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详解:运用引导与系统思考,促进对话并解决复杂问题 | 跨组织合作专题

以下文章来源于Open Quest ,作者黄意钧

编者按:

如今,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快速变化的时代。大大小小的组织和团体所面临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共创会,作为一种强大的协作方式也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变化和需求。共创会能增进彼此理解、拓宽整体性的视角、找寻兼容并包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以及增进拥有感和责任感

尤其在“跨组织合作”的联合行动中,共创会可能提供关键的对话机会,以促成合作的落地。在“跨组织合作”这个专题中,我们将陆续分享一些关于共创工作坊的案例。上期专题回顾:《想落地先共创!带你了解完整共创会的七大流程》

本文内容转载自以专业引导技术(Facilitation)为核心的公司Open Quest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运用引导与系统思考促进跨领域利害关系人的对话》,作者黄意钧 Ivan Huang。部分内容有删动。


缘起
2020年9~10月期间,我和引导师好友曾士民(Eric)接到一个在台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非营利组织——循环台湾基金会的邀请,邀请我们协助设计并引导两场”沼气能源产业化工作坊”的需求,并且将基金会的研究成果以及过往工作坊的产出绘制成系统图,藉此在工作坊支持参与者运用系统图进行深入讨论。
注*循环台湾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一个推动台湾发展循环经济的非营利组织,其使命是促进跨领域利害关系人的协作,进而带动台湾社会转型为资源循环利用之经济模式,并且透过沟通(出版物、举办活动)、倡议(与法规政策相关单位协作)以及网络连结(连结跨领域利益相关方)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首先我会介绍循环经济的内涵,并且介绍这个项目的工作方法,并且特别介绍我们对工作坊主题与客户需求的理解,以及我们对于工作坊的流程设计,藉此让读者明白我们对于工作坊流程的设计逻辑。 
透过这个案例,我希望可以达成以下目的:
  • 与其他协作学习与实践者分享我们对于这类跨领域工作坊的设计逻辑,一同交流研讨,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引导圈的朋友投入这类跨领域可持续议题工作坊的引导;
  • 希望可以和对于系统思考有兴趣的朋友,分享我们绘制系统图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系统图协助参与者之间的对话
  • 对于未来想要推动跨领域协作的单位,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呈现协作者的工作方法与逻辑,藉此促进未来更多需求单位与协作者之间的合作


图一:工作坊结尾合影
图片来源:循环台湾基金会



什么是循环经济?

图二:线性经济vs.循环经济。来源:循环台湾经济会


要介绍循环经济,就得先从目前主流的线性经济模式开始介绍(图二)。所谓线性经济,指的是“原料从开采,经过生产者的制造以及消费者的使用之后,最后以废弃物的形式离开整个系统”的经济模式。


线性经济并不是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这是因为有些资源不可再生,或是再生的过程极为缓慢,以致于它的再生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速度,长久下来将导致现有资源存量的耗竭,例如许多金属与非金属矿产。此外,当资源以废弃物的形式离开经济系统,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土壤劣化,或是造成健康的危害。


相对于线性经济,循环经济的目的是要让资源能够在经济系统当中重复被循环利用,进而减少原料的开采以及废弃物的产生,尤其台湾高度仰赖进口资源,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也能够降低台湾对于进口资源的依赖。

本项目工作方法

在接到基金会的需求后,我和伙伴进行的筹备工作包括:


  • 议题背景与需求了解:包括了解议题的背景脉络、了解主办单位对于活动的既有整体规划、确定工作坊参与者及其参与程度,以及辨识需要在工作坊探讨的子议题与期望产出。 
  • 系统图绘制:将基金会之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次工作坊的产出绘制成初版系统图,之后与基金会共同检视及调整系统图,另外邀请相关专家提供调整建议。 
  • 工作坊流程设计:基于对于议题背景与需求的理解,完成工作坊的流程设计。

图三是我根据基金会的过往研究与工作坊产出所绘制的系统图,接下来我将分别介绍这个案例的背景以及最后设计出来的工作坊流程。


图三:在工作坊呈现的沼气能源产业系统图

议题背景与需求

经过与基金会的沟通讨论,我们所整理的议题背景与需求如下:


  • 议题的背景脉络:基金会之前对于沼气议题已经有进行研究,并且曾经举办过工作坊,因此希望本次工作坊能够在前次产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为了让参与者可以基于前次工作坊的产出进一步深入,基金会提出运用系统图来汇整过往的研究结果与工作坊产出,让参与者能够运用系统图深入讨论。 
  • 活动整体规划:除了沼气能源产业化工作坊,基金会在工作坊之前会安排实地参访,因此工作坊的时长大约为4–5小时。 
  • 工作坊参与者:参与者来自学术单位、研究单位以及产业界等领域,共计30–40名。其中产业界的参与者有部分是与沼气发电较相关的业者,其他则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机废弃物(例如食品加工业的污泥、农业废弃物)的业者。整体而言,参与者对于循环经济的了解程度不一,在沼气议题所认识的区块也不完全相同。 
  • 工作坊的子议题与期望产出:基于前次工作坊的产出,基金会希望参与者在本次工作坊能够深入探讨沼气能源产业发展的挑战,辨识当中的主要瓶颈并且进一步梳理其内涵,此外也希望参与者能够针对挑战发展初步的行动构想,以利在工作坊结束之后形成政策建议。 
  • 特殊考虑:过往在循环经济议题有许多顾问单位(例如智库、顾问公司)与政府密切合作,为了让这些顾问单位能够体验如何运用参与式的流程,在循环经济议题上促进利害关系人的参与,基金会提出希望安排若干来自顾问单位的参与者作为”桌长”来协助讨论。
工作坊流程设计在了解议题背景与需求之后,我和Eric工作坊流程设计如下(表一):

