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新焦点:红色文旅的万亿“红色经济”
第2511期文化产业评论
7月恰逢红色文化宣传月,又是暑假出游的好时候,红色文化旅游在这个季节成为了一种流行。据统计,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已经成为文旅融合新焦点。
作者 | 文旅小军哥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313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7月,是红色的季节,7月1日建党节,7月7日抗战纪念日,7月更是暑期研学旅行季。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国喜迎建国70周年之际,来一场隆隆烈烈的红色文化之旅,正在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界群众和游客的必备之选。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累计达51.7亿人次,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足见红色文化旅游对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愈发明显。
用红色文旅续写一部新时代“新长征”
美国记者斯诺曾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赞叹“这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这里“远征”指的是,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后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的过程,史上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80多年过去了,令这位中国最忠诚的朋友不曾想到的是,这条被他称为史诗般的“远征”孕育出的红色基因,今天已成为滋养13亿中华儿女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的不竭精神源泉,同时让红色文旅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旅游形式。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多地掀起了红色文化旅游的热潮。
2004年至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3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红色旅游至今已发展到第15个年头。经过不懈努力,红色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一是经典景区数量多。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00多个,包括5A级259个、4A级3034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占全国旅游景区景点的1%。
二是人次逐年攀升。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由2004年的1.4亿人次增至2016 年的11.47亿人次,年均增长超过16%,其中青少年游客数量累计达到32亿人次;2017年红色旅游人数更是同比增长15.4%至13.24亿人次,比五年前翻了近10倍 ,平均每个中国人就去过一次红色旅游景点。预计2019年将突破15亿人次。
三是市场潜力巨大。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2017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为3622.4亿元,同比增长18.3%)。预测2019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超5800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04%,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9886亿元,未来万亿市场规模指日可待。
四是客群呈年经化。据驴妈妈旅游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红色旅游的主要客群已由60后、70后向80后、90后转移。携程数据则显示,红色旅游游客中,80后和90后的占比已升至39%,60后和70后则降至32%。此外,全国自费参加红色游的游客达到66.34%,18岁到40岁之间的人占到总数的57.37%。与以往偏中老年游客群体相比较,现在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
让“红色”流行起来成为文旅融合新焦点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洗礼”。
从河北西柏坡到沂蒙山区,从福建古田到陕西延安,从贵州遵义到井冈山革命摇篮,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从江西于都到宁夏固原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革命老区,并深刻阐释了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内涵和底蕴。
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流行起来。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文旅游经济,如今已成为上述革命老区党委政府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工程。
陕西延安,近年来,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至高性、唯一性、垄断性”优势,围绕塑造全国红色旅游第一城目标,全力推动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已形成集党性教育、干部培训、研学旅游、新兴业态于一体,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完备的综合服务体系。据数据显示,2018年延安共接待游客6343.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0.7亿元,分别增长25.4%和37.5%。2019年预计培训党员干部将超过40万人。
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美誉。近年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积极引进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不仅让当地民众走上增收致富之路,拥有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西柏坡也成了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2018年,平山县共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5%。
革命摇篮井冈山,近年来,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竹茂林丰的自然环境,探索形成了集培训、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井冈模式”,拥有200多家红色培训机构,成为全国红色培训领域一面亮眼的旗帜。据统计,2018年,井冈山共接待游客人数达1839.0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7.92%,其中培训总人数达52.28万人次。
让红色流行起来,除了创新红色景区传统模式外,更需要通过创意提升红色IP的持久生命力。如湖南韶山打造的大型红色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综合运用现代创意手段,将山水实景与高科技立体舞台装置高度结合,生动讲述了毛泽东同志从走出韶山踏上了民族救亡道路奋斗历程。因为演出在夜间进行,不仅增强了剧目的感染力,还带动了娱乐、住宿、餐饮等夜间经济的发展。
