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时尚界为什么成为了“文化买办”与“精神殖民”的重灾区?

赵皓阳 大浪淘沙 2022-04-30

 

近日,中国摄影师陈漫为法国奢侈品品牌迪奥拍摄的一副作品引发了争议,网友们不但认为这系列的摄影过于丑陋,更包含着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的固化印象与偏见:

 


为什么一个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包含了如此多西方人的歧视与偏见?

 

我国时尚圈简直是精神殖民重灾区、脊梁膝盖大洼地。比电影圈的软骨头还夸张。原因很简单,话语权被西方人掌控,电影想拿那几个电影节的大奖,就得拍符合白皮价值观的东西;时尚界要想获得地位、参加时装周、上大杂志封面,就得拍符合白皮审美的东西。

 


白皮的价值观和审美也很简单,简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白人负责先进、负责发达、负责美,你们别的国家和民族负责“多元化”。

 


最典型的就是《黑豹》这部作品,美国黑人看得爽的一批,各种NBA黑人球星都在热捧黑豹,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了美国黑人被白皮精英的价值观彻底规训了。《黑豹》这部电影充斥着对非洲的固化印象与偏见:比如如此发达的文明体,还需要用决斗来选出领导人;比如瓦坎达四个部落,有的酋长弄唇盘,有的酋长弄特别长的脖子钢圈,这就是赤裸裸的高贵的雅利安种人的恶臭。

 


就好比,西方拍个中国超级英雄,梳一个清朝的那种辫子,他的女朋友裹小脚,美其名曰“中国特色文化”。这就是好莱坞式的傲慢与偏见,反正非洲黑人不是人,美国黑人看着高兴就完事了。

 

说起黄种人“眯眯眼”这个形象,所谓的“时尚界人士”喜欢用这种模特,毫无疑问是接受了白皮价值观与审美的规训,就像美国黑人对黑豹沾沾自喜一样。有人说这样的相貌是高级审美、超模脸,我并不认同。西方白人对于这种模样,并不是处于一种审美心态,而是出于一种猎奇心态,并包含着一种“黄种人”就长这样的固化偏见。我举一个例子,当年《尚气》的选角引发了普遍争议,那时候看见女主照片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位dota2女主播moxxi,大家可以看看下面几张配图,简直就是双胞胎姐妹好不好。


 

这位是华裔姑娘,在dota界也算略有流量,是梦幻联赛的英文流解说。但是你看她YouTube视频和twitch直播时候的英文弹幕,有四分之一是支持她的粉丝,有四分之一在嘲笑她菜,剩下一半都是什么,嘲笑她丑。这说明什么问题,老外明显是知道美丑的,就是把她当一个笑话看,当一个“异族的奇物”来把玩。并不存在所谓的超模脸、高级审美,大概只是我们中国人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解释。

 


不要自欺欺人说什么“审美多元化”了,看一看某P打头的网站,这几年亚洲排名第一的都是HKdoll、三上悠亚这些人,你看白皮到了下半身驱动的时候就很诚实啊,前几十名翻一翻,哪个不是浓眉大眼,哪个不是唇红齿白,能看到一个眯眯眼吗?

 

再给大家科普一下,西方一个歧视黄种人的动作,就是把眼角往上拉,装作眯缝眼。中超球员拉维奇就曾做过这个动作,然后被迫道歉。那么既然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歧视含义与固化偏见,怎么还会认为“美”呢?

 


问题关键点就是这里。很多人说什么网友事多,歧视眯眯眼——这根本本末倒置了好不好,是西方人先把眯眯眼标签化贴在东亚人头上,然后反过来去以此歧视东亚人,管我们屁事啊。看我们古代艺术中,细长的丹凤眼也是一种主流审美好不好?

 

说到底,陈漫“文化精英界人士”所跪舔的,不仅仅是一种审美霸权,而是一种审丑霸权、猎奇霸权。他们认为黄种人无所谓美丑,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并以此来作为洋大人把玩点评的谈资。细细追究起来,黑人、印第安人、拉美混血人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并不是以“美丑”为显著特征,而往往是以一种猎奇的特征而存在的。

 


像这样正正常常的妆容,没有人说不美,你搞得那么阴间还怪人说了?

