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力:建立中国的金融区块链联盟(深度好文)
原创声明:本文为作者在2016年4月24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双周圆桌”第158期“区块链与虚拟货币的创新和发展”上所做的主题演讲,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整理,经作者审核。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立场。
文/ 袁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提要:发达国家和科技公司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从专利技术的申请来看,我国与美国区块链技术或有一年半左右的差距。基于上述形势,中国如何实现“非对称”赶超?首先是要看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其次,在了解区块链底层建设对于金融业现有业务及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后,在各金融企业之间达成建立“中国的金融区块链联盟”的共识。最后是要协同推进,迎接变革。
谈到数字货币,首先会想到的一个人是“中本聪”,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表了一篇论文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2009年,论文发表之后,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在互联网的数字世界里诞生了。目前,比特币总市值65亿美元左右,虽然市值在不断变化,但它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虚拟货币。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底层技术,而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众所周知,比特币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除比特币区块链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区块链,例如,以太坊的区块链等。所以,我们应该区分比特币、比特币区块链、区块链以及区块链技术等概念。
目前,人们对区块链有几个误读。
区块链不是不需要中心
可以用英文描述区块链为“Decentralized Blockchain”,其中Decentralized被翻译成“去中心化”。但是,我认为区块链实现了价值的无中介传播,就是点对点的价值传播,这并不是说进入区块链时代以后就不需要中心了,而是应当从一个单一的集中化向中心与中心之间的并联发展。那么,现有的中心很可能变成分中心或者弱中心。目前所有银行都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如果今后成立金融区块链联盟,那么它们就可以成为区块链联盟里的各个节点,所以区块链并不是不需要中心。
区块链不是不需要信用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文章观点认为区块链是要“去信用”,其实,区块链是通过共识算法建立信任,通过各个节点之间的共识保证交易的正确性。通过数学、算法以低成本建立信任,而不是“去信用”。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数字资产交易不需要两个人相互认识,或者是相互有信任关系,也不需要第三方信用机构,只需要大家信任区块链这个可信网络即可。
为什么说它可信呢?因为它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有一套基于共识的机制:一套加密算法,使得它不可篡改。一方面通过公钥使得信息透明化、可追溯;另一方面,私钥可以保护隐私。
区块链并非成熟技术,也非万能
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今年年初我们派团去巴克莱南非的区块链研究室学习,在研讨会上,巴克莱非洲区块链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要成为真正成熟的技术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目前,区块链存在计算速度相对较慢、存储空间小的缺陷,而且,并非所有的数据处理都需要使用区块链。
我们发现,老牌金融发达国家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
2016年1月19日,英国政府发布了长达88页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白皮书。英国政府认为,政府参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网络的立法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鼓励对区块链技术的深入研究。英国政府正在积极评估区块链技术的潜力,考虑将它用于减少金融欺诈,降低成本。此外,英国政府计划开发能够在政府和公共机构之间使用的应用系统。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Walport和他的研究小组,将会协作将分布式账本技术集成到政府管理中,保障政府的隐私和安全。
2015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Overstock公司通过比特币区块链发行自己公司的股票。同时,美国存管信托和结算公司(DTCC)发布了《拥抱颠覆—开发分布式账本的潜力,改善交易后的环境》。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把加密数字货币放在快速发展目标领域的首位,这项举措推动了各个机构针对数字货币的政策研究。4月18-21日,欧洲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论坛(EDCAB)为欧盟议会的政策制定者举办了一个集中讨论区块链的“博览会”。
科技公司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方面也走在了前面。
IBM推出了“开放账本项目”(Open Ledger Project),开发企业级的区块链软件结构,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商用,通过IBM云计算平台的Bluemix和API基础架构来支持外部数据的对接。IBM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实践还有很多,近期,它与韩国的一家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做了富有创意的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微软利用Azure平台,为用户提供“区块链即服务”(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可以使得R3以及其银行成员加快试验和学习进程,加速分布式台账的开发、测试和部署。
Intel也发布了用来搭建、部署和运行分布式账本的高效模块化平台SawtoothLake;同时,Intel还研究为区块链应用的硬件芯片创造可信任的执行环境,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隐私。
与此同时,华尔街也在积极行动。
