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女人一个个写下故事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抗争|三明治
5月,60位学员在短故事写作学院写下了几十万字关于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故事。通过写作,我们不断审视自己的状态,所处的环境和变换的当下。
结业的那个晚上,我们一起阅读了陈嘉映的这段话: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但我尽量把握住自己,不间断自己手头的事情。天下滔滔,时局动乱,但自己要沉得住气,不能不断兴奋,荒疏了自己的学业。每一场运动都像一场大潮,把很多人卷进来,往往,海潮退去,满地不过一些瓦砾而已。
良好生活不是一套静态的指标,每个人,只要你还在生活,你总是动态地看待自己,用歌德的话说,一连串越来越纯净的努力,等你说,请停留一下,生活就结束了。你要深入到自身之中,了解你真正相信的是什么。你实实在在相信一些什么,你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做点儿什么。只要你愿意,不见得必被大势裹挟。”
—— 《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
两天过后,我们在写作页面上收到了两位学员的留言,一来一去,很像早些年的信笺交流。我们没见过面,但可以通过文字去认识和了解另一个人。他们在这里写作,写下自己的故事,写下爱与恨,友谊和爱情,亲情与失意。
柳桥在这里写了自己在海外身份全职妈妈的故事,这其中有诸多对自己身份的焦虑和身为母亲本身的艰辛。她的文章会在近期发表。
先写给导师胖粒。
胖粒你好!
一月底,我们差点在布拉格相见,我们之间只相隔半个小时的公共交通距离,我可以给你提供电脑,我家还有空房留宿,可惜形势飘摇,我们终究没有见成。那时,知道你和我的朋友都决定回国,我心里还有些惋惜和担心,待到后来,便是庆幸了。幸好你们都及时回去了,否则生活得多难。
后来,便在文字、微信和视频中经常见到你,再从朋友圈里的静止照片,变成灵活生动的视频,已经觉得和你越来越熟悉了,几乎没再为以前的错过觉得遗憾了。待到跟着三明治写了这小半年,越发觉得,幸好没见,那时的我啊,可能是浅薄自得又无聊的,可能还是够真诚,但一定没有现在坦然。所以,以后有机会再见也是好的。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带你了解下作为旅游城市之外的布拉格的那一面。这也没有办法再实现了,今年夏末,我们会搬回德国斯图加特,也就是文中提到的S市。有机会了我们德国见哈。
这次指导我的文章,太辛苦你了!我随着自己心意写了一万七千多字,你在那么多的文字里还删改出一篇一万字的来,工作量有些太大了。这次和自己交代好了,下次要写一篇简单轻快写完就适合发布的短故事。有了这次这么多字的锻炼,我好像有些信心。
我很喜欢你的直接、犀利和经常甩出来的书和摘录,我都在想,可以做一个《胖粒和她提到的书》的汇总。哈哈。
不多说了,其他的我都放到写作心得里吧。
谢谢胖粒,六月快乐!
柳桥你好,
六月快乐!展信佳!没想到短故事结业后,回过头看这段写作过程时,我们的沟通开始变得像信笺本身。我家里有很多老信笺,我小时候,或者是我还没出生之前,我的爸爸我的叔叔们会给家里寄信,他们会在信里说一切都好,勿想念。
我在罗马时路过一个旧书摊,看到了很多几十年前的旧信和旧明信片,大多的字迹都很好看。我想象,如果你写这个故事是用的笔而非电脑会怎样,你的字迹是工整的还是潦草的。有时候你可能会在写了一大段之后又焦躁地划去,或者是在写错一个字之后给那个错字狠狠涂上一个墨坨坨。
你写了怀孩子,生孩子,养孩子的事。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很远,就像我觉得我永远不会经历一样。有一次,我在卢布尔雅那城内最高的山上,远方是阿尔卑斯山,天气很冷,我当时的男友和我吵架后拂袖下山,我不知道去哪里,就在山的边缘一直走。有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坐在长椅上,抽着烟,在看一本书。那是下午,阳光正照拂在山上,我站在她身后,偷偷拍了一张照。我当时跟自己说,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要一个人孤寂地坐在长椅上看书,抽不抽烟都无所谓。
我读你的“全职妈妈”的故事时,我会想到如果我是你,我会是什么样的表现。一个人在德国的公寓里看球赛吗?会去看一个个在不久后就会搬走的房子吗?拥有两个孩子会是什么感受?我会为自己的前途感到焦虑吗?
