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竹和《六祖坛经》的因缘

2016-09-28 赵文竹 草香庐


    一个人来到世间,看似偶然,实属必然。他这一生会结识哪些人,会住到什么地方,会修学什么什么法门,会从事什么职业,表面看来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可最终选择的结果,还是与自己的宿世因缘有关。

    有的人,从来没见过,偶尔相遇,却能一见如故;有的地方,从来没到过,初来乍到,便觉得如归故乡;有的经典,从来没读过,偶尔翻阅,却觉得似曾相识;有的事情,从来沒做过,偶尔接触,却能够得心应手。这种现象,或许只有佛法的因缘说可以解释。

   我和《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的因缘,就有点鬼使神差般的不可思议。


   此话还要从二十年前说起,那是一九九五年,我刚接触佛教,忽然有醒,就决定放下俗务,进山觅地反省。我们来到了这燕山深处的百合村,当天我发现村东一座山酷似大佛,便问村民,村民皆说不知,又问此山叫什么山,他们说叫佛爷坐,名字正对,又问此名来历,村民也不知,只说古来就这名,我觉得此缘起甚为吉祥,就想对此地作进一步考察。于是当天就没走,住在一个叫焦占文的农民家里,那时候一般人还视佛教为封建迷信,我们学佛就像搞地下工作一样。我当时和许多初闻佛法的朋友们一样,弘法热情超高。山里山外一干人坐在一起,我不由自主就扮演了弘法布道的角色,由于怕人视为迷信的另类,我尽量回避开一些宗教语言,用最中国化,最大众化,最生活化的语言表述佛法的道理。大家都听得如醉如痴,后来焦占文说,赵老师讲的是《六祖坛经》啊!我一楞,说,《六祖坛经》是怎么回事?我从来还没听说有这么一部经呢!焦占文说,您谦虚,您怎么会不知道呢?您讲的话完全和《六祖坛经》一致呀!说着他就翻柜子,还真找出一本《六祖坛经》来,他说不久前他去城里书店看到了这部经书,也不知所以然,竟然鬼使神差地请回家了。他说他文化低,看得半懂不懂,今天听我一席话,似乎心中许多的疑问都打开了,他说您就是我心中的老师,这本经书就贡献给赵老师了。我真是又惭愧又高兴,惭愧的是自己孤陋寡闻,还不如一个山野村夫;高兴的是进山觅地修行,不仅有一座天然大佛在等着,还有一部《坛经》在等着。朋友见我相中了这块宝地,便当场为我买下了一个小院,就这样,我在百合村住下来了。


   后来我静下来,第一次拜读《六祖坛经》,忽然有一种十分亲切、一见如故的感觉。似乎亲临了六祖当年说法的现场,彼此之间的问答和机锋往来都是那么真切,那么熟悉。在接触《六祖坛经》之前,我读经很少,最上心的只有一部《金刚经》。由于《金刚经》是从印度翻译过来的经典,语言比较抽象,一般人很难懂,因此我才试着用尽量通俗而生活化的的本土语言阐述经义,却不曾想竟和《六祖坛经》撞了个满怀。其实这并不奇怪,《六祖坛经》与《金刚经》是一脉相承的,可以互相印证。佛门有种说法,佛法三藏十二部经典,其核心是《大般若经》,《金刚经》则是《大般若经》的核心。悟透了《金刚经》,就悟透了所有佛法的精髓,《六祖坛经》就是六祖大师当年读《金刚经》开悟后说的法。可见佛佛道同并非虚言。在没有开悟的人眼里,《金刚经》是《金刚经》,《六祖坛经》是《六祖坛经》;如果一个人真正开悟了,就知道释迦牟尼和六祖慧能乃至所有佛菩萨及祖师大德所宣说的都是一个东西。我们只要真正理解了《六祖坛经》,就明白了佛法的根本宗旨,对佛法就有了基本的认识,然后再深入经藏,就不会不知所云,一头雾水了。这些年,我周围许多朋友都希望我开讲《六祖坛经》,有人甚至专门购置了摄象设备,做好了记录的准备。我之所以一直沒有开讲,一则《六祖坛经》此前还未进主流,被归类于宗教经典,我是在家人,我这里又不是宗教道场,我在家里宣讲,必会招来大量听众,既不合国家宗教政策,又与我清净隐修的愿望相违;二则我修行尚浅,威德不够,讲经说法恐怕引起一些人的垢病和分别。佛教有传统,出家人是说法主,在家人则住护法位,若非特殊因缘,在家人是不扮演说法角色的。白衣说法是法衰之相。在家人是在生活中实践佛法、应用佛法的。其实,这二十年来我所做、所说、所写、所画,无时无处不在努力体现《六祖坛经》的精神。

   《六祖坛经》是来自宗教又超越宗教的,对《六祖坛经》的弘扬,本来就不应该囿于宗教的圈子,而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弘传和推广,这恐怕也是六祖大师化世的本愿。

(点击公众号左下角草香庐,即可在图书馆中阅读此书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我的一本新著《旁观者》,其中有几篇文章谈到了惠能大师和《六祖坛经》,并将《六祖坛经》原文作为附件供读者参考,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先后有多位领导建议我专门写一本关于《六祖坛经》的书,我见各种因缘成熟,于是便日夜伏案,短期内完成了这部《国有慧能》专著。以《坛经》为话题,谈论一些自己对六祖禅法的个人体会,不是研究,更不敢称解释,所以者何?研究是学者的事情,我不是学者;解释是法师的事情,我不是法师。学者的严谨和法师的威德我都不具备,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我只能凭一腔愚诚写一些个人的修学体会而已。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并沒有一定的章法。好在禅法不是说教,《六祖坛经》的精髓是心性的体悟,而体悟是随机应缘的,不落次第也不拘章法。这些文章可能对一些具缘的读者有些启发,可文竹毕竟智慧有限,为避免误导,还希望大家多读经典原文。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查看


草香庐微信
微信号:caoxiangluzhu(←长按复制)

更多经典,敬请关注!


 ↓↓↓点击“阅读全文”看视频 

【旁观者|老人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