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案例丨区域一体化思维下的乡村旅游--莱芜市雪野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为了梳理雪野旅游区旅游产业的基本状况,把握和制定基本战略方针,引导和推动雪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形成雪野地区特色文化体验与旅游,2014年雪野旅游区管委会委托绿维创景进行《莱芜市雪野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项目编制。规划中,项目组从雪野度假区角度出发,将周边乡村作为重点纳入度假区体系,充分发挥乡村的优势,使乡村与主要景区共同构成了度假区完整的体系。
莱芜市地处山东省中部,辖莱城区、钢城区、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雪野湖旅游度假区。莱芜市在2007年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产品开发、产业结构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而以雪野旅游区为龙头的北部山区旅游板块,是莱芜市打造“省会休闲度假后花园”和融入济南都市群旅游经济圈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平台,已成为省内外旅游投资的热点,承担着打造莱芜城市旅游新名片的重任。
雪野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围绕雪野湖、、房干景区和齐长城为核心来展开。自然资源主要有雪野水库以及赢汶河、通天河构成的水资源,房干景区、通天峪景区、小三峡景区、金泥湾景区、华山林场、马鞍山、悬羊吊鼓山景区、酉坡等山地资源。人文景观有距今2500年的齐长城,以“三辣一麻”为特色的农业,佛、道兼有的宗教文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形成的红色文化等。
在周边山水同类型旅游产品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乡村旅游的优势,让雪野度假区突出重围?规划涉及了大量村庄的拆迁,如何妥善安置村民的居住、就业?如何让乡村成为度假区旅游项目的重要部分?
1总体定位
根据雪野旅游区的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及莱芜市产业转型的要求,项目组将雪野旅游区乡村旅游定位为以山水景观为基础,以休闲养生度假与民俗体验为特色的新型乡村旅游目的地。
解读:
与现代生活对接,打造合适现代都市型游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反常规发展路径,体验及度假越级催动观光升级,休闲普及,三箭齐发,共促乡村旅游发展;
立足资源,打破传统,应试发展,深化乡村文化、山水景观、农业资源的旅游化开发,与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接轨。
2发展战略
产品提升战略——“精品化”和“深度化”
以优越的山水风景资源为基础,将休闲游憩项目建设与生态改善、景观美化、特色文化、农业发展相结合,实现旅游产品的“精品化”、“深度化”,构建高品质旅游景区。
空间重构战略——空间发展关系平衡化
推进原有以中心湖区为核心的旅游空间结构外向延伸,疏解中心湖区建设压力过大的开发模式。
旅游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镇村一体化
立足产业融合,重点强化旅游与会展、文化、体育、医疗、地产等产业的互融与联动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
区域联动战略——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
推动雪野旅游区与周边地域旅游线路的整合,将雪野湖旅游区纳入济莱——济宁——泰安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中。
要素配套战略——旅游服务无缝化
尽可能的将景区和旅游服务进行结合,建设完善健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实现雪野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无缝化。
3“一环、两带、九村”建立特色
一环——以环山绿道串联旅游区,集“山、水、村”一体
将雪野旅游区九个特色村用环山绿道进行连接,串联雪野旅游区丰富的景点景区和旅游项目,形成大旅游格局,形成山地运动项目,同时建设环山绿道驿站,游客可以经由环山绿道到雪野旅游区的特色村和景点景区进行体验。环山绿道支线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交融的特色绿道,环村、环湖、环山,集“山、水、村”于一体,凸显 “文化底蕴、美丽乡村”的景观特色。
两带——体验齐长城文化,构建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带
沿20公里长城带设置长城探险活动,沿途设置与齐长城有关系的文化节点,如一鼓作气、孟姜女的故事等,体验齐长城文化。沿通天河、赢汶河构建雪野旅游区的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带,设置生态休闲运动与营地。
特色九村——发挥存在资源优势,建设旅游特色村落
充分挖掘乡村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合并部分村落,以九个特色村庄带动雪野度假区乡村的发展。
本项目通过对雪野旅游区资源的深入挖掘,确定了雪野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与定位,以特色乡村的示范作用引导度假区乡村全面发展,站在度假区乃至莱芜市的高度,将乡村作为度假区旅游的重要部分统筹考虑。本项目的策划思路得到了甲方高度认可。项目通过评审后,雪野湖旅游区一直将本规划的指导思想作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蓝本。目前,本项目中规划的游客中心、环湖健康步道、房车营地等项目均已建好。
更多推荐阅读,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