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孩子们的“疫情日记”|三明治中国素描05

中国素描记录者们 三明治 2020-09-05

2月,三明治发起 “中国素描”, 希望更多人都用文字把这个时刻在中国各地所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目前已经开始记录的城市有宁波、百色、咸阳、上海、香港、汕头、济南、烟台、南京、苏州、重庆、恩施……


一个月过去,这场漫长的改变还在继续。这个特别的时刻,在中国的千万个城市和乡村,我们期待生活回到从前,也感受着发生在城市和乡村里真实的变化。如果我们能留下一点记录,就是为了不遗忘,不能忘。



在家里帮爸妈干点活,

感觉也很好


记录者:“临夏班”学生

整理:袁洁

坐标: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2月3日起,为配合学校要求学生每日报健康情况,我让班级里的同学们在报身体状况的同时进行每日记录打卡,从他们陆陆续续写下的简单文字中大概可以勾勒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偏远村庄的疫情生态。


当地的防疫意识很强,2月3日的时候,学生们所在的永靖县、广河县的多个村庄均已封村,出入车辆需有通行证,每个出入口检查体温。村里安排每家每户轮流站岗,全班44名同学大概有四五名参与了防疫执勤。口罩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出门必须戴口罩,不戴口罩不让乘公交。有人去药店买感冒药,只能买一包,并且要进行身份登记。从外地回村人员需在家隔离半个月。白天,村子里有专门人员开车拿着喇叭喊话,不让出门。有人写得骇人:“传闻要把每家的门都封上。” 当然,最终止于传闻。


蔬菜也难买,2月初,村里小卖铺货都快卖光了,更别说蔬菜。每家一星期只能出村一次买东西,所以出去一趟得买够一星期的。村庄过年比平常还要冷清。


几乎所有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睡觉。出门和小伙伴打羽毛球或篮球,有时会执勤人员被呵止,执勤人员也很辛苦,在乡村里,有些人家会自发给他们送吃的。


人们实在憋不住了,就到山上转一圈。西北的正月里还冷,山上都是黄草枯木,但可以晒太阳玩扑克,当然,更美的是打地锅。



疫情管控最严厉的2月上旬,乡村里的亲戚拜访活动虽然大大减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有个学生家的表姐婚后回娘家,把新娘叫到家里吃饭,“菜是昨天买的,新娘很漂亮”。或者“中午和奶奶一起去大伯家吃火锅,有十来个人,热热闹闹”。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小辈负责端盘子或打水,从上午忙到下午。


2月6日,穆斯林学生写道:今天的主麻也做不了,寺门也都关闭,又是心烦的一天。


清真寺关闭,仪式还是要做的,除了每天按时间表进行五番礼拜外,2月7日,穆斯林学生写到和家人早起“上坟”。大早晨的,天很冷,院子里水龙头边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2月8日正月十五,早上下雪了,有人早起到院子扫雪,顺便堆了个雪人。到了晚上,没有烟花,往年最热闹的火把节也取消了,不免有些丧气。



2月9日,有不止一个学生汇报自己为“被隔离人员”。他们从寒假从福建回甘肃已将近一个月,可能是新的红头文件出来了,这一天医护人员到家里消毒,还在门口贴了张纸,白纸黑字:此家有隔离观察人员。吊诡的是,宣告隔离的同时发放了《健康观察解除告知单》,宣布截止2月9日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健康观察(留验)期已满。


其实疫情的影响也分两面,对于远离重灾区的人们来说,虽然生活上不便,反倒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长辈共处。因为疫情延长了假期,禁锢了外出的脚步,不少学生在每日记录里说到与父母聊天、帮家里干活,中国人最朴素的“亲情”被放大了。


比如在家给玉米脱粒。因为玉米比较干,弄起来满是灰尘,甚至需要戴口罩。在手动脱粒的过程中,与家人聊天,聊疫情对国家的影响。有人写:“在家里帮爸妈干点活,感觉也很好,虽然身上是有点冷,但心里却热乎乎的,感受到亲情的那种喜悦及家人的温暖。”


