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潮下的换电产业:风口很大,起飞不易 | 汽车产经

吴雪 汽车产经 2022-04-23



“和充电相比,换电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项目。”
文 | 吴雪


11月20日,广州车展首日,当大部分参会者的目光被新车吸引时,1.1馆里,奥动新能源发布的只需20秒即可完成换电的最新一代4.0换电站,同样吸引了不少人关注。

而这次,也是它近几个月来第二次走到聚光灯下。8月初时,由于软银集团旗下子公司软银能源的投资,这家主要从事换电站运营的企业开始被更多人了解。

事实上,不止奥动新能源,
从今年开始,整个换电模式的热情都在被重新点燃

先是政策上,从4月底发布的2020新能源补贴新政中,换电车型不受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规定限制;到5月底换电站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7月底,工信部进一步表示鼓励企业根据使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同时支持试点、推广……换电模式被不断认可。

在政策助推之下,车企也迅速反应。

早就开启换电服务的蔚来提出了筹备五年之久的电池租用服务BaaS。上汽荣威发布R标时,表示也将支持换电模式。9月中旬,长安和吉利先后在重庆落地了各自的首座换电站……一时之间,换电成了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布局的“风口”。

此前在《股价再涨,风口再大,也阻止不了充电桩产业的淘汰赛丨汽车产经》一文中我们曾经写到:虽然过去几年充电桩一直便被视作“朝阳行业”,但现实却是大部分充电桩企业已倒闭退出,即使是龙头企业也依旧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苦苦挣扎。

那么,作为兄弟产业,换电市场的现状又究竟怎样?


1


成熟商业模式尚在探索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份,全国换电站的数量为528座。与4.3万座的充电站相比,在数量上微乎其微。



同时,与充电站领域玩家众多不同,目前,换电站的运营方主要有三家:奥动新能源、蔚来汽车,以及伯坦科技。不过,尽管行业集中度较高,但从经营情况来看,换电站的情况并没有比充电站好多少

在三家换电站运营方中,除蔚来具有主机厂背景之外,奥动新能源与伯坦科技均以换电站为主营业务。具体到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来看。虽然伯坦科技2018、2019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营收和净利润都在增长,但其全部为负的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已然说明,其经营承受较大压力,运营完全需要靠外部融资。


伯坦科技业绩情况


至于奥动新能源,通过与北汽新能源等车企的合作,据说这一主要布局出租车换电业务的企业在首批布局的广州、厦门实现了小范围的扭亏为盈。不过,从全国范围来看,尤其是在北京这种地价高、电价高的地区,即使纯电出租车数量庞大,换电站分布也可以达到市区2.53公里,郊区5.6公里的服务半径(即2.53公里、5.6公里距离内可找到一个换电站),便捷性近似于加油站,却依旧处于亏损的状态。

据说,在2019年12月的一次商业分享会上,伯坦科技董事长聂亮曾坦言,“这个行业大家不要轻易进来,有很深的坑”。星星充电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磊也曾表示,“
和充电相比,换电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项目……这个资产太重,整个商业逻辑不是那么市场化。

此前,北汽蓝谷智慧新能源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出租车和网约车换电模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要想实现规模和利润,关键还是要发展私人市场。

但在当下的市场阶段,要上量、要发展私人市场,换电模式仍有两大拦路虎需要解决——成本和电池标准化。

正如王磊所说,换电站属于重资产行业。此前曾有证券机构测算,一个公共快充桩的建桩成本约为50万。而据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透露,北汽新能源与奥动合作的单个换电站的成本就在300万元左右。



成本的限制决定了换电站必然无法快速上量。同时,由于换电站的建站成本高,换电服务的收费也明显高于充电。

虽然对于运营车辆而言,换电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但此前曾有媒体调查显示,由于“使用换电模式每公里折合三毛五,使用充电模式每公里在两毛五以下”,大部分出租车司机依然更愿意选择充电,更不要说对补能效率要求没有那么高的私人用户。

此外,目前市面上不同品牌电动车的电池包规格也不尽相同,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换电站只能服务单一品牌。同时,由于电池是电动车最核心的部分,电池的管理也是车企的核心技术,因此想要推动各个车企在电池领域采用相同的标准,目前仍有很大难度。


2


车企入局背后的逻辑



那么,在成熟的换电商业模式仍在探索的当下,除政策的支持之外,车企纷纷入局的逻辑是什么?

