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磐安人,这个老行当,你还记得吗?

磐安广电 2024-01-19

箍桶技艺,是我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尖山镇横路村,67岁的老匠人周松塘是箍桶技艺传承人,他制作出的各种木桶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手艺活里潜藏着永不懈怠的“工匠精神”。


顺着尖山镇横路村的小巷

沿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往里寻找

推开一扇老式木门

箍桶匠周松塘不足20个平方的小工作间

露出全貌


工作室布置简单,空气中弥散着原木的清香,蒸饭桶、豆腐桶、脸盆……各式木质器具静静地展示着精美的木纹,各式工具井然有序,闪耀着岁月的光辉。


“这是拉钻子,用来打洞;这是圆刨,把木桶刨平……还有大小刨子,粗刨子、平刨等等多样工具。”周松塘一一介绍,要做好箍桶的活计,除了备有打制普通家具的锤子、锯子、凿子、推刨等工具外,还必须有箍桶用的内外圆刨、圆凿、刮刀等特殊工具。






箍桶工序复杂繁琐



制作圆木容器不容易,一个个木盆看似简单,却要经过劈、削、锯、刨、凿等多道工序


第一步要先备好箍桶的材料,将木板长短锯齐,砍削成形。然后用刨子推刨光滑,每块木板边缘都要略带弧形。弧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大小不一的桶,所需的弧度不同,需要经过精确计算,不断调整,稍有误差就会导致木盆漏水。但经验老到的师傅,仅凭手和眼的估量,就能刨出适合的弧度,恰如其分,毫无偏差。


接着在每一块木板的两个侧面比画好尺寸,画好墨线,一一钻孔,用竹销楔入孔里,使相邻的木板有机衔接,直至围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圆柱体。此外,还需要根据桶底的大小配制一个圆形桶底,从桶口小心地放入底部。


装上桶底板,刨好外壁后,就到了箍桶的环节。木桶靠“箍”定型,用木板夹牢竹刀,刨去竹节,再拿竹片劈成一根根细细的篾条,篾条编绞在一起就成为“箍”。由大到小从桶底外围放进去,之后用木槌敲打,一边打,一边转动,直到将桶箍牢。






箍桶技艺随时代沉浮



“我这个木桶要多久可以修好?”76岁的周奶奶拿着使用了十几年的豆腐桶找到周松塘。修理木桶或木盆也是箍桶匠最常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个年久的木桶经过修理和重新上箍,还能用上十来年。“以前的木桶,那是要用一辈子的。”周奶奶笑道。


在以前,木制品随处可见,做豆腐用的木桶、洗脚用的脚盆、打水用的吊桶、洗衣用的捣衣盆、储存粮食用的米桶......木桶里面流淌着农村人的一生


“那时候学手艺,为了谋生、娶老婆,学艺的时候,也吃了不少苦。”周松塘回忆着。当时箍桶匠算是个热门行当,能够挣钱养家,还受人尊重。“以前生意很好,往往是这家的木盆还没有做完,另外一家已经开始请我了,一年到头都没有空闲的时候。”说起往日风采,周松塘神采奕奕。


“现在会做箍桶的老木匠是越来越少了,村里只有我一个在做了。”周松塘一声叹息,他曾有一个师哥三个师弟,如今都已不再从事箍桶行业。“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关注到这门技艺,不要丢弃和遗忘传统手艺。”


时代在发展

很多过去的“老古董”

都在时光的流转中慢慢消失

但老手艺活里潜藏的“工匠精神”

值得所有人铭记和传承





融媒记者| 傅瑛侠编辑/初审|楼佳璐二审|陈圆终审|曹国灯




▲“磐安防疫”自主申报▲


磐安县社会面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与采样时间表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丰收是什么?磐安告诉你答案

警惕!近期易发,磐安已有人被立案!

下月起,征消费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磐安人,这个老行当,你还记得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