这时候,院子里从房檐漏下的水结了冰,晶莹倒挂着。


还有拉树备柴火,或者劈柴——把大柴劈成小块,用于火炉取暖和土炕取暖。西北农村冬日寒冷,暖呼呼的热炕提升幸福感。为了让第二天到家的哥哥睡上热炕,前一天中午要抓紧把炕填上。2月14日一个学生写:“今天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我就在爷爷旁边坐着呢,因为我爷爷得了病,左半身瘫痪,动不了。我帮爷爷翻翻身、擦擦脸之类的。其他人这不是立春了嘛,都比较忙,所以趁我在的时候多尽尽孝心,其它也没什么事。”简单的语言,传递出非常朴素的感情。


转眼立春。进入2月下半月,村庄里的人更多走向田地——要开始春耕前的准备工作。以往这个时候,学生们已经进入学校,今年,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家里的春耕备耕。


“我家在山上,早上很频繁地能听到拖拉机,啪、啪、啪,有拉玉米草的,也有在地里施肥的。前几天差不多每一家都在用干玉米秸秆粉碎机,用‘尘土飞扬’还表达不清,应该说‘尘草飞扬’。”


“尘草飞扬”的是从地里挖出来的玉米草、玉米根子,成捆摞进三轮车,装得满满当当,拉回家粉碎了给牛羊吃。除此之外,学生们记录下的备耕工作还包括平地、除草、施肥,以及铺上塑料膜。再过半个月,便可以种下玉米、土豆、小麦、油菜花等作物。不知道春耕正式开始的时候,他们能否返回校园。


2月23日起,村庄路口的防疫检查站撤销。街上人多起来,各种铺子也开门了。25日,有人骑摩托车去逛了三甲集,“非常热闹”,虽然蔬菜水果价格挺高。牛肉面馆子要间隔1.5米坐,座位摆到了门口。


3月4日,电力公司的人过来拉电,把以前破损的、旧的电线都换成新的。


3月6日,清真寺的大门依然没开。


2020年1月9日,最后一门“电工基础”考完,往后四五天内学生们陆陆续续启程返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乘坐的Z126次厦门-兰州的火车途经武昌站,正点到站时间16:10。冬日下午阳光明媚,可能那时,武昌站依旧是平常的一个站点,上上下下,忙而不乱,疫情还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言谈当中,更极少有戴口罩的人。很庆幸疫情发生至今全班44人悉数安好。


后记:整理这个记录的时候无意中搜到:2020年2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广河县、永靖县退出贫困县。问了问学生们,皆言不知道。





深圳,开始有人不戴口罩了


记录者:黄双玉

坐标:广东深圳




晚上去一家人去莲花山散步,一路上的黑影里,不时闪过人,或者是口罩侠,白色,或者蓝色的口罩遮住了人脸大半,在黑夜里反光最是明显。


不戴口罩的人也慢慢多了。晚上深圳降温,呼啦啦的风不住地吹,或许是因为深圳最近感染数都为零,或许是在公园里,大家都觉得彼此安全,或者是因为听说在空旷的室外,通风最安全。


时不时走过几个把口罩抓在自己手里,或者口罩移到了鼻子下面。我带着身边的小朋友赶紧走快两步。三岁的小朋友问问也发现了,对我说,妈妈,他们没有戴口罩。我只好说,是的,不戴口罩危险。


小武说,莲花山其实还好,大多数人是戴口罩的。前两天去银湖后山,这个更为偏僻的小公园绿道,一路上绝大多数都把口罩挂在了身后的背包上,蓝色的口罩随风飘。


口罩戴还是不戴?我们有时都有点犹豫了。这几天随着中国疫情数字的下降,周围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小区出口不再检查体温,有些饮食店的门口,虽然贴着“不提供堂食”,不过里面的凳子里一个人正在埋头吃东西,小区里的声音多了许多。开着三轮车的快递开始在小区中间呼呼地开,京东也开始送货了,不过只送到楼底下,问他们为什么,既然送货,为何不送到楼层里面?


