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9岁的最后一个月,单身的我作出裸辞的决定 | 三明治

lilian 三明治 2021-05-16

对于一位40岁的女性来说,如果要辞职,会面临什么?作者在4月的短故事写下了自己在40岁这一年所面对的个人困境与外部的动荡。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自我挣扎和怀疑之后,她逐渐寻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当巨大的不确定感出现的时候,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等待。”


文|lilian

编辑|胖粒


“因为个人原因,我决定离职。非常感谢您在过去几个月的支持。”在来到这家公司的第八个月,在39岁的最后一个月,我作出了裸辞的决定。 


很快我收到老板从美国发的短信“ How are you, would you be able to talk today?” 半个小时后,我接到了电话。 

 

这通电话并没有持续很久。让我感动的是老板并没有喋喋不休的追问或者施加压力,而是真切的关心我的状态,希望知道他能够做什么帮助到我,无论我是否再考虑留下或者离开。 


“I feel depressed and I need to take a break and figure out what I am going to do for my career and my life.”  如果这句话用中文说出来,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这时候用英语对着我的外国老板,反而可以脱口而出。  



 

01


究竟怎么回事?回想起来,这样低迷的状态从跳槽之前就已经开始,持续了近三年。


我的前前东家是一家非常知名的外企。2001年复旦大学毕业后,我以管理培训生的身份加入了这家公司,在那里工作了17年。于我而言,这里见证了我从青涩的学生到一个成熟职业经理人的成长,第一次见客户,第一次带团队,第一次出国工作….即使到后来公司将被集团出售的消息传了很久,即使熟悉的环境和日渐重复的工作已经让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倦怠感,强大的惯习和对于外面未知世界的恐惧,还是让自己选择了留下。 

 

2016年的秋天,公司突然宣布了战略的调整,结束了整个亚太区的业务,在中国仅保留了一部分继续支持北美业务的部门。愕然,惶恐,愤怒,伤心的情绪席卷了整个办公室。


那段时间被通知裁员的同事无心工作,要么开始积极地投简历看外部机会,或者时候三五成群商量着如何向公司争取更多的利益。我跟着直接上司转岗到了支持北美的部门,同时还要负责亚太关门的扫尾工作。品牌突然退出市场让合作多年的客户愤怒不已,当时既要安抚客户和销售的情绪,又被美国总部一直在催促尽快结清订单,从来都是好脾气的我第一次在和美国大老板的会议上摔了电话。但收拾好心情,依旧要保持职业的状态,心里充满了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 

 

能在鼎盛时期加入这家公司的基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精英。大家认真敬业,努力之余也格外注重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组织结构。以前公司有一句名言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我以前总觉得那些被淘汰的人是不够努力聪明、不能适应变化的人。没想到这次我们成了变化的本身。父母辈40、50岁下岗的危机似乎特别遥远,不曾想还没等到40岁,就目睹了一场大规模的裁员。人可以改变自己,但无法改变大环境,那么这些年努力的意义又何在呢?一夜之间,整个公司进入了松散的模式。一层楼百来号被裁员的同事自不必说,小部分留下的同事也开始了摸鱼生活,早上10点之前座位上几乎见不到人,五点以后大家准时下班。工作日的下午,常常可以看见有人拎着包去楼下的健身房。  


在一片浑浑噩噩的气氛中,还想要做点什么事的人感觉特别难受。 

   

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特别渴望稳定和安全感。37岁时除了事业的危机,对单身的恐惧也达到了顶点。这么多年随着工作的日益忙碌和职位的提升,与之成反比的是直线下降的约会数量和质量。当工作不再是重心之后,我开始把个人问题正儿八百地提上了日程。 

 



02


在二十出头的时候,我们是一路看着《欲望都市》成长的。四个独立时髦的纽约单身女郎各种约会,恋爱,谈论着男人和性。彼时最爱的是Carrie,觉得自己骨子有点像她,渴望爱又怕受伤害;也会纠结于我们究竟只是dating还是in relationship。


三十出头的时候,社会上还没有“剩女”这个说法,身边的女朋友们多数是潇洒的单身女郎,事业生活各种精彩。对于那些因为单身的压力或者因为寂寞孤单而匆匆结婚的人我们是嗤之以鼻。父母虽然心里着急,但从不就这个话题咄咄逼人。周边的亲戚和朋友会真诚地表达关心,却不过分唠叨。


但随着年纪逼近40岁,不再像过去参加个什么活动就能遇到有眼缘的男孩子,相亲的介绍对象的学历也一路下滑……我居然也有这么一天! 