我发现我得不出任何答案,就好像,你也是在没有太多准备下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因此,在给你的文章做出评价时,我很多时候只能以一个对全职母亲的学术想象去跟你讨论,比如性别结构,公共环境。有时候我也借助了爱丽丝·门罗的文本去理解你的处境,但似乎都是一种隔靴搔痒。不过好在,这一期学员里有很多都是“妈妈”,你们之间的交流,对彼此处境的真正理解和共情是超越了写作上的技术探讨。
有部分人是经验式的写作,成为一个“人”的过程就是去写一个“文本”的过程,虽然有时候这被人诟病为“能力不足”。但在别人说我不是天才型时自己就知道了这一点。没有关系。写本身,就不是为了显得厉害。
在布拉格的那几天我一直都处在纠结和犹豫中,我和你取得了联系,我想象了住在你家的情景,会很好吧,因为我当时住在一个很吵的青年旅馆,那些比我还年轻的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们,会在半夜喝酒回来,然后吐得到处都是。有一晚我加入了他们,跑去一个地下酒吧,接过一个瑞典的男士递给我的鼻烟,我含在嘴里,看着大家拿着啤酒,并吞云吐雾。我在那一瞬间就不去烦躁喝得烂醉把我吵醒的人了。
密斯赵居住在美国纽约,她在这里写下了一个关于女性、个人政治与友谊的故事,因为个人原因,她选择不发表,我们完全尊重作者的意见,但我们把她的思考,她与编辑的对话展现出来,想让读者知道,一篇文章不仅仅是文字而已,它背后是一个人的实在经验。如密斯赵所说:“我想,我们这些女人一个个写下故事这个动作,以及它们汇集起来的那个声音,本身就是一种个人政治的女性主义抗争。”
有特别多想和导师说的!总结起来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关于写作:
首先我特别珍惜也很需要这个机会。我想每个写作者心里都是有点小骄傲的,很难去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批评,我之前就很希望能通过豆瓣或是什么在纽约找到这样的华人,一直未果,所以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当然同学们都比较supportive,和其它文章比起来,我得到的评论也不算很多,所以我就更要认真地感谢胖粒老师。
不知道导师有没有看出我“把心打开”的过程(但我估计我也不是第一个走过这样心路历程的同学了哈哈),开始我比较防备,打算写点不痛不痒的东西,也不知道能得到什么样的帮助,但胖粒老师就像晴天霹雳,一下子戳中了我自己认识到但不愿面对的很多闪躲,虽然只是十天前的事,现在想想还是恍如隔世,很刺激也很奇妙。在写这个比较抗拒的话题时的一些挣扎,在胖粒这个“局外人”的眼光下,我会有一点不适(好的那种),然后就促使我在本来局限的想法里面走得远了一点。比如说,关于个人政治,我本来根本就不指望写,写了之后又非常情绪化、“政治化”、忽略了文学性,我会思考我们的态度是不是有所在环境的影响,但也会“去除杂念”、更好地去看待这个故事这个写作本身。这些经验,我觉得怎么感谢都不过分。
我搜了你引文那段,看到了新京报那篇文章,关于《聊天记录》还想说几句。我当时看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忘记Frances还是Bobbi说Melissa的“she's so establishment”。因为Melissa和她老公我记得就是差不多我这个年纪嘛,我当时就一直在想,有一段时间M会不会就觉得我so establishment——已婚中产很固化的那种感觉,一方面因此有安全感一方面又觉得“天啊我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其实这种感觉本来也想在写到文章里的,后来好像忘了(捂脸)。
关于solidarity:
我看了很多同学们的故事,这些故事给我很大的震撼。我一直以来都偏向于写生活中可以被隐藏的细小的崩坏,对于特别戏剧性的悲观离合,首先我自己没有经历过,第二也不是我的审美(我想这跟我比较顺利的生活肯定是有关系的)。所以看到同学们的故事,我真的会质疑自己的经验,质疑它们的价值。其实也不是,我依然觉得我想写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只是同时对照看的时候我会有种你知道,“first world problems”的感觉。但我想只要我在读故事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各种局限,对我自己“小故事”的写作是很重要的。另外我还希望以后可以写更多的英文作品,那么在英文语境下,我觉得这样和英文世界“千禧一代”更相似的故事是一个必要的声音。这也是我努力的一个目标,毕竟看到现在最多人知道的年轻华裔英文作家还在写那种对你我来说很遥远的中国叙事(这也不能赖他们,他们的经验来自爸妈)让我有一种“放着,我来”的心理。
因为同学们大多是女生,作为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常常心碎。不说是“人间最大的暴行”,至少是对我从书本里习来的挂在嘴边的“结构性权力”有了更直接惨烈的理解。我忘记是胖粒还是三明治哪位说的吧,通过一个个个体的经验描述,写出某一个族群某一代人的历史。我想,我们这些女人一个个写下故事这个动作,以及它们汇集起来的那个声音,本身就是一种个人政治的女性主义抗争。
密斯趙你好!
