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接发钱更好?赋予一线志愿者和灾区民众更多的自主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韩青说书 Author 韩青说书





写在前面的话:




作者既是一名资深的救灾志愿者,也是一名对公益界多有观察的评论员,他此次去到河南灾区的安置探访,掌握了不少一手情况,他的文章也探讨了很多关于救灾的,时下正在业界引起讨论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说,究竟是捐赠物资好,还是直接发现金好?他的观察是,如果当地的市场恢复了,发现金让灾民自行采购最好,但在路还没通,做不了生意的时候,那就得送物资。但作者倾向发现金:“物资支持,只适用于救灾初期不得已时,而现金支持,则赋予一线人员和灾区民众更多的自主性。”因为“灾民自己,才最能了解自己的需求”。作者同时提出,应该“对一线志愿者在物资采购上充分放权”。 作者指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目前社会对救援队的支援是不够的,“单单一支救援队,有的就转运群众上千人次……这些救援队和志愿者的人力成本和意外风险有哪个基金会或协会愿意承担呢?” 事实上,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民间救援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很少有人留意救援队自身的生存状况,他们大多自掏腰包购买救援设备,据传曙光救援队创办人因此卖掉了两套房产。但他们财务情况依然紧张,平时没灾的时候筹不到款,有灾的时候资源蜂拥而来,如何分配,给谁不给谁又成了一个问题。 作者也吐槽了一把现有基金会的运作模式:“有的基金会固守传统思维,没有看到非常态的救灾和常态化的服务是有区别的”、“有项目官员私下善意提醒,如果你们的救灾项目是侧重于某一弱势群体,更容易得到通过”。这背后的问题是基金会经多年发展,一种为了把项目做漂亮而把项目做漂亮的“优绩主义”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与一线志愿者的距离感正在拉大,双方的愿景应该还是一致的,但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已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注: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韩青说书”,作者:韩青

前几天去灾区的安置点探访,路上常被打着双闪、拉着横幅的救援车辆所打动,一辆接着一辆,源源不断地开往灾区。

都说爱如潮水,那涌入灾区的物资真是可以用潮水来形容,一辆接一辆,一浪接一浪。其中不少车辆挂的都是外省的牌照,真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过,感动之余,也在想,这真的是支持灾区的最好方式吗?支持灾区时我们都有哪些选项?

 
1

饱和支持还是精准支持


就我们到过的安置点来说,矿泉水和方便面都堆得跟小山似的,即便如此,这些物资还在如潮涌般地送来。屋子里搁不下来了,就放在外边,下雨还怕淋到,以免被人说糟蹋爱心。
 

我们联系周口某安置点的对接人,听到说要捐赠,赶忙说物资已经够了,屋里搁不下。但当听到我们说捐赠的是纸尿裤、卫生巾、卫生纸、毛巾之类时,又改口说这些还是需要的。
 
这些消耗类日用品,到哪个安置点都备受欢迎,尤其对接人是女士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你们怎么想到捐这些东西的?”往往当天就会分发下去。


而对于大量捐赠的物品,有些安置点的干部很是头大。知道是爱心,应该感谢,但是停水停电,有不少还是在大堤上巡守,泡面难泡,只能干嚼,要是一些即食的馒头咸菜会更好。
 
两相比较,并不说政府和企业都是冤大头,仔细想想,有其道理。饱和支持虽然会让物资有些积压和浪费,但但将人性之恶考虑进去,何尝不是大智若愚呢?大水漫灌之下,即便有些贪污和私吞,但也能有足量的物资能流到灾民手中,确保其基本生存,看到这些物资,灾民心里也会有底。
 
当然,前提是要能分发出去,而不是一直积压在仓库,不给灾民或志愿者用。
 
听一位志愿者讲,他们在村里做消杀,身上被划了个伤口,去村里要点碘伏都不给,尽管明明知道村里有一箱,百十瓶之多。

一边拿命在搏,一边一毛不拔。“或许是留给他们自己用的吧。那就让他们消杀吧。”
 
