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物美赢在全面,19亿欧麦德龙并购案后市场:会员制的“血雨腥风”要来了

李华 商业观察家 2022-09-27



  撰文  |  李华

与商业观察家作者交流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




昨日,物美集团、麦德龙集团、多点Dmall联合宣布,物美就收购麦德龙中国控股权,已与麦德龙集团签订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团最终将会在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80%股权,麦德龙集团持有剩余20%股权。


这笔交易的实际价格,则可能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资产估值金额。一个是并购完成后,所约定的每年要向麦德龙全球集团缴纳的品牌使用费、系统运营费等费用。


资产估值金额,《商业观察家》获悉,及外媒报道情况是,麦德龙中国总价值估值为19亿欧元。


而对于麦德龙中国业务所约定的,每年要向麦德龙全球缴纳的品牌使用费、系统运营费等费用比例,《商业观察家》也听到了一个数字,但由于目前还未获得多方确认,暂不披露。



价格



19亿欧元的资产估值意味着什么?


相比最近发生的家乐福中国并购案的60亿元人民币估值,麦德龙中国的市值高出2.47倍多。


这是账面上的资产估值。


运营层面则可能还有一个“隐藏”价格因素,就是未来物美与麦德龙做的合资公司,每年还需要向麦德龙集团缴纳一定比例的品牌使用费、系统运营费等。这笔费用可能是根据销售额等指标来扣点收取。


所以,麦德龙全球集团保留持有了合资公司的20%股权。如果是把中国业务全卖了的话,相关费用要收,就可能比较难。留在里面,只要运营得好,每年都会有不错收益。


这也是影响麦德龙中国竞购的一个关键因素,麦德龙全球会考虑竞购方的整体整合、运营能力,否则,麦德龙中国业务运营不好,没有提升,就会影响到麦德龙全球未来在中国的每年收益。


《商业观察家》听到的一些说法则是,在麦德龙中国业务的竞购中,其实,是有企业出价比物美高一点点的,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整合



对于并购,价格很多时候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后续整合。整合得好,增量价值出来了,交易价格贵点、便宜点,关系也不是太大。


就像结婚,彩礼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小两口形成合力,日子越过越好,才是关键。如果没有合力,那就会出现谁配不上谁,谁家境不好,谁亏了等等抱怨,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所以,对于物美并购麦德龙中国业务,还是要重点探讨双方业务的未来整合,以及可能对市场造成的影响。


《商业观察家》总结了7个重点。



一、经验。


整体来看,物美在并购整合方面,经验比较丰富。


各种标的资产都整合过。比如国企混改、民企,尤其还有对外资企业的整合经验,物美不仅收购过百安居中国资产。据称,多年前还曾有卜蜂莲花等的“未遂”收购案例。


这一块,物美在国内零售商中,能力和特点是相对比较突出的。既了解外资零售商的“语言”,要交的学费也都交过一些了。


通常来讲,外资零售商的管理水平、薪资水平都是要高于国内零售商的。但物美的优势可能在于,麦德龙中国的各块业务都懂。


比如,物美做过商圈开发(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卖场等),所以,麦德龙的地产价值(麦德龙中国早期都是拿地开店,47家店有地皮),物美是知道怎么回事的。


做过零售,物美在北京等北方区域比较强,有深耕根据地。像北京市场所有大卖场的利润加起来,可能都没有物美一家利润高。因此,将一些本土商品供应链,比如生鲜嫁接整合麦德龙中国业务,可能有助于解决麦德龙东西很贵的消费抱怨。


物美有C端零售运营能力,麦德龙中国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国际共同联合采购的商品,物美有可能凭借本地资源,把这块做出更好价值。


做过线上,物美旗下的多点平台业务,已经成体系。中国本土实体超市零售业中,目前,好像也只有物美一家把第三方到家、数字化平台做出规模。这一块也是能为麦德龙中国业务带来帮助。


物美也做过一定B端、批发业务。


这些,可能都是物美能成功竞购麦德龙中国业务的重要原因。



二、会员制业态。


从物美并购麦德龙中国业务来看,《商业观察家》认为,会有一个明显趋势意义。


那就是,中国本土零售商做付费会员制业态的时代要来了。


物美几年前就在北京做过付费会员制业态尝试,但好像不太成功。这里面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物美尝试过了,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基础,其他国内零售商大多都还没做过。


