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说说那些实用的急救技能|教育分享-何忠杰

2017-05-10 何忠杰 小多童书



主讲人|何忠杰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白金十分钟理论创立人)

笔录整理|顾怡


这是小多童书的原创文章,来自小多读者群的第23次分享内容,欢迎朋友圈转发分享,未经小多童书(ID xiaoduoui)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感谢小多读者群宇妈、东东妈、贝壳妈和金豆妈对文字整理的帮助。



朋友们好,感谢小多团队创造的机会,让我们来讨论有关自救互救的问题。


在我们国家,当病人发病之后去进行呼救,120难以在10分钟之内达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施救。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会有一个医疗空白的时间。这段时间对病人来说非常重要。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处理意外伤病是越早越好,由专业人士来进行处理更好。但是在医疗空白的时间专业人士往往不能立刻到达,那么非专业人士究竟要不要对病人进行处理呢?在现实当中,如果在伤病发生的早期,对伤病处理得越早越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加重,则是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处理。



上图是意外伤病发生后的急救环节链。在这些环链里,虚线的部分就是白金十分钟。


为什么称之为“白金十分钟”?


第一,它是由急救的反应时间决定的。在我们中国,目前大城市10分钟之内专业人员赶到现场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这段时间又是急救最好的时机。图片中展示了两种病人,一类是猝死病人;一类是创伤猝死性病人。把创伤和猝死的病人加在一起,十分钟之内死亡的病人有60万左右,而能够坚持到专业抢救环节的病人还不到60万。这10分钟几乎占到整个死亡时效轴的一半。


第三,心跳骤停后发生的脑损害在前10分钟,每延迟一分钟抢救脑损害恢复率下降10%左右,超过10分钟施救几乎没脑功能恢复的希望。如果正确搭救,这个时效窗可能被处长到20分钟甚至更长。


所以白金十分钟是全社会都需要去关注的问题。当我们集中资源去关注急救过程的时候,我们既要对专业的医疗救治系统加以重视,更要对在“白金十分钟”之内的非专业救治加以重视。


什么是白金十分钟

“急救白金十分钟(EPTM Emergency Platinum Ten Minutes)”是指伤病发生后,专业人员不能到达、时效最重要、救治最薄弱的早期10分钟左右时段内伤病救治的时效性原则和理论。包含了心肺复苏的要在目击下开始、窒息只有4~6分钟的耐受时间、除颤要在3分钟内开始、立即徒手止血等急救技术和技能。它是与120或救援系统衔接的一个急救阶段。其特定的时效目标是挽救生命和避免伤病恶化。强调在“白金十分钟”内,自救互救的同时启动急救系统。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理解为:在5分钟之内,只要我们努力去抢救,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抢救效果是一样的。这个理论也支持了我们进行大众普及,把急救的技能储存在民间的思想。


在五分钟之内,非专业与专业人员的抢救效果是一样的


下图为我们展示了在早期的十五分钟内,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与病人自主循环恢复概率之间的关系。从早期的5分钟能达到35.2%,一直到15分钟以后的1.1%,几乎是线性下降。


下图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的普通群众,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可以使病人获得16.7%的自主循环恢复的概率。这相当于专业人员在5到10分钟内进行抢救的水平。



下图给我们展示的是经过培训的人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可以使病人获得32.9%的自主循环恢复的概率。这和专业人员5分钟之内的抢救获得35.3%的恢复概率是同一个水平。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理解为:在5分钟之内,只要我们努力去抢救,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抢救效果是一样的。这个理论也支持了我们进行大众普及,把急救的技能储存在民间的思想。


学习救护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避险


伤害很难在多个人身上多次重复,而一次伤害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我们就必须把别人教训当成教材进行演习,而不能主自己受到伤害后慢慢积累经验学会成长。所以我们要主动学会如何避免伤害。


下面展示的几张图片,希望父母们能在你认为合适的时候,让你的孩子们看一看,这些图片对孩子来说有些恐怖,但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们警示,让他们学会避险。



这张图是一个儿童,由于父母看护不当,他把手伸到了绞肉机里,最后手指一直被绞肉机卷了出来。这个孩子的手指一定是保不住的,必须要进行截肢。



这张图展示的是一个小学生,也和刚才的小孩犯了同样的错误。显然在这个孩子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于灾害的学习与预防是不到位的。



这是一个成年人,他和上面的两个小孩犯了同样的错误。他的手,由于绞肉机的损害,也是要出现残疾的。


在救护知识的普及上,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如何救护,更要让他们通过看到这些图片产生防范危险的意识。


如何预防个人健康意外?




