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近600岁的故宫一直在逆向成长,活化文物遗产的故宫经验

张薇 文化产业评论 2019-06-30


第2080期文化产业评论


此前,故宫发布MV《丹青十里》,它是由故宫联合腾讯Next Idea 、QQ音乐打造的“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的主题曲,以古画为创作题材,用现代音乐的方式演绎,加上炫酷的科技效果,瞬间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近些年来,故宫渐渐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不单单故宫淘宝的文创产品,还在表情包、游戏、动漫、段子等领域玩的风生水起。如今故宫又借力科技,解锁了更高级的玩法,让故宫在大众中的形象愈加年轻、接地气,同时也给新时代文物博物馆唤醒文化遗产带来了很多启示。



作者 | 张薇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李姝婧

正文共4884字 27图 |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是故宫博物院跨界的又一新的尝试。它是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青年人的文化创新为切入点,用故宫典藏的《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步辇图》《洛神赋图》等十幅千年名画为命题,由QQ音乐联合AI人工智能、唱作歌手及原创音乐人以这十幅古画为灵感进行歌曲创作。优秀作品不仅会收录到故宫数字音乐专辑,获得QQ音乐的全平台推广,而且还有现金奖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734hcfqxj&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丹青十里》MV


据文化产业评论(ID: whcypl)统计,至8月10日上午,此支MV的播放量达到3137万,微博阅读量5920万微博#古画会唱歌#话题阅读量达到了1.6亿,微信阅读量为52405,获得众多网友的好评,“用流动的音符泼墨,十八岁的歌手化为丹青客,如果古画会唱歌,太期待了。”“千玺身上有种古韵芳华的味道,湘楚大地滋养出来的谦谦君子,骨子里自带风雅诗意”......


 

故宫此次大胆而有新意的尝试,通过现代音乐“活化”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不仅进一步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也让更多年轻人感知传统文化IP的魅力。除了此次发起的“古画会唱歌”活动,近些年,故宫一直在年轻化的道路上做着努力,使将近600岁的故宫“返老还童”,逐渐与年轻人“打成一片”。

 

以前一说起故宫,大家给他的标签几乎都是“皇家宫殿”、“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顶级历史博物馆”……这样的标签总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感。但是近些年来,故宫这个“正襟危坐的老人”走下来不仅和年轻人玩到了一起,还越来越皮。



从开始的文创起步,到表情包、段子和恶搞等轻松娱乐的互动,与“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合作培养青年创作者。再到如今借力数字科技,故宫利用移动端手机平台开发了很多数字化产品:故宫应用APP、故宫游戏、壁纸和输入法皮肤、小程序等,还发起了很多数字艺术展和VR互动体验活动,使这座古老的宫殿焕发出年轻的活力。


接下来文化产业评论(ID: whcypl)将从故宫应用APP:《紫禁城祥瑞PRO》、数字艺术展:《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和VR、AI互动体验:倦勤斋互动体验这三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看看故宫是如何紧跟时代潮流,用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为博物馆持续注入新鲜血液的。


全面升级的《紫禁城祥瑞PRO》APP


从2013年至今,故宫自主研发出品的APP共有10个,除了《每日故宫》、《故宫展览》、《皇帝的一天》和《韩熙载夜宴图》有Android和ios版,其他全是ios版。从故宫出品的这一系列APP来看,故宫从2013年开始布局手机移动端,利用移动互联网为游客提供景区服务以及藏品介绍与展示。



2018年5月18日,故宫推出升级版ios《紫禁城祥瑞PRO》APP,在欣赏和教育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有趣的互动。下面一起来看看新版的《紫禁城祥瑞PRO》APP如何做到让宫里的祥瑞们“活”起来呢?