 

我找一个大师算了一卦。


大师算完之后对我说“你会在38岁结婚的。”


我半信半疑地松了一口气,从兜里掏出了一个红包递给他。之后我又去了世纪佳缘的线下高端婚介,想要了解一下目前的行情。从一个声音甜美的顾问说“ 我们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开始,到后来因为我不愿花几万元买半年的会员,被一群顾问围住咄咄逼人的逼问:“你是不是真心想要结婚? 如果真的想要结婚,就要有行动!没有行动说明你还是不够努力,连第一步都不愿意迈出!”


最后我落荒而逃。 

 

这个时候,一个四年前在网上认识的网友重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几年前初见时,他就对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从长相到气质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时而热情时而冷淡的表现更有种奇怪的感觉。再次相见,他似乎变得成熟一些,也更加绅士,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别人不总说,”别眼光这么高,那么挑剔,找个对自己好的更重要。“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合适?”“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人结婚生子,安定下来。”我这么对自己说。


我开始了一段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因为想着要结婚生小孩,那么暂时就不适合跳槽,转岗新部门的工作不是那么忙碌刚刚好;因为想要结婚,就要学着如何适应两个人的磨合,那么做为女朋友得要学着体贴,谅解,对于那些个奇怪的会议和时不时突然消失的时间不要追问那么多;似乎刻意忽略了自己每次约会结束后的如释重负……久而久之,自己也相信了这一切,这是两个成熟恋人再正常不过的相处方式吧。 

 

人在溺水的时候,会想拼命抓住一切能抓住东西,但有时你抓住的东西会让你沉没地更快。


一个偶然的机会,像是电视剧里的情节,我发现了这个人从名字、年龄、职业到家庭统统都是假的。恐惧会让人迸发出巨大的世俗智慧,在崩溃痛哭了一阵子后,我居然可以收拾心情,不动声色地演了一出戏,最后让他知难而退,结束了这场荒诞的恋爱。回想起来,当时如果不是38岁要结婚给了自己心理暗示和压力,放弃了自己一贯的坚持;又因为在公司大环境的不如意想要寻找一个依靠的软弱,又怎么会浪费了整整半年的时间都刻意忽略了自己的直觉给到的提示? 

     

人们往往混淆了原因和结果,或者把实现目标的方法当作目标本身。我们是为了幸福而结婚,而不是因为结婚才会幸福。如果我希望我的人生是快乐而幸福的,那么结婚也许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方法,为什么要把自己单身这件事情,看得这么绝望?我究竟想要从婚姻中获得什么?性,安全感,精神的支持,情感的慰藉?如果我不能从婚姻或者一个人身上获得全部,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分解这些需求? 

      

一旦把XX岁之前必须要结婚这项从人生清单中拿掉,我整个人一下轻松了。

 



03


生活和工作还是要继续。转岗后我的工作职责和带领的团队比原来小了一大圈,KPI的压力也少了很多,但工资一分没减。留下的同事年龄基本和我差不多或者略大些,正是上有老有小的时候,这样稳定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可是,我就这样继续下去?


年龄一点点上去,工作的内容反而越来越简单,多年上升的职业空间抛物线般的往下走。“世界抛弃你的时候招呼都不会打一声”、“人要走出舒适圈”,一种焦虑的感觉紧紧地抓住了自己。可是要跳槽,又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呢?心里充满了焦虑,但整个人懒洋洋地提不起精神。 

 

从小到大是好学生,读书的时候只要好好学习,努力就能考上好大学。当初选择复旦的经济学,是因为觉得“经济学”和什么都搭界,应该毕业比较好找工作。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当时人人向往的是外企,外企的管理培训生当时是响当当的牌子。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不重要,海投面试,居然进了前东家的销售管理培训生。其实自己的性格并不那么适合做销售,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和人说话就脸红,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销售技巧适应的非常痛苦。结果第一年就被从销售管培生劝退,转到了支持部门。大概内向却细致的性格和极强的执行能力在支持部门发挥得淋漓尽致,稳稳当当地一做就十几年。升职多半是公司提拔的,作为优秀员工各种培训老板也是一直放在心上,简历很少挂在外面的网站却一直有猎头锲而不舍地联系,似乎从来不需要自己特别努力地去争取什么,或是主动思考自己想要什么。 

 

在外企工作这么多年,的确是学到了许多东西,可是想到如果换一份工作到另外一个外企,不过是从A到B ,依旧是各种会议PPT,各种直线曲线汇报,沟通协调。一旦公司业务有了变化或者战略有调整,就有裁员或者解散的风险。我确定我还想要过这样的生活吗?可是不这样,我还能做什么? 

