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说美国读书没压力?来自美国小镇上的系列实录

2017-06-21 SPENCER 留美学子 留美学子



【留美学子】 的 读者文摘

第 832 期 只精选好文  不链接任何广告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无论美国的西海岸硅谷地区的学区、还是东海岸新英格兰的学区,城镇涌动着富裕的居民、奋发图强的新移民、当然,更有为儿女学业不惜代价、父母本身也获得美国高等教育学历;和许许多多自强不息、压力无穷的学生。


美好的校园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了吗?

父母、邻居、同学全部加入战团厮杀了吗?

谁是胜者?

谁是失败者?

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美国小镇应该怎样觉醒?

传统好学区何去何从?
对于一个社会公民、学校学生和家庭来说,

到底什么更重要?







莱克星顿看起来和其他的富裕郊区一样:宁静、安祥、藏富于民。房车和优雅的老沃尔沃装满了小提琴和磨损的足球装备。精心修复的殖民式和都铎式宅子焕然一新。 沿着马萨诸塞大街的红砖行人道穿过小镇中心,那里矗立着独立战争时期的英雄雕像。一切都让莱克星顿的历史优越感油然而生。

同样显而易见的还有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和美国精英层面貌的变化。


自2000年以来,只有32,000左右居民的小镇莱克星顿,亚裔人口已经从11%升至22%,超过牛顿(约13%)和剑桥(15%)两镇。 目前,莱克星顿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亚洲人或亚裔美国人。这样的人口数据反映的是亚裔家庭在全国各地向郊区迁移的趋势。

无论在扬基精品店或街对面的亚洲面包店,随处可见来自首尔的电气工程师,北京的物理学家或波士顿的生化学家。他们有的在10英里外的哈佛教书或在麻省理工主持实验室, 有的在散布于波士顿地区科技走廊的制药公司担任要职。莱克星顿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拥有研究生学位。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期望孩子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就。




在许多方面,莱克星顿的学生是Enrico Moretti 在《就业机会的新布局》一书中提到的自我隔离的副产品。在书中他描述了受过良好教育的科技人士聚居在美国“大脑中心”城镇的生活。 对于他们的孩子,这意味着学校里每个人都超级聪明和极具竞争力。这让孩子难以感到自己有特别之处。

畅销书作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呼吁家长们不要过度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成就,心理健康比各种大奖更重要。在莱克星顿,竞争压力向学校,社区,教会和犹太教会全面袭来。 研究表明,如果得到整个社区的支持,坚韧和幸福也可以像压力和抑郁一样迅速传播。

他们以醒目的方式,掀起更大范围的社区性倡议活动:直面解决在莱克星顿这样压力山大的郊区普遍存在的泯灭快乐,引发自杀的成就焦虑症。近年来,这个问题在科罗拉多的Springs,加州的Palo Alto以及麻省邻近的Newton悲剧性地急剧飙升,高压已经夺去了许多年轻的生命。 就在一月份,一名从刚从当地私立学校转学到莱克星顿克高中的十二年级的学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曾经邀请Abeles女士来镇里的Claire Sheth是四个孩子的母亲, 她用“心力憔悴”来形容莱克星顿的学生。学生们反映抑郁症非常普遍,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友谊,把十几岁的青少年变成了危机顾问。校长Laura Lasa表示:“很多孩子在努力处理成年人才有的焦虑”。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逸闻轶事了。2015年的全国健康调查中,莱克星顿高中95%的学生报告在班上感受到严重压力,15%的人表示在过去的一年想到过自杀。 来自亚洲国家和亚裔美国学生是最常考虑自杀的群体,占到学生总数的17%, 这与全国的数据一致。


该镇不断增长的亚裔社区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通过大学论坛和聊天室,当地中美、美印协会的家长和领导人一直致力于降低竞争,重新调整家长的思维。当然也有人抵制这种做法。他们不希望看见学业减少--搬到了这里就是为了高质严格的学校。协会会议上有关于区内学习竞争的讨论,气氛紧张之处,有人不禁潸然泪下。




要扭转这个小镇的文化的确是个复杂的问题,毕竟这里运送过几十名学生到常春藤学校,这让它引以为豪:去年10人去了哈佛,7人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发表学术论文或在林肯中心表演的学生们在学校董事会议和网上得到了褒扬。2016年,高中代表队在历史碗的全国比赛中名列第二,在全国科学碗中名列第四。机器人队在过去六年中五次有资格参加国际技术和工程竞赛“第一冠军”(FIRST Championship)。

