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荐|加里·斯奈德诗三首(赵毅衡译)
八月中旬沙斗山瞭望哨
山谷中烟云迷雾
五日大雨,三天酷热
松果上树脂闪光
在巨岩和草地对面
新生的苍蝇成群。
我已经记不起我读过的书
曾有几个朋友,但他们留在城里。
用铁皮杯子喝寒冽的雪水
越过高爽宁静的长天
遥望百里之外。
选自《石砌的马道》(1959)
马吃的干草
他驾了半夜车
远远地,从圣裘昆
穿过马里波萨,拉上
峻险的山道,
在早晨八点
他把那一车干草
拉到谷仓后面。
用绞盘,绳索和钩子
我们把大捆草
全堆上粗糙的红杉椽子。
片片苜蓿飞扬在黑暗中
在木瓦裂缝中透进的光里旋转,
浸透汗水的衬衫和鞋子里
干草的细末痒得难受。
午饭时,在黑橡树下
在外面闷热的畜栏里
──老母马鼻子拱着食桶
蚱蜢在草中唧唧──
“我六十八了”,他说
“我十七岁时第一次运干草。
刚开始干的那天我就想
一辈子干这活儿才腻味呢!
真见鬼,偏偏这就是
我一辈子干的事。”
选自《石砌的马道》(1959)
进山*
他爬到浪花飞溅的溪涧边上,
他沿着平板似的岩石向上走,
他把手指放到水里,
他转身走向隔在一边的水池,
把两只手放在水里,
把一只脚放在池里,
把几块石子扔在池里,
他用两手拍打水面,
他高叫,起身站立,
面对激流,面对高山,
举起双手,三次高喊。
*斯奈德有个日本妻子,孩子取名叫“开”(Kai),这首诗描写孩子在山里欢乐的情态。
选自《观望》(1970)
加里·斯奈德
斯奈德自己不承认属于垮掉派,但他早年参与这派诗人在旧金山的活动,许多文学史家仍把他看作垮掉派的一员。
大部分垮掉派诗人在五十年代末一举成名,以后创作就渐渐走下坡路,而斯奈德在五十年代末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近二十年来他的创作一直在发展。从现在看来,他是这派诗人中至今创作成绩最大的诗人。
他的经历很奇特。一九四八年他离开大学,去做海员,此后他干过许多职业,包括在西北山区做林业工人。一九五一年到伯克利加州大学读东方文学,五十年代他写的诗(后来收集于一九五九年出版的《石砌的马道》中)已看出他特有的将东方诗意境与美国西部农业林业工人生活结合的特有的诗风。这个时期他翻译的寒山诗对他起了很大影响。
一九五六年斯奈德东渡日本,居住十多年,并曾出家三年,专习禅宗佛教。回到美国后,他定居于加里福尼亚北部荒僻的山区,身体力行地实行“抛弃腐朽的现代文明,走向自然”。他把禅宗思想与儒、道二家思想糅合,把东方文化与美国印第安人文化思想结合,试图从中找出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替代物。这种努力当然是徒劳的。但是却使他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诗歌代言人。
斯奈德的诗风力求简约、明朗,语言朴实、精练,他的诗大都以自然风光和人在自然界的劳动生活为题材。在美国当代诗坛他的诗风独具一格。
一九七五年他的诗集《龟岛》得普利策奖,这是反学院派诗人第一次得到这个由学院派控制的奖金。
选自《美国现代诗选》,赵毅衡编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预读/校对:zzj、陈涛、李宏飞
执编:郑春娇
───────
───────
关注重要,阅读更重要;收藏重要,转发更重要;打赏重要,点赞也重要
关注我,点击最上端蓝字“黄灿然小站”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