首先在形式上,将动漫作为活化祥瑞的载体,延续了14版的可爱手绘风,把宫廷里的祥瑞变成了萌萌的二次元形象,并将其动态化,活灵活现,萌化了网友的心。打开APP的主界面,进入“祥瑞之岛”,它是众多祥瑞角色:龙凤、麒麟、仙鹤、彩云、牡丹花、葫芦等的栖息场所,共有三层,层层深入,配色高级而又小清新,画面又十分精美,二次元的场景也更加贴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需要。



其次在内容上增加了祥瑞的角色和文物的品类,相当于增加了故事的角色使文物的故事更丰满、完整。祥瑞主角从原来的8个扩展到17个共呈现170余件院藏文物。每个角色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体现“以小见大”的作用,即从小角色中探索某个文化主题的历史。比如以凤象征皇后,重现清代光绪皇帝大婚盛况;以狻猊等形象为代表器型呈现中国古代各式香具及其背后的香文化。


最后深入浅出解说祥瑞们代表的文化内涵,不是死板地传播博物馆知识,而是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民俗相结合。通过古典文学意境的营造,让用户联想、想象,对其有更深入的“美”的感受。比如:用“既卷舒而缥缈,复聚散而轮囷”形容香薰吐香,使文物文化更具有表现力,易于理解而又不失文化性。


动物香薰解说


除此之外,还为部分文物“量身定做”轻交互内容将文物文化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之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和喜爱。比如:借助3D技术还原悬心炉的构造:用户可以随意滚动球形的熏炉,其中盛香的小碗却怎样都不会翻倒,以此感受机械构造之巧妙。类似这样量身定做的交互小"彩蛋"隐藏在App各处,可以说处处有惊喜,让用户通过探索把知识的传递变得好玩又有趣。



《紫禁城祥瑞PRO》APP借助移动端,通过祥瑞符号的动漫化,找到了适合年轻人的审美与文化需求的载体,同时又深耕内容的表达,让传统文物在新时代中再次发声。


《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 


四次出宫,五次入宫。《清明上河图》历经战乱、大火、偷盗、掉包,有着曲折而又传奇的故事。如今虽然得到故宫很好的保护,但却很难与游客见面。2015年的热词“故宫跑”就是因为人们为一睹《清明上河图》真容而得来的。



如今,人们可以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观看数字科技时代下,再也不用拥挤在人山人海之中。2018年5月29日-10月18日,《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在箭亭广场展出。它由《清明上河图》巨幅互动长卷展厅、孙羊店沉浸剧场、虹桥球幕影院三个展厅组成。相比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2.0》,此次展出是一次线下的文物高科技深度体验,在科技与玩法上又高了一个层次。 


第一部分是长36米,高4.8米的巨幅《清明上河图》互动长卷展厅呈现方式是模拟古人的看画习惯,画卷一边展开新的区域,一边收起浏览过的部分。用动态效果呈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具体细节,画幅上加入了触控滑轨屏装置。当人们走近时,触控滑轨屏立刻启动,通过滑轨屏幕可以感受微观的汴京生活,从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画中竟然有外国人,北宋还有专门的香料店,酒店门口端着餐食的伙计则表明了这家店提供外卖服务......


高清触控滑轨屏


第二部分是孙羊店沉浸剧场。以《清明上河图》中“最豪华”的酒店“孙羊店”为故事发生地,宋代各阶层的人汇聚在此,上演“酒楼奇遇记”。 游客们“走进画中”,化身“画中人”,体验360度全息影像还原的孙羊店的市井生活以及茶余饭后的闲谈吟唱;


孙羊店沉浸剧场


穿过“雨巷”(LED互动地屏)来到展厅第三部分:虹桥球幕影院。它利用4D动感影像,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清明上河图》。游客坐在仿真的船上,感受宋代繁华的日与夜。可以通过下面这个视频,跟单院长一起走进展馆,感受不一样的《清明上河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720kf3k2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单院长带鲁豫参观《清明上河图3.0》展馆


单院长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讲到,一级保护书画作品展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月,之后要回去修复保护,时间不得低于三年才能再次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56000件的书画,按照这种规定,913年才能展出一遍。因此数字技术手段对藏品展示而言尤为重要。通过技术手段把《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演绎出来,在真品不展出的时候,人们也能通过技术呈现进行深入体验。并且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就可以把《清明上河图》的讲解带回家,真正实现了让故宫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故宫联合凤凰卫视带来的此次高科技互动展,为其他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活化开了一个好头。



