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馨茹:旧史新解——重构摄影术的发明

王馨茹 ArtSanya 2024-04-15


2021年,借由第九届华宇青年奖的契机,华宇青年奖组委会和艺术家共同发起此次「写作计划」,邀请二十余位写作者和策展人,以评述或与谈的方式,对艺术家进行个案研究。我们希望,经由这些文字,能或简或深地了解这些年轻艺术创作者的来踪和去脉。


点击查阅:

第九届华宇青年奖入围艺术家名单

策展人文章

蔡影茜写张纹瑄

孙松荣写陈呈毓

《44月报》通讯三则

黄柏然写叶无忌




旧史新解:重构摄影术的发明

——从“是谁发明”转向“何为摄影”


原文为英文,经过丁伊宁翻译成中文


陈荣辉的《重构摄影发明史》是一组颇为诙谐的作品,他通过视觉操纵和虚构历史叙事,干预了以欧美为中心的摄影史脉络。该系列并不试图颠覆人们对摄影这种“西方视觉传统的合法产物”「注1」 的认知,因为作品中出现的人为痕迹和 “戏剧性” 「注2」 已对这份重构史料真实与否给予了明显提示。作品中的人物扮演了历史上重要的摄影发明家,这种异想天开的化装之下隐藏着摄影术自诞生以来就存在的悖论——虚构与现实,求美与求真。重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用以揭露和化解人们对中国摄影既存的偏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 “谁” 发明了摄影,而在于 “如何” 将非欧美艺术家从他们固有的文化标签中解放出来 ,从而认真思考 “照片” 本身。

 

《重构摄影发明史》系列是特定场域作品。乍看之下,其拍摄场景位于普通的影棚:色彩丰富、布置妥当、光线充足。实际上,陈荣辉是在浙江的丽水摄影博物馆完成了作品创作。该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由地方政府投资创建的摄影专业博物馆,展馆陈设遵循了行业权威美国乔治·伊士曼博物馆的摄影年表。丽水摄影博物馆还收录了中国有关小孔成像现象的历史记录,以及与显影相关的本土化学研究发现。这种系统化呈现,试图突出中国本土对摄影技术的贡献,也把本地从事摄影实践的机构和从业者推向了前台。


《重构摄影发明史》系列由十三张大小不一的照片和对应文本组成,并由丽水摄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扮演摄影史中的关键人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身着现实生活里便服或制服,与“真的”的摄影设备和配件合影,既真实又虚幻。西方与中国融合,过去与现在交汇,这种重构使得观众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产生了迷惑。既不属此处,亦不在彼处,但都又留下了线索。


正如乔治·伊士曼博物馆的编年史所示,摄影发明史很大程度上记录的是科技和媒介技术的发展过程,通常被化简为经过筛选的日期和名称的时间线。这种格式在归纳摄影媒介话语方式的同时,忽略了媒介本身的悖论和激烈的争议。然而,这种编年史在把摄影内化为西方事物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虽然丽水摄影博物馆等中国的博物馆试图把本土故事融入时间线,以丰富这种外来主流叙事的多样性,但收效甚微。陈荣辉则另辟蹊径,通过重构摄影的发明直视了中国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尴尬处境,并指出,人们的关注点应放在那些沉积在时间表褶皱里的图像、想法和视觉手段。


《重构摄影发明史》用放大镜审视着西方的凝视。虽然作品中的文本将影像中的主角描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但当他们展示自己的“发明”时,不合时宜的着装和僵硬的姿势,则指向了与画面不一致的情况(图1和图2)。作品的主体人物在布景中显得“格格不入” ,巧妙地体现了西方观众眼里中国摄影的 “尴尬” 。换言之,这种荒诞具象化了中国摄影和摄影师在西方凝视下的所知所感。但画面里的中国的 “发明家” 不是被动的主体,而是直视镜头,进而直视西方观众,回击并挑战他们的目光。正如德国剧作家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在戏剧中运用的异化效应,陈荣辉将观众从他们熟悉的事物(例如谁发明了摄影术)中抽离出来,使他们批判地思考和不断反思作品。


图1:陈荣辉,华平摄影法(达盖尔摄影法),重构摄影发明史系列,2020,收藏级艺术微喷,艺术家惠允


图2:陈荣辉,蛋白显影法,重构摄影发明史系列,2020,收藏级艺术微喷,艺术家惠允


摄影并没有统一的框架,也不能简单的分为二元对立的西方和非西方摄影。在作品揭示了批判西方凝视这一关注点后,陈荣辉转向探讨摄影术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概念 。

 

构图一直被视为摄影媒介特殊性的隐喻,《重构摄影发明史》系列中的《日光蚀刻法》(图3)就展现了一种对构图的痴迷。蓝灰色的窗框将图像一分为二。在右侧前景中,一个中国男性手扶一个木制暗箱,凭窗而立。左侧窗玻璃反射的画面则揭示了暗箱所拍摄的内容:一栋橙色的砖砌建筑,一排排窗框,和一面挂于旗杆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暗箱下方是一个红木底座,上面的雕刻装饰图案暗示了“传统”的中国风格。底座的色彩和文化内涵与玻璃反射中的红旗相呼应,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串联起来,通过构图使图像的时间性更为多元。通过强化构图框架,陈荣辉邀请观众聚焦于图像,进而聚焦于摄影,思考什么是照片、什么正在被拍摄记录。