以车企中最早针对C端市场开展换电服务的车企——蔚来为例。虽然根据推算,2019年其在换电站上的亏损达7000多万元,2020年预计也要亏损1亿元。但对于这家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且定位高端电动车领域的企业来说,换电带来的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更高的关注显然更重要。


与此同时,从长远来看,换电模式本身有实现盈利的可能。再配合其8月份发布的电池租用服务Baas,蔚来的整个补能体系正逐渐呈现出融会贯通的状态,帮助其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更好地与燃油车分庭抗礼。



此前,蔚来在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曾表示,自其发布BaaS模式以来,已经有35%的新购车用户选择了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可行性。

今年5月份,在上汽荣威发布中高端新能源品牌R时也曾明确表示,未来将采用“可充可换可升级”的模式,也大致出于相同的考虑。

不过,与蔚来、上汽荣威R品牌不同,
当下大部分传统车企入局换电模式还是选择了从B端切入,为运营车辆提供便利

以9月份在重庆落地首个换电站的长安新能源为例。据介绍,长安新能源的换电站由其与宁德时代、奥动、国网、铁塔等伙伴组成的换电联盟联合打造,主要面向高频高负荷的出租车、网约车、城际用车、物流等运营场景。

而且,通过与宁德时代的合作,长安新能源的换电站在理论上可以兼容北汽、广汽、上汽、一汽红旗&奔腾、东风启辰、长安、江淮等七大主机厂的换电服务,这意味着它可能会有更高的翻台率和盈利能力。



9月份,与长安新能源几乎同时,吉利旗下的吉利科技也在重庆落地了自己的首个换电站。虽然从介绍来看,这一换电站也将首先为曹操出行旗下的运营车辆服务,但是与其他从B端切入换电领域的传统车企相比,吉利又有着自己的思考。

按照吉利科技的规划,到2025年,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签约5000座换电站。而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他们更进一步的目的在于
在整个换电行业获取更大的话语权,倒逼更多企业加入自己的阵线,并采用其打造的电池包


9月9日,由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的构建车电分离模式生态圈研讨会在成都举办。据说,这一会议原本计划只有30家企业参加,但实际当天到场的企业接近70家,从主机厂到电池(材料)企业,从投资机构到政府部门,悉数到场。


在这次会议上,一汽、上汽、东风、北汽、蔚来、吉利等车企纷纷介绍了自家的换电业务进展和规划。其中,一汽、东风、吉利等企业都在自建或计划建设换电公司,以及运营公司,甚至电池资产管理公司。

而据业内人士表示,这几个板块中,任何一项都花费巨大。而车企下大成本参与其中,其目的也显而易见——
避免只专注做车,导致在后期换电中受制于人

可以说,作为政策促进下的新“风口”,如今的换电行业就像曾经的共享汽车和充电桩行业一样,充满着挑战、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摩拳擦掌想要分得一杯羹的入局者。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当下的换电行业想要真正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换电技术本身,也还存在底盘换电与分箱换电的技术路线差异;换电技术团体标准预计在明年年底也才将出台。

如今,换电的商业故事才刚刚开始。


3


写在最后



综合奥动、蔚来与伯坦的统计数据,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次数已经超过了1600万次。




虽然与充电服务相比,这一数据还显得很小很小。不过,从体验反馈来看,
不管是C端还是B端用户,对这一服务都有着不错的评价,尤其是在便捷、快速方面

以北京为例,在100多座换电站的支撑下,出租车司机普遍反馈“平均3分钟就能换一块电池。有时候加油还排队,换电排队的时候很少”。

至于蔚来,虽然在北京只有11个换电站,但从车主评价来看,“如果时间分配合理,可以在半小时内(含路程)高效完成换电,基本能够等同于燃油车的加油体验”。

不过,作为一个仍然缺乏完善商业模式的行业,
换电被消费者“吐槽”最多的还是价格

此前,曾有出租车司机在接受采访时算过一笔账,按照每天行驶200公里计算,使用充电桩充电比换电一个月至少节省600元。而2018年时,北汽新能源也曾面向个人推出过快换版车型,但由于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换电成本太高,导致销量很少最终不再售卖。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经济性上,充电模式已然成了换电模式需要看齐的标准。而在这一方面,刚刚起步的换电想要真正实现与充电的对标,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昊昊下午茶】

【昊昊下午茶】陈旭:红旗崛起背后的营销之道

【昊昊下午茶】马振山:不要说直播行不行,车企营销关键是和客户在一起

【昊昊下午茶】对话吉利冯擎峰:让汽车工程师听懂用户的语言

【昊昊下午茶】樊京涛:北京现代这两年

【昊昊下午茶】和李瑞峰聊聊长城“直播卖车”背后那些事儿


【好文推荐】

是时候认识一个“新奔驰”了 | 汽车产经

乘用车战场,五菱能否再造神车?| 汽车产经

杨晓东:荣威iMAX8,出于蓝而胜于蓝 | 汽车产经

ID.4:让纯电动车竞争回到大众擅长的轨道 | 汽车产经

华为不造车 但HI标将"强势"上车 | 汽车产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