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涛: 接受现实, 坚持理想 | 遇见·演讲视频
第290期
遇见·讲者 | 孙宏涛
医学博士、留德博士后,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留德医师联谊会秘书长、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理事、九三学社社员。2015年3月创立国内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大家医联,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成为中国医生创业的代表。
现在体制内的公立医院是中国最好的医生培训平台,也是进步最快的一个地方。离开了公立医院体系,那些困难就成了生存问题。大家不要被现在全民创业的浮躁所吸引、所鼓动、所蛊惑,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学本事,超越平凡,静待花开。
(以下演讲稿经讲者确认略有删改)
我是阜外医院的一名普通医生,我的成长经历,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中国医生的真实写照。
我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本科、硕士,都是在郑州读的。读完之后我的母校没有了,突然间我成了一个没有母校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洛阳第一人民医院。每天的手术不是很多,经常早上做手术,下午就醉醺醺地在病房里扶着墙走。因为当时的主任都很喜欢我,每次吃饭都愿意带着我。当时胸心外科是非常好的科室,所有的外科医生都是大高个儿,一水儿的帅哥,找媳妇儿特别容易。在那个环境里,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但是慢慢地,我看到老主任一辈子勤勤恳恳,做了那么多手术,最后也就是那样,所以我想改变。
洛阳工作两年后,我回到了母校河南医科大学(现在的郑州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我来到了协和,所以我的第二个母校应该说是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吴清玉教授,他在18个学生里选择了我,当然我是他们中分数最高的。但在中国,有时候不是分数能决定一切的。
我一个来自二线城市洛阳的大学生,跟吴清玉教授素昧平生,是他的选择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来阜外医院读博士之前,我还有另外一种人生的选择,我报考了援助非洲计划,参加了一个苏丹医疗队。如果不是吴清玉院长选择了我,我现在应该是在非洲,为中非友谊做贡献。
人生就是这样,在重要的节点,如果有人帮你,你的人生就改变了。
到了阜外医院以后,我经常在电梯里遇到那些出现在教科书里的专家。对于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我觉得非常满足。阜外医院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之一,吴清玉院长是当时的外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如日中天。
2002年我博士毕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每天都特别忙,特别充实。这段时间,是我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我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对于时光流逝,我唯一的感知,就是阜外医院那一排玉兰树的花开花落。我们手术室外面有一个走廊,每次经过,都可以看到那排玉兰树。每年玉兰花开,我就知道又一年开始了。
我每天都在学本事,清楚地知道自己又独立完成了什么手术,又帮了几个病人,这样的状态我很满足,也很满意。
但是,学医是有瓶颈的,尤其对于一个高年资的医生来说,跨越很难。就像第一位讲者唐金陵老师所言,人生就是一场漂流,有时候方向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我也遇到了瓶颈,想做什么手术、排到什么时间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那段日子我从一个相对亢奋的状态慢慢抑郁了。
又到了一个应该改变的时刻,我决定出国。
2008年,我到了德国。德国心脏中心是欧洲最大的心脏中心,即使到现在它的地位也无法撼动。大家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百年老医院。刚到那里时,我觉得这哪里是医院?完全就是酒店。门诊部没有病人,因为所有的病人都是预约的。医院墙上挂的都是名画,原来医院还可以是这个样子。
那里的人对我们这些访问学者也非常友善。所以2010年我再次来到德国,并且获得了德国的行医许可。工作之余,我们也四处游历,对德国印象最深刻的,是25块钱的火车票——Happy Weekend Card ,“快乐周末卡”,只要你上了这个火车,在48小时之内可以随便坐。
在德国,因为工作需要,我到别的医院去做体检。在预约的时间段,每个预约到的教授门诊处都只有我一个人,这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德国的医疗资源丰富又均衡。即使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每50公里都会有一个相对大的心脏中心。这些心脏中心的大夫都是在最好的医院里培训过的,比如说慕尼黑德国心脏中心或者柏林德国心脏中心,这就意味着老百姓看病不需要到处跑,不需要像我们国家这样跑到协和、跑到阜外医院,完全可以在家旁边50公里半径内,得到相对优质的服务。这种医疗的均质化,直接导致了我后面做的一些事情。