图3:陈荣辉,阳光蚀刻法,重构摄影发明史系列,2020,收藏级艺术微喷,艺术家惠允

艺术家特意选择拍摄了窗景。现存最早的日光蚀刻照片是法国发明家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1826年拍摄的《窗外风景》;他从庄园高处的窗户捕捉了室外的景色。陈荣辉则把镜头转向室内及其“发明者”,来重新诠释摄影发明的历史起源。这种逆转的视觉修辞起到了重构隐喻的作用。展览中对相机配件,如测光表和70、80年代国产相机档案照片的反相化处理,也传递了相同的理念(图4和5)。

 

图4:陈荣辉,海鸥4A-103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2021,收藏级艺术微喷,丽水摄影博物馆,艺术家惠允


图5:陈荣辉,插入式测光表,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丽水摄影博物馆,艺术家惠允


摄影的自动化是浮现在此系列的另一个主题。《标准型暗箱 》(图6)中没有任何人物,而是呈现了一个由亚克力制成的透明的暗箱模型。没有人的干预暗示了摄影一种假定的自动化;而写在亚克力板上的测量值,则暗示了相机的机械性能。卡罗法的创造者、英国发明家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 (1800-1877) 在他的摄影集《自然的铅笔》中写道:“本作品的底片仅由光的作用留下印记,并未借助任何艺术家的铅笔。” 「注3」

 

图6:陈荣辉,标准型暗箱,重构摄影发明史系列,2020,收藏级艺术微喷,艺术家惠允


陈荣辉的作品融合了艺术摄影、纪实摄影和博物馆的档案材料,如同提供了一个棱镜,让观众得以审视虚构与现实、美学与客观性,以及艺术机构的权威性。参观者通常认为博物馆的展品理所当然为真。丽水摄影博物馆展出的早期摄影器材、相机配件、图表和插图,其实是乔治·伊士曼藏品的仿制和复制品(这也可能是该机构允许工作人员在不戴手套的情况下移动展品的原因之一)。这些展品,或历史文物的复制品,都成为摄影创作中的道具。陈荣辉利用彩色的展墙和建筑结构,将博物馆空间化作影棚,扰乱了观众对现实和虚构的认知。然而,并非所有拍摄道具都是仿制品。卤化银明胶乳剂配方的 “发明者” 戴着手套,他手拿的干版既是纪实照片,也是档案材料(图7)。这些杂糅引发了一些思考:如摄影中虚构和真实的含义,纪实照片在艺术摄影中作为道具使用时,是否仍保持其 “客观性” 等。


图7:陈荣辉,干板摄影,重构摄影发明史系列,2020,收藏级艺术微喷,艺术家惠允


「注1」:见Peter Galassi, Before Photography: Painting and the Invention of Photography (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1981).

「注2」:见Michael Fried, Absorption and Theatricality: Painting &. Beholder in the Age of Didero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and Why Photography Matters as Art as Never Befo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2008).

「 注3」:William Henry Fox Talbot, The Pencil of Nature (London: Longman, Brown, Green and Longmans, 1844).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33447/33447-h/33447-h.html  

引用:

1:Talbot, William Henry Fox. The Pencil of Nature. London: Longman, Brown, Green and Longmans, 1844.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33447/33447-h/33447-h.html Accessed Nov.1, 2021.

2:Galassi, Peter. Before Photography: Painting and the Invention of Photography. 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1981. 

3:Fried, Michael. Absorption and Theatricality: Painting &. Beholder in the Age of Didero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  Why Photography Matters as Art as Never Befo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2008. 


 

 作者   

王馨茹(Karen Wang)

现居上海,从事艺术评论及策展实践。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曾就读于多伦多大学艺术史及艺术管理专业。研究兴趣包括二十世纪视觉文化,环境艺术,再媒介化以及摄影。



 2021年华宇青年奖入围艺术家艺术家

陈荣辉 Chen Ronghui 



1989年出生于丽水,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纽黑文。陈荣辉的创作依托于摄影的档案性和模糊性,采用大画幅摄影的方式关注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个体和城市的关系。他用将近10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国城市化景观摄影三部曲《石化中国》《脱缰的世界》《空城计》。到美国学习生活后,艺术家开始利用摄影、文本、视频等方式重新发掘被隐藏的历史个案和脉络,重构东西方之间的叙事关系,反思全球化中的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假杂志为其出版了个人摄影画册《空城计》,刘铮编辑出版的同名画册《陈荣辉》隶属于中国当代摄影图录。




2021年第九届华宇青年奖入围展 


2021年第九届华宇青年奖入围展

完美之隙


 策展人:杨紫

 开幕:2021.12.04 16:00

 展期:2021.12.05-2022.02.16

 地点:三亚华宇艺术中心 







关于


“华宇青年奖”发起于2013年,是由华宇集团主办的公益性艺术奖项,专为在复杂的当代文化语境下不断实验和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而设,旨在持续性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面貌,展示新生代艺术家多维度的创作样态。除现金奖励外,华宇青年奖将给予获奖艺术家在专业领域的支持和资助,包括个人作品和艺术项目的实施、相关展览的策划、宣传推广以及文献出版等,并为新一代艺术工作者建立艺术创作和学术讨论的平台。


华宇集团创立于1989年,是以商业地产为战略主导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通过“华宇青年奖”这一大型公益项目,华宇集团积极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