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解HRBP的三种变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HRBP资料 Author 陈祖鑫

今天画几张图,简单说说HRBP三个变化。
1、HR责任转移的变化

所谓“责任转移”,就是HR的事,谁说了算(决策权),谁去拍板(背责任)。

HRBP带来最明显的变化,跟以前对比,HRBP现在拥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比如所在部门团队的招人、用人、留人,很多HRBP都有一票否决权。

这也意味着HRBP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大家如果留意我们前段时间发的“竞业限制”系列案例,会发现很多公司把HRBP定义为“高级管理人员”(掌握公司核心机密,不能随随便便跳槽到竞争对手)

第一张图,讲的是最传统的HR部门管理模式,可以定义为“HR经理负责制”,就像工厂的“厂长经营责任制”,或军队的“首长负责制”一样,大事小事,都是HR一把手说了算。


如果组织状态比较稳定,这种传统的“经理负责制”是有明显优势的,因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执行效率高,比如小型公司的人事行政经理。

第二张图,就是现在HRBP模式,借助安徽小岗村的典故,可以解读为“HRBP联产承包责任制”。HRBP要“贴近业务”去做人力资源支持。


换个通俗的说法,传统HR管理模式,HR总监属于“总包、大包工头”,到了HRBP时代,HRBP就是“分包,小包工头”,不要小看“小包工头”,很多HRBP工作内容,远比传统HR部门要更庞杂、更琐碎。

一般来说,在HRBP模式刚落地的公司,最难搞的是,就是公司HR总监(HR一把手)与HRBP的权力与责任分割。

大部分的公司,公司HR总监跟底下的HRBP还是保留汇报关系的,也就是说,HR总监还是要替HRBP承担部分管理责任的,HR部门的权力(比如审批权、决策权)并没有100%转移到HRBP手里。

有的公司就搞成“联邦制”(比如合资公司、参股子公司),集团HR总监跟底下子公司的HRBP,基本没有上下级关系,HRBP的直接上级是(子公司)业务一把手,也就是,HRBP选拔、考核、薪酬发放都在业务(子公司)。

这种背景下HRBP,本质上算是子公司“HR负责人”,跟总部HR是平行关系。

2、HR交付模式的变化

所谓“交付模式”,侧重用户的视角,用户怎么能够快速的链接到你,你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怎么最有效的传递(delivery)给用户。

打个比方,淘宝提供给用户的商品品类显然最丰富的,而京东给用户“交付”商品是最快的(因为仓库和物流都是京东自己的)。

第三张图,传统HR部门,部门大部分事情都必须需要人力资源领导“首肯”,你才能顺利去完成交付,比如各部门HC的审批(offer发放)、培训项目与预算审核、人员晋级/调岗,各部门薪酬调整与绩效奖金等。

平时沟通工作,当然可以跨部门横向沟通,比如业务主管与培训主管,可以坐下来谈培训需求,但是培训项目与预算的最后的审批,通常情况,都要各自部门领导(业务负责人与人力资源负责人)审批把关。

这样的结果,很容易让很多事情产生堆积(业务负责人与人力资源负责人),交付效率很容易卡这个节点,业内把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叫“烟囱式”管理。

第四张图,跟HRBP伴随而来的HR三支柱出现了。


HR三支柱出现,目的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交付效率。HRBP驻扎在业务部门,重点解决需求匹配精准度的问题,HR共享中心,重点解决员工基础服务的问题,HRCOE,重点解决管理一致性的问题。

必须澄清一下,HR三支柱模式,并没有完全颠覆掉传统人力资源分工模式(六大模块),无论怎么变,最终还是得有HR去招聘,有HR去做培训,有HR去做薪酬。

HR三支柱模式,最主要的创新是交付模式,我们从用户视角来看,以京东公司为例子,HRBP就像京东全国各地前置仓、大库(贴近用户,根据不同区域提前储备商品),目标是最终导向交付更快。

而HRSSC一般都分为两部分(线上+线下),线上SSC像京东商城(用户自选商品,自动下单),线下SSC就是遍布街头巷尾的快递小哥(根据配单快速配送),这里大量的业务都是重复性,所以,重复性业务采用共享交付效率是最高的。

COE就像京东后台的商品采购、物流规划等部门,需要根据前端大量的数据、市场信息、运营策略去优化。这就像HR做组织变革、薪酬规划,同样也是要采集数据、读行业报告,拉通领导意图,才能做得出来。

简单总结一下,传统HR模式的交付,是职能视角,强调管控和分工,像政府部门;HR三支柱模式的交付,是用户视角,强调效率第一,比较市场化。

3、HR组织形态的变化

所谓“组织形态”,就是HR部门大概长什么样

第五图,一目了然,传统HR部门,属于典型的“正三角型”形状。

千万不要轻视“正三角型”组织,以前总有人莫名其妙的指责“正三角型”组织(官僚组织、科层组织)过时了,动不动就说,什么矩阵组织、敏捷组织、网状组织……更有颠覆性、创新性。

其实,任何一种组织,最核心的、最有效的管理中枢,拆开表皮,最后剩下的都是“正三角型”组织,无论公司董事会,国家元首,还是家庭……总归有人去决策,去拍板。

举个极端例子,小孩到上学年龄,不能因为小孩自己举手反对,就不送他上学。公司战略调整,不能因为员工不理解,就不推行(商业决策不存在完美的决策)。

第六张图,HR组织的“倒三角型”。

到了HR三支柱和HRBP时代,肉眼可见,很多公司的“一夜之间”冒出来很多HRBP——驻扎一线团队,而公司人力资源总监(HR负责人)通常就“驻守”在大后方。

HR“倒三角型”组织有什么含义?优劣势是什么?

HR组织的“倒三角型”主要内涵,主要适应前面提到的两个变化:

一是权力下放(权责更统一、决策效率更高),公司HR权力为什么要下沉到业务一线?因为目前的市场竞争更激烈、业务变化速度要比过去更快,一线的HRBP需要更大的决策自主权。

举一个反例,很多外企在中国陆续退出(包括爱彼迎、kindlede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公司总部对他们在中国公司本土化的授权是有限的(包括HR权力)。

二是交付优先(更关注用户,交付效率更快)。京东之所以能够做到民企第一名(2021年京东营手9000多亿,阿里8000多亿,华为6000亿),跟它砸重金自建物流、all in“用户交付”肯定是分不开的。

当然,HR“倒三角型”组织也有明显的缺点和难点:

一是需要持续的HR工作优化。比如如何让HRBP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这样才让HRBP名副其实去做业务支持;而繁重的HR事务性工作要通过不断梳理(拆出来线上、线下),让HR共享中心作为承接载体,这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而很多公司设立HRBP的时候,都还没有HR共享中心。

二是需要持续的HR能力升级。HR并不会因为被派到业务部门,就自动升级为HRBP,COE也是如此,并不会因为HR工作年头长,就自动成为HR领域专家……这背后,都需要HR团队,不断去训练和提高HR群体的专业能力、用户意识、交付思维等。

简单的说,HR从传统“烟囱式”组织、或“正三角型”组织转型HRBP模式,非一日之功。

相关文章
谈谈HRBP行业的几点变化
转型HRBP最需要的四种能力
HRBP核心思维有那些?
HRBP成为赋能者的五个关键
成功HRBP的十大衡量标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