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庭教育方法的尺度

2018-03-20 李瑞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作者近照

【李瑞专栏】

家庭教育方法的尺度

原创作者|李瑞(2017年11月底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师岗位退休,曾任统计与数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关于教育方法的尺度 ,各种见解都有。本文的观点是,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发育特点来划分,分为无约束教育、半约束教育、约束教育。以上三种教育方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还应根据少年儿童自身的具体生活、学习状况灵活施行。

    

本文重点讨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方法应把握什么样的尺度。

    

一、无约束教育。


从出生到上小学前这一段时间,应采取无约束教育。打孩子应被禁止。


在生活中孩子犯了错误,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即可。这个时期,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家长的文化水平、思想修养也不一样。往往大人认为是错误的东西,实际上没什么不对的。国人常见的带孩子话语为“不要碰这!” “不敢动那!” 孩子走路生怕跌倒,如果跌倒,会立即扶起来。对孩子限制太多。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语言是“创新”,而许多孩子在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中,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习惯,长大后如何创新?


在长知识方面,应以多表扬、多鼓励、培养学习兴趣为主,无所谓对错,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纠错,不要干涉孩子的学习。因为这个时期,玩是他们的任务,学习不是任务,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不能用时间及任务约束孩子,那样会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为上学后学习埋下祸根。


对学龄前儿童,一定要让孩子们在爱的怀抱中成长。这里所说的爱,一个重要尺度就是不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上幼儿班时,有一天和隔壁家王阿姨的儿子王小松去上学,走在渭南老街上。当看见前面开来一辆大卡车时,比我大半岁的小松给我说,“咱俩挡汽车吧!”我说“不敢!”他说“不要紧!”于是我俩站在街道中央,腿左右劈开,手拉手朝汽车喊“停车!停车!” 司机看见前方路中央有两个孩子挡车,哪有不停之理?! 好在六十年代街道窄,车速也慢。司机停车后,批评了我们俩,并让我们的同班女同学小燕告诉老师我俩挡车的事。中午放学后,教养员石兰香老师在学校(渭南西山小学)门口把我俩留下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爸到吃中午饭时,看孩子还没回家,就去学校接我们。走到学校门口,发现老师正在批评我们,两个人呜呜的哭,他就等了一会儿。老师批评完,就让我们回家。这时爸爸才去问老师我俩干了什么憋祸事?大人说话时,我俩就在旁边玩转圈的追逐游戏,一边跑一边喊“奇怪奇怪真奇怪,两只老虎没尾巴!” 最后我爸一个胳膊抱一个,把我俩抱回了家。记得当时在我爸怀里,我的眼泪还挂在脸上。后来,我在高等数学课本里,把这个上学路上挡车的故事写成了常微分方程的引例: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以10米/秒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约20米处有两个四、五岁的男孩在玩耍,司机紧急刹车。已知汽车以-4米/秒*2的加速度刹车,问汽车能否撞伤小孩?”

▲这是渭南老街上的古县衙门现在的样子。

  

二、半约束教育


上小学以后,应采用半约束的教育方式。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通过纪律性的教育,让孩子养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习惯。树苗不修剪长不成笔直的大树,孩子们毫无约束就可能走歪道。当孩子做了好事或学习上取得了进步就要表扬,当他们干了错事就要批评,甚至是严厉的批评。


为什么这里我用“半约束教育”这个概念? 原因有二:一个是给孩子们创造适当宽松的教育环境,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强力约束孩子。另一个是不见得成人的观点都是对的,强行约束可能会导致事情向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看见柿子树上有一个先红透的柿子,那就一定上树把它摘下来吃掉,完全不管是谁家的柿子树。几个小伙伴玩耍,看见自留地里的大茄子,就摘下来吃,摘前一定要确认是别人家自留地的茄子。但当大人让我去地里摘两个茄子回来做饭时,我绝对不会摘别人家的,乖乖地从自己家的自留地里摘茄子! 这究竟是什么心理? 现在再来回头看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觉得大人不应该随便给孩子们扣上一顶“偷”或者别的什么大帽子。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好奇心强,往往分不清是非,顾头不顾腚,也常干点祸害人的勾当,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没啥了不起的。孩子们不淘气,难道让大人淘气不成?


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热心研究教育规律的朋友们发表了许多文章,有强调朋友式关系教育法的,也有强调强迫式的。


我的观点是,尽量不用极端方法教育孩子。 但对于9岁到13岁左右的男孩子,如果他有很坏的生活或学习习惯,那就必须纠正。至于如何纠正,要灵活处理。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处于心理逆反期,有自己对事物错、对的判断,也有分不清好赖的毛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应采用半约束方法,以引导为主,以批评为辅,必要时也要给他点“color to see see!” 反正不能听之任之。在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时,保护孩子自尊心尤为重要,尽量不要当众斥责孩子或做让孩子下不了台的事情。老师和家长要把他当作“小大人”一样对待,多和孩子唠嗑、谈心,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烦恼。


三、约束教育。


关于打孩子。该打则打!但打的尺度是什么?我讲自己挨打的两次经历。


一次是八岁左右,有一天(我忘了为什么)我藏在村口麦垛里不回家。全家人着急地到处找我,到天黑了也找不着。大约晚上八点半才在麦垛里找到了我。当天晚上没啥事。第二天清早,我爷爷说“瑞娃,你来我给你说句话。” 他把我叫到前边的小屋子里,轮起皮鞭就抽!一鞭子下去,我就喊“爷呀,我再也不敢了!” 那是我爷爷唯一一次打他的长孙。我爷爷为人正直,吃苦耐劳,总是被评为生产队里的“模范饲养员”。 我工作后回老家,他还老是叮嘱我“不要跟单位的同事闹别扭。”至今我还记得爷爷给我教绳子打结的“朱沙环”方法,越拉越紧。我从来都没有忘记爷爷抽我的那一鞭子,我也从来没有恨过爷爷,是他教会我应怎么做人,我永远都爱我的爷爷!


另一次是大约九岁左右,有一次我想出去玩,我爸问我“你做完作业没有?” 我回答“我要是不会你打我。” 于是他考我一道题,我还真的不会。接下来发生的事令我终生不敢忘: 爸爸脱下一只鞋,直接扇到我的脸上!我立即喊“爸呀,我再也不敢吹牛啦!”  你还别说,从那时起,我就真的不敢乱吹牛,包括写文章,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很实事求是。我的自学习惯也得益于父亲的培养,基本上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问他问题,他是不会理睬我的。我一直认为,小时候如果多挨几个耳光,没准以后会更出息一点。


上高中后,打孩子恐怕就完全没有道理了,因为这时候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心理上也逐渐脱离了少年特征,摆事实讲道理应为恰当的教育方法。


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指导教育活动。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所以,一分为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不要非此即彼,尤其是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根据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度及特点,适时的采用胡萝卜或大棒的方法,恩、威并举,综合施教。


以上随笔是个人思考,仅供朋友们参考。

(本文为李瑞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如何把孩子教好?李瑞老师现身说法倾吐肺腑之言

6~18岁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精准把握各年龄段认知心理特征!

北师大教授解读0—18岁孩子成长规律

班主任的掏心话: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杨林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成就道德吗?

告诉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对策,警惕“家庭教育目标短期化”

气质, 才是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

请还教育本来的面目

芬兰将颠覆学校教育,成为世界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

人民日报:教育好孩子,这30个细节不能不知……

当教育连一只蚊子都不如的时候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