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哪里

2018-03-21 邵长宇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邵长宇专栏】

我,在哪里

原创作者||邵长宇(北京雨仁法治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校长传媒专栏作者/全国生命教育形象大使)


上午第三节课后,刘磊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办公室。这是他开学一周来,第二次被“请”到办公室。上次是课上和同学扭打在了一起,被老师“请”来。


周一上午自习课期间,班主任在会议室开会,班里的两名同学趁着班主任不在,偷偷玩手机,打游戏。期间,班主任放心不下,回班巡查,恰巧撞见玩手机的同学,班主任先收缴了手机,打算会后处理这件事。班主任走后,那两名同学找到刘磊商量“对策”,刘磊“侠肝义胆”,独闯教师办公室。这里会还没开完,他那里早就等待在办公室门口。


“老师,我是来要手机的”,刘磊一脸漠然嚣张的对老师喊道。


何来此生,如此豹胆?竟然向班主任索要手机。学校明令不准携带手机进校园,何况在课堂上玩看手机,这是“罪”不可恕。


刘磊站在班主任面前理直气壮,自我感觉颇有一番行侠仗义的“英雄”气概,这种带有挑衅的挑战从何而来?


上周,刘磊“替天行道”的壮举也在师生之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正在艺术教室上课,外班的张同学悄悄从后边的门溜了进来,他不是听课,而是在教室的最后排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上课、学生听课。老师发现后对张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刘磊听说后,立马找到任课老师:“老师,你出来一下,我想和你谈谈,你不能‘ 打人'。”


“你是谁?凭啥让我跟你走?”


老师还没有明白咋回事,刘磊先责怪起了老师。


刘磊的“大侠”之举也因此成为“校园人物”。他三天两头打架,两头三天闹事,没有一个星期的清静,老师拿他没办法,家长天天头疼。


自初二以来,刘磊慢慢的变了,变得举止怪异,不可理喻,在学校翘课、打架经常发生,在家顶撞父母、上网聊天屡教不改,惹是生非,愈演愈烈。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从班里的16名速降至37名,如此下去,本来一个能升入重点中学的好苗子,恐怕将止步在校门之外。


为了转变孩子的行为,学校多次与家长协商劝其转学,换一个环境,从新开始。


“希望学校再给刘磊一次改过的机会,不然孩子就真的没救了……”家长迷茫了。


“这还是我的孩子吗?”父母发出了无奈的哀叹!


小时候的乖宝宝怎么变的连家长都不敢相认,那个曾经牵在手里的希望——如今成了堵在父母心头的失望。救救我的孩子——家长的苦苦相求犹如孩子青春期里的悲鸣!


刘磊,14岁,一名初二的学生,生命成长失去了导航,迷失了方向,搁浅在了青春期的港湾。我们了解到,刘磊是一名城市里的留守儿童,童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直到初中才来到父母身边。虽说不缺物质需求,可是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成长有过生命的裂缝。步入初中,孩子们还没扎稳脚跟,便要趟过青春的泥潭。青春期从来都不会绕道而行,也从不会偏爱哪个孩子,它总是不打招呼,迎面而来,有时会让孩子措手不及,“撞”你没商量。在这个生命拔节的关键时期,不能让孩子生命成长的“主干”发“叉”断节。


青春期是最大的“人情”,是孩子生命成长面对的最大现实,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自然界中的所有动物都没有“青春期”这一说,偏偏只有人类有青春期,这也许是上帝为留给人类的一个考验。青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是身心发展的过渡变化期、动荡反抗期。这种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的地位,使得少年成为社会学上所说的边缘人,他们地位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向他们提出的要求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身体生长迅速、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产生显著变化的阶段有两个,一个是在产前期与出生后的最初半年,另一个则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快速生长发育,被称之为青春期急速成长现象。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从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发展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青春期也是一个矛盾丛生的心理动荡期,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情感与理智、进取心强与自控力弱等矛盾伴随左右。青春期还是一个反抗期。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此外,异性兴趣、异性交往、繁重的学习任务等也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有时候还成为主要矛盾。所以,作为父母或教师正确解读“人情”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必修课和必答题。


