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寒门,不管减不减负,都难出贵子!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金小贝专栏】
有的寒门,不管减不减负,都难出贵子!
原创作者|金小贝
本文为金小贝老师原创,首发金小贝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知心小贝(ID:zhixinxiaobei)”,校长传媒获得授权发布
1
前段时间,“减负”犹如一颗原子弹,投在家长、教师等所有与教育有关的群体里。
一时间,惶恐、抱怨、愤懑等情绪扑面而来,其中最响亮、最触动家长心灵的无疑是这样的观点:减负,是一场寒门的灾难。
一直以来,关于应试教育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歇过。
有的说应试教育的“满堂灌”“填鸭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的说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硬伤,但无疑是穷人最大的福利,减负只能更有利于富裕家庭,间接剥夺了寒门孩子的希望。
这样的观点都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减负”的意义。
减负并不是就没有作业,而是减掉那些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格外负担,减掉那些超纲超前学习。
减负并不是不重视学术能力,而是不唯分数论,将学生的学术和思维能力一同培养。
减负不是不让你努力学习,而是应该想办法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减负其实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优化作业类型,摆脱题海战术。
减负不是一定要求学生不补课,而是要给学生带来更高的学习效率。
2
我们都知道,德国是一个严禁超前学习的国家,不允许幼儿园向幼儿教授计算、识字等知识。
而在我们国家,很多家长会提前让孩子识字、计算、背诵,超前地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而不是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忽视对审美、音乐、人文知识方面的培养,这实际相当于给孩子加上十倍速度的心脏发动机,最终扼杀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到,大多数孩子被认为学习能力强,其实只是熬夜能力强和刷题能力强,这样的强者怎能成为祖国未来的担当?
一味地强调超时超前超额教育,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忘记教育的本质,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机械和木偶,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看看这些年来网上报道的被分数逼得神经失常、跳楼自杀的孩子,你怎能不去呼吁给教育减负?
有一个网友说得好:不减负恰恰是寒门的灾难。
拼学习时间,农村孩子拼得过校外培训喂着、名师辅导着的城市孩子吗?
拼难度,拼得过从小学奥数的城市孩子吗?
拼资源,农村没法跟城市比,环境本身就存在巨大差距,怎么竞争?
难度的增大,门槛的抬升,只会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被挡在门外。
3
总有人拿古代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来举例子,强调寒门的逆袭,却不知道这些故事恰恰体现了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
寒门出身的贵子,没有一个是仅靠死读书而成就学业的。如果寒门学子没有这些能力,照样难出人头地。
也总有人爱拿阶级固化来说事。阶级固化自古有之,武则天当年提拔寒门子弟做官,也遭到了氏族的强烈抵抗,后来不得不把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帮老臣逐出朝廷。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贵族,所有的贵族一开始都是寒门,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寒门最大的问题,是短视。
在我出生的村庄,除了我们姊妹三个,所有与我们同龄的孩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都会辍学回家,然后外出打工。不到半年,他们的父母就会拿着孩子寄回来的工资在村里炫耀。
我的父母不为所动,仅靠几亩薄地,年年借贷,供我们三个念到大学。
若干年后,那些外出打工的同龄人依旧靠出卖体力生活。我们姊妹三个则成了父母骄傲邻居羡慕的对象,我教书写作,妹妹经商,弟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寒门的家长,要有不同于身边人的远见,才能让孩子走更远的路。
4
寒门最怕的就是用“寒门”二字来作为自己堕落和平庸的借口。
限制我们进步的不是家境的差异,而是心态和眼光的差异,是性格和意志的差异。
如果你连理想都被束缚,那之后的认知、理解、沟通和逆袭又从何谈起呢?
穿越阶层壁垒,不是挂在嘴上的干巴巴的口号,而是无数努力和思索的结果。
平时上课能逃则逃,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是玩手机说闲话谈恋爱,在寝室不是打游戏就是抽烟喝酒打麻将,每逢考试能抄则抄混个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从来不读书学习,更毋论额外修炼自己的内功,你能跳出寒门,老天真是瞎了眼。
我在上师范的时候,每天晚上自习课,很多同学在教室后面偷偷打牌,我在读中外文学名著。课下,同学们在喝酒聊天逛街打毛衣的时候,我在疯狂地写作投稿。我们那一届同学,有写作才能的不只我一个,至今却只有我一个人在坚持写作。我庆幸那时候的专注,才成就今天的我。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人是生而不平等的,就像范仲淹写给晏殊的那句诗:“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对于晏殊这样的官二代,出身寒门的范仲淹也不禁羡慕,自比为山涧深处的松树,而晏殊就是那山顶上的小草。换成今天的话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
可是这一切丝毫不妨碍范仲淹这个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的寒门之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真正的阶层固化,是认知封闭。
只要不沉迷享乐努力进取,就不会在无意识中亲手封闭自己向上迁越的阶梯。
哪怕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到达罗马,哪怕我们穷其一生也未必富延三代,也不要让“寒门再难出贵子”折叠了我们人生的梦想。
所以,减不减负,与寒门的成功,真的没有多大关系。
延伸阅读:
6~18岁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精准把握各年龄段认知心理特征!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