现在,物美收购主要会员制经营的麦德龙中国业务,对物美发展会员制业态肯定是有帮助的。无论是双方供应链、IT、会员资源、数据等等层面的整合,都是有认知、整合基础的。


麦德龙有一套从采购到运营的工业化理念,有国际联合采购商品的全球化优势,有现成的会员制业态的物业门店和员工队伍。


甚至可以说,麦德龙中国当下的一些门店是可以直接改造做仓储式会员制业态的(类Costco)。而通常来讲,在中国做仓储式会员制业态,是做中产阶级的性价比,做生活方式的升级,麦德龙的优势是国际联合采购商品,这些是有可能为消费者带来美好生活想象的。


物美则有本地资源基础,和一些区域市场的业务密度,有线上、数字化能力。


像生鲜,尤其是鲜食加工是需要消费体量等支撑,麦德龙中国在这一块是没有优势的,现在双方整合,就会相对好做得多。


对于物美来讲,传统意义上的盈利模型是进场费、陈列位置拍卖的大卖场盈利模型,要将传统业务转型成付费会员、自有品牌、新型零供关系的会员制业态盈利模型,是很难改的。一是体量太大难掉头,掉不好就掉到沟里去了。二是,比如做自有品牌,在原有大卖场里做,已有的大量厂方促销员能让你的自有品牌商品卖得好吗?


重新劈出一块独立业务做,可能更好做。这可能是物美整合麦德龙中国的一大看点。


《商业观察家》认为,一些本土零售商,比如永辉等,开出自己的会员制业态门店,这些在未来是能看到的。物美并购麦德龙中国,则可能会加速中国本土零售商的相关尝试。


因为会员制业态是未来趋势,中国商超市场是个存量市场,会员制业态则做得是存量升级——基于消费忠诚度、服务能力构建的全新玩法。



三、区域整合。


举个例子,麦德龙在中国北方可能有亏损店,物美在北方又相对很强,那么,对于一些区域市场,一些亏损店,会不会整合?



四、B端批发业务。


麦德龙在2B市场有一套工业化理念、系统。有从厨师食材培训到品牌到大客户资源到IT到现场运营等一套强SOP标准化体系。


这一块在国内是稀缺的。


但麦德龙在中国2B端市场面临的问题是,它的优势是国际共同联合采购的商品,但中国的B端客户很多都不要这些商品,这让麦德龙在中国成为了一个B端“小玩家”。


同时,麦德龙的批发业务需要很多鲜食加工,这块,麦德龙又没有明显优势。


最后,2B市场受线上侵蚀也很严重。


这三块,就需要物美整合后来补强。


2B市场其实是更好做自有品牌的,因为B端客户更专业,既然他们花费更多时间让自己变得专业,那么就会要求回报,要凭借专业省钱。他们受品牌影响较小,不会为品牌,及品牌的市场费用支付太多溢价。


C端用户则没那么专业,所以,消费行为受品牌影响大。


未来,就看麦德龙的这套工业化理念、全球500强的品牌价值、运营体系如何与物美接地气的供应链、资源等结合了。



五、线上业务。


如上文所说,包括B端批发,及C端业务,麦德龙中国当下受线上侵蚀还是很大。


这一块,是需要补强的。


物美则构建了多点业务平台,两者要能产生整合提升价值。



六、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的整合,一是规模体量的叠加带来的更好规模优势。如果没有规模要做供应链是很辛苦的,没有议价能力。


二是,麦德龙的国际共同联合采购商品与物美的本土供应链资源能力整合。


三是,系统、工业化理念、人才的整合。比如麦德龙的麦咨达业务价值开发等。



七、品牌价值。


麦德龙的品牌是有价值的。


举几个例子。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麦德龙品牌与地方政府谈土地等合作,会有价值。


做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的礼品等B端市场,品牌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竞争因素。


如果再访问一些中国的供应商,问他们在中国经营的零售商中,谁最具有契约精神,麦德龙一般都会被提及。从《商业观察家》的访问情况看,很多供应商都将麦德龙列为前三。(不包括刚进入中国的Costco、ALDI)


作为外资零售商,麦德龙过去在中国经营所支付的合规成本则是相对很高的。这么多年支付下来,无论对于行业端,对于员工端,对于消费端,都会留下品牌价值。


综上内容,能看到物美与麦德龙中国业务的协同整合空间,所以,竞购麦德龙中国业务,物美是来势汹汹。


未来,就看实际执行了。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物美拿下麦德龙中国


煮好“麦德龙”这锅粥


(独家) 麦德龙中国总裁席龙将离职,或与阿里有关


永辉B2B全品类发力:彩食鲜总部北上,全国布仓,年内50亿销售


“双面”美菜


大润发e路发徐雷:3年后快消品B2B市占率可达10-20%






投资消费零售    必看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长按二维码 关注商业观察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