真正的饱和支持,是要让每个末端都能感觉到饱和,感觉到后顾之忧,尤其在一线拼杀的人员。但现在,个别地方只是肿大支持,在一些关节点鼓得满满的。
 
有了饱和支持做基础,民间团体的精准支持才有了用武之地。

灾民当然需要卫生纸、毛巾、纸尿裤之类,但那是在生存下来之后,吃喝不愁,才谈得上生活。而生活所需,就需要由捐赠及运送物资的民间团体来补充,精准支持,查漏补缺。
 
精准支持,有些类似于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合理便利”,目的在于,让一些重点人群、弱势人群获得平等的待遇。但劣势在于,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
 
以我们发放的应急包为例。7月24日,我和丫丫两人花了半天时间,才往环翠峪灾民那边运去了价值两百元的应急物资。

 
精准固然精准,因为我们找到的一个是独居的盲人,一个是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两口,他们确实需要支持,但家里却看不到什么物资,而村委会的矿泉水和面包都堆得满满的。
 
7月25日去卫辉、辉县,发放了20个应急包,四个人花了一天,解决了当地急需的奶粉、纸尿裤、卫生巾、爽身粉等。一早出去,回到家时已是半夜。


问题是,这样一两天还行,三五天还行,但谁能天天这样做志愿者呢?
 
总结一下,饱和支持浪费了一些物资,却可以解决每个人的生存问题。精准支持耗费了一些人力,但可以确保一些弱势人群获得平等待遇,提高一些重点人群的生活质量。

饱和支持,为多数人考虑,防止最坏的事情,而精准支持,从少数人出发,争取更好的状况。至于肿大支持,则是打着救灾旗号,谋求一己之私。
 

2

物资支持还是现金支持


很多人希望捐赠物资,沉甸甸的一袋,肯定比薄薄的一百块钱更让人有成就感,满当当的一车,也肯定比微信或支付宝转账更能彰显爱心。
 
但问题是,捐赠物资到底是灾区的需要,还是捐赠人的需要?
 
对救灾而言,物资支持有其道理,尤其在灾害前期道路不通的时候,这时候即便有物资,价格也会暴涨。而大量的捐赠可以让物资从供不应求变成供大于求,减少灾民的生活压力。
 
但,过犹不及。如果灾害过去道路通畅之后,还有大量的物资涌进来,就会破坏当地的经济生态。有可免费领取的矿泉水、方便面和零食,谁还会去小卖部呢?
 
他们本就在灾害中损失严重,不当的捐赠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生计都会变成问题。

一些地方会在灾害结束之后拍卖捐赠物资,很多人不理解,爱心咋能拍卖?但其实,只要拍卖所得用于灾后重建,让更有需要的人获得这些物资,灾区经济才能更快恢复。
 
卓明负责人郝南曾经说,“不要怕给灾民发现金”。真正参与救灾,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真义。我们怕现金被执行人截留,怕现金被灾民滥用,但却忘了,灾民自己,才最能了解自己的需求啊。
 
我们的物资配得再精细,都不如他们自己采购得精准。

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每家都有哪些存货,其他机构捐赠了哪些东西。所以,真正的精准支持,就是在条件合适后给予现金支持。
 
我们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就是我们根据情况给出一个物资清单,让灾民自主采买。比如,新乡维克精品酒店安置了卫辉灾民,有老人、有小孩、有孕妇,我们就配了纸尿裤、感冒药等,支持五个应急包.

但她们最后买下来,主要是牙膏、牙刷、毛巾、香皂,还有藿香正气水和驱蚊药。她们说老人穿不惯纸尿裤,小婴儿也已经被送走,所以调整了清单。
 
再如,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受灾严重,尤其是五组、六组,很多窑洞被山体滑坡挡住。我们走访后发现,村里道路已经通畅,不少村民可以开车进出,于是决定以现金支持为主,委托村里义工付阿姨发放了16个应急包,让他们自主采购应急物资。
 