 

那时候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我不喜欢彼时老东家那种暮气沉沉的气氛,我不喜欢没有意义的生活。当时正好有一个职位找到了我。工作的职责听上去和以前负责亚太的业务类似,可无论是职位和薪水更高。经过N轮面试笔试,我拿到了那个职位,提出了辞职。 

 

我记得当时向老板提出辞职的时候,认识7年多亦师亦友的他不无担心地和我提到过这次跳槽略仓促,其实可以再等一等。那时我一心只想离开,好像只要离开了这个给我欢笑和泪水的地方,一切的不愉快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走出低谷又是崭新的世界。 


流着泪,关着办公室的门打包了整一大箱的历年的公司照片,奖章,证书和个人物品,也埋藏了整整17年的青春回忆,我离开了这里。 

 

从老东家到新公司的工作几乎是无缝衔接。相同的美企业文化,熟悉的操作系统,高大上的办公地点,新同事们客客气气,一切看起来十分和谐。可是,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过去那股子对于工作的热情消失不见了。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做起来,可是却完全提不起精神。应该要躬身入局,可自己仿佛是个局外人似的,冷冷地看着别人忙忙碌碌,自己一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发呆。

 

那段时间微博成了我的秘密树洞。我在上面记录我每天的状态。


“突然充满无力感。”


“不想工作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要怎么样才可以让自己过一段任性的生活。”


“近40岁的时候重新有了20多岁刚开始工作的困惑,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人生是否就这样?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我很想努力,但我也什么都不想做。那段时间和朋友吃饭,只要一谈起工作就会流眼泪,直到年底一个老板让我领导的一个项目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个稻草。


我去看了心理医生。在网上搜了很久,找了一家工作室。记得第一次去走进房间,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默默地在心理医生面前哭了半小时。他说了些什么已经印象模糊,只记得他说我像一个虚弱的病人为了证明自己很强壮就去跑了马拉松,结果把自己搞垮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并没有真正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一旦过去巨大的惯性消失后,整个人就像是抛物线般落到了谷底。仓促地谈了恋爱,仓促地换了其实并不适合的工作,又在已经厌倦工作的状态下拼命给自己压力,然后溃不成军。近不惑之年的时候,年轻时候所谓工作的赋予的那些Title,但高薪已经对我不再有任何意义,生活上的吃喝玩乐也无法带来内心真正的欢乐。整个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困惑,无法回答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究竟意义在哪里。

 

所以,我累了。我想要给自己放一个假。也许就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我就是不想努力了,如果这是谷底,那么就让我在谷底趴一会吧。

 

2021年3月底,我正式离开了新的公司。

  

 


04

 

40岁的叛逆期似乎来的有些晚,但40岁的裸辞终究还是比20岁的时候多了点底气。在辞职的念头开始冒出来如野马脱缰般拉不回来时候,我遵循多年的工作习惯先列了个大致的准备清单: 

 

  • 我想要的是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恢复身体健康。

  • 我想要的是利用这一年的时间来探索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将来能做的事情。      

  • 目前的个人和财务状况:单身没有家庭负担,经济上刚好可以支持这一年的开销。    

  • 如果裸辞一年后能接受最坏的情况:一切回到原点。 

  • 和父母做一次坦诚的沟通,关于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并且取得他们的理解。

 

列完之后,再次想了一想,我可以接受裸辞一年后最差的结果吗?一切回到原点,没有探索出人生新道路,找不到比原来更好的工作;又或者有更多的未知?