近来,放学后的公共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学生们忙着钻研教科书,学习微积分,或者写实验报告和学期论文。一名正在学习世界历史的十年级学生抬头说:“你看到这些人了吗? 他们都有同样的目标 - 真是无法抗拒啊。”他们想要的是在名校录取率屡创新低的今天挤进顶尖大学。

Photo credit: Gretchen Ertl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你需要带动每个人”Abeles女士说,她走遍美国各地展开类似工作。她去过宾夕法尼亚州的Elkins Park,加利福尼亚州的San Ramon 和 Burbank,以及纽约州的New Rochelle。

没有人比Lasa女士更能意识到这一点。她从小在这儿长大,在附近的Springfield 学院和Lesley大学获得学位,现在回到该学区 。据她暗中长期观察,这座小镇的人口从相对悠闲型逐渐演变成急躁焦虑的A型。经常一醒来她就会读到午夜后发到她邮箱的那些充满情绪的父母来信。她说大多数信与孩子的学习排名有关,而且往往带着失望的语气。


尽管焦虑症比比皆是,对幸福的痴迷也不断高涨,这是莱克星顿中学自相矛盾的现象。镇上新成立的自杀预防组织是全国组织“力量源”的分会,挂在红砖大厦前的会旗,向过往学生致意,昭然写着:“获得幸福”,已有近50名学生加入此组织。旗帜下方是他们进行正面宣传的物品。学生们被要求写下自己力量的源泉,然后张贴在旗帜下和Facebook上。有些人指名宠物或朋友是他们的源泉。有人写的是:“我的妈妈”,还有人写的是“以色列之行!”,有个绿头发的女孩写的是“咖哩鸡”。




二月的一个上午,在颇受欢迎的选修课,“积极心理学:追求幸福”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针对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Barbara Fredrickson) 的理论“拓宽和构建”做进一步讨论,该理论认为消极的情绪,如焦虑和恐惧会促使以生存为导向的行为,而积极情绪可以扩展意识,激发新观念和创造力,最终建立良好技能。

学区增加了辅导员和社工的数量,包括学区内小学的工作人员,并扩大了对他们辨认和支持高风险学生的培训。

Photo credit: Gretchen Ertl for The New York Times
Cynthia 唐跟随父母从台湾移民来美国,现已在莱克星顿高中做了12年的辅导员。 她为人热情,广受大家喜爱。她组织过讲座专门讲解亚裔学生面临的追求成功 的压力。在这些讲座中,她借鉴了自己童年时经历的和父母之间的矛盾,还有对双重文化主义的研究。 研究表明,父母对美国文化的同化程度越低,对孩子施加的压力就越大。

她还说,在国外长大的父母和在美国长大的后代之间的文化的差异更增加了这种压力,特别是两代人处理挫折和冲突的 37 40669 37 15289 0 0 2818 0 0:00:14 0:00:05 0:00:09 2926异。美国教育者经常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而在亚洲不是这样。

唐女士说:“我真的看到很多这种两个文化之间的冲突”, “当家庭成员的一方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而另一方接受的则是另一种新的价值观,这肯定会产生很多误会和摩擦。”


唐女士认为缺乏对美国各种成功途径的了解使两者的割裂更加复杂化。去年,她受当地华人协会副会长王华的邀请,帮助策划了一个在父亲节这天举办的长达三小时的大学论坛。身为波士顿大学工程教授的王博士希望论坛的重点不再是讨论顶尖大学的申请问题。

尽管受到来自其他组织者的阻力,最终他和唐女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论坛上,她介绍了一些广受尊敬的华裔美国人的学业经历:时尚设计师Vera Wang上的是Sarah Lawrence学院;快餐连锁企业Panda Express的创始人Andrew Cherng 上了堪萨斯州的Baker大学;畅销书作家Amy Tan念的是圣何塞州立大学。家长们对此表示很吃惊。但唐女士说:“我觉得很多家长的想法是:‘我该怎么处理这样的信息?’”




