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葛:临近40岁,我为什么离开IDEO建构一个创新实验室

2016-05-30 李依蔓 中国三明治


在S.LAB(指南创新实验室)揭幕活动上,金葛离开喧闹的人群,躲在会场最后一排靠墙的座椅上,准备他作为这所新生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CEO的致辞演讲。短暂的独处很快被接踵而至的事务打断。他把纸条折好放入口袋,迎向一波又一波来宾,握手、寒暄,在印有巨型Logo的背景墙前合影。 “我们的团队背景很多元,有来自设计、传媒甚至投资界,我是来自社会科学的”,与其说是一家商业机构的CEO,金葛更像一名入世的学者,或者说,教育者。“世界不只有甲方乙方,还有远方”,大概很少有作为“乙方”的咨询公司,敢在“金主”面前做这样的演讲。

 



在Linkedin主页上,金葛给自己的标签是人类学学者、纪录片导演、专栏作家、设计师。如果倒退回十年前,那时他还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传播学博士学位,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做着改变世界的梦想,理想职业是Public Intellectual,翻译过来是“公共知识分子”。那时的他不会想到,今天中文语境下的“公知”会成为略带贬义的描述。

 在临近40岁的这一年里,金葛的身份经历了数次转变。他从著名的设计创新公司IDEO辞去设计主管职位,担任清华大学等数所高校创客空间的客座导师,成为一家叫智问研究院/CQ Institute的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今年4月,他以联合创始人兼CEO的身份,和“指南创新”一起成立了S.LAB 指南创新实验室。“我觉得创新思维只用来做咨询不够。”他希望在这个“实验室”里,打开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的神秘黑箱,做更多有趣和有影响力的事,而不仅仅是给出一个打包方案。 金葛总是戴着一顶浅灰色的平顶帽,是14世纪英国绅士在乡野度假时常会佩戴的款式。帽檐微微向前凸出,遮住一小部分视线,和现实保持着节制的距离,也让他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 他把隐隐的焦虑藏在帽檐背后,依然对新知和变化保有浓厚的好奇。

 

“红的感觉还蛮好的”



1994年,金葛进入刚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更名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逃不过“什么热门学什么”的懵懂,选择了国际贸易专业。在中国外贸领域史上,这一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草案)》,中国外贸体制改革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契机。身处外贸前沿的上海,作为本地人,学习这个专业可谓“钱途无量”。 但对国际贸易没什么兴趣的金葛,在本科毕业时,决定来个专业大逆转,攻读社科方向硕士。“当时我一直在想,我最喜欢的事有两件,一件是做研究,一件是讲故事。”做研究能满足好奇心,讲故事能把观察到有趣的事分享出来,金葛为了寻找能把两件事结合的专业下了不少功夫。无奈商科转文科专业跨度太大,申请比较文学专业遭遇失败,“最后发现传媒专业什么人都收”,金葛便进入纽约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学习媒体。 研究生毕业后,他依然觉得不满足,“社会学、人类学的学术理论太深了,说出来还挺酷,一套一套的,我想继续学下去”。2001年,金葛选择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继续攻读Communication(传播学)方向博士。“这个专业的组成很跨界,是一群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学者来研究媒体”,虽然也有写作、拍摄的媒体专业学习,但更吸引金葛的是用社会科学理论,做更深入的问题研究。 大部分在国外做学术的中国人,都不能免俗地拿中国题材做研究,金葛也不例外。写弱势群体是人类学、社会学的强项,“找准一个极细分的领域深挖下去,别人就很难质疑你”,这是在学术上很多人惯用的讨巧偷懒办法,于是描写中国苦难的题材一度变得流行。“但我想写一个能够看到未来的群体”,金葛不想落入用学术消费弱势群体的窠臼。


