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做就能始终获得文殊智慧的加持,增上一切顺缘!

达玛妙林 2023-11-07


龙猛菩萨曾说,见和不见的一切功德的根本就是智慧。所以,为了承办所有见和不见的功德,应当受持智慧。这句话的含义是:无论是在能现见的今生还是无法看到的来世中,所有功德的来源是智慧。而智慧需要通过闻思来获得。极少数人前世的这种智慧一直没有忘失,至今也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只要稍微闻法,智慧马上就会恢复;大多数人由于入胎的障碍,前世的智慧全部被遗忘,因此需要依靠今生的努力来重新获取,这一点很重要。


每个人最好在学法之初,就树立正确的见解,否则到了后期,修行就很难进步。《大佛顶首楞严经》云:“因地不正,果招迂曲。”若一开始没有确立正确的目标,最后所得之果也会被歪曲。所以,刚开始学佛时,不要把佛教当作一种形式,否则你自以为精进学佛一辈子,但你眼中的佛教,并非真正的佛教,可能只是佛教的一部分,甚至仅仅是外在形象而已。


首先,建立正确的见解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在座各位以后争取利用一些时间闻思佛法。其实,学习佛法并非为了他人而学,而是为自己今生和后世的利益作规划。从这种角度考虑,也许很多人会对听闻佛法饶有兴趣。否则,即使皈依多年,却连佛教的基本见解、行为及修法都不懂,也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前面的课中讲了佛陀的九大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须菩提尊者、富楼那尊者、迦旃延尊者、阿那律尊者、优婆离尊者和罗睺罗尊者,今天讲阿难尊者。


前面的九大弟子都已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唯有阿难尊者是佛陀圆寂后才获得阿罗汉果位的。他广闻博学,在佛弟子中以“多闻第一”而著称。有些历史学者说,阿难尊者不仅即生广闻无量的三藏经典,乃至生生世世都是如此,这与他前世的发愿有一定的因缘。


“阿难”在藏文中为(根噶沃),即“都欢喜”的意思。阿难为什么叫“欢喜”呢?因为他的降生日与佛陀的成道日是同一天,所以大家都非常欢喜。阿难是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的亲弟弟。在印度拍摄的电影中,他们的关系也是如此。还有另一种说法,因为阿难的相貌非常庄严,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众人见之都会满心喜欢。确实,前世的因缘会导致每个人的样貌相差甚大。有些人的长相很有吸引力,任何人看到都会心生愉悦;有些人只能令部分人欢喜,而部分人厌恶;有些人则大家见之都心生不悦。



阿难八岁出家,后来成为佛的侍者,承侍佛陀31年。佛陀示现圆寂时,他也随侍在身边,电视连续剧中的情节也是如此。


不少道友也知道佛教中阿难的历史。去年我们学《妙法莲华经》时提到,有两个人在空王如来面前发菩提心,其中一人是释迦牟尼佛,另一人是阿难。虽然他们是同时发菩提心的,但因为佛陀在因地极其勇猛精进,故早于阿难先成就佛果。阿难虽没有成佛,但他也是生生世世护持释迦牟尼佛及其他如来的教法。


从阿难尊者和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来看,精进修行至关重要。有些人认为,广闻博学很重要,但若没有持之以恒地精进行持,就会像阿难一样,佛陀已经成道,他还只是一个凡夫侍者,直到佛陀涅槃后才获得阿罗汉果位。可见精进与否造成的差距,有着云泥之别。



有些佛教徒虽然智慧并不出众,但由于长期精进,最后获得了超胜的修行境界。如讲考班的道友中,有些并不算智慧超群,却一直坚持不懈,最后获得了不同的学位。虽然他们并非为了名声而追求学位,但从形式来说,学位也是衡量成就和境界的一个标准。获得学位,说明达到并超越了这个标准。而有些人虽天资聪慧、广闻博学,各方面都很圆满,却不能持续精进,导致最后修行停滞甚至退失。我熟悉的居士和出家人里面,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可见,胜义中虽不存在任何高低差异,但在世俗中,精进确实会造成差距悬殊。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就是因为一直不断学习、精进修行,才迅速成佛。我们也不要因为心情坏、身体差、特别忙、有违缘,遇到了一些事情,就轻言放弃。


麦彭仁波切说过一个偈颂,大意是:在修学过程中不要轻易放弃,不要让各种违缘有机可乘,这样就能始终获得文殊智慧的加持,增上一切顺缘。我们在生生世世中,都不要一遇到小小违缘,就为它所转甚至一蹶不振。



人生当中谁没有遇到过违缘?不可能没有。甚至我们公认的菩萨和高僧大德们,在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的过程中,谁不会经常面对层出不穷的违缘和不幸?但他们会坚持不懈,直到最后功德圆满。


西方很多科学家和领导人在演讲中,最赞叹的就是不放弃、努力不懈、勇往直前地面对一切困惑和阻碍的精神。包括一些伟大的总统,在庄严的就职仪式上,也会强调这类誓不放弃的宣言。无数科学家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也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


敬摘录于《维摩诘经讲记》




这样的发心和这样的决心不能改变!

文殊菩萨圣诞|祈祷文殊菩萨,生生世世都能获得智慧!

如何用少量的布施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当身体出现病痛,或遭遇坎坷时,该怎么办?

人人都可以为“穷人”提供帮助

释迦牟尼佛节日 | 不用修也能解脱的法门

一个老太太问倒三个唯物论博士!

若能经常这样观想,就是修菩提心的最好方法!

五一劳动节 | 那些月薪上万的人,失去了最简单的快乐……

回向时这样观想,哪怕是短短一瞬间,功德也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