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聚焦需求侧

鲁政委 等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1-12-09

“对于我国需求侧的问题,不能只是从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出发,理解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简单收放‘管理’,而是包含着全方位的‘改革’内涵。”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新著《聚焦需求侧:经济新格局下的消费、投资与出口》中做出以上表述。

聚焦需求侧:经济新格局下的消费、投资与出口

鲁政委 等著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年9月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循环中两大永恒的基础性力量。在我国经济增速的换挡期,“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先后进入政策视野。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供需两端都带来扰动。

面对新阶段和新问题,如何深入理解中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书以“需求侧改革”为核心内容,探讨“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之间的关联,解析“需求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异同,进而围绕“三大需求”,即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投资后劲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探讨“需求侧改革”将如何展开,又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重点解析新形势下的“结构性改革”。

本书认为,我国未来的居民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为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第一,要通过创造更多就业、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第二,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第三,要丰富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对于如何认识投资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书中提到,“不以GDP论英雄”,不代表固定资产投资不再重要。恰恰相反,只有更多高效、前沿的投资才能够带领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高质量的新飞跃。不过,我们需要转变过去通过信用扩张拉动投资增长的模式,避免实体经济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

对于外需,需要从两方面着手管理。一方面,我们将致力于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更高层次的制度型开放迈进;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补齐产业链中的短板,巩固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的问题,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

* 以下为本书前言

前言

文 | 鲁政委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循环中两大永恒的基础性力量。

在我国经济增速的换挡期,“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先后进入政策视野。“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经济形势做出抉择。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参见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52-253页)

“供给侧改革”,在2015年提出后,各方已论述颇丰。然而,对于在2020年末才提出的“需求侧管理”,各方对其认识则仍需在新格局下继续深化。基于此,我们推出了本书。

本书内容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廓清认识。

为何我国政策部门在提出“供给侧改革”后,又提出了“需求侧管理”?作为一个与“供给侧改革”相对应的概念,为何不提“需求侧改革”而是使用了“需求侧管理”的提法?对“需求侧管理”所涵盖的内容到底应该如何理解?

对于第一个问题,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本身已同时涵盖了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于我国当前来说,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全球化遭遇逆风,疫情给全球人员物资流动造成了更多困难,我国外需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当此时节,我国内需巨大、潜力充足,有必要通过“需求侧管理”来把握好战略机遇期。

对于第二个问题,在需求侧问题首次出现在2020年12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时,当时使用的是“需求侧改革”;在大约一周之后的2020年12月16-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需求侧改革”为“需求侧管理”一词所取代。的确,在通常的表述中,人们常常将“供给”与“需求”相提并论,如果后面都再缀以相同的“改革”两个字,就很容易让人们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等量齐观,从而模糊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对于第三个问题,需求包括内需和外需,在需求侧管理,毫无疑问内需是战略基点,但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甚至与其对立起来的是外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我们要以内需作为引力场,来吸引全球要素,来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建设贸易强国。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刘鹤,2000)因此,对于我国需求侧的问题,不能只是从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出发,理解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简单收放“管理”,而是包含着全方位的“改革”内涵。

第二部分,聚焦我国经济三大需求中的“压舱石”消费。

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中最为稳定的部分。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内市场规模与美国并驾齐驱。尽管如此,无论是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来看,还是从居民的消费倾向来看,总体仍然偏低。与此同时,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大程度上对居民消费心理和收入分配格局产生了结构性影响,导致了我国居民原本不高的消费倾向进一步下滑。因此,我国未来的居民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那么,未来中国居民消费的增长点会在哪里?

发展经济学认为,不同经济体会经历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发达经济体曾经经历的“过去”或许会是我们将要走向的“未来”。因此,我们尝试从发达经济体的历史经验中去发现消费未来可能的增长点,寻找投资的新赛道。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会探讨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方式。

第一,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群体。因此,通过创造更多就业、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是挖掘居民消费潜力的关键。

第二,为了让居民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尤其是在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背景下,需要大力夯实居民的养老保障,使老百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第三,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占比偏低。事实上,在过去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中,我国居民的财富也得到不断的积累。因此,丰富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也是提高消费能力的重要渠道。

第三部分,在新发展格局下重新认识投资的重要地位。

过去三十年,是我国城镇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我国经济收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黄金时期。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投资的地位依然重要。

一方面,固定资本形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我国的劳动力基数庞大,且城镇化率依然低于发达经济体,意味着劳动力还将继续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这既要求我们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充分吸纳劳动力,又带来了新型城镇化领域的投资机遇。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5G、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和新领域的投资方兴未艾。全球也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历史经验表明,每一轮技术革命中领航的经济体能够在未来数十年的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不以GDP论英雄”,不代表固定资产投资不再重要。恰恰相反,只有更多高效、前沿的投资才能够带领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高质量的新飞跃。

不过,我们需要转变过去通过信用扩张拉动投资增长的模式,避免实体经济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投资需要变得更为“有效”:对增强经济新动能有效、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有效。在培育经济新动能方面,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为代表的领域将扛起新时代投资的大旗。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满足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的租赁房、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造就绿水青山的低碳投资等,都将迎来重要的发展窗口期。

第四部分,讨论三大需求中波动最大的外需。

在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高度经济增长中,外需的作用居功至伟,甚至有人将这段时期我国的发展概括为“国际大循环”。的确,在20世纪下半期至21世纪初的全球化浪潮中,我国承接了来自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移,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然而,成为“世界工厂”意味着我国经济不得不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而波动,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正面与负面的外溢也会传导至我国。因此,在过去,根据外需波动而开展逆周期调控一直都是我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内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了低增长的泥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我国日益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也使部分成本敏感型的产业开始向东南亚等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新工厂”转移。此外,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使许多经济体开始反思产业链全球布局的风险问题。未来部分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可能考虑将产业链向内收缩或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多元化安排,以保障重要商品向本国供给的稳定性。上述变化将再一次考验我国的应变能力和改革决心。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展开对外需的管理。一方面,从制度层面上看,我们将致力于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更高层次的制度型开放迈进,在规则和标准制定等方面与国际积极接轨,便利经贸往来,主动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未雨绸缪,补齐产业链中的短板,巩固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的问题,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内外经济新现象、新变化层出不穷。作为经济研究工作者,我们既感慨于挑战频仍,又幸于生逢其时。对于“需求侧管理”,其内涵丰富,本书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只希望能够激发更为深入的探讨,未尽之处,请读者见谅。

聚焦需求侧:经济新格局下的消费、投资与出口

鲁政委 等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年9月


作者简介

鲁政委,经济学博士,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CCEF)理事。2010年12月被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评为“上海金融领军人才”。研究领域涵盖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改革与监管、绿色金融与发展、人民币汇率等,曾在《经济研究》《中国金融》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著有《预测背后的逻辑》。

内容简介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循环中两大永恒的基础性力量。在我国经济增速的换挡期,“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管理”先后进入政策视野。《聚焦需求侧 : 经济新格局下的消费、投资与出口》以“需求侧改革”为核心内容,探讨“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之间的关联,解析“需求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异同,进而围绕“三大需求”,即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投资后劲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探讨“需求侧改革”将如何展开,又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重点解析新形势下的“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理解中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潘潘 | 视觉:李盼 浩然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