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残酷青春,常常痛不见血

林鸟鸟 一点也不八卦的show一点 2020-09-12

这两天国内考四六级,我们应景更一篇考试相关的内容。

你在备考或复习的时候,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吗?

如果说图书馆随便一坐就能学的话,那你的想象力真的被贫穷限制了。

说三条基本要求。

一,书桌其实不能背对着房门▼▼▼

二,房间阳光其实不能太过充足▼▼▼

三,不同科目要用不同灯光▼▼▼

#顿时觉得自己十分粗糙#

韩国高考本就是体力和智力的双重挑战,讲究高效率,从早上8:40到傍晚17:40,中午吃饭休息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50分钟。

一天就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经过改革的韩国高考赋予了大学更多的自主招生权,这意味着,除了成绩这个硬指标,还有很多软实力PK。

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和家庭综合实力。

为什么说上面三条只是基本呢,因为现实生活中,真的有某财阀家族打造了一所只属于自己子女的学校。

以“校长”(大学入学咨询师)为中心,有负责饮食方面的厨师,体育老师,甚至还有负责人性方面的老师▼▼▼

韩剧《天空之城》结合了以上种种,把镜头对准上流阶层家庭的父母们,他们为了把孩子们送入韩国最好的大学首尔医大,用尽了你我这些平民有钱都想不出的手段。

其中就包括,通过金融机构的VVIP邀请函,秘密寻找入学考试协调员▼▼▼

参加教授举办的读书聚会▼▼▼

卯劲心思想拿到优秀学生的履历档案▼▼▼

韩国网友表示,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更加夸张。

反而,为了迎合一般人的水平,电视剧还做了不少净化▼▼▼

我谢谢你啊

大概也是因此,在没有任何流量明星的情况下,《天空之城》从首播不到2%的收视率到最近狂涨五倍,最高收视点冲破12%,连搜索榜也力压同期剧▼▼▼

比《阿尔罕布拉共的回忆》还猛。

果然,全世界的遥控器都掌握在主妇手中,我们看热闹,她们学方法。

而孩子们,可能对【上首尔医大】并没有准确概念。

剧中,成功入学的英才认为,考上就等于孝敬妈妈▼▼▼

拼命备考的艺娜认为,考上就可以帮妈妈在奶奶面前争一口气▼▼▼

上大学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能是从没考虑过的。

但在大人心里,那可真真像个明镜儿似的。

对英才的妈妈来说,上医大是“延续医生三代世家的香火”▼▼▼

对姜艺娜的妈妈韩瑞真来说,是“向婆婆证明自己的工具”▼▼▼

对双胞胎爸爸车民赫来说,是“摆脱自己自卑身份的手段”▼▼▼

变态是吧?

更变态的在后面。

双胞胎爸爸车民赫,当真一个奇男子。鸡婆程度相比其他几个家庭的妈妈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双胞胎的学习,他建起一座黑森森的自习室监狱。

那计时器摆的▼▼▼

考试桌摆的▼▼▼

我一定看过类似布景的密室逃脱电影。

实体监狱还不满足,来我们来个“永远逃不离”的心灵监狱,于是,读书会成立了▼▼▼

看看读书会的书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自私的遗传基因》《柏拉图的国家论》……▼▼▼

书名读得顺吗?

读书会读书会,做的当然不止是读书,还要写读书笔记,和大家一起分享。

但,不是所有想法都可以分享。

比如双胞胎哥哥书俊对尼采的理解▼▼▼

切换成高中做阅读理解的思维,明显,任何答案都不可能有“悲伤”的意味。

怎么能悲伤?

只能是升华。

车民赫听了就训斥他, 你怎么读书的,能不能好好审题▼▼▼

如果是单纯的应试教育也就算了,这个读书会真正诡异的地方在于车民赫在其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被他老婆看穿——找了个方式,向这些富家子弟显摆自己的人文知识▼▼▼

那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讨厌读书会呢?