第一,在我个人的分析中,不会有第一次出现病症、发病就死掉的情况。出现死亡一定是在多次症状出现或者发病之后,对它们视而不见或者是轻视不懂,贻误病情从而造成死亡。因此,我们要通过平时去医院看病,给自己一个诊断。通过这个诊断,我们要去学习这个疾病的特点,才能去防范。


第二,通过体检避免个人健康意外。通过体检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对这些问题不要轻视,而要把这些问题和医生一起探讨,去询问医生,通过在看病过程当中和医生的交流和学习,你也会知道自己的疾病在突然发病的时候是有哪些表现,而自己又应当如何去防范。有了这些线索,自己再通过课外的学习,网上查找一些资料。通过这些综合的分析,就能做出防范健康意外发生的方案。


第三,我们要着手做准备。比如说我们意外伤病发生之后,是要靠自己现场急救,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所在生活的城市资源有哪些,比如说120、999就是北京的资源。对外地的朋友来说,120是你们的资源。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知道呼叫120的时候,120需要哪些重要的线索和信息。



图片源自微博@央视新闻


另外,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城市有哪些医院,各个医院诊治病人有什么特点和长处。如果自己发病,符合这家医院的长处,那么应该尽可能到这家医院去看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事先去准备的。


第四,我们要提前与家人讨论应对方案。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你在家里边,把这些问题跟家庭成员一起讨论讨论。大家商量一些预案,比如说我们谁如果出现了意外,谁去打电话呼救,谁应该通知谁家里边,都需要做什么,做好准备,以避免临时手忙脚乱。


有了预案要做一些演习。比如我们医生,还有我的一些朋友,他们有时候想看看自己的家人,在自己突然出现意外之后有什么反应,他们就以这种带点恶作剧的形式,比如突然在家里边就不省人事地倒在地上。这时,他要观察自己的家人的反应。当剧情进行到一定程度,他又恢复正常,并向家人解释。我并不推荐这种方式,但是如果家里面有预案之后,不妨可以去演习一下。


面对高危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张图片告诉我们需要做的工作。通过这张图就可以知道在我们的家里面,以及我自己是不是高危的患者。如果我可能会出现这些意外事件的几率是比较大的,那我就要开始了解这些先兆。同时我们要学会报警,以及学习在白金十分钟之内的知识和技能。


白金十分钟自救与互救方法



谨记安全原则,防止扩大伤害


所谓安全原则就是我们在意外伤病发生的时候,判断自己能否进入现场,进入现场是否安全。

根据现场安全原则,如果不能正确地判别而冒然进入,有可能会导致更多人的受伤,甚至死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一个人触电,施救的人不会把电线挑开,而是去拉触电者,结果就是一起被电死。第二例子就是溺水。施救者看见有人溺水,要去救,但没判断清楚自己的水性,结果也溺水了。类似的事情都是安全原则和安全的决断做得不好。同样的事还有,在地窖里面有地下毒气,贸然进入也会对人造成伤害。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有时家里会有煤气泄漏。现在煤气做的好,专门混合一些气味儿来达到提醒的效果。煤气泄漏时,使用开关或手机,任何火花儿都极有可能引燃引爆。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场要加以考虑的安全原则。


判断生命体征,依据情况施救


我们在现场判断了安全原则,进入到受伤害人身边,我们怎么去判断是否需要去报警和对他进行急救呢?判断生命体征,是一个重要的技能。



上图展示了生命体征的四个指标,第一是意识,第二是呼吸,第三是脉搏,第四是血压。

意识是我们人体大脑的功能,如果功能正常,意识就会正常。比如我们在清醒状态时,可以睁眼,可以说话,可以有动作,而这些动作可以表达意识,我们的语言也有明确的交流。当你发现一个人的语言前后的语序已经混乱了,甚至只能发一个声音而不能完整地表达一个句子,这都标志着他的意识状况的下降。严重的时候,这个人可能无法说话。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对人体意识的粗略判断,只要不是正常状态,这个人的意识就是异常。当出现异常时你就可以呼救了。