今年,论坛组织者将深入研究中美制度的分歧,并计划再增加一个新内容:如何应对压力的小组讨论。王博士说他们想展示那些对教育有更“全面”看法的家庭。被选中的高中毕业生的家长将谈论他们如何鼓励孩子获得足够的睡眠,当他们获得B的时候如何安慰他们,还有如何劝阻他们不要为了跳级而超前学习数学。

王博士不只是一次参与过这样的对话。他用中文词汇“淡定”和“睿智”在微信群里和中国父母开展对话。最近他告诉他们:“父母的冷静和智慧是亚裔儿童最大的祝福”。

但并非每个人都同意他的看法。有些人回应:“如果你的孩子得了C,你怎么才能保持冷静?你认为我们应该满足,因为至少他没有得D?”还有人说:“但我心里仍然在责问,我是不是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有一位叫 Melanie林 的家长发现在上学年的提前录取通知公布之后,自己也陷入了微信群里的热烈讨论。她呼吁其他家长不要在网站上炫耀名校的提前录取通知:“如果只有那些上了名校的学生得到祝贺,那么只有那些学生才是成功的想法就会流传开来,只有上了名校才是让家长自豪的唯一途径。”

在制药公司工作的林博士20世纪90年代从北京移民到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她说她的反驳甚至惹恼了亲密的朋友。他们指责她在网上的言论是想否定家长和孩子们人生中的光辉时刻。

和我重新谈到这个话题让林博士泪流不止。 “有太多压力”,她说。对她而言,挣扎并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轮到自己身上,她也会像同辈那样执迷于推娃。

她的女儿Emily对此表示同意。十一年级的时候,她害怕坐车和家庭晚餐,害怕任何,真的是任何与父母单独相处的时候。因为他们对话经常绕回到上什么大学的话题上。 现在做为十二年级的毕业生,Emily已经修了八门大学预科课程,13门荣誉班课程。她还是小提琴手,合唱团团员,竞技游泳运动员和班级副主席。

高中生活的大部分时候,Emily都“因学业而与人隔绝”。她做作业做到凌晨,只睡几小时,有时候天亮前就起来,最多只睡五小时。 她错过生日聚会和午餐,只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我从来没有为了纯粹的兴趣而做任何事情,”她说。 “我低着头,总是带着目的向某个地方奔跑。”


做为镇里的青少年咨询中心委员会成员,她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习惯是不健康的。为了让自己和他人获得支持,她帮助成立了镇里的“力量的源泉”分会,协助策划学生的外联活动,并在镇上的一次集会中对普遍存在于高中的残酷竞争做了针对发言。

学生们表示,家庭作业太多,特别是高级课程的作业。 班级排名虽然可能看不见了,但学生对他们在班里的位置都很了解。虽然有人说希望早上晚点上学,以便让学生多睡一会儿,但目前这种想法已被搁浅。


12月,当得到提前录取通知的时候,Emily发现她被自己的最中意的耶鲁大学推迟到常规录取的范围。在这种时候,父母们在微信里表现得尤为敏感,但是被录取的其他高中毕业生仍然Facebook上炫耀。

后来,Emily 被九所大学录取,三所拒绝,包括耶鲁,此外她还在哈佛和芝加哥大学的候选名单上。 她将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克大学之间做决定。经历了这些,她不知道过去的付出是否值得。

她在等待大学录取决定的时候告诉我,“我在高中失去了很多东西”。 她希望她以后的学生在莱克星顿的校园生活结束前能找回一些平衡。





关于美国高中学业压力的延伸阅读

之一:


  Gunn High是北加州湾区顶尖公立高中之一,这里的毕业生很多进入斯坦福大学,再进入硅谷高科技公司就职,但同时这所学校也以学生压力巨大,自杀率高而闻名。

   

2014年10月下旬到11月初,短短两周时间内,两名该校高中生卧轨自杀。

     

2009年,该校更是连续发生了四起学生自杀事件。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又一起该校学生的自杀悲剧使得当地社区笼罩在哀伤之中。


2014年1月24日,周六凌晨,该校的一位华裔男生自杀身亡  

     

帕洛阿图(Palo Alto)学区官员已经证实,周六凌晨就读于该学区戈恩高中(Gunn High School )12年级的一名男生在其住所附近自杀身亡。

     

有消息指出,该学生为华裔,目前圣塔克拉拉县(Santa Clara County)拯救自杀热线,正向社会征募懂中文的义工参与咨询服务工作。

     

目前学区的危机应对小组与该地区和学校的工作人员,学校董事会,以及该地区社区服务组织协调服务,为学生和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学区呼吁学生家长密切关注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表达感受,耐心倾听和支持他们度过困难。一旦感觉自己的孩子有任何可能的情绪或心理问题,随时可联系学校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ACS)等非营利的咨询机构。




