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医信息化都是医疗信息化领域一个相对“小众”的话题。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的颁布,以及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的“战役”中大显身手,这一话题逐步升温。中医信息化怎么做?这个困扰很多专业人士的问题,其实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19年10月20日发布)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同时也是非常具体的意见。该文件第一条第(三)点指出: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鼓励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加快建立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健全中医药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抽查抽检、定点监测、违法失信惩戒等手段,实现精准高效监管。仔细解读上面的文字,如果我们去掉中西医共性技术、共性解决方案的内容,比如“互联网医院”“数据中心”“综合监管”等,真正中医特有的内容,就是中医电子病历、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智能CDSS),而CDSS本身也是高级别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仅从该文件出发,我们也能够看到,融合智能CDSS的中医电子病历系统,是中医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作为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医和信息化两个领域的“跨界人”,笔者多年来对中医CDSS和中医信息化做了深入的思考和不辍的实践,愿将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与业内同仁分享。
笔者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讲,相比于西医,中医更需要高品质的CDSS,理由有三:1.西医的知识是共性化的、单一来源的,中医的知识是个性化的、多种来源的(既包括教材的、指南的,又包括文献的、典籍的,还包括名老中医的,而名老中医又有不同流派、不同风格);2.西医的临床诊疗思维是规范化、标准化的,中医的临床诊疗思维是多元化、模糊化的(有逻辑思维,也有意象思维,而逻辑思维的模式也丰富多彩),而中医临床思维的这种特性,更适合信息技术特别是AI技术发挥其辅助诊疗的优势;3.中医的学习路径复杂、成才过程漫长,低年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更需要信息化工具的辅助和支持。通过对大量单体中医院和中医医联体、医共体的调研,结合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信息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应用场景中:低年资医生和基层医生、西学中医生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医联体、医共体中头部医院名老中医的下沉以及对基层医院的赋能;
通过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建设智能中医临床辅助诊疗系统,可以将上述工作统合起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换句话说,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是中医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图1
随着中医热度的提升,市场上各种号称是中医CDSS的产品蜂拥出现,笔者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装四个轮子、三个沙发,再加个壳都可以叫汽车,但好车和差车有着天壤之别。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中医CDSS的品质?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知识来源的全面性:从横向看,既要有共性知识(教材、指南、典籍),又要有个性知识(名老中医经验),既要有中药治疗方案,又要有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案;从纵向看,既要有历代积累的中医知识,又要有当代最新的中医知识。并且,当上述知识提供给临床医生时,能清楚地标明出处,使其“心中有底”。AI的,而非检索的:通过自然语言识别技术,以及智能辨证和智能处方、智能审方算法,实现基于中医临床思维规律的智能问诊、智能辨证、智能开方,而非从始至终让医生做选择题,“以证套症”,“以方套证”,实际上偏离了临床辅诊的意义。以扎实的数据标准为基础:凡国家有的数据标准,应采用国家标准,凡国家尚未建立的数据标准,应研发企业自己的数据标准,并以这些标准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能够满足中医医疗机构各种真实的临床应用场景:包括已确诊疾病的辅助诊疗,未确诊疾病的辅助诊疗,“治未病”辅助诊疗等。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规律:辅助诊疗的同时,还可帮助临床医生训练和建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具有不同区域的适应性:中医有区域流派的学术特性,以省为单位,当中医CDSS在不同区域落地时,应体现其本地中医的学术特色和诊疗特色。综上所述,鉴于中医信息化的基础十分薄弱,开发高品质的中医CDSS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因而也蕴含着非常宝贵的价值。虽然2019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修订)》将中医临床辅助诊疗系统纳入其中,但总体而言,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CDSS的认识还不够、了解还不深,造成中医CDSS对中医药服务的重要作用远未得到发挥。这种局面应该通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各级中医医院管理者、临床医生和中医信息化从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尽快得到改善。除了前述各种理由,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行高品质中医CDSS的意义还在于:有助于提升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
有助于提升中医医院的中医药占比;
有助于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互联网中医院、智慧中医院、中医医联体/医共体/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当中的一系列难题;
有助于中医传承方式的创新,丰富传承模式,提升传承效率和传承效果,把传承和推广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有助于构建区域智慧中医云平台,实现区域内中医药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和中医药监管水平的智能化……
为此,笔者建议,中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评级应纳入中医CDSS的内容,这既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在国家最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当中,规定电子病历4级、5级、6级要实现初级、中级、高级医疗决策支持,但无论是对这些规定的理解还是执行,都局限在西医的医疗决策支持,建议该标准应明确:凡是开展中医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其电子病历相应级别的评级必须同时实现初、中、高级的中医医疗决策支持,这样才能与国家“中西医并重”的基本政策相一致,才能体现中医医疗机构的业务特色,切实推动中医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大经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已经传承、汇聚上百位省级以上名老中医近700个病种的诊疗经验,涵盖各种来源的中医药知识,经过14家标杆性三甲中医院和大量等级中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验证,体现出临床实用性和临床价值,具备了推广应用的基础。“大经中医”70多人的跨界研发团队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以及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等机构持续的科研合作,形成了一系列相关技术的积累。2019年,“大经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获得《中国数字医学》评选的“全国医疗人工智能创新奖·临床创新应用奖”(迄今唯一的中医类获奖项目)。2020年,“大经中医新冠肺炎临床辅助诊疗系统”入选工信部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首批34个“有助于疫情防控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并获得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评选的“医疗人工智能潜力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需要每一个中医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中医药发展服务,是每一个从事医疗信息化工作的团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将与业内同仁携手共进,追求以高品质CDSS引领中医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发挥匠人精神,打造真正的精品,为中医药在新时代的振兴贡献微薄之力。李文友,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担任的社会职务包括: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工智能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常务理事,数字福建中医健康管理大数据研究所理事。作为主要负责人或参与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中西医融合电子病历构建研究》,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基于中医知识库的智能化辨证论治互联网系统研究”课题,江苏省科技厅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基于名老中医诊治不孕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经验传承的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课题,无锡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研项目“人工智能构建区域化智慧中医医联体的研究和应用”课题等。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投稿:gong_chen@HIT180.com商务合作:(010)8237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