不,姜艺娜喜欢。

她的目的也很简单,可以在读书目录上添加一笔,何乐而不为?▼▼▼

作为这个小区里继英才之后最有机会考入首尔医大的学生,艺娜眼中,成绩和知识隔着巨大鸿沟,她对获得知识毫无兴趣,只是非常功利化地在追求好成绩。

有的同学反对老师“网课”划水,她来了个反杀:“你的上课态度也会加入修行评价的”▼▼▼

含着金汤匙出生,却比谁都会讨好。

身边同学对她避之不及,她也不在意,反正最后考进首尔医大的winner是我。

但,姜艺娜却格外关心英才。

编剧的loveline吗?

That’s no no

不为别的,他可是笔记达人!笔记一票难求啊▼▼▼

#不过后来孩子开窍喜欢上了邻居哥哥,朦胧的少女小心思还被协调员利用以提高成绩,惨#

对积极参与“读书会”的姜艺娜来说,没有知识,只是分数。

对主张建立“读书会”的车民赫来说,没有教育,只有驯服。

这个读书会,从举办者到参与者,从开始到结束,从上到下、从头到尾那都像极了披上新装的皇帝——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貌似学习知识实则是为高考添砖加瓦的行为本身就是不纯的,但彼此都心照不宣地积极参与着。

打破这场心照不宣的,是英才妈妈明珠赤着脚在雪夜中扣下的扳机。

她自杀了。

明珠在其他妈妈们眼里几乎是幸福榜上top的人物,儿子考入了首尔医大,丈夫即将升任医院的院长,最早一个脱离苦海的母亲,却自杀了。

“姐姐没有那种理由”▼▼▼

明珠她的自杀,源于儿子英才的“复仇”▼▼▼

英才考上首尔医大后,并没有继续读书:“我也该决定自己的生活了。”

他和父母断绝了关系,和保姆一起去荒僻小岛过上了甜蜜小日子。

明珠当然不能接受,她眼中孩子最好的生活,难道不是去首尔医科大,走上人生巅峰吗?

“那是你想要的,不是我的。”

英才甚至没有什么确定想要做的事,他现在的唯一需求就是“不再做爸爸妈妈的儿子”▼▼▼

从7岁开始,一年365天一天都不休息地学习。

即使生病、受伤、晕倒,也还是要学到凌晨两点,才能从学院回来。

更绝的是:不得第一,不仅没有吃饭的资格,连床都要搬离卧房▼▼▼

这哪是培养儿子啊,明珠xi这是在培养铁人啊。

英才的心里早已扭曲,他根本想不通妈妈为什么要生下他。

“和父母住在一起时,是地狱”▼▼▼

而换成明珠视角,她根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把家看成了地狱。

百分百签到率台词上线:

“我可是为你好”

真的是为英才好吗?

英才无数次搜索自杀方法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察觉▼▼▼

连小区朋友都知道他喜欢狗狗不能解剖小动物,而他们却坚持要将他送去医大▼▼▼

“我为你好”的上半句通常是“你懂不懂”。

孩子到底懂不懂?

姜艺娜妹妹艺彬,喜欢在超市里偷东西,她真的不懂偷东西是错误的行为吗?▼▼▼

不,她懂。

与此同时,她也想让妈妈懂。

她想让妈妈在关注如珠如宝、浑身散发公主光芒的姐姐的时候,能抽出空来,关心关心她。

关心她,问她:“艺彬呀,你为什么偷东西?”▼▼▼

但这些心里的想法,她只能在邻居阿姨的怀抱中哭诉。

因为最让人寒心的不是妈妈没发现她偷东西,而是知道她偷后,拿钱给超市老板,让他删除监控▼▼▼

让孩子偷,偷就是了。

不仅如此,她还呵斥了带孩子向超市老板道歉的邻居阿姨。

“那不过是游戏,是玩乐”