2005年,魔兽世界风靡全球,中国玩家Sky(李晓峰)一举摘下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魔兽争霸3的桂冠,金葛的一位朋友也从美国回到国内,开办了一家游戏工作室。金葛通过朋友了解到有这样一群中国年轻人,他们通过游戏积累金币或虚拟装备,和美国玩家交换真实美元,并以此为生,被称为Gold Farmers(金农)。 金葛决定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这群年轻人的生活,在他们身上,他看到了全球化和虚拟化的未来趋势。“金农”们本身也许不会说英语,但可以自如地在英文游戏里穿梭,和美国年轻人一起打游戏;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谋生,对生活的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往往来自于虚拟社会,在现实生活当中反而有很多挫折。

 



金葛扛着摄像机和“金农”们断断续续生活了一年多,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了解一个真实社群。“金农”们嘲笑金葛学的理论空洞没意义,金葛也一度非常困惑,自己怎么会对网络游戏题材如此着迷?“后来我理解了,我和他们一样会逃避,在现实中,我们都是非常笨拙的人,很容易一拍即合。”

 2005年底,金葛想和斯坦福大学的同学分享关于《金农》的片段,于是上传到几个月前才上线的YouTube上。“那时YouTube还没那么大影响力,也就是些宠物和搞笑视频,没想到几天就有好几万点击量。”金葛有点兴奋,又有点懵,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视频,和室友打赌一周内点击量会不会超过十万。 《金农》片段的点击量在一个月后达到100万,占据了YouTube首页,引发了许多“虚拟移民”、“虚拟劳工”、“虚拟经济”相关问题的讨论。金葛被许多会议、艺术展请去做演讲和展示,还接到好莱坞制片人合作“金农”专题纪录片的邀约。 “红的感觉还蛮好的”,回想起当年的辉煌,金葛忍不住嘴角挂着笑意。那时的他沉浸在梦想成真的幻觉中:居然真的存在一件事,能够把做研究和讲故事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且“所有我学过的东西居然都用上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包括本科时不喜欢的经济学。

 

梦想破灭,35岁的他开始试图寻找一份“正经工作”


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收获不错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当时太激动了”。于是博士没毕业,金葛便和好莱坞制片人签订合同,投入到《金农》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中,憧憬着在不久的将来,在大荧幕上看到自己制作的电影。 但很快,金葛便发现事情和想象中大相径庭。《金农》片段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金葛深度融入“金农”们的生活,拍摄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但在商业化运作中,为了更好的影片质量,必须由更大、更专业的团队主导拍摄,“一旦这样做,我就会失去他们对我的信任”,拍摄本身将失去真实记录的意味,变成赤裸裸的剥削,用他人的故事来获取商业利益。 面对想象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对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伦理界限,金葛很是沮丧。“我没办法做到制片人要求的,这事儿做不了。”金葛主动停止了拍摄《金农》的进程,生生把和好莱坞的合同拖到过期失效。纪录片行业的残酷也让他意识到,用做人类学田野研究的方式拍摄纪录片,投入产出根本不成正比,以此为生很困难。 2008年,金葛从美国跑回了武汉,“纪录片导演”的路走不通,那就换个别的试试。他运营了一家当时国内鲜见的文化中心,向苦于寻找合适活动场地的年轻人租赁活动空间,他把它视为“线下的豆瓣”。但由于存在周末爆满、工作日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况,虽切中年轻人痛点、商业逻辑却没理顺的“线下豆瓣”在2011年被迫宣告结束。“要坚持下来,就是现在的众创空间、孵化中心了”,金葛有点惋惜。 结束“纪录片导演”和“文化中心运营者”的角色,出于生活上的考虑,金葛必须离开不能给他带来持续收入、过于理想化的事了。 35岁的他,开始试图寻找一份“正经工作”。

 



因为偶然的机会,他被来自硅谷的著名设计创新公司IDEO邀请,做了一场关于网络边缘群体的影响。能够对许多中国现实问题做深度研究解读的金葛,恰好符合当时IDEO的业务需要。于是“自由漂泊”的金葛成为了IDEO的设计主管,过上“规矩”的上班族生活。