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对我说,我们老板都直接和物业谈了,没有办法,不可以进楼。


随着国外的疫情数字直线上升,我和小武有时又不免担心。他的一个朋友女儿,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说:那些现在在外面跑的,都是活够本了的人。


活够本?我心里又默默地把想踏出家门的脚再度缩回去。





偷钓的人又出现了


记录者:Balance

坐标:广东肇庆


如果说当年SARS留下的记忆是弥漫着整间课室的醋味,那现在的COVID-19,味道就是84消毒液。在此之前,只知道滴露、威露士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84消毒液。


作为旅游城市,肇庆所有景区都在1月25日零时实行关闭,直至2月25日。景区重开后,需要限定人数进场、戴口罩测温扫码登记。


疫情期间所有的电子化记录对于接受资讯慢、手机操作不灵敏的老人来说也是困惑与艰难。药店口罩摇号,他们不懂,当小区拒绝外来人员进入的时候,我们也无法为他们的手机设置摇号,而摇号的信息每次仅仅能用3天。现在出入小区、坐公交、入景区等等都需要扫码提供信息,外婆不懂手机,即使星湖重新开放,也只能放弃以前每天都坐公交去星湖锻炼的行程。


囚家大半个月,终于能够出门时,无价的自由与阳光是最难得。周五六日排队到街边的商场停车场,现在周末去可以看到停车场外显示的车位数字停留在450+。


东湖公园新种的树也出了绿芽


第一次发现原来广州与肇庆也可以很远,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异地恋的男朋友。我们错过了他的生日、情人节与周年纪念日。因为疫情,第一次发现原来不断发展的交通也会有一天被按下暂停键,每晚能够听到十几趟的火车鸣笛声,在疫情期间,火车好似销声匿迹。原本应该热闹无比的新年,路上人车稀少,仿如隔世。随着复工,市中心一带区域进行了一个多礼拜的限制出入。小区与市中心出入需要提供居民临时出入证。




一年365天无孔不入所向披靡的广场舞大妈与其神曲已经在公园消失了一个多月,晚上散步,除了听到耳机的歌声,只剩下了风声。口罩的存在,也无法掩盖消毒水的味道。湖边的住宅满满灯光,人们都躲在家这个最安全的港湾。


湖边不时闪着零星的荧光——啊,原来是偷钓的人又出现了。阳光一旦暗淡,影子便愈加显得阴森可怕。城市的阴暗面也随着疫情逐渐扩大,小区陆续好几家被盗窃,而前两天还有一个小偷在小区掉下来死了,意外还是自杀不得而知。


期望疫情早点结束,重回普通而平凡的日子。





在“中国素描”记录中,我们为记录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更多的人以此为视角,开始自己的记录。


尝试用感官描述你现在所在的城市


记录者:左梦格

坐标:三亚

靠近海边的一片工地,早该开工的日期被一拖再拖,起重机独自在空中耸立。远处的海面上已经多日不见停泊的游艇,和飞驰而过的水上摩托留下的白色水花带。连接三亚湾和凤凰岛的桥上少了往日穿梭的大巴和运货的车辆。夜幕降临,凤凰岛上形似五指的高级度假酒店建筑准时开始灯光秀,变幻着色彩和图样,没有缺席过一晚。这座城市所有被困在家里,遥望大海的人,都可以望见这光亮,回想起平常的日子,牵挂着远方的人,也期盼着早日奔向沙滩,扎在人堆里,朝着大海大声吼上一嗓子。



记录者:Dusaaa

坐标:鄂尔多斯


我家乡的小镇没有火车,地理位置更偏西北,所以海鲜、热带水果是很难新鲜运输进来的。今年小镇边的一家生态园酒店准备大干一场,从海边城市订了一个卡车的生鲜食品,接了两三百桌的团体订单,却没料到大年初一的一则通知。均进价二十元的大虾满满当当的塞在塑料泡沫盒子里,散发着海鲜独有的气味,甚至不能和牛羊肉放在同一个库房。几天寻找沟通后,海鲜们被单独放进之前储存玉米粮草的库房,等着五月变成一斤五元的冷冻产品再送回南边。


进入3月,一些城市和乡村逐渐解冻,人们陆续复工,走出家门,街道上重新有了车辆驶过的声音。你的听觉、视觉和味觉,感受到了怎样的城市呢?欢迎在留言中写下你的城市记录。



“中国素描”计划


12座城市的作者此刻正在同时记录锦州、咸阳、上海、香港,我们此刻的生活在城市里,搭起一个个帐篷在鄂尔多斯,疫情下的牧区生活日常






在中国的每一座城市、乡村,此刻你看见了什么?此刻,一起记录你的城市



我们不是记者,但写下就是记着|三明治短故事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