当初确实有机会选择留下,那时我爱人、孩子也在德国,同时去的小伙伴,有的就留在了德国工作,事实证明也过得非常好,但我还是决定回国。
回国之后依然在阜外医院,但在德国的那些经历对我未来的工作产生了影响。比如说,我组建了阜外医院的网络管理办公室,这个是公立医院第一个专门负责网络的办公室。
前几天卫计委把互联网医院的定义明晰了。互联网医院,我认为应该分成两类:一类是原有医院的互联网化,即原有的医院通过互联网增加服务的半径和范畴;还有一类是互联网公司做的医院。这两类,目前还应该是医院的互联网化为主。
其实在2012年阜外医院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尝试,我们成立网络办公室,建立阜外医院的手术预约、转诊平台。其实,大家一股脑儿的来看病,就是因为效率低下。既然有了互联网,为什么不能实现预约制?为什么不能把人流从波峰转向波谷?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就医感受。
我们的网络管理办公室,一年预约转诊了300多位病人,超出预期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什么?因为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必然会触及到原有的体系,比如说信息中心、医务处,因为我把互联网管理办公室做成了一个有实质业务的部门,这必然会触及到原先的利益。
这样的实验,我认为是一个实验,两年多失败了,我离开了互联网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应该在国内是非常领先的,一个公立医院专门设置这样的部门,来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的院长还是非常open、非常有远见的。
用信息化的方法进行医院效率的改善,相对容易,更难的是改变医生的处境。大家可能看过电视剧《白色巨塔》,那就是我们现有医院的真实状态。我们并不否认,现在有些医生收入非常高,一年上千万的都有。但是,更多的普通医生收入非常有限,上升通道也非常有限,甚至可以用固化来形容。
这些普通的医生能做什么?有人去跑滴滴,有人去开餐馆,柳叶刀,大家可能都知道,甚至去吃过。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是人才的浪费。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资源,来培养一个医生,尤其是高学历的医生。最后,你去做黑车司机,去卖羊肉串,这不是国家愿意看到的,也不是医生自己愿意承受的。
我们希望变革,我们需要改变。
前一段时间我曾在朋友圈里说,我们基层的医生过得很不好,收入非常低。有一个网友就斥责我说,凭什么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说基层医生收入低?难道收入低也不能说吗?大家都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付出,没有看到就是装瞎。
2015年,国家不断释放利好政策,像大家医联这样的体制内医生集团出现了。这样的医生集团,我认为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重构,是医生们自发组织、自发变革的一个组织方式,它需要一个平台,需要有人来张罗这件事情。
我记得非常清晰,2015年3月5号,当我在微博上发出这个消息之后,很快就被《医学界》报道了。3月9号晚上,我接到无数电话,认识的、不认识的,老师、学生、创业者,我的电话被打爆了。大家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一个出口,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现有的困境。
2015年之后,像大家医联这样的机构出现了几百家,甚至上千家,其实市场已经做出了一个选择,已经做出了证实,这种组织形式是OK的。
两个月后,我们就获得了两千万的融资,投资方是爱康国宾,是一个战略性的投资。同时我们被新华社先后报道了四五次,《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类似这样官方媒体也不断地报道。
大家认为这种医生集团的组织形式,是目前医生在困境中寻找破局的方式,也是一种自发性的、低成本的尝试。医生可以去折腾,成功了是政府的业绩,不成功还得好好当医生。所以这种低成本的尝试,也是国家鼓励的。
我们把大家医联这样的医生集团,定义为互联网时代的医生共享创业平台和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医生创业平台。医生可以输出,企业可以和医生合作,这是一个共享平台,实际上也是一个共享经济的代表。
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我们把自己定义为增量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中增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绝对不能去切原来的蛋糕。尤其是体制内的医生集团,去切原来的蛋糕是有风险的。
就像前一段时间,宁夏医科大学一附院的对门开了一家医院,这家医院的股东全部是宁夏医科大学的医生和院长们。这家私立医院的病人,三分之二来自于宁夏医科大学,这样就出了大问题。为什么?因为没有做增量,是在切体制内的蛋糕。