答案是我可以。


当然也不是没有过焦虑。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去想“如果我结束了这一年的间隔年会怎么样”,然后猛然会惊醒,以前在工作的时候总想着要离开,要旅游要休息放松;但是往往在休息放松的时候又开始担心未来,而忽略了自己现在已经拥有的美景,去担忧那个“未来” 。 


想起在敦煌看的那些宏大而精美的壁画,如果工匠们总是担忧画不好画不完而不是专注于眼前的每一笔,估计是很难成就这些惊人之作吧。所以,我开始刻意练习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感觉到又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就立刻喝止自己。眼前所有的一瞬间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每一刻都是最特殊的时刻。我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一刻享受。 

 

辞职后的这一年,我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结识了许多可爱的新朋友,见识到除了朝九晚五工作之外其他的各种工作生活方式。有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虽然收入不高,但两人依旧能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有年近50岁单身姐姐,早早退休,一个人四处旅游,学习书法,热爱艺术,内心世界的充盈让她从来不觉得孤单;有依旧在职场专心打拼的女友,一路做到了公司的总裁,在40+的年纪依旧收获了欣赏她独立能干和坚强的恋人;和十年前相比,生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前向一个陌生人介绍自己,我总是会习惯性地说“我是XX在XX公司担任什么职务”。工作给予我们的除了金钱之外还有社会身份的认同。可如果有一天,脱离了公司这个平台,你又是谁?你又会如何介绍自己?和在公司打工的按部就班不一样的是,很多人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自己为自己打造品牌,寻找各种机会。但当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身边这些朋友的生活,自己需要回答的是否有热情和能力把兴趣爱好或者专业技能变成可以别人为之买单的事业?是否能忍受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否够自律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安排好工作和生活?是否能接受自己社交圈的变化,及对于自己新社会身份、属性的认可?


有朋友问我,花了一年的时间似乎又回到起点,一切要重新开始,在糟糕的大环境下不害怕找不到工作么?我想2020这一年间隔年给我的不仅仅是各种丰富的体验,更给了我一个珍贵的机会,让我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脆弱迷茫,重新感知体会到已经所拥有幸福,审视内心,从而能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在2021年的春天,经过疫情后漫长的一年求职,我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回到了职场。重回朝九晚五的生活是再次进入围城,还是一个明白了自己的能力与局限之后做出的选择。如今的我,或许有足够的智慧回答一句:不后悔。过去的每一段经历都塑造了现在的我,指引着当下的我走出下一步。人的本质是创造者,而我的使命就是创造出一件美好的作品,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这件美好作品的一部分。


一旦确认了自己的心声,很多外在的东西就会消失不见。当巨大的不确定感出现的时候,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等待。






作者后记


这个故事的写作时间来的十分及时,正好为过去两年的生活做了一个总结。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有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说起。两年的长假,即是四十岁迟来的叛逆期,又是四十多岁的中年危机。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平衡,最终达成和自己的和解。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此生的使命。如果现在暂时还没有,那么就过好当下每一天,等待生命中很多点连成线的时刻,你会找到那种节奏,然后一直往前走下去。



✏️✏️✏️


本文来自短故事学院。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阅读更多短故事作品。你也有一个想写下来的故事吗?加入短故事学院,导师会在14天时间里,指导你完成它。


点击了解什么是短故事学院,或直接咨询三明治小治(little30s)。5月短故事学院5月16日开班,正在报名中,戳下方小程序报名吧!





·  ·  ·  ·  ·



35岁是一个生理拐点与社会角色拐点叠加的时期。被婚姻、生育和事业夹在中间,有些困扰是相似的。总有人在耳边劝导“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在衰老的迹象到来时难免会不自信,对自己的选择充满怀疑。如果过了35岁依然单身,真实的生活可能会是怎么样的?这是一件值得担心的事情吗?

几位35+的三明治作者写下了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状态有了被看见的可能。只有被看见了,那些在故事之外正在经历相似状况或提前为这个年龄线焦虑的人,才能拥有“遥远的团结”。我们彼此理解,彼此鼓励着前行。


目前大部分是女性作者在讲述,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男性作者来写下自己的故事。点击阅读更多。

1、35岁未婚女性在职场跳槽,需要面对什么?
2、结束22年的婚姻,我搬进了一间单身公寓,一切都是新的
3、45岁未婚未育,我决定一直独居
4、我,37岁,博士,母胎单身









 5月短故事学院今日开班 

 最后报名机会 

 欢迎你来从0到1写下自己的故事 


那些往事不再能够轻易地伤害到我 | 三明治



 三明治正在招募全职与实习新伙伴 

 点击图片查看职位需求 




把生活变成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三明治是一个鼓励你把生活写下来的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