今天的“答案”是昨天的“问题”。今天孩子书写的青春期的生命答卷是昨天父母“问题”的直接反应,今天的“果”是昨天的“因”。人的心理问题是滞后反应,青春期就是一个问题的集中爆发期。比如:进入初中以后,厌学、网瘾、自我封闭、学习障碍……就会不择而生,荒芜青春。这些问题的产生集中反应了孩子抚养问题,说明青春期之前的抚养出现问题。其实,在婴儿期和青春期之间的这一时期的教育抚养非常重要,它奠定了青春期健康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是生命成长的依恋期,依恋期最大的需求就是父母的陪伴陪养,最离不开的就是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心理抚养,心理抚养远比物质抚养重要的多。人是高能智慧动物。但在生命的初期,却是一个最无助的人,最需要父母呵护关爱的一个人。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依恋。也就是依靠、眷恋。依恋是教育、管理孩子很重要的基础。 二战时期的很多孤儿在孤儿院长大,虽然智力正常,但是很多人都有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都源于早年缺少一对一的抚养。依恋情感产生从出生开始,会持续到青春期前,只对抚养人形成,年龄越小,依赖感越强。当孩子依恋你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会听。所以这个阶段,就容易教育。 依恋期的心理抚养是孩子成长的天然疫苗,对父母的依恋情感是健康的心理之源。早年的依恋就是资本,是日后教育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后面的教育就会很困难。没有亲自抚养,想教育子女就很难,因为缺乏的是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所以当妈妈遇上问题,首要的是反求诸己,看是否曾经有过与孩子的“失恋”。


我在哪里?


生命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节律,生命中的“我”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生长的过程。9岁的时候,他开始意识到“我"开始出现,这时他会感到非常寂寞。14岁的时候则与原来的精神世界完全断开,感觉自己“嗖”地如闪电般一下子降落到了现实世界。此时他像消了磁的指南针一样,完全失去了方向,在“吱吱吱”地转,不停地转,他要重新确定自我。他需要这个过程,因为只有从漩涡里走出来他才会成为那少年!这种痛苦是他必须要经历的,正如他的物质身出现的时候,他要经历的那个痛苦一样,疼痛才是对的!  14岁是人生最大的一次危机,也是他的“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断乳危机”是在温暖的襁褓中度过的,幼儿的反抗充其量也不过是无力的挣扎、无望的哭闹。那么,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却来势迅猛,锐不可当。无论在形态上,还是生理上,都有较大的改变。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暴躁、对看不惯的事较易发脾气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在这些外力磁场的干扰下,他的指南针发生了偏转,此时如果有外力强制让它指向北,当外力消失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混乱。所以,青春期是孩子寻找自己的关键期,是在寻“我”的过程,他要确定那个“我”,寻找来这世界的使命,是从走进迷茫到走出自我的一个重生的过程。


也许,特殊经历遇见青春期让刘磊的人生指南针失灵了,生命的长河里,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在哪里,他不停地转动是在竭力的搜寻生命中的“我”,定位成长中的方向。

▲作者邵长宇近照

(本文为邵长宇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校长室的“冲突”

孩子,别逼妈妈来上学

打Call,教育的呼唤

教育,如何教?怎样育呢?

教育的心情

化解孩子生命成长的“忧喜了”——二胎

教育的味道

贩卖希望——写给身边的人

查杀孩子生命成长的“病毒”——网瘾

搬开孩子生命成长的“绊脚石”——单亲

打开孩子生命成长的“红盖头”——早恋

清除孩子生命成长的“拦路虎”——自杀

送给孩子一生随行的能力(品质)之沟通篇

送给孩子一生随行的能力之抗挫篇

送给孩子一生随行的能力之友善篇

送给孩子一生随行的能力之责任篇

送给孩子一生随行的能力之习惯篇

送给孩子一生随行的能力之规矩篇

舌尖上的隐患是生命成长的最大隐患

“分数在你们的眼里就那么重要吗?”

教育就是唤醒生命的一瓢引水

爸爸去哪了 ——《摔跤吧!爸爸》家庭教育启示

孩子,考好考坏,妈妈都等你回家吃饭!

人生的结果,都与童年相关!

校园的芦苇

24个培育孩子的机会

教育就是唤醒智慧

激发孩子内驱力的三重境界

打“龙”记:别让孩子的心灵里结出了伤疤!

教师不妨看脸色“行事”

万祖婵:坚强的阿妹

中国教育的希望,取决于能否留住35岁以上的这批教师!

反省自己——家长要补的功课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