相比于从前的纯动态展示,3.0版的《清明上河图》用立体动态视角将展示、演出和互动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单院长说,来看展的70%都是年轻人,这是博物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也越来越对文物文化感兴趣,说明故宫在年轻化的道路上得到越来越多青年人的支持。



V故宫新成员:倦勤斋上线


V故宫项目是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将紫禁城里的宫殿数字化,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走进”故宫,为大家带来逼真、有趣的体验。故宫博物院历史文化悠久且厚重,以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互动沉浸技术(MR)、3D等科技手段,与文化故事的馆藏进行创意合作,满足了公众对故宫文化认知的需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6812t0j0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倦勤斋VR体验效果


2018年6月11日,“V故宫·倦勤斋”互动体验上线。倦勤斋是乾隆当上太上皇之后的休憩之所,是第四进院落里最为奢华的建筑。室内装饰级别最高,其中用到最多的工艺就是竹编,由于此项工艺难度高,而且几乎也要失传,很难找到这项工艺的修复人,所以百年来从未进行过修缮。直至2005年,故宫找到了“竹簧工艺”传承人何福礼—东阳竹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带着徒弟进宫开始了十多年的倦勤斋竹子修复工作,秉承工匠精神让倦勤斋众多破损的竹簧工艺制品“复活”了。



此次上线的倦勤斋VR体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手机端跟着古代老工匠了解传统装潢工艺;另一种是用PC端打开跟着现代文物修复专家修文物。除了在VR体验中感受美景与建筑,还能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饰的细节,在PC端,工作人员在讲解相关文物之后,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对文物进行修复,然后再回答出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这种参与文物修复和装潢工艺互动体验,能让参观者直观了解非遗工艺,体会古代工匠的智慧。


比如体验非遗手艺:贴雕竹簧(就是上文说到的在民间几乎失传的工艺,它是从南方传过来的室内装饰工艺,在竹簧上进行雕刻,雕刻好图案后再将竹簧粘贴在木器的表面,仅在倦勤斋出现过)


下面是虚拟体验和现实的竹簧雕刻步骤的对比:


第一步:选竹子,然后去节去青



第二步:煮竹



第三步:雕刻纹样,完工



在跟随VR体验修缮这张竹黄雕刻的百鹿图裙板时,能让我们知道装饰品里的每一只鹿,每一棵树是如何而来的,也让我们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以及手工艺人的坚守与传承。高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确实圈了不少粉!“V故宫·倦勤斋”互动体验的整个过程中,让观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且行且看且感受,更多的关乎和考虑观众的体验质量,如此走心的设计和多样化体验必能使更多的人更加频繁的参加故宫博物院的活动。简单的文物修复互动,能够把一些珍贵的手工艺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传习,并提高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故宫这三个最新的成果,是利用数字资源进行的新尝试,不仅让故宫文物在互联网的传播中“走出去”,人们不用千里迢迢赶来故宫欣赏皇家宫殿建筑,直接用一部手机就能玩转故宫;同时也让人们“走进来”,去博物馆看展览不再是像以往一样在人挤人的环境中匆匆看一眼,而是在舒服惬意而又充满科技感的氛围中沉浸观赏与体验。故宫离我们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故宫文物真正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做到了习总书记所说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结语


文化传递的方式需要跟上时代进步的速度和水平,如何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紧跟时代,走向未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探索、尝试和改进。年轻人对严肃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但对有新意的内容表现形式比较关注。故宫博物馆不仅在形式上通过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创新,更加入多种文化形式,在内容上,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把文物故事讲述好,给人们提供一种接触、体验故宫文化的新路径,为“文化+”在文物遗产领域的应用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对活化文物遗产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主动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期待未来故宫能继续带来更多新的尝试。



// 主题阅读 //


// 推荐阅读 //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