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平:俄乌局势对全球秩序重构的影响及应对
提 要
☞俄乌战争对全球经济的整体影响有限,但其结构性影响不容忽视。当前全球秩序重构面临三种新现象:一是全球各国以价值观为基础来划分阵营,在同盟者范围内构筑新的全球化,对异己者采取去全球化策略;二是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体制正在动摇,以国家利益或者价值观为名的市场干预尤为明显;三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形式来参与全球秩序重构。
☞俄乌局势通过贸易和金融市场等路径引发全球秩序重构,其对于全球供应链调整的冲击或比疫情冲击更为广泛。
☞本次对俄制裁还通过全球货币支付体系来影响全球经济和国际活动,这从根基上动摇了全球市场中的基本信任关系。
☞对俄制裁不但会大幅加速全球对立、切割、脱钩,还会加剧全球军备竞赛,同时令民族保护主义再度高涨。手上有战备资源等筹码的相关国家显示出了优先考虑本国利益的明显倾向,今后这一倾向可能会在工业金属等领域更为突出,这将对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对中国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走好我们自己的路。要站在中国人民长期利益和核心利益的基础上,认认真真地做好中国的事情,加大力度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已经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方向坚定地继续向前走,这是永恒的主题,也是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国际难题的唯一方向。
——李克平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本文为作者在2022年3月17日CF40青年论坛双周内部研讨会第145期“当前国际局势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应对”上所做的点评发言,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俄乌局势对全球秩序重构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经济体量有限,俄乌战争对全球经济的总体影响也是有限的,但其结构性影响不容忽视。众所周知,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能源、粮食、工业金属等方面的全球供给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在第一轮战争中,其对市场的直接冲击体现在供给端。
还需注意,俄乌战争对全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局部战争的范畴,从长期来看,其对全球经济秩序和政治格局都可能产生长远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世界秩序正被重构。尽管全球新秩序尚未建立,但全球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正在被重构,这也为全球化和去全球化赋予了新的含义。另一方面,以前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全球化成为潮流,各国向人类命运共同体靠拢。但在当前甚至是过去的这些年里,全球中的对立现象与安全问题不断侵蚀和平与发展,不同利益体不断争夺新的主体地位,不同利益体之间的冲突、较量与去全球化倾向也日益明显。
当前全球秩序重构面临三种新现象。
一是当前的全球秩序重构不是简单的去全球化,而是以价值观为基础来划分阵营,在同盟者范围内构筑新的全球化、对异己者采取去全球化的策略。比如这次俄乌战争过程中,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去俄化”倾向异常清晰。“去俄化”做法也可能被用于“去其他”,这种切割和脱钩是全球化和去全球化过程中前所未有的。
二是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体制正在动摇。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新现象,比如以国家利益或者价值观的名义来干预市场和市场活动,尤其在冲突事件发生的时候,这种干预更加明显。这次的对俄制裁之所以让人大为震惊,就是因为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全球经济活动通常以市场要素优化配置的方式来进行,但这次它却突然被国家利益和价值观介入,并被直接撕裂、切割和重组,这种现象也是前所未有的。
三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以网络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完全超越国境的新形式来参与全球秩序重构。在当前世界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通过社交媒体等形式,以其特有的分布式的或者自下而上的力量参与其中,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新现象。
俄乌局势对全球秩序重构的多种传导途径
一是贸易途径,即通过贸易制裁和反制裁来进行角逐和较量,这种方式非常常见。
二是金融市场。直观来看,俄乌战争导致国际市场上俄罗斯的上市公司、债务、外汇储备等都受到巨大影响。但是秩序重构更深层的影响不局限于资产价格,还体现在市场行业发展尤其是全球供应链重组等方面。
全球供应链重组并不是新现象,其在四五年前就已出现端倪,新冠疫情加速了其调整速度,但本次俄乌冲突对于全球供应链调整的冲击或比疫情冲击更为广泛。比较典型的就是能源粮食方面,尤其是欧洲能源体系的调整。欧盟最近在不断地制定和调整其能源计划,尽管调整过程非常艰难,其计划也越来越激进。
欧洲加速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结构看上去是无法避免、势在必行的选择,部分专家认为,欧洲对新能源需求的增长对于中国而言是一种机遇,有助于中国提升新能源设备制造和供应能力,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能源体系的调整也迫使人们反思传统化石能源和碳中和趋势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和碳中和趋势的发展,与之前相比或也会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差异,这是值得市场去关注和留意的。
此外,这次制裁还通过全球货币支付体系来影响全球经济和国际活动,制裁还包括冻结储备资产,涉及到了储备资产安全性的问题。这些做法其实已经从根基上动摇了全球市场中的基本契约和基本信任关系,它迫使每一个可能的边缘主体都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潜在应对策略。
还需注意,此次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对称性,这从联合国投票比例中也可看出一二。也就是说,寻找同盟者构筑新的全球化和去全球化这两个圈子的数量和经济力量是不对称的。因此,在新格局或者新冲突面前,不同国家的选择空间并不相同,有的国家会异常艰难,有的国家其实只是随大流而已。
可以看到,这种制裁不但会大幅加速全球的对立、切割、脱钩等现象,还会加剧全球军备竞赛。其实在俄乌战争中,俄乌两国本身的影响有限,但其带动了各国军费开支、军工和国防产业需求的显著增加。比如,德国就做出了历史性的转变,开始加入新一轮军备竞赛。
此外,民族保护主义也再度高涨。尽管民族保护主义一直存在,但在这次俄乌战争中,手上有战备资源等筹码的相关国家显示出了优先考虑本国利益的明显倾向,今后这一倾向可能会在工业金属等领域更为突出,这将对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如何应对当前局势变动与市场波动
为什么战事发生在欧洲,但中国市场的资产价格调整却极为剧烈?为什么中国股市的反应最为突出?我认为这反映了信心是当前国内市场中尤为突出的问题,与我们资本市场的脆弱性有关。在没有紧缩性货币条件的情况下,在市场流动性和企业资金没有发生短期异常变动的情况下,这种脆弱性侧面反映了市场信心不足,也传递了投资者和企业家对于基本面的担忧,市场表现和过去的蓬勃向上时期相比出现了显著差异。中国股市的反应如此突出,就是因为其它市场不像股票市场那样能够集中体现信心问题。
3月16日,刘鹤副总理主持召开了金融委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不仅仅简单传达了鼓舞信心的信号,而是再一次强调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所谓痛点,指的是相关问题不只出现一次,过去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和市场发展始终受到相关因素的扰动,始终在这些痛点上一痛再痛。因此,这些问题不是吃一次止疼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在重大波动后开一次座谈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政策制定者需要特别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此外,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中,很多号召力依靠对于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宣扬加以驱动。例如,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举动受到部分群体的支持,就是因为美国在对于这一事态的宣传解释中,大力宣扬中国贸易占了美国民众的便宜,中国生产以及供应链的低成本造成了美国“铁锈地带”衰败、蓝领工人失业等等。这些宣传大多是不严谨、不准确、不实的,但的确是以国家利益驱动的。
尽管在当前形势下,国外官方或者民间的社交媒体仍基于国家利益和价值观来强调某些声音,甚至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但对中国来说,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去当世界的领导者,更不是按照对手倒逼的方向去走路,而是必须要走我们自己的路。要站在中国人民长期利益和核心利益的基础上,真正地把向内的事情办好,认认真真地去做好中国的事情,加大力度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已经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方向坚定地继续向前走,这是永恒的主题,也是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国际难题的唯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