 

再强调一下开头说的:白皮的价值观和审美也很简单,简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白人负责先进、负责发达、负责美,你们别的国家和民族负责“多元化”。

 


比如在歧视“眯眯眼”之前,他们给中国人的固化印象是小辫子:

 


巧了不是,迪奥的母公司路易威登也曾发布过令人不适的模特作品:

 


我看有人说陈漫是汉奸,有人说她是洋奴,我觉得这两个词用重了,用“精神殖民”或者“精神买办”这个词最合适——柳传志之流是肉体买办,陈漫等人是精神买办,在一起在一起。她自觉自愿地接受了西方人的审美与价值观,把其中的偏见与固化印象打包全收,不然她的作品也不会全是这种尿性。

 


她自己倒是知道把自己拍得挺好看。

 


就像我在《张爱玲走上神坛之日,正是“小小红军”被人遗忘之时》这篇文章里写的文化汉奸夏志清,他这样评价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一本大大失败之作。老舍一直没有从爱国主义的宣传中清醒过来。”“老舍是很好的,最初他是英美派,开头他是很有骨气的人,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在运动中自己改造自己。”

 

英美派,行!赞美爱国主义,不行!我们文化汉奸真是太厉害辣。

 

敢批评我?你不懂时尚,不懂艺术,不懂电影,不懂美,不懂尊重多元化。

 


肉体买办祸国殃民,文化买办同样值得警惕。看看陈漫的态度:

 


还有名为《少先队员》系列的作品,把一个带有固化印象、情色甚至幼童元素的作品,跟三峡大坝、嫦娥一号等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标准的对宏大叙事的解构:解构集体,解构荣誉,解构权威,解构价值观,解构国家和民族……这就是新自由主义那一套嘛。

 


我们这些“精神殖民”“文化买办”们,我们国家优秀文化宝藏不学,西方的左翼文化不学,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艺术不学,偏偏专门挑着新自由主义糟粕东施效颦,偏偏助长白皮的固化印象和偏见,我不骂你骂谁呢?

 


最近还有一个新闻。《梦想改造家》里花了大爷一百三十万,然后改造出一套毛坯房。

 



然后这个设计师还嘴硬,张口农民跟城市里不一样,闭口老年人接受不了新文化。

 



结果被网友扒出来,设计师自己家二层豪宅,下沉庭院,还带一个电梯。

 


这种货色跟陈漫一样,骨子里带有一种精英阶层的优越感。前者瞧不起中华民族,认为黄种人就是这种眯眯眼;后者瞧不起人民群众,认为他们竟然不想住最匹配他们身份的房子。

 

这种优越感来自于他们骨髓深处的傲慢与偏见,他们自己虽然不自觉,但是不妨碍旁人闻到一阵阵恶臭。

 


文章的结尾,送一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他们:

 

他们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他们是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创作的,我们在相当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看见这种东西。他们在许多时候,对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寄予满腔的同情,连他们的缺点也给以同情甚至鼓吹。对于工农兵群众,则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某些方面也爱工农兵,也爱工农兵出身的干部,但有些时候不爱,有些地方不爱,不爱他们的感情,不爱他们的姿态,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

 

他们有时也爱这些东西,那是为着猎奇,为着装饰自己的作品,甚至是为着追求其中落后的东西而爱的。有时就公开地鄙弃它们,而偏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乃至资产阶级的东西。这些同志的立足点还是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方面,或者换句文雅的话说,他们的灵魂深处还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

 

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辱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

 


还是那句话,肉体买办祸国殃民,文化买办同样值得警惕。


 
相关阅读:一部《三体》,讲的是中华民族的现当代史
 
财新网副主编说“三十年启蒙”失败了——这是公知的失败,却是人民的胜利
 
从王健林到潘石屹,从维他奶到滴滴——资本永远在“卖国”的路上

第二本新书正在付费连载中:《资本囚笼》:结语——革命尽头(上);革命尽头(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