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确定性举措应对不确定性未来。
迎战疫情冲击波,医院如何打好“信息保卫战”?(附视频)
2022年12月上旬,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全民抗疫新阶段,各级医疗机构首当其冲,又一次战斗在最前线。北京、上海、广州的医疗机构正在如何主动迎战这一波强烈冲击?IT企业应该如何协同打好又一场“信息保卫战”?
2022年12月28日,由HIT专家网主办、戴尔科技集团协办的“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医院数字化转型在线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医疗机构信息专家、管理专家与戴尔科技集团技术专家齐聚线上,交流经验,希望为全国各地医疗机构信息部门迎战疫情冲击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直面疫情“冲击波”,医院以变应变
近20多天,由于职业暴露导致大面积减员、药品器械资源一度短缺,以及疫情海啸带来的井喷式就医问诊需求,北上广三地的医疗机构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艰难时刻。
“最开始放开时,扑面而来的是药品保障的压力。”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科主任刘敏超回忆道,信息化应急改造的需求呼啸而至。为了应对药不全、药不够、药难买等问题,医院信息部门配合药品部门的需求节奏做了很多工作。
“率先面对挑战的是临床部门是发热门诊和急诊,而后传导至重症、感染、呼吸、全科等病房,后扩展至整个内科病房及全院,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非常大。”身为临床医生,北京协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处处长朱卫国对这一阶段的变化感受深刻。
身处率先放开的广州,回顾11月30日至今的这段经历,广东省人民医院信息管理处副处长李丹用“巨变”与“颠覆”来形容。让她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医院的互联网医疗业务一定要发展起来,提前培养患者的接受度。“我们互联网医院的复诊开方和药品配送板块近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院内压力。”
“我们现在经历的,可能就是北京和广州1-2周前的情况,首当其冲的就是药品紧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副研究员黄虹介绍,“以前医生开药是一盒一盒开,现在只能拆掉包装一板一板开,没有外包装,也没有说明书。”为确保用药安全,华山医院在药品内包装贴上说明,引导患者到互联网医院下载药品说明书。华山医院近期还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互联网联通院内药师门诊,协助整理家庭存药,“激活”家庭小药箱。
广东省人民医院信息管理处副处长李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
为应对职业暴露风险导致的减员问题,医院形成了新的工作模式:在岗医生专注于提供现场诊疗服务,居家医生则远程协助完成医疗文书书写等工作,或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特别是医疗文书的远程协同需求激增,为此我们近期实现了云桌面的快速部署,支持一线工作。”黄虹说。
感染高峰的逐步来临,使得更多的前线压力传导到后方,许多医院都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迎战”达峰。比如,华山医院将皮肤科等病房迅速改扩建为肺炎病房,协和医院设立综合住院病房,抽调各科室医生进行支援。在这些变化的背后,需要医院信息部门快速响应系统部署、权限设置、人员调度等诸多需求。
除此之外,信息化能做的工作也许还有很多。“当越来越多的专科医生临危受命成为重症医生、内科医生、全科医生,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规培轮转的状态,如何才能支持他们在角色转换的情形下顺利完成新任务?”朱卫国介绍,协和医院近期发布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具有循证、简洁、临床可操作的特点,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促进规范化诊疗,提高患者救治水平。“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如果将这些方案、共识、指南通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等手段嵌入信息系统,将为一线提供更直接有效的帮助。”
未雨绸缪,信息部门主动应战
“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时无备。”面对突发状况,考验的是医院信息部门的预见能力与应变能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维护好自己的信息化力量。”刘敏超认为,医院信息团队应保持适当的冗余度,人员的“极简状态”可能并不合理,特别是应该保留核心运维力量,不能完全依靠第三方公司,才能避免极端情况下“无人可用”的困境。
“信息部门以及其他很多医院运转密切相关的重要支撑部门,建议尚未达峰区域的同仁:有计划、有节奏地‘阳’很重要,尽量避免一个部门同时‘中招’。”朱卫国提醒,不是非得现场办公的人员,如数据分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等,应提前安排居家办公,降低暴露风险,储备后续力量。其次,部门内部的AB角设置很关键。李丹也提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信息管理处日常就采用AB角模式,互为AB角的同事对彼此工作比较了解,可在应急状态下支撑补台。李丹还提醒应加强驻场人员的防暴露、防感染管理。“不仅是信息部门,总务、设备等第三方人员较多的部门都应加强驻场人员管理,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院内感染高峰。”
“两军相战,粮草先行。首先是手里要有人,其次是硬件要有备用件,第三是软件系统要少更迭,应急状态以稳为主。”黄虹用“三个转型”总结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首先是信息团队构建模式的转型,应从根据有什么系统建团队(如针对HIS系统搭建运维团队),转为基于医院重点业务场景(如急诊信息化改造),灵活调配人力资源,快速组合形成“作战单元”。其次是系统设计模式的转型,应从千人一面的固定设计,转为面向不同使用人群的精准化与个性化设计,避免“过度弹窗”等影响医生工作效率。第三是要从应用交付转向“应用交付+数据驱动”的双轮模式,医院信息部门要掌握数据思维与数据能力。
