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还在用错误方式给孩子立规矩吗?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年糕妈妈 俞敏洪 校长传媒 2021-09-22

你还在用错误方式给孩子立规矩吗?

本文由“好父母十万个为什么”整理推荐,选自“年糕妈妈”,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现在的小孩过得好艰辛啊”,最近一个朋友突然感慨道。她跟我分享了在小区里看到的一幕:


一个四岁上下的小女孩嚷嚷着说自己口渴,要喝水,可站在她身旁的妈妈却只是冷冷地回了句,“现在知道口渴了?没有水,给我渴着”。


朋友心里就有点犯嘀咕,想着怎么还有这样的妈妈。


这时候小女孩已经急哭了,可妈妈还是不为所动,继续对她说:“这就是你刚才让我买棒棒糖吃的代价。记住,自己做了什么选择,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朋友这才明白,原来小女孩妈妈不给她水喝,是为了惩罚她刚才违背自己意愿吃棒棒糖。而且她还进一步告诉小女孩,自己的钱只够买水和棒棒糖中的一样,买了棒棒糖就没钱买水。



这个妈妈这么做,其实是让孩子吸取教训、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她没有考虑到,给小孩子立规矩,说到底是帮TA建立对规则意识的认知。而这个前提条件是,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语和逻辑,去跟TA介绍规则。


说什么“自己做了选择就要付出相应代价”,她肯定听不懂啊;而且,让一个四岁上下的孩子去理解因果逻辑,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呢?


她和很多家长一样都没搞清楚:学会承担责任,对孩子来说是个成长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常错把惩罚的手段,等同于了教孩子负责。


像小女孩妈妈那样,为了惩罚孩子吃棒棒糖,便不给她水喝,除了让她心生怨恨,破坏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外,我想不出来有任何好处可言。


1

惩罚教不会孩子负责


在我看来,这件事里错的并不是这个小女孩,而是她的妈妈。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孩子吃糖是对身体不好,妈妈让她长长记性有什么不对?


我能理解这位妈妈给孩子立规矩的急切心理,可是这样的办法、还有这样的说理方式,实在是不敢恭维。


作为一个孩子,想吃糖是她的天性,并没有错呀。


相比之下,这个妈妈想教孩子懂道理是真的,挖了个坑让孩子跳也是真的。


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明白:教孩子负责、给孩子立规矩和惩罚是两回事。


惩罚的痛苦只能给孩子负面感受,就像此刻这个情绪崩溃的小女孩,估计怎么也想不明白吃糖和负责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她所能明白的,只有妈妈很凶、自己很渴很难受。


下次再路过超市,她可能真的不会再要棒棒糖了。但这并不是因为她理解了“负责”,而是因为心理的恐惧和身体的痛苦,让她对这件事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确实会因为这样暂时不再“犯错”;但随着孩子长大,这种方法越来越没效果,孩子会越来越不在乎、越来越难以管教。


因为痛苦让孩子觉得:我已经付出了代价,这就很公平了。


用惩罚代替教育,那孩子记住的永远只是惩罚。



2

区别惩罚和负责,

其实一点都不难


任何教育方式,都不应该以限制孩子当前的生理需求为前提。


就好像那个小女孩的妈妈,一开始没有和孩子讲清楚,放任她的行为;然后又用她没有预测到的结果惩罚她、不让她喝水,这和虐待有啥区别?


所以想教孩子更懂规矩,就要让他明白:责任是什么,怎么做才是负责。


比如和孩子出去吃饭,他要是把餐厅地板弄脏了,我就会要求他自己清理干净。


一开始他不肯去做,我就让他在旁边看着,自己认真收拾干净,然后告诉他:因为我是你的妈妈,你把它弄脏了我要对你负责,但是我更希望你能为自己负责。


年糕很喜欢吃口香糖,我们就和他约定晚饭以后可以吃。


有的时候他白天想吃,我就会先说清楚:一天只能吃一颗,你确定要现在吃吗?


虽然一开始他还不是很理解,会说“我确定现在就要”,但是这颗吃完了就之后就怎么都没有了,这就是作为家长帮他理解并坚持的方式。



还有个妈妈问我,她希望孩子能每天自己收玩具,但是用了各种方法效果都不好,该怎么办?