 这一年,他还遇到了现在的太太,“两个不大喜欢上海的上海人”走到了一起。太太最欣赏金葛与众不同的“不正常”,结果两人在一起后,金葛居然开始正经上班了,这让许多朋友误以为是爱情改变了他。“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我希望不再逃避现实,承担起更多责任,所以主动选择变成‘正常人’。”

 

“设计”改变了他的生活,

而他期待更多改变


金葛在IDEO接的第一个项目,是关于饮料的,需要到三四线城市去做细致深入地采访调查。这份工作让金葛再次找到“过去技能都能用起来”的感觉,深入某个社群做研究,用讲故事的方式阐释问题,都是他最擅长的事。他还从共事的许多优秀设计师身上学到了很多,除了洞察、研究之外,原来还可以再往前多走一步,通过设计思维产生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这帮金葛回答了一个关于未来的重要问题:“我能做什么”。 在众多经手的项目中,最让金葛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婚恋网站的项目。IDEO作为一家创新设计的咨询公司,并不反对通过设计创造更好的社会影响,而不是只说甲方爱听的话。在这个项目上,金葛终于有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婚恋领域做更深入地调研,并且提出一系列具体设计和市场建议,试图打破“讲匹配效率”、“看物质条件”的传统观念。尽管最后的方案只有一小部分被采用,但将价值观引导和商业融合在一起的尝试,还是让金葛觉得,“非常爽”。 但这份“正经工作”,也让金葛面临许多挑战,“做一个调研最少要一两个月,但商业项目要求几周甚至一两周之内出成果”,他不得不寻找把握“做好研究”和“商业效率”之间平衡的最佳途径。 在IDEO工作的四年多,给金葛带来了许多改变。他找到通过洞察和设计做出更多改变的可能性,也让他知道,改变的发生需要具体的实践和时间。于是,只能提出“改变愿景”的咨询工作不再能让他满足,他希望跨出去,更深度地参与到改变本身。“离开咨询行业,我希望在原有的创新方法工具上做提升,让创意创造更大的价值”,S.LAB是他的新起点。 40岁的金葛常感到强烈的危机感,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的现实压力,一方面是来自行业快速迭代进化的压力。“怎么学都赶不上,这个年龄也许学得还会慢一些。”但幸运的是,他到底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条轨道上,为美好的改变可能,寻找商业上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十年前,金葛觉得自己要改变整个世界,十年后再看,“能在原来基础上提升两步、三步,在原来影响力上扩大两圈、三圈,就很好了”。做一个把理想现实化、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是他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新定位。



点击观看

金葛在国外一个会议上关于金农的发言视频

里面有《金农》纪录片片段

‍“Chinese Gold Farmers in MMORPGs”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03ien7v3&width=500&height=375&auto=0


/《破茧》赞赏 /

中国三明治破茧计划作品集目前正在赞赏平台上众筹

每位学员都带着自己的故事与你相见

他们,即将《破茧》而出

需要你的一份赞赏



/ 非虚构写作工坊 /

写特稿这件很酷的事情你也可以会

欢迎有心认真学习非虚构写作的你

和我们一同学习


/ 深V计划 / 

中国三明治与

“全球青年文化之声”倡导者VICE中国

一起合作打造青年文化非虚构报道计划。

点击图片,欢迎报名


在MUJI旗舰店开业系列活动作为手帐主题嘉宾出席的

手帐达人主编君和阿怪

本周三(6月1日)开课

忍不住在三明治开了个手帐的线上微课

带你一起用手帐梳理生活中的小确幸



推荐阅读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链接,即可查看相关文章内容



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职业



牛奶小姐麦洁文:如何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高端商场开出连锁甜品



童言专栏︱Nadi Singapura:你听过马来风的打击乐吗?



栗子酱 | 我的朋友,胃





/ 三明治同行者征集 /

点击图片查看如何加入

优质的粉丝群、有趣的主题日活动、

三明治和同行者间的互助

以及更多可能性等待你发现


请报名者密切关注个人邮箱,这是我们回复你的唯一方式。



中国故事记录者

创新生活方式倡导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