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讲坛精华 | 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二语学习中的同伴互动促学机制探析
2021年7月28日晚上,“外研社·U讲堂社区”2021年度KT讲坛正式开始第15讲!(点击查看KT讲坛年度预告)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带来了“二语学习中的同伴互动促学机制探析”专题讲座。
讲座中,徐锦芬教授围绕同伴互动展开讨论,主要介绍了同伴互动的定义及其独特性、同伴互动促进二语习得的理论依据以及影响同伴互动的因素,并为老师们提供了优化同伴互动效果的教学和研究建议。该话题在徐教授的著作《二语学习同伴互动研究》一书中也有详细论述。《二语学习同伴互动研究》属于“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应用语言学核心话题系列丛书·语言习得系列”,已于2020年12月出版。
(点击图片了解图书详情)
徐老师首先通过介绍各类互动对比研究、外语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指出了同伴互动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徐老师总结道,同伴互动是指以语言学习为目的、语言学习者为主要参与者的各类语言交际活动,该过程包含极为有限的教师参与,有时甚至没有教师参与。同伴互动活动通常包括协作学习、合作学习、同伴辅导和同伴示范等。徐老师从相互性和平等性等角度介绍了这四类同伴互动活动的定义和特点,并指出同伴互动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独到的语言学习机会和二语加工环境,并能促进学习者的二语发展。
接下来,徐老师从认知互动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技能习得理论等其他理论视角阐释了同伴互动对二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认知互动理论从互动假说出发,认为学习发生在大脑内,互动能够提供有效的语言刺激,涉及修正性输入、意义协商、反馈和修正性输出;强调认知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社会文化理论则认为学习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然后再内化于大脑中,形成语言发展,涉及中介、调节、最近发展区、支架;强调社会因素对语言学习发展的决定作用。而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互动视角和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要么强调认知,要么侧重社会,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要充分探究语言学习的复杂性,研究者应该努力将社会和认知两个视角结合起来。
然后,徐老师介绍了影响同伴互动的因素,包括学习者因素、任务因素、互动模式、教学干预等。其中,学习者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二语语言水平和学习者心理:语言水平主要考察何种语言水平搭配更有利于同伴互动;学习者心理主要包括互动心态、同伴熟悉度、对同伴互动的态度、同伴之间的关系,等等。任务因素主要包括任务类型和任务复杂度。互动模式反映了学习者同伴互动过程中的群体动力,常根据平等性(学习者对互动的控制程度)和相互性(学习者彼此参与互动话语的程度)来划分类型。教学干预强调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同伴互动策略培训及其他的附加性干预措施,以将同伴互动的促学作用最大化。
最后,徐老师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了解学习者、选择合适的任务、确保同伴互动能够满足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为同伴互动做好准备等方面作出努力,以扩大和优化同伴互动效果。同时,教师自身要成为研究者,基于自己的课堂对学习者展开需求分析,并且从认知、行为、社会和情感等多方面探究同伴互动过程,并据此开展教学干预,从而优化同伴互动效果,通过教研联动实现自身发展。
以上是徐锦芬教授的讲座精华,如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加入钉钉群获取精彩直播回放,或参考《二语学习同伴互动研究》一书。
相关阅读
KT讲坛精华 |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亚平教授:二语习得的有效机制: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探析
KT讲坛精华 |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颖冲副教授:多模态视阈下的中文小说英译
KT讲坛精华 | 上海财经大学杨国静教授:当我们谈论伦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KT讲坛精华 | 浙江大学隋红升教授:真正的男性气质文化内涵与新时代男性气质建构导向
KT讲坛精华 | 东南大学韦清琦教授:生态女性主义的整体性批评实践——以蕾切尔•卡逊为例
KT讲坛精华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范祥涛教授:中国经典翻译研究热点问题与研究方法
KT讲坛精华 |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语言研究中缘何对比语言学具有重要性
KT讲坛精华 | 北京大学郑萱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廖鸿婧老师: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与测评
KT讲坛精华 | 宁波大学许希明教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音盲点
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二语学习同伴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