①判断意识的方法


首先,我们不去接触病人,通过呼喊,喂,先生你好,这位女士,你怎么样啊。如果你呼喊人家能睁眼;你说话,人家还能对答,那么人家的状态也许就是休息,所以你判断完了,你才知道该不该去求救和报警。

判断意识,除了语言的刺激之外,还可以通过触觉。当我们呼喊,他不应答的时候,我们可以拍拍他的肩膀,看看他有没有反应,这位先生,这位女士你醒一醒。这个刺激就比语言刺激要更深了一步。

当触觉就是拍打还没有反应时,我们可以通过疼痛刺激看他能不能苏醒。比如说可以通过掐人中,甚至掐他的胸大肌,或者身上某一个部位,通过掐给他一个疼痛的刺激,看他有没有反应。如果给他疼痛的刺激他都没有反应了,那么可以判断这是意识恶化障碍,甚至意识丧失。


②判断呼吸的方法


除了意识,我们还可以判断呼吸。正常人的呼吸,每分钟十二到二十四左右。虽然我们可以自己控制呼吸快一点或者慢一点,但是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呼吸。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五到十秒钟去看这个人的胸廓有没有起伏。我们还可以用耳朵去听一听,他的口鼻旁边还有没有气流。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还有呼吸了。


③判断脉搏的方法


所谓脉搏就是心跳的时候对血管的冲击形成的搏动。大家可以通过触摸一些部位来感知搏动,从而证明心跳是存在的。



第一,我们可以触摸颈动脉来来感觉脉搏。

把手放到自己的颈部正中,然后就可以摸到自己的气管。这个时候,我们轻轻的把手回收一下摸到气管儿的旁边。在气管的旁边向后轻轻的压下去,感受一下自己的脉搏。



第二,我们可以根据这张图片的提示再摸桡动脉,就是在手腕部大拇指的一侧。



第三个部位是足背动脉。在我们的脚背上,横着摸上去就会感觉到搏动。


当我们把上述动脉进行触摸却摸不到搏动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会处于一种非常危急的状态:他将面临心跳停止,或者是心跳非常弱,低血压,休克。


在生命体征当中,我们通过意识、呼吸和脉搏的判断,可以非常快速准确地判断这个人是死是活。如果这个人是活的,我们就要在现场加以保护并且呼救120到来,把他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


如果这个人出现了呼吸心跳的停止、意识的丧失,我们判定他出现了心跳骤停,对于这种急症,我们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周围的同伴进行帮助,并且拨打120。

到此做一个总结:通过对一个人生命体征判断,只要他出现了异常,我们就可以报警呼救。如果他出现了呼吸心跳停止,我们就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如果他没有出现呼吸心跳的停止,那么我们就进行呼救、现场保护,预防他第二次损伤。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13171c894b&width=500&height=375&auto=0
心肺复苏操作


通过上述的判断,确定这个人呼吸心跳停止之后,我们应立即进行胸按压,按压的部位是在胸骨的中端,也就说是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或者叫胸骨的下三分之一的这个部位。按压的频率是每分钟100-120次左右,深度是5到6公分。实际情况中,我们很难一开始就按压到合适的深度,那么刚开始可以用教小的力量,随着这个人能够经受我们的按压,渐渐把力量加大,让他起伏的深度在5到6公分。


在按压之后,需要口对口对他吹两口气,让病人把头向后仰,让下颌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我们一只手捏住他的鼻子,另一只手托起他的下颌,口含着口吹出一口气,然后迅速地离开他的嘴,同时捏他鼻子的手也要放开,等着他的这口气出来,然后再吹第二口。吹完两口气继续刚才的胸外按压,连续做五个周期,相当于两分钟左右,通过触摸病人脉搏、桡动脉、腕部的动脉,如果没有恢复,我们要继续抢救。


