的父母,大多困惑于“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我分析,这与缺乏规则教育有关。
社会是讲规则的,所以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需要规则教育。道德、法律、乡规民约等规则,到了家里只有细化成家规,才可发挥教育的影响。
用心,成效自然更好。如何做好家规?
1.明明白白。家规,要让孩子听懂是什么意思。比如,我家孩子小学阶段上网的家规是“可以查资料、收发电邮、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看科学类网站、作文类网站、新闻类网站,但不能看无关的内容;一般一次不能超过半小时;单独一人不能上网”。特别是禁止之类的家规,不能含糊其辞。比如,“每天18:00-18:30可以看电视,其它时间未经父母同意都不能看”,这规则就很清楚。如果说成“少看电视”,孩子就不清楚,怎么是“少”?
2 .动态生成。我家家规的约定,都是在生活中动态形成的。如我孩子2岁多的一天,分葡萄干时吵架了。我先从女儿这儿拿一些吃掉,儿子的多了,女儿不肯;又从儿子那儿拿一些吃掉,女儿的多了,儿子不肯;最后两人的葡萄干都被我吃光了,这下都哭了。我借机教育他们,不相让的双方最终都会有损失,后来就有了“吃零食要相让”的家规。
3.民主讨论。我家家规大多是民主协商而来。比如,好几次孩子在楼梯上摔倒,我们就讨论了走楼梯时如何讲安全,后来有了“走楼梯时要互相提醒讲安全”的家规。比如,孩子俩吵架了,我想这是孩子的天性,吵吵哭哭没关系,经讨论后,有了“可以吵架、不能打架”的家规。因为孩子参与讨论,相对好执行。
4.奖罚分明。有了家规,要讲究“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奖罚要跟上。孩子毕竟是孩子,要表扬为主,表扬多了,对家规的执行力会更强。违反家规了,该批评时就要批评。多次批评无效的,要么是家规不合理,那就早点改;要么就要严厉批评,甚至进行必要的惩罚。孩子幼儿期,我创新了“100个好”评价,凡孩子表现好,加几个“好”;违规了,减几个“好”;这个评价方法,作为对家规的奖罚,效果很好。
家规,要一条条书面写下来吗?我觉得,书面约定,也行。但口头约定比书面更方便。我怕麻烦,孩子小时的家规,基本上都是口头约定。不管哪种形式,让孩子明明白白知晓家规就行。
孩子俩对家规很自律。如对“可以吵架、不能打架”、“走楼梯时要互相提醒讲安全”的家规,好几次在楼下吵架,都哭了,上楼时“弟弟小心”、“姐姐小心”互相提醒,上了楼后继续吵架。走楼梯互相提醒,这是义务;放心吵架,这是权利;这就是家规的教育力量。
教育的艺术,在于通过他律最终形成为自律,使用家规的目的也在于培养自律。当孩子慢慢形成好习惯,他律变自律了,家规就要淡出。我的经验,最好在孩子的青春期来临之前,家规就完成教育使命。如果在少儿期家规混乱、家规不严,等到了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了再定家规,那是亡羊补牢,需要付出加倍的精力。
(本文为陈钱林校长原创,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17年4月10日教育周刊)
作者简介:
陈钱林,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儿子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女儿16岁考上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大学毕业均获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陈钱林说家教”微信号(shuojiajiao)文章被广泛转载,专著《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风靡全国。现任碧桂园泮浦湾学校(坐落于广东顺德碧桂园集团总部,碧桂园教育集团旗下十二年一贯制双语学校)总校长,主创“天才儿童个性化培养”项目,长期面向全国招收高智商小学生,和喜欢自学、有意愿报考少年班的中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兼职广东碧桂园学校中国课程校长,主管“港澳台侨外籍生”项目(2005年以来参加全国单独联考,99.5%升入重点大学,其中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名校占比9.4%),长期面向全国招收高一至高三港澳台侨外籍生;以特色项目整合学校课程,着力于培养研究型创新拔尖人才,和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