想让孩子“自己收玩具”,其实也是希望他能遵守规矩、为自己负责。


我告诉她:造成这些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不想收,你就替他做了,他没有感受到不收玩具的后果。


然后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美国妈妈有好几个孩子,每个人玩具都很多,可没人愿意自己收玩具。她就想了个办法,用一个大吊笼做了个“玩具监狱”。


每天孩子睡下后,没有收起来的玩具就会被关进这个监狱,一个星期不能再玩。


我建议她可以参考一下这种做法,尝试从结果上来约束孩子。


同时还提醒她:如果孩子因此哭闹,你可以用别的方法安慰他,比如陪他玩、给他看别的书或者玩别的玩具。千万不要孩子一哭就心软,或者变本加厉的指责嘲笑。


我们要做的,只是让他理解:我要自己收好玩具,不然明天就玩不到了。  


怎样成为一个和善而坚定的家长,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


也许,从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就能找到很好的答案:给孩子立规矩并不难,教会他负责也不难。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行动让孩子看到责任,用坚持帮他理解后果,用结果形成约束的力量。既要有和善的温度,又要有坚定的引导,谁说育儿这件事不就是这样呢。

延伸阅读:

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原创作者|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

 

家庭教育既难,又不难。前两天我读到一篇文章,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父母如果随着自己的情绪好坏来教育孩子的话,那么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无所依从,他搞不清楚到底想要什么,也搞不清自己怎样去迎合父母的脾气。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能充满理性地跟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话,那么孩子一定可以养成心平气和的情绪,这样氛围当中生长起来的孩子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等。

 

说到家庭教育有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孩子生长的环境要素。我在很多家庭教育讲座问过一个问题:请问多少家庭家里是有书架的?第二个问题:书架上面放满五百本书的有多少?第三个问题:有多少家长有晚上睡觉以前看半小时到一小时书的习惯?我做过很多家庭调查,喜欢读书的孩子,将来克服挫折的能力强很多,他会把从书中得到的知识变成自己内心的思想,当然,书呆子型的读书除外。

 

我在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只给我买书,不买别的东西。母亲要营造一个读书氛围,于是我喜欢上读书。父母种下的种子会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孩子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长大,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是非常关键的。

 

家长给的时间多少,决定孩子对家的感觉

 

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有意无意中已经通过自己的行为传输我们的人生价值,孩子对父母一定是有样学样。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面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我们总说为孩子花有质量的时间。有质量的时间概念是什么?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们健康快乐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宽阔的胸怀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怎么样让孩子在这种教育中长大?我一直认为比知识教育要重要很多。如果把孩子的人格、个性、态度、精神、习惯、心理、能力、处世、技能培养好,即使在班里是最后一名我也不认为这个孩子会没出息。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调查: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这些将影响其一生。拥有坚毅品格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坚毅怎么培养?我想到挫折教育

 

对于挫折教育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父母想的是,打骂得越多孩子越皮实。很多有出息的孩子都是被打骂出来的,我小时候被打骂现在一点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因为农村孩子家家户户都打孩子,扯平了。语言也好,行动也好是不是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没事。

 

定规矩有时候也是一样,规矩的严厉性跟规矩的合理性是必须要考虑进去。我儿子3岁左右的时候用餐巾纸擦完鼻子往地上扔,我回家看完让他捡起来,他还故意再扔一张纸。我也没打他,冬天给他棉袄一披关到门外去,孩子在门外害怕,过了五分钟敲门了。我说你干什么?回来捡纸。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面去,从此以后不再往地上扔任何东西,这种严厉对他没造成伤害。

 

我们很多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团队合作,他怕在团队当中被人比下去。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你自己不要跟别人比,只要在这个活动中感到快乐就可以了,孩子从小养成凡事都要比较的心态,比到最后心里就会失衡。

 

我时常带儿子去爬山,1700米、1800米一天爬上去,徒步30公里,走不动也得走,培养他的毅力,这跟学习没关系。我也培养他的创新能力,他对3D打印机感兴趣我就给他买。诚信、诚实、负责、友好、善良……这些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词。把握这些东西以后,其它东西都是生出来的树叶,树根在树枝在,成绩怎么样、上什么大学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这是我的教育观。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正确努力,中国有50%的家长在竭尽全力爱孩子的同时,也在把孩子毁掉。

(本文选自“悦读馆”,版权归原创作者俞敏洪所有)


延伸阅读:

俞敏洪:人与人的差距,是怎样一步步被拉开的?

俞敏洪:先别要求孩子考一个好大学,这4样东西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俞敏洪: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吼”孩子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吗?

你越骂,孩子越不改!批评孩子前,一定要先问这8个问题!

教育男孩坚守4个原则,孩子长大一定了不起!

你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还谈什么家国情怀?

孩子6岁前,这6个规矩必须给他立起来

规矩才是最好的爱——正面管教,从幼儿开始

无规矩,不自由:美国幼儿园这样树立规则意识

家长与孩子建立规则,跟着这6点出发,孩子会更快养成好习惯

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却惊醒全国无数父母!

不愿等待,是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

“我们学校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