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洋院长:在翠玲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坚守和品格
↑点击上方关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新华社天津9月29日电 题:在大学“特区”筑牢“红色堡垒”——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天津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冯翠玲
新华社记者张建新
天津大学药学院是学校里的一块“特区”,外籍教师超过半数,两任院长都是外籍。在这块多元文化撞击的地方,党委书记冯翠玲以她的坚定、智慧、大爱,让基层党支部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在国际化的大家庭里筑牢“红色堡垒”,用一颗红心为党赢得认同和尊重。
书记?是干什么的?
“翠玲!”在天津大学药学院,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总是老远就冲着冯翠玲打招呼。然而,最初那些刚来到中国的“老外”却不打算“搭理”这个党委书记——“书记?书记是干什么的?”
冯翠玲(左)和天津大学的老教授印邦炎为学生讲党课(2016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发
2000年成立的药学院是国家首批4个国际化试点学院之一。这个如今办得风生水起的学院当年几乎办不下去:外籍院长和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因理念冲突矛盾重重,甚至学生活动、党建工作都不能正常开展。
“去还是不去?”2003年,当学校党委决定让她到药学院工作的时候,冯翠玲内心非常犹豫:谁都知道那是个“烂摊子”,而且自己得了乳腺癌,术后经过一年20多次化疗正处于康复期。
短暂的犹豫过后,她还是决定去:“作为党员,在需要我往前冲的时候,应该有担当。”
“刚到学院时,学生工作几乎是瘫痪的,学院甚至没有辅导员,而外籍院长告诉我打算离开天津大学。”当时的情况让冯翠玲感到棘手。
她了解到,外籍院长虽是知名科学家,但在中国办学遭遇“水土不服”问题,工作开展得不顺畅。本科生开学就要开始实验,但教学实验中心连个影子都没有。
9月28日,在天津大学药学院,冯翠玲(左一)和学生在实验室里交流。新华社记者白禹摄
冯翠玲利用自己熟悉情况的优势,跑经费、搞论证、跑审批,联系设计、施工单位,不到40天,建成了教学实验中心,学生如期开始实验课程。
这件事让外籍院长看到党委是真干事的。在以后的相处中,冯翠玲做事都会跟院长沟通,她的合作精神逐渐获得认同,各项教学科研改革顺利推进,学生党员比例由2003年的5.5%上升到40%。
书记,是“联合院长”!
在药学院这个国际大家庭,多元文化的碰撞一直存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是作为国际化学院党委书记的冯翠玲始终牢牢把握的根本问题。
在一次研究生开学典礼上,院长讲话时说,思政课效果不理想,不应该再开设了。冯翠玲当即插话:“思政教育很重要,讲得不好可以改,但不能砍掉。”结果她被性格直率的院长当场轰了出去。
冯翠玲在楼道转了几圈,觉得自己不能甩手而去,于是面带微笑回到教室,重申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事后,冯翠玲不断与院长沟通,院长最终表示认可:“在翠玲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坚守和品格。”
冯翠玲在工作中总结出了“相互尊重、换位思考、真诚沟通、凝聚共识”的方法论。
2015年,药学院进行导师制度改革,这意味着一半博士生导师将无学生可带,矛盾重重。冯翠玲与院长充分沟通,采取分步走的办法,并积极做好学院教师思想工作,确保改革稳定推进。
冯翠玲说,作为国际化办学试点,药学院的每一项改革都是在试在探,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必须靠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推进一项项改革。
现在,这位“洋”院长把冯翠玲称为co-dean(联合院长),因为学院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党委的推动。
书记,是贴心亲人!
2016年1月,药学院举行全体党员大会,冯翠玲邀请外籍教师代表列席。国家外专千人教授、来自美国的安蒂拉教授说:“以前觉得共产党很神秘,参加了党员大会,我觉得震撼,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理想和信念。”
按照要求,学院要求每位中国教师开展违反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自查整改,如何让外籍教师认同中央的大政方针?冯翠玲和院长商议,整合出一份英文版的《外籍教师道德准则》,要求每一位外籍教师学习并签署承诺。
从“不搭理”到“有困难,找翠玲”,药学院师生把冯翠玲当成了“当家人”和“贴心人”。
冯翠玲的办公室,药学院的每位师生都可以推门就进,她尤其关注濒于“掉队”的学生。在药学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院长会请成绩最好的学生吃饭,而成绩最不好的学生则由冯翠玲来请客。10多年来,药学院没有学生因学业问题被退学。
“两眼一抹黑”的外籍教师到中国来工作,办饭卡、孩子入托、租房子……这些事无巨细的工作都需要帮助。前些年,有一位刚来的外籍教师在微信里跟冯翠玲“吐槽”,他不知道厕所没纸被困在里头出不来。冯翠玲一夜没睡好,转天就快速制定出中英文生活指南。
这两天,冯翠玲组织新聘外教参加党支部活动,青年教师戴安娜参加后告诉记者,第一次听说了“中国梦”,了解了“一带一路”倡议,共产党带领这么大一个国家走向小康,非常了不起!
认识冯翠玲的人都说,她永远面带微笑,浑身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她用一颗红心,为党组织赢得了认同和尊重。
来源:新华社
引智工作这五年丨扎实推进教科文卫领域引进专家工作 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
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2/C;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0114;
邮发代号:82-444。
以“访天下英才,汇全球智慧”为宗旨,以服务国家智力引进工作和国际人才交流为使命,主要报道外国专家中国故事、国际合作项目、跨文化交流等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在华外国专家为主的外宣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杂志官网www.wetalent.com,微信号wetalent。
人物(双语):外国专家、国际高端人物的中国故事;
纪实:观察、解析聚才引才的典型案例;
观点:探讨国际人才引进、交流等热点话题;
读书:书海泛舟,名家书评;
一带一路: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历史、经济、贸易等;
往事:追溯引才精彩篇章,回顾专家魅力人生;
我与外教:展示外教生活,传播中外友谊;
国际朋友说(双语):与外国青年专家、留学生交流国际、国内话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的中国故事(双语):解读中国现象,点评在华生活。
1.来稿以2500-5000字为宜。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或删减。
2.欢迎为文稿配发图片,或专门以相关主题图片投稿,图片要求:1Mb以上,并配图片说明。
3.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
4.请在面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包括手机、QQ)等信息,以便通联。
5. 投稿信箱:wetalent@safea.gov.cn,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文章标题或主题。
6.稿件应为原创首发。如三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转投其他刊物。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引智中国
责任编辑:张贺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