早在2014年,掉期交易所trueEX创始人Sunil Hirani和自营交易公司DRW Trading创始人Don Wilson共同创立了DAH公司,并任命Blythe Masters担任公司CEO。
2015年,拥有30多年华尔街从业经验的David Rutter创建了R3 CEV。尽管创建比较晚,但是R3的核心职能是制定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行业标准,以及探索实践用途,并建立银行的区块链联盟。所以自去年成立至今,这家公司已经吸引了全球40多家金融机构加盟。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华尔街除了有这两家迎合数字金融时代到来的新公司之外,大型金融机构都在研究区块链技术,都在建立自己的区块链概念和技术团队,同时它们也加入了R3金融业联盟。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有了实际应用的案例。
在美国,纳斯达克首次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和记录了一项私人证券交易;
在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ASX)选择使用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作为其清算和结算系统的替代品。ASX去年底以来,同DAH合作,为自己搭建新的交易系统;
在加拿大,区块链初创公司“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Blockchain Tech Ltd )已经成功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爱沙尼亚政府将推出政府的区块链医保记录。
2015年以来,我国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和研究逐步展开。
从政府部门来看, 2016年2月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数字货币必须由央行发行,区块链是可选的技术。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还召开了数字货币研讨会。除了央行以外,去年浙江省、北京市等有关政府部门也表达了对区块链应用研究工作的支持。
从企业角度来看,万向集团建立了区块链实验室,而且很多区块链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涌现。
此外,一批行业联盟正在建立起来。2015年12月,区块链研究联盟、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成立;2016年2月,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4月,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Ledger)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
在金融机构方面,目前我国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区块链应用的案例仍有待破题。
我国与国外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2015年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已经获得15项关于区块链的专利。另外还有25项专利将在本月晚些时候提交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美国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公开,据此推测,我国与美国区块链技术或有一年半左右的差距。
基于上述形势,中国如何实现“非对称”赶超?
首先是要看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做出战略性安排。
2016年1月20日,周小川行长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上指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可信可控云计算、终端安全存储、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的发展正给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领导同志很早就敏锐地洞察了这一变化,也看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资产的数字化以及数字货币产生,我们与美国在区块链技术上确实存在差距,但是差距并非不可逾越。应当说,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挑战,但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为我们“非对称”赶超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
其次,业界要形成共识。
在了解区块链底层建设对于金融业现有业务及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后,各金融企业之间需要达成建立“中国的金融区块链联盟”的共识。具体而言,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区块链有助于金融监管。由于区块链是一个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总账系统,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支付、清算、结算步骤的出错率,同时监控每一步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是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所以,监管部门、审计部门,都非常关注这项技术的发展。如果监管部门能够有效利用这项技术,将有助于管控金融业的资产状态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
第二,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铺路。金融区块链联盟应该在央行及监管部门的领导下,先行先试,为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的发行、交易、存储、管理等做出有益尝试、验证和支持。
第三,争取国际话语权,为实现“非对称”赶超建立基础。上文我讲到了美国的一家创新公司R3,这家公司已经聚集了西方国家很多金融机构,也包括亚洲,上周韩国一家银行也已经加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化银行正在加入这个联盟,可能我们也有些机构在与R3合作,但是它们对中国金融企业还存有一定的戒备心理。所以,我们应该推动区块链在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用,并引导和参与相关规则的研发和制定,形成我国区块链技术优势,扩大影响力,获取国际话语权。
最后,要协同推进,迎接变革。技术创新的力量会打破全球金融固有格局,颠覆式创新将带来跨越式发展,区块链技术为中国的“非对称”赶超带来了新的契机。
近期文章精选
与权威人士所见略同 |CF40季度报告:宏观政策应回归“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
监管政策渐明,人工智能投顾进入发展快车道(一份来自FINRA的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