大家医联所做的增量服务,在城市,与投资方爱康国宾及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做高端门诊;在基层,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做心脏中心,从无到有。比如在洛阳第一人民医院、驻马店第一人民医院,我们都做了心脏中心。洛阳第一人民医院做了洛阳当时没有的手术,驻马店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从当地的第二,一跃成为当地的第一。在江西,我们独立做了心脏介入中心,从无到有,现在一个月能做二三十台手术。仅仅半年,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手术数量、质量、死亡率都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
北京的医生到基层后,当地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北京专家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们追求的。我们提供的医疗服务应该是均质化的、可及的,就像德国,在柏林或者在小乡村,他们得到的医疗服务是一样的。在中国,如果乡村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北京的专家服务,就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成本和社会成本。
大家医联是一家体制内的医生集团,我们为什么要留在体制内?一句话,体制内医生集团是目前医生创业的最佳选择,是理想现实主义的最佳选择。
医生自由执业是未来的趋势,我们也预见到,自由执业必然会到来,可能比我们预想得更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贸然离开公立医院,可能会面临新的困境。离开是为了更好,而不是让自己掉进新的坑里。在这种情况下,留在体制内就是既接受现实、又能坚持理想的最佳选择。
我是一个普通医生,在创业过程中,既是医生又是管理者,有时确实感到很强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我曾经写过,医生创业会面临很多风险,包括医疗风险和非医疗风险。举个例子,北京的一个大专家调到了深圳,刚开始也是大报小报都宣传,几个月后就铩羽而归,他做了七台手术,死了两台,还有两台是自动出院。这样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是不能接受的,这就是医疗风险。
非医疗风险,比如廊坊骨科医院的张毅跳楼事件。开一家医院,就可能会面对地痞流氓、面对贪官污吏,这都不是医疗的范畴。我们现在有家医院也在廊坊,叫霸州康明骨科医院,也叫大家医联霸州医院,是一家16年的骨科医院。在没有接触具体医院管理前,你可能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我在阜外医院,要做手术了,给我上线、上手术器械、上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而在私立医院,所有的东西,包括一针一线,都需要自己去买,压力非常大。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这家医院在我们接手三个月后,实现了连续三个月的盈利状态,但是我们付出的心血没有人知道。
在医院里工作、在大学里教书,大家通常感受到的是岁月静好,其实好多事情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平凡是我经常提到的,不是自欺欺人,也不是妄自菲薄,我们接受平凡是为了更好。
大家医联运营到现在,我们也踏过了很多坑,比如最常见的人才招聘、运营等问题。原来以为只要出高薪就可以请来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我们曾经请过两届职业经理人,给出的薪水中等不算高,一个月五万,还报销其他的费用,但是结果都不尽满意。所以,这两年多都是我自己在管理,有时特别无助,那种无助感就像辅导我儿子功课一样,他总是学不会,考试又那么差。
这样的情况,我相信所有的创业者都会遇到。有些人吹牛,说得天花乱坠,说得很理想化,那一定是他还没有真正去做这个事情,一定是他还没有做到那个深度。当你做到那个深度,你就会发现面临的困难。
突破平凡,就是要不断学习,不仅是医术,还要更多地学习管理,学习和人打交道。有人说,所有的苦难、挫折,都是为你成功准备的,都是你人生的阅历!我宁愿自己平平顺顺,事业顺顺利利。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挫折学习、长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超越平凡,静待花开,是寄语给大家的。
在座的有很多年轻医生、学子,大家不要被现在全民创业的浮躁所吸引、所鼓动、所蛊惑,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学本事。毕竟现在体制内的公立医院是中国最好的医生培训平台,也是进步最快的一个地方。离开了公立医院体系,那些困难就是生存问题。
大家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等待机会!谢谢大家!
近期视频预告:
何伟《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马丁《骑士归来,不忘初心》
熊磊《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伍冀湘《再度扬帆远行》
视频 | 遇见·归来
☞ 花絮 | 当现实遇见理想, 你我遇见归来
视频 | 遇见·初心
☞ 罗永庆: 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品是为人类健康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遇见和讲者所有
宁静访谈录旗下遇见独有首发权
转载或引用视频/图片/文字请留言联络
媒体/商务合作微信:yangxl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