谢谢你写下这些感悟。你的言说也让我对于这样一次不算太长的写作过程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可能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比如如何写好一个开头如何写好高潮和结尾。但当一个人的心灵和无法详尽去展露的经验在我面前闪烁时,我看到了或者说我自己也学到了我未觉察的事物。
好比你说你在这里逐渐“把心打开”。我能感受到你在最初带着一些“防备”,这体现在你想写的主题上。但其实这本身没有什么。写自己想写的,如果要我去一个未知的地方,面对并不熟悉的人去写作,我也未必会有多坦诚。
应该不是我让你打开,而是这里的同侪吧。你能感受到在这里是安全的,是被保护是被理解和尊重的,尽管大家可能从来没有见过面。你在美国纽约,我在恩施农村,我们不觉得彼此有多么不同有多大的隔阂。你在一个地方生长着,我也如此。
我一直说读你的故事,就像在读我自己的故事,当然我们的人生经验完全不同。我2016年才去过一次你待了很多年的香港,在音乐厅外看到马友友的演奏会没钱进去听,在维多利亚港看对面的高房子,不觉得里面会住人,我看它们就像人类在参观动物园一样,好奇,但一点都不自卑。
你谈到《聊天记录》里的人物,你代入的角色是那对由青年往中年过度的中产夫妇,而我代入的角色是弗朗西斯,一个穷学生,被动的与不自觉的共产主义者,假装用理论去解构或者说去轻蔑阶级,但最在乎的还是这个东西(应该说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乎还是不在乎还是最在乎或者是一般在乎。)理论只能让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解气,这种时时刻刻希望得到“平等”的人不可能通过纯粹的理论去获得自洽或者说平静。或许文学可以。就好比你在写这个故事时,有时候能感觉的左派右派在你的私人的情感经验里像一只生锈的枪,看起来有力,但抠不动。没用。
“我一直以来都偏向于写生活中可以被隐藏的细小的崩坏”,这些瞬间是尖刀,是有力的,我之前采访一个作家,他说,一个作家功底体现在TA是否能处理好一个小的对话或是场景。大故事本身也是由诸多小场景构成的吧。
我喜欢你说的这句话“我们这些女人一个个写下故事这个动作,以及它们汇集起来的那个声音,本身就是一种个人政治的女性主义抗争。”可能在短故事写作学院不仅仅是写作吧,还有我们的相同的、不同的身份标签共同在这里形成的一种讨论和反思,它可能会在现在这个需要人去假装平静的时候,回到一个真实的夜晚,对着看着你的人们,对着你的脆弱,你的孤独,你的苦难,你的勇敢,对着那微弱的火,讲述下去。
时势艰难,越要沉住气,去做一些让我们变得更坚定的事吧。写作去度过这些令人绝望、悲哀、希望渺茫的当下吧。
三明治短故事学院
短故事非虚构写作学院6月写作课程,从6月17号-6月30号,14天时间帮助你去寻找并写出你的故事。短故事的写作教学不是产品的售卖,在此过程中导师与学员一对一交流沟通,不是冰冷的对谈,而是有情感的连接。导师将结合案例与经验,指导你如何去挖掘被忽略的故事,如何在故事背后提炼初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如何将故事写成一篇优秀的文章,以及如何让你的文章发表在三明治的推送中,与数万人分享你的故事。
点击小程序
即日起可开始报名
短故事学院,教你写出你的故事
下期开班时间:6月17日—6月30日
01
『 全网唯一 』
手把手指导非虚构写作的在线课程
三明治短故事学院的导师将全程指导你的写作,从你的主题到开头的撰写,爬升与故事高潮的进行,直至最后的结尾,都会一字一句与你沟通提出意见,每一句甚至每个标点都会和你探讨。相信我,编辑的用心程度不会比作者低。你将拥有一个专属石墨写作页面,和导师进行交流互动。
02
『 课程全面升级 』