探访时发现,不是所有大小便失禁的老人都需要成人纸尿裤,像一些老年痴呆患者觉得不舒服就会把纸尿裤拽下来,买了也没用,还不如让他自己在院子里解决。

对一线志愿者的支持也是类似,要在物资采购上充分放权。
 
昨天我联系到外地来浚县的志愿者子夜,看是否方便往灾区运送一些应急物资。我列了个物资清单,有纸尿裤、卫生巾、卫生纸、瑞士卷等。但没想到,他直言,这些完全用不上,因为留守的都是男性,需要的是内裤、榨菜、对讲机、驱蚊灯、帐篷、防潮垫等。
 
而要把这些物资运进去,最需要的是油桶。浚县加油太难了,看着对面的加油站,开车就是过不去。原来能通的道路,可能十分钟之后就不能过了,因为水在流动。
 
这种情况之下,后方怎么配送物资?只能是给钱,让他们就近采买,自主采买。如果当地买不到或不好买,我们再一起想办法。像油桶,我们就是京东下单,直接送到了新乡。

物资支持,只适用于救灾初期不得已时,而现金支持,则赋予一线人员和灾区民众更多的自主性。
 
残疾人权利公约中有一个理念,叫“支持性自主决策”,这是在支持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人士中发展出的,与之对应的是“替代性决策”,什么都为其做主,否定了残障人士的人格和能力。
 
救灾中,不分青红皂白地支持物资,捐赠自己手中的物资,就是在“替代性决策”,而以现金支持为主,辅以物资,根据一线人员和灾区民众所需灵活调整,才是“支持性自主决策”。
 
当然,“替代性决策”的物资捐赠也能起到暖心作用,善意值得肯定,只是不应成为主流。
 

3

信任式支持还是审核式支持


就在昨晚,我们志愿者群里“吵”了一架。
 
起因很简单,一线志愿者需要20件防护服,而后方志愿者询问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少几件是否可以。

虽然在我们看来是正常不过的询问,但却令一线志愿者一气之下退群。仔细分析,双方都没错,本心都是为了救灾。

后方志愿者管理的是大型企业捐赠,对接的是地方政府或协会组织,这些人往往倾向于夸大需求,宁多毋少,所以需要严格把关,问清用途。而一线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灾区出钱出力,一连几天都得不到好好休息,物资也都是能省则省,其人数甚至占据了留守人员的半数以上。

但这样的一个群体,却被各方所忽略。退群的那位志愿者,两天跑了1300公里,运送急需的药品,几天开废了一辆坦克300。
 
他们看到什么呢?在个别地方,志愿者缺吃少喝,有的灾民方便面都吃腻了,志愿者这边只是清汤挂面,盐都没有。某地协会仓库里放着半箱充电宝,但救援点的一线人员却领不到。

而在其他地方,灾民只要看到志愿者,都会先照顾好志愿者的吃喝,哪怕自己饿得前腰接后背。村里分发下来的物资,看到志愿者那边没有的,就会毫不犹豫的送出去。
 
所以,从一线下来的人,基本都带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愤怒,有感动,有失望,有自豪。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倾听和信任,连轴转了几天,即便让休息,也休息不下来的。
 
后方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志愿者“一念“提醒,在灾区见多了各种灾难场景之后,一线志愿者容易出现“替代性创伤”,产生“解离反应”。表现出来就是暴躁、焦虑、过于敏感、容易警觉,失眠、噩梦等状况,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这种状况之后,建议释放情绪,及时撤出。
 
但撤出,并不容易,尤其是看到灾区还有需求,曾经并肩奋战的志愿者还在一线留守。所以,他们提出的物资需求,后方先问的不应该是多不多,而应该是够不够,够不够多,够不够好。
 
其实,后方志愿者也很辛苦。忙乎了一天,既要对捐赠的物资认真负责,又要小心翼翼地照顾一线志愿者的情绪。而微信对话中的文字又难以听出语气,容易引发误解。两难。

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以一线为重,毕竟,一线服务灾区,后方服务一线。
 
如何让一线人员在冲锋陷阵和及时休整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帮忙和不添乱之间把好分寸,这也考验着一个志愿群组的集体经验和智慧。

 
群组内部是如此,放在整个行业、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对一线都要多些倾听和信任。

但反观我们现在,对一线的支持足够吗?拿民间救援队来说,单单一支救援队,有的就转运群众上千人次。荥阳王宗店洪水过后,第一个赶过来的是蓝天救援队,还是在半夜。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民间救援队,灾害之中遇难人数会有多少?没有线上和线下奔忙的普通志愿者,灾区的损失会不会更大?灾民的生活境遇又会差上多少?
 