表一:工作坊流程大纲


在上述设计当中,我们的特别考虑与安排包括:
  • 支持参与者运用系统图进行讨论及思考:为了帮助参与者理解系统图,我们将系统图分成区块逐步介绍,以降低理解门坎(图四)。
  • 在讨论沼气能源产业发展的挑战时,我们请参与者尽可能清楚描述挑战对整个系统造成的影响,并且运用便利贴与原子笔,在系统图上指出这些挑战在系统中的作用位置(图五)。例如,有些挑战可能是直接对系统造成影响,而有些挑战则是透过作用于其他挑战,来间接阻碍沼气能源的发展。
  • 至于在思考行动的时候,我们也请参与者清楚描述行动的具体内涵,并且在系统图上指出这些行动能够如何帮助沼气能源产业的发展。例如,有些行动可能是直接对系统造成影响,有些行动则是透过克服挑战来促进产业发展,还有一些行动可能是透过支持其他行动来间接发挥作用。

图四:在工作坊当中向参与者介绍系统图。来源:循环台湾基金会


图五:参与者运用系统图进行讨论。来源:循环台湾基金会


  • 以”小组讨论”的讨论为主:如果预期参与者在工作坊结束之后,会以团队形式继续协作,那么在工作坊过程中就会需要促进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并且设计”小组向其他组报告讨论结果”或是”全体对话”的环节,藉此让参与者凝聚共识以及形成”我们”的一体感。
  • 然而,由于本次工作坊的主要目的是搜集参与者的观点以形成政策建议,因此本次工作坊的参与形式是以”小组讨论”为主(图六),并且仅有在各个子议题的讨论结束前,设置”跨组交流”的时段,让参与者有机会到其他小组提供建议。

图六:工作坊当中小组讨论情形。来源:循环台湾基金会


  • 运用模板讨论挑战与行动的内涵:为了让参与者对于挑战与行动的讨论能够更有结构,我们也与基金会共同设计讨论模板,以支持参与者的讨论,并且确保讨论的产出能够符合基金会后续数据处理的需求。 
  • 桌长行前会议:在工作坊前一周左右,我们针对桌长安排行前会议,向桌长介绍工作坊流程、系统图,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时要扮演的角色。
项目心得与反思在这次的案例当中,我个人的反思如下:
  • 关于系统图的帮助:在本次工作坊使用系统图之后,我发现系统图能够帮助在短时间内让参与者对齐认知,并且也能够帮助参与者把想法表达清楚,让讨论的产出更能够在后续数据整理的时候被使用。
  • 关于桌长的设置:过往我在引导跨领域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工作坊时,往往倾向不设置桌长,或是即使要设置桌长,也多半是当场让参与者相互推派,而不会事先安排桌长行前会议。本次工作坊虽然在基金会的要求下设置了桌长,我却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确保产出。也就是说,当产出的内容、格式比较复杂时,例如本次工作坊所使用的模板,桌长的存在能够确保模板被使用,进而确保产出的完整性。 
  • 与客户之间的协作:过去我经常视客户为”内容专家”,并且视引导者为”流程专家”,因此在与客户共事的时候,我通常不会预期客户会对流程设计提出建议。然而在本次工作坊的筹备期间,基金会对于流程设计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桌长的设置),而我在理解基金会的考虑之后也尽可能纳入这些建议。虽然这样的来回讨论可能会让引导者的工作变得”没那么轻松”,但是从本次工作坊的成果来看,我认为基金会当初的建议确实提升了本次工作坊的产出质量,而这次的经验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客户的观点能够对流程设计带来的帮助,让我更能够把工作坊的事前筹备视为”与客户共创”的过程。



当我把上述心得与基金会的伙伴分享时,基金会倡议总监董敏筑(Esther)表示,知识和信息如果没有经过具目的性的消化吸收,很容易就变成”线性”的大量输入也大量流出。通过系统图的使用以及引导工作坊的设计,不同背景参与者的想法输入可以水平(同场次跨组交流)和垂直(不同场次的产出)持续整合累积,让改变系统的杠杆点愈来愈清楚和具体。而基金会执行长陈惠琳(Shadow)则认为,由于基金会全体成员深刻体认到循环经济是复杂系统,而且都有学习系统思考,所以才能够对这类融入系统思考的工作坊流程给出细致的建议。

因此,Shadow也为这次的合作下了一个结论:

客户也需要教育,有系统思考的观念,才能深度共创!

感谢

感谢循环台湾基金会的合作邀请,他们在事前筹备的投入与细腻度令我感到敬佩,也让我有很多学习。本文在撰写的过程当中,也受到基金会伙伴诸多的协助与珍贵的反馈,让读者能够同时从”客户”与”引导者”的双重视角,对于案例有更完整的看见。






🔗《聊聊零盟十年行动网络成效和遗憾》

🔗《如何办好一场议题行动共创会?》

🔗《想落地先共创!带你了解完整共创会的七大流程》

🔗《乡村儿童美育网络:合作是如何发生与促成的?》

🔗《跨组织合作,我们可以从零盟身上学到什么?》

🔗《合作洽谈必看|五类共创会,让每个组织/网络成为值得拥抱的奇迹》


-End-


👏 欢迎对协作感兴趣的新朋友扫码添加客服展展加入善导协作交流群


——支持我们——
善导十多年来培训了超过2000名各地区/议题的协作者,期待未来联结更多伙伴,共同践行参与、公正、平等、多元、赋权等公益行动者理念。如果您认同我们,诚邀您参与每月小额捐赠计划,您的支持将帮助我们未来更好地发展和陪伴协作者社群伙伴、催生本土知识和前沿实践、支持资源稀缺的协作者学习与行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善导公益发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