“从医院的实战经验来看,信息系统的快速迭代是非常关键的。如何才能实现快速迭代?”戴尔科技集团医疗行业首席技术官张灿谈到,部分大型三甲医院已在探索新一代基于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架构的HIS系统改造与应用,许多HIS、PACS等应用系统厂商也开始提供新一代支持微服务、支持快速迭代的产品;那么,IT基础架构必须能够支持这种变化。戴尔科技的超融合、第五代存储、数据湖存储、云存储等硬件产品都支持分布式架构、支持在线横向扩展、支持新一代HIS/PACS等核心应用,可在线实现算力和存储能力的灵活扩展,实时响应前端需求变化,助力系统快速迭代。
戴尔科技集团医疗及生命科学行业业务拓展总监詹爱军认为,疫情推动医生工作模式发生变化,医院的数字化转型进度加快。在院内诊断、多点执业、远程医疗、患者体征监控等多个场景中,戴尔科技帮助医生在不同终端平台快速且合规地拿到数据,让医患双方在全新环境里高效互动,提升远程业务能力的顺畅度。人工智能 (AI) 和机器学习 (ML) 在数据集上的应用对我们分析数据并采取行动的速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戴尔科技守护互联网诊疗的数据安全,让每一份数据都能做到可溯源、防丢失、防篡改、防勒索,帮助医院免除后顾之忧。
戴尔科技集团医疗行业首席技术官张灿、戴尔科技集团医疗及生命科学行业业务拓展总监詹爱军
展望未来,用确定性举措应对不确定性
经过20天的鏖战,多位嘉宾对于未来充满信心: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也是未来不确定性的一次表现而已;用确定性举措应对不确定性未来,更为重要。
“未来有三点变化值得关注。”刘敏超认为,首先是疫情激发了非接触医疗的需求,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都将蓬勃发展,相关内容应纳入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域;患者的体征监测场景有时发生在家庭,院内院外的系统联通更加重要。其次是病种分布发生变化,医院将在呼吸、重症、急救、急诊等领域投入更多资源,急救、重症监护等系统面临大发展,信息部门要给予足够重视。第三,需研究新技术应用的负面效果及应对方法,如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远程面诊结果差异较大等。
“院内信息化要加强三种应用能力的建设,即CDSS能力、线上医疗服务能力与协同办公能力。”朱卫国谈到,在线上医疗服务方面,近期出台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允许医疗机构线上接诊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首诊患者,这是非常重要的突破;未来首诊能否或何时全面放开仍需探索,单纯从信息技术层面看,远程“触诊”是痛点。“需求引领、围绕痛点的创新应用总是最有生命力的。”朱卫国注意到近期涌现出一批应用,如发热门诊排队人数查询、手机摄像头测血氧小程序等,方便实用,“这类创新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遇到人才不要‘手软’,想尽办法纳入旗下。”黄虹认为,医院信息部门自身的人力资源建设非常关键,同时也要寻求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技术方面,“一定程度的云化”是必要的,远程类的业务需求需要提高重要级。在数据能力方面,黄虹建议实现数据与应用的分离,将来可考虑为医生提供低代码的环境和工具,让医生通过自己的编码能力构建个性化应用。
“医院运营在疫情期间面临重大考验,怎么找到新的增长点?”作为高级管理会计师,李丹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是,医院信息部门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浪潮。“在数据层面,我们还有许多可以深挖的工作。如果信息部门把握好了数据,实现从IT向DT的转型,就不仅是业务和管理部门,未来还可能成为利润中心,实现价值IT。”
“早在2020年初,戴尔科技就开始关注医院重症信息化建设。”詹爱军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重症/ICU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戴尔科技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泛重症综合管理平台”联合解决方案,通过AI介入与数据处理可为临床医护提供辅助决策,减轻劳动强度,提升重症救治能力。此外,戴尔科技与生态合作伙伴一道,积极探索软硬件系统建设新模式,通过为医院提供私有云IT金融消费模式,即APEX FOD(全称Flex on Demand),让本地数据中心和私有云也可以“按需计费”;戴尔FOD涉及基础容量和缓冲容量两部分,部署的缓冲容量已经考虑到了突发事件带来的峰值压力,既可以满足业务对敏捷性、灵活性的要求,又简化了运维的工作量,为医院应对不时之需提供更灵活、更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持。张灿则建议,医疗机构信息部门在备足人力与设备资源的同时,更要重视应急演练,以提升风险应对及应急处置能力。
HIT专家网创始人、总编辑朱小兵表示,本次研讨话题虽然沉重,但具有现实意义,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广大医疗机构的坚忍和付出,医疗信息人的深刻思考和主动作为。向一线忘我工作、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致敬,向迎难而上、协同作战的医疗信息化同仁致敬!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回放
南湖相对论 | 如何看待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发展?
朱晨:十年积淀,医院管理信息化待破茧 | 2022年南湖HIT论坛 刘海一:医院信息标准化的十年磨砺 | 2022年南湖HIT论坛 朱卫国:CDSS十年回望及未来展望 | 2022年南湖HIT论坛
寻求“商务合作”,长按二维码可快速与我们取得联系
投稿:gong_chen@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HIT专家网和原作者所有。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