神一般的解压操作。

当艺彬质问“你是不是和便利店老板串通好了?”时,她反而更加理直气壮地回答:“就因为这件事情生气吗?妈妈可都是为了你好。”▼▼▼

后座艺彬忍无可忍地问她:

“到底什么才是真的为我好?”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最近上映、且票房不如意的《狗十三》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片中,13岁女孩李玩的狗“爱因斯坦”在爷爷买螃蟹的时候被一只小狗吸引住,跑了。

她一哭二闹三甩房门,冲出去满大街找狗。

她贴寻狗启示,去爱狗人士那儿溜达,听别人家狗叫都想让人家开门看看是不是自己的狗。

但后来,狗还是没有找到。

这时,李玩的继母出了个馊主意——给她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狗。

李玩不干了,牵起狗就打算撵,当她傻呢。世界上都没有同一片树叶,也没有同一只一模一样的狗啊▼▼▼

李玩这一行为在中国式教育里越了“小孩子脾气”的界,瞬间她和父亲位置对调,爸爸倒成了委屈的那一方:

“狗都找到了,你还在闹!你到底懂不懂事?”

李玩她爸三五下巴掌招呼过去,李玩便声泪俱下认了错,承诺不再寻找爱因斯坦▼▼▼

“你懂不懂事”是压垮中国小孩的常见稻草。

李玩当然懂,她生气的不是“爱因斯坦”丢了,是大家找都没有找过这个“狗怂”。

但父母总能为自己的忽视找到高贵借口,譬如李玩她爸打完又抱着还哭泣的女儿,对她说:“你要原谅爸, 爸工作忙得很,你又不懂事,爸打你因为爱你,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你懂不懂?我这是为你好,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这句话,串联起来,似乎贯穿了我们很多人的整个童年。

那么你现在明白了吗?

什么是“为你好”?

李玩的爷爷认为,在孙女跑出去找狗的时候,带着怕她冻着的衣服,拽着她,是对她好。

李玩的奶奶认为,在孙女跑出去的时候,找着她,是对她好。

李玩的继母认为,面对丢失“爱因斯坦”大哭的李玩,买一只新的狗补偿她,是对她好。

李玩的爸爸认为,让李玩懂事地成长为大人,是对她好。

导演曹保平这样评价《狗13》:”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女孩成长的电影,也可以理解为长大成人必经的艰难岁月。表面上看它是关于成人和孩子之间爱、爱的方法和沟通的电影。没有恶人。有的只是各种误会、不理解、及因此带来的冲突。但其实不是,是暴力。”

奶奶认为,爱是每天早上给李玩准备的牛奶,但却不知道李玩的体质根本不能喝牛奶。

爸爸认为,爱是给李玩报她弱项的英语辅导班让她取得好成绩,但他却忽略了李玩真正感兴趣的,是物理。

在他们看来,他们对李玩,那是给予太多太多的爱了。

但他们不明白这潮水一般的爱,只会将李玩越推越远。

《天空之城》的父母也是一样。

明珠扣动扳机的瞬间难道想的是儿子那张作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吗?

不,她想到的,只会是ipad上英才密密麻麻的悲伤文字▼▼▼

艺彬妈妈知道艺彬偷东西的瞬间,难道不想好好问问艺彬为什么偷东西吗?

不,她整晚翻来覆去考虑到的,是怎样解决,让艺彬受到更小的伤害▼▼▼

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于是他们费一百倍心,也想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大学,过他们认为最好的人生。

他们将自己所理解的爱,不考虑差异,不仔细思量,不总结因果,一股脑儿地倾注在孩子身上。

他们一边灌输着,一边自我感动着,他们以为孩子长大之后,都会明白的。

可是孩子,还没长大呢。

一味地填鸭,也许能让鸭子吹了气地长起来,但孩子却是要实打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

当所有的悲伤弹雷在故事的开头全都埋下,你还想期望到最后是happy ending?