但是,这些救援队和志愿者的人力成本和意外风险有哪个基金会或协会愿意承担呢?的确,有困难有阻碍,但不代表没办法,更不代表应该冷眼看待,袖手旁观。
 
重庆蓝天救援队在返程途中出了交通事故,数人骨折,送去省医做了手术。但当本地蓝天队员在某慈善群发起募捐时,管理员只说这是非法的,对受伤队员的境遇不闻不问。
 
群内募捐当然不合适,面向的是陌生人,但人家是为救灾而来,因救灾受伤,即便做法不妥,但本心没错,哪怕是出于私人感情,总应该问问我们能做些什么。但现在看到的却只是一顶冷冰冰的“非法”帽子扣过来,还正义凛然地打着慈善法的旗号,请问何慈之有,何善之有?
 
还有的基金会固守传统思维,没有看到非常态的救灾和常态化的服务是有区别的。曾有项目官员私下善意提醒,如果你们的救灾项目是侧重于某一弱势群体,更容易得到通过。的确,假如只支持残障人群、只支持孕妇,项目逻辑会显得更加清晰,执行起来也会显得更为专业。
 
但这种项目逻辑,却忽视了灾情面前,几乎所有灾民都需要救助,都需要支持,只是有些人的境遇更值得关注,更需要倾注资源。

就拿运送物资来说,是将一个安置点的特殊人群所需一次运过去好,还是只运送某一人群的物资,一次跑十个点好?我们选择前者,效率更高。
 
救灾之中,需要的是信任式支持、爱护式支持,尤其对于一线拼杀的救援队、志愿者、草根组织和村支部,而审核式支持、把关式支持,更适用于一些有官方背景的协会组织,有财政兜底的政府单位。
 
但现在,基金会也好,普通民众也好,对于一线人员采取的是审核式支持,某慈善协会的志愿者群里发个为受伤队员募捐的信息,好几个人立马批评这样不合适,但却到此为止,没有然后。
 
对于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采取的则是信任式支持,每天几百号人热火朝天地搬卸救援物资,却很少有人追问物资如何分发,怎么能快速支持到受灾民众,这些物资是否足够灾区所需。
 
某慈善群里只有一人追问,却被其他人教训,“那是政府的事”。真的只是政府的事吗?
 
仔细想想,救灾公益和其他公益一样,要想做好,一是要有善意,有人道主义,有慈悲之心,有同理之心,就像医生救死扶伤一样,不受求助人善恶的影响。有了预判再去灾区,心理上的耐受能力会更强。

二是要讲理性,有公民精神,敢于提出质疑,敢于探索更好的方法和路径。比如,当搬卸物资已经不缺人手时,能不能追问一句物资怎么分发,怎么运送。

通俗来说,既要行好事,也要问前程。
 
救灾,是一场力量的比拼,一场力量的碰撞。当社会善意的力量和社会理性的力量大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力量,灾害才能中止,生活才能恢复。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社会多一份善意,多一份理性,并且让善意和理性流动起来,用善意激发善意,用理性召唤理性,百舸争流,不断壮大。



推荐阅读
刚从“灾害报道工作坊”下来,他们就上前线了
“救命文档”的启示:科技向善的核心是人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钱要捐在刀刃上:腾讯投1亿联合10家慈善组织140余支队伍救灾
断电断网,乡镇 “失联”,考验社会力量的时候到了
“商业性公益项目”惹争议:机构搭台,准留学生唱戏,只为敲开名校大门
媒体与公益界不再紧密?超7成媒体人称缺相关采访资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