 气道异物梗阻的救治操作


气道异物梗阻有完全和不完全两种,不完全的梗阻的人会出现不断咳嗽的情况,这是试图把异物通过咳嗽排出来,这个情况下我们只要保护他,在旁边鼓励他就可以了,这时他不一定需要我们进行救治。当病情无法缓解,出现缺氧状况或者一开始就出现严重梗阻,头面部都有些发紫,那么我们就要进行腹部冲击对他进行施救。


上腹部的冲击方法,是我们站在病人的身后,双手环绕他的上腹部,在前端上腹部握成拳,双手抱拢成四十五度角向病人的上后方进行冲击,冲击五次。如果冲击使病人情况缓解,立即停止。如果没有成功,就要继续进行冲击。冲击并不一定要五次才能成功,某一次成功了,那我们就停止,而没有成功,我们就连续做五次。


如果在抢救过程当中,病人昏迷站不住了,那么就把他平稳地放在地上,骑跨在病人的两侧,采用双手重叠,推压在病人的上腹部的方法,四十五度角向上进行冲击五次。冲击结束,再打开口腔看异物是否解除,如果未解除,就要一直重复上述动作直到专业人员到来。如果在抢救过程当中,病人出现了心跳停止,那我们就按心肺复苏进行现场的抢救。


气道梗阻的具体排除方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17r6klzy&width=500&height=375&auto=0


 若想重听本次分享活动,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分享中收集到的问题解答


Q1:婴儿被东西卡到的时候,我都是拍背部,有次我还用手去抠了,是不是不对?


看不见的话,不建议用手去抠。


Q2:我爸2015年夏天中风,如果再次中风应该如何急救?


不要等到再次发病。要先到医院看病,保持治疗,预防再次发病。如果再次发病,要保持呼吸道畅通,不要摔倒,送到医院。


Q3:如果被东西噎住,怎么弄比较好?

噎住,一般情况下会慢慢缓解,一般不影响呼吸。噎住在食道多见。


- 小多资源共享 -


第一步:关注【小多童书(ID xiaoduoui)】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点击底部菜单【共享】,小多的共享资源,全在这里~~~~


-The End-


小多推荐



少年时27 | 危险与自救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这句话想告诉我们的是,危险已经无处不在。引发危险的因素既来自自然界,比如地震、洪灾,也来自人类本身,比如恐怖袭击、以勒索为目的的绑架。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本身已经成为危险的根本性来源。甚至,连你自己也是制造危险的一分子,你做出的每个决定、每种选择以及每次行动,无不与危险相连。

危险的个人化是一种新的趋势。一方面每个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会产生危险,另一方面每个人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式又因自己选择的而不同。

我们编辑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你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在危险面前采取更加主动的自我保护措施,并且积极参与、改进现有的措施。


【少年时视频】

危险,呼吸道梗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88wim4xg&width=500&height=375&auto=0


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购买单本

少年时27|危险与自救


少年时视频

生动形象地解释深奥的科学知识 | 如何收看视频?

在少年时目录页/封底扫描「少年时视频」二维码收看。

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多童书」(ID xiaoduoui),点击底部菜单【共享】-【少年时视频】获取视频资源。


少年时阅读指导

专题编辑以点代面引导科学人文阅读【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如何从一本书收获创造感? |   如何科学地向孩子解释VR、AR? |  我和女儿是怎样一起创作“星期天的哲学课”? |  博物学家段煦带你畅游北极 |  疫苗的“前世今生”  |  历史更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  |  我们的宇宙有多大?  |  揪出食物中的“捣蛋鬼” |  计算机究竟是怎么和人类交流的?



小多教育分享

国际教育大咖分享科学教育理念【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持续发展自己的兴趣?  |  如何在小学阶段养成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  如何引导孩子思考兴趣和职业的关系?  |  音乐启蒙故事  |  怎么培养一个超爱读书的孩子   |   从职业女性到全职妈妈:这段育儿路,我坦诚而完整的分享  |  什么是教育的核心?  |  逛故宫培养批判性思维  | 在美国新州,有所不一样的学校  |  那些美丽的星空是怎样被记录下来的? 引导少年阅读的详细方法 | 危险的新趋势就是个人化



一旦

年少的你
邂逅了《少年时》


也许
你会不再
甘于平视这个世界



把前沿科技讲清楚、把科学和人文相连



关注少年的阅读、教育和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分享活动音频文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