而有着“魔都”之称的上海,则已推出多款沉浸式红色深度游,包括中共一大会址红色一公里、四大会址红色三公里深度游、龙华纪念馆英雄调查局等等。通过情景设计、剧本编排、场景设置、角色扮演,以“闯关”形式激发体验者的参与热情,大大提升文化代入感和体验性。2018年,中共一大会址年参观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据悉,今年截至6月25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已接待观众59万人次,团体2113多批次,提供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言近1500场 。
“不忘初心”带火红色文旅同样需要使命担当
进入七月,随着庆祝建党98周年、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党政机关、军队、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等陆续展开,受暑期出游意愿旺盛等因素影响,红色文化景区和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游客出行打卡的首选。
据重庆日报消息,七一前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部队官兵、院校师生和各界团体,纷纷来到红岩联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据红岩联线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红岩联线累计接待游客613万人次。
近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立足四川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还专题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红色线路新闻推荐会,向社会发布了四川1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含九报干部学院和15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编译成多个国家级语言。据悉,2018年,四川省全年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达1亿多人次,红色旅游收入600多亿元。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国各大红色旅游升温明显。据携程机票、火车票数据显示,近期前往北京、南京、武汉、长沙、遵义、延安等城市的出行人次开始增多,其中以延安和遵义两地最受欢迎。携程大数据显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北京天安门广场、韶山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景点,都是国内游客最希望看看的地方。
旅游加持,文化赋能。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文旅经济的热点,一方面是红色文化具有强大政治基因,浓缩了近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抵御外辱、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而且包含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也蕴含和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通过红色文化赋能推动了文旅融合转型升级。
如,6月19日,赣州、遵义、延安三市党委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的“2019赣州、遵义、延安长征文化旅游(北京)推介暨新闻发布会,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签订了“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整合赣州、遵义、延安三地长征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推出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将长征的重要节点按照时间维度进行串联,真实还原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近年来,我国红色文化旅游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与市场的青睐,虽然红色旅游市场整体趋好,但部分区域的红旅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面临可持续性发展和深度融合的挑战。
一是资源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据统计,目前全国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808家,登记革命旧址、遗址333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7处;抗战文物3000多处,长征文物1600多处。从各地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形成较规模化发展多是红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如江西、湖南、河北、陕西、上海、重庆、南京、北京等地。一些红色资源相对分散的地区,大量红色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模式传统,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目前为止,我国红色文化旅游模式仍然比较“传统”,现行模式多集中在“看样板戏、穿红军装、吃忆苦饭“等参观学习和缅怀献花层面。大部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开发趋于同质化,对独具历史特色的红色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挖掘不够,尤其是满足年轻游客喜爱的产品严重缺位。红色旅游拥有不同的客源市场和不同的旅游需求,必须构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
三是缺乏规范,部分景区存在乱象。主要表现在:有的红色景区移花接木虚造历史场景、历史建筑以及历史器物;有的景点为吸引青少年群体,将景点做成不伦不类的游乐园;部分景点垄断经营或强行兜售高价花圈、花篮等悼念品牟利;个别景区经营人员打着“忆苦饭”等名头提供价实不符的饮食等,严重背离了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初衷。
四是主体单一,市场化运营度不高。从目前红色旅游的投资方式看,主要以政府投入与政府开发为主,市场主体单一,投入资金有限,项目开发多为基础性设施建设,深度内容产品开发明显不足,不适应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要求。如何在以政府主导、社会效益为先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创新多元化市场运营模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日前,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福建调研时指出,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斗争中铸就的红色文化,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要加强革命遗址遗存遗迹保护利用,精心规划设计、完善展陈方式,吸引更多群众接受文化熏陶和精神洗礼。要拓展渠道、丰富载体,推出更多红色经典,鲜活讲好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生动展示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奋进脚步,把伟大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发扬光大。
同样,不忘初心推动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更需要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文旅部门和社会各界——回望源头,汲取智慧营养。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