这不叫爱,这叫暴力。

爱的暴力。

他们以为,孩子长大了,能懂“为他们好”的道理。

亚洲的父母们似乎都喜欢告诉孩子结果却往往忽略过程。

可成长本身不就是一个过程吗?

“为你好”好像成为了百试百灵的一句话,像是一块盾牌,守卫着父母自我的爱也隔离了所有与子女沟通的可能性。

孩子只能在成长路上,毫无防备地踩过重重弹雷,被炸得遍体鳞伤之后,认命地喝下那一杯牛奶,咽下那一口狗肉,在伤口结痂好久的时刻在某个街上看见那条熟悉的“爱因斯坦”,躲到角落里放声痛哭,边哭边庆幸着:

“我真怕它认出我。”


口不容易渴的撰写 | 矿泉水怡宝

挑灯夜读的编辑 | 林鸟鸟


【你可能对这些也感兴趣】

陈好 |《男朋友》| 谭维维 | 于晓光 | 赵丽颖 | 周一围朱丹 | 妻子浪漫旅行 | 我的保姆手册 | 51000次旋转 | 雪菜CP | 野生厨房 | 唐嫣 | 王力宏 | 邓紫棋 | 苏醒刘天池蒋雯丽 | 白敬亭 |  | 血小板 | 具荷拉 | 明星工作室 | 相声有新人 | 吴秀波前任 | 江湖儿女 | 陈伟霆 | 蔡维泽 | 包贝尔 | 霍建华 | 左小青 | 郭晋安 | 罗云熙 | 彭昱畅 | TFBOYS | 谢霆锋 | 萧蔷 | 结石姐 | 罗云熙 | 吴青峰 | 秦昊 | 冯绍峰 | 高云翔 | 王传君 | 李诞 | 李雨桐 | 徐佳莹 | 黄景瑜张一山 | 3unshine | 戚薇 | 男神执事团 | 张靓颖 | 韩宇 | 万茜 | 秦海璐 | 黄圣依 | 藤原龙也 | 秦奋 | 周锐 | 周渝民 | 黄子韬  | H.O.T. | 陈志朋 | 梁家辉 | 陈数 | 大S | 石原里美 | 柳云龙 | 孙淳 | 张一山 | 凌潇肃 | 宋丹丹 | 邹市明 | 黄晓明 | 王嘉尔 | 刘昊然 | 李小璐 | 刘国梁 | 吴奇隆 | GAI |袁立 | 文淇 | 林更新 | 张嘉译 | 刘亦菲 | 周一围 | 林峯 | 万茜 | 冯远征 | 张学友 | 郝蕾 | 周杰伦小仙女 | 李钟硕 | 张翰 | 赵丽颖 | 吴彦祖 | 陈小春父子 | jony j | 张韶涵 | 薛之谦 | 潘玮柏 | 吴昕 | 汪明荃 | 狗善郑爽赵薇枣庄劳伦斯 | 罗子君 | 陈俊生 | 杨天真 | 吴秀波 | 吴亦凡 | 窦骁 | 黄晓明 | 沈腾 | 姜思达 | 马薇薇 | 印小天 | 李沁 | 田馥甄 | 陈赫 | 陈羽凡 | 黄磊 | 谢耳朵 | 段奕宏 | 董子健 | 林奕含 | 赖雨濛 | 周冬雨 | 刘奕君 | 陈道明 | 鹿晗 | 许亚军 | 李佳航 | 靳东 | 井柏然 | 蔡明 | 刘翔 | 高晓松 |杨丽萍 | 泷泽秀明 | 春夏 | 林俊杰 | 迪玛希 | 明道 | 刘诗诗 | 陈伟霆 | 周迅 | 梁博 | 柏原崇 唐嫣 | 李准基 | 欧阳靖 | 鹿晗 | 黄阿丽 | 新垣结衣 | 小S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