写作课程重新改版升级
带你拆解优秀故事文本
本期开始,短故事学员的7堂直播课将全面升级,不仅会更有针对性地教授如何确定选题,如何收集素材,如何写好文章的每个部分如开头、高潮、结尾,,更全新引入“文本拆解”的新主题,带你更深入地解密一个好故事是如何被讲述的。
课程内容可循环收听,即使错过直播,之后仍可通过无限次回放,复习课程。
03
『 优秀作品头条发表 』
作者可获得全额学费奖金
在这次的写作课程中,你将去寻找那些留在你脑中的记忆,试图把它们变成文字,进行加工。如果足够好,你的故事将会被发表在三明治的微信公号上,与更多人分享它。
头条发表将返还全部学费,并享受优惠继续参加非虚构短故事学院或每日书(点击了解详情)。三明治编辑会与你讨论选题、指导你独立完成完整的长文章。
被发表的作品还有机会被收入三明治的出版物中或《故事通讯》中,抵达全国近百家书店、咖啡馆、文创空间,和更多的读者见面。
04
『 短故事让你不拖延 』
有故事想写但是一直没有写出来?
在短故事学院里,我们每天都为你制定了写作的计划,而且会督促你的写作进度。不要让你脑海里的好故事因为拖延而消失。到目前为止,短故事学院总共已经帮助 1000 多位学员写完他们的故事。
如果你是非虚构故事爱好者,想要更好学习如何从阅读和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养分;如果你想要掌握入门级非虚构故事写作技法;如果你希望一对一跟随编辑;如果你希望挖掘自己的写作潜力,写出更好文章,想要通过写作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开阔,那就赶快来短故事学院吧。
导师介绍
胖粒
三明治短故事学院项目负责人,作者及编辑。来自湖北恩施。对人的状态比对故事更好奇。相比软体动物,更喜欢坚硬的甲虫。走路带镰刀,写东西也是。不喜欢拖泥带水。路痴,但喜欢和路人聊天。也喜欢囤食物,在深夜写稿时就会把它们吃完。所以每次写完稿后,我都会变丑一些。
主要作品:《张定浩:现在对所谓的年青一代写作者越来越宽容》《Don’t cry,girl》《县城里出去的记者和嘻哈歌手》
依蔓
三明治主理人。做了七年的哲学学生,相信时代洪流之下个体命运的记述包含着大部分重要的人类母题。采访是我和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在和不同的人真诚、坦荡的对话和连接中,总是能获得许多能量。我用文字和他们交换故事。
主要作品:《杨潇:写字的人一定要靠写作养活自己吗?》《厦门沙坡尾的渔民,在失去他们的船之后》《唐霜:时尚业“犀利痛辣”担当,出走后选择回归媒体》
万千
三明治主编。这三年来,陪伴过数百位作者写下他们的故事。我会对生活里那些无法言说的细节着迷,并希望和作者一同用文字去捕捉故事里意味深长的时刻。当代的个人生活叙事还有很多值得被探索的空间。每个人的生活本身即是一种创作。
二维酱
三明治故事打捞员,每日书项目负责人。相信写作是对抗虚无感的最佳路径。热爱故事,关注新鲜事物,更关注其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人。想要书写与打捞平凡生活中的微光时刻,也希望给予需要反馈的写作者温柔的陪伴。喜欢京阿尼,喜欢一切细腻温情的作品,“我们所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点击小程序
即日起可开始报名
特别说明
课程为虚拟商品,开课后,不予退费;
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20% 的手续费;
如需咨询其他信息,请联系三明治明仔(ming30s) 或三明治小治(little30s)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