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引导的区域经济综合效应
2011年绿维在做张家口市的旅游规划时,张家口市提出“旅游产业是张家口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这个提法当时在全国很新颖,但非常明确和实际。实践证明,这个战略非常成功,对张家口市的发展,起到了高效的导向型作用。这个典型的案例说明,今天的旅游已成为主流产业和社会民生,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产业经济,一种城镇化促进经济,还是一种社会综合协调经济,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提升幸福指数、增加就业人口、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城乡统筹等综合社会价值,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最具魅力的产业。
关于“旅游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近期会发布系列文章,欢迎持续关注。
一、旅游已成为主流产业和社会民生
就全国经济产业而言,2002年的旅游业还处于边缘性产业,但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3年发布国家规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旅游休闲的社会定位全面升级,旅游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地产的爆发式增长,旅游与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使旅游成为了区域发展的引擎。
二、旅游产业的特性
(一)吸引力和吸引核
任何一个旅游产品或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都离不开吸引力和吸引核。没有吸引力,不打造吸引核,就形不成旅游的基础,所以做旅游首先要形成吸引力和吸引核。
(二)消费搬运
绿维认为旅游即“大搬运”,旅游的功能是把游客从客源地搬运到目的地。它不仅是人员的流入,更是市场消费的流入。旅游的搬运,对目的地而言,是搬运来了消费和市场。
(三)预卖产品
旅游消费,不是到了目的地才发生的消费,而是必须在客源地预先进行购买的消费。真正的消费,是旅游启动之后发生;最大的消费,发生在目的地。这种旅游服务产品销售方式称之为预卖。除此之外,旅游还是一种服务性消费产品,它不仅仅是吸引力和吸引核本身,更包含了服务过程。服务性消费的特点决定了其复杂性,人为性因素和环节非常多,因此旅游市场很难把握。
(四)市场终端
旅游消费是最终端的一个消费结构。这决定了游客每一分钱的花销,都会带来前端生产及过程服务的积累,故产业带动链很长。
(五)战略性
旅游的战略性就在于其“引擎作用”。旅游产业的实质是以“游客搬运”为前提,产生游客在异地(非生活区域)进行消费的经济效果。旅游的“引擎”价值,就是游客的“市场消费能力”。旅游的“引擎作用”,就是“搬运市场”的客观能力。因此,“旅游+文化”建设文化旅游园区,“旅游+农业”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等,越来越多的泛旅游发展,都是借旅游的引擎,来发动自己的产业与商务价值的。
三、旅游市场的变化与趋势
旅游产业是中国市场化最早的产业之一,但直到现在仍然处于半市场化半政府控制状态,资源的社会控制性及规划的政府控制性非常强,随着大众旅游的普及,旅游消费市场化特性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季节性
任何一个旅游项目,特别是北方的旅游项目,季节性都非常明显,比较短的旅游时间意味着所有投资的利用率较低。要想实现四季都能创造收益的“四季旅游”意味着逆自然而行,要付出能量和投资的代价,对旅游影响重大。
(二)工作日和节假日
绿维认为,从传统政务接待的奢华型、虚夸型接待模式,向生态型、自主享受型休闲生活方式以及效率型、经济型、市场型、务实型消费模式转变,调整产品模式,适应商务与家庭组合结构,将成为周一到周五休闲市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以家庭为单位的休闲市场常态化
短时可达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周末及短假日的郊野休闲成为常态需求,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群边缘,郊野休闲项目已经成为引爆市场的利器。
(四)休闲升级,养生养老主导中高端市场
大众旅游时代正兴起,随着国人健康意识的增强,以追求生态、健康和精神享受为目标的养生型市场,已经成为休闲度假的主导方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与服务,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需求,呈现“三避五养+微度假”特点(相关链接:大众旅游、大健康时代,“三避五养”度假成趋势、“五养”度假旅游开发运营模式、绿维林峰:发展五养度假,打造大健康特色小镇),未来潜力巨大。另外,养生养老度假将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中高端度假市场。
四、旅游经济综合效应
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系统,即旅游经济。中国的旅游发展不是景区与市场对接这么简单,而是政府高度重视,驾驭区域整体协调规划发展,并结合企业市场化运营的结果。
我国的旅游产业起于政府接待,在之后的发展中,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政府对旅游的扶持,也从政治角度,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三农”问题解决、城市名片与城市美化需求等,旅游发展所表现出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市场关系,而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等不同领域,与居民、市民、农民等不同身份,与城、镇、乡村发展等全部交织起来了。
旅游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了超越一般行业的特殊效应,特别是对区域运营中的产业集群化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绿维在多年研究旅游的经济社会效应后,将其简单地概括为“旅游七大效应”,即三大动力效应与四大社会效应。
(一)旅游的三大动力效应
旅游产业的经济本质,是以“游客搬运”为前提,产生游客在异地(或异住宅生活区域)进行终端消费的经济效果。这一搬运,把“市场”搬运到了目的地,游客在此不仅要进行旅游观光等消费,还涉及交通、饮食、娱乐、游乐、运动、购物等,进一步可能涉及到医疗、保健、美容、养生、养老、会议、展览、祈福、培训等非旅游休闲的延伸性消费。通过游客的消费,目的地的消费经济及相关产业链发展就被带动起来了。
1.直接消费动力
旅游的直接消费,包括交通、餐饮、住宿、门票、娱乐、购物、休闲等,成长极快。旅游的直接消费,带动相关产品供给,形成“出游型消费经济”,带来巨大拉动效应,对经济、就业、税收等有很大的贡献。
旅游通过搬运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做了很好的匹配,因此在一些偏远地区,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在消除贫困、平衡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层次多、涉及面广、市场广阔,对整个社会就业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2.产业发展动力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能够产生更加深远的带动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其产业要素为复合型架构,包括了服务性及生产性两种不同性质的产业类别及多种要素。每一要素都能单独构成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在泛旅游产业整合的架构下,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旅游引导的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形成本地化产业的集聚。
3.城镇化动力
以旅游为主导,整合农业、商业、文化、运动、会议、康疗、养老等相关产业所形成的泛旅游产业结构,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而旅游带来的消费,直接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成就一方经济。
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开发、公共配套开发、居住开发,从而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全面结合,形成了一个“旅游核心吸引区+休闲聚集区+综合居住区+配套服务”的非建制的城镇结构。
(二)旅游的四大社会效应
1.价值提升效应:旅游能够提升产品的价值。
2.品牌效应:对城市品牌的宣传与提升作用。
3.生态效应:十八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之后,旅游的生态效应将得到最大化的释放。
旅游产业污染低
保护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前提
旅游促进生态环境美化
4.幸福价值效应:能给旅游者带来视野上的开阔、生活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绿维认为,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产业经济,一种城镇化促进经济,还是一种社会综合协调经济。第一,旅游产业具备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巨大作用。在未来的5~10年内,旅游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保持中高速度增长的动力源之一。第二,旅游产业的带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动力源的经济带动,还以提升幸福指数、增加就业人口、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城乡统筹等为综合社会价值,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最具魅力的产业。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专题更多内容)
精彩推荐
特色田园乡村:乡村复兴的江苏思考(附行动计划全文)
江苏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方案(附:首批试点候选名单)
森林特色小镇迎发展机遇,部委政策红利来袭!
关注“绿维创景”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IP”,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