关于美国高中学业压力的延伸阅读

之二:


斯坦福地区今年第三位华裔学生自杀之后的思考中, 作为父母的作者,提出了为何需要低调处理此悲剧。

              

3/9日一大早当我听到Caltrain停运的消息时候,我的潜意识里就隐隐的有种不祥的预感,两个小时之后就得到消息,又是一个高中生卧轨,下午就得知是个华人,我的心和多数大学孩子父母群里的父母一样整天都很悲伤,不想做任何事情。

              

我大女儿8年级时得过抑郁症, 我海归回来陪伴她度过困难时期, 她现在伯克利都快毕业了。我后来在De Anza 读了五门心理学课程, 曾经有考虑是否要做心理辅导医生。经过一天的微信默哀,经当事妈妈的同意发表此文。我想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对事件需要低调处理, 希望对所有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有所帮助。

             

 为什么学校会选择低调处理,五百人的大学孩子父母群也要求微信默哀一天,为什么呢?反思难道不好吗?

              

高中生寻短见对于他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亲戚朋友都是巨大的打击,首先要考虑的是当事人的心理承受,不能在伤口上撒盐,搞不好无心的言辞会造成他人的二次伤害,伤及另一个无辜的生命,如果不是心理医生,连义工们都应该谨言慎行别说错话。

              

上次曾经有妈妈分享,他儿子的同学卧轨,几个同学一起坐在家里地上默默地掉眼泪,她想安慰他们几句,刚张口就被儿子吼叫闭嘴:“我的同学死了难道你不知道吗”? 最初的几天谈话都很敏感,开导的工作不好做。如果孩子没准备好谈此事,做父母的不要强迫,更不能为孩子的坏脾气而起新的冲突。


孩子如果发泄情绪,做父母的一定要be cool,不要去纠正孩子们的坏情绪,let it go and let them be,别较真。如果不知道说什么,陪孩子掉眼泪也是一种发泄。有些华人家庭把哭当成脆弱的表现是错的,哭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发泄,应该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想哭就哭,在家里哭都不让的家庭是很残忍的,我现在知道了年轻时教育孩子要坚强不要哭的观念是错的。

              

Palo Alto学区的父母为什么也不想谈此事?

              

自杀是个非常depressing的事件,不仅家人和孩子的同学们会非常depressed,而且Palo Alto学区的父母们也同样受到很大的打击,有些父母平时不讲话的,这个时候出来讲话,明显的情绪暴躁而不稳定。


很多不想说话的父母可能都无法谈论此事,眼泪不断,越是离当事家庭近的,负面情绪的影响就越大,我家虽然离PA有三十迈,但是因为大学孩子父母群里认识很多PA的父母,连我这个离得很远的爸爸都会为那孩子流泪,更何况那些当事家庭的亲戚朋友还有那孩子同学的父母?


不要以为只有孩子可能得抑郁症,做父母的在这么depressing的时刻,很多父母都会感觉depressed,在最初的几天里湾区华人作为一个有爱心的华人社区,不要急切的去探究是非因果,应该给当事学区的孩子和父母更多的时间去发泄负面的情绪,自我恢复情绪,负面情绪的发泄会减轻负面因素的积压,积久就可能成疾,父母如果得了抑郁症会比孩子还要难走出来。

              

对于Palo Alto学区的父母,孩子们会很快就知道此事,做父母的需要冷静有智慧的与自己的孩子谈此事,理解同情为先,讲大道理要慎重,我太太常提醒我keep it short and sweet。 我家住得远离Palo Alto,昨天试探了女儿是否有新闻,她似乎还不知道,我也不准备主动告诉她。我个人觉得这种负面的消息对于孩子还是不知道的好,负面的清理会很麻烦,没有必要让孩子去deal with it,增加心理负担。我也希望我周围的朋友们不要把这种负担传给孩子们。想想看我们大人又有多少人能够对于亲朋好友的去世而看得很开的?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

              

事件当天大学孩子父母群里要求默哀一天,请求那些比较激动的父母不要探究为什么,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当事家庭和亲朋,也是对他同学的父母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尊重。孩子和大人都需要时间从负面的情感中走出来。心理伤痛是需要时间去愈合的,这个时期情感占主导,理智退后,等过几天大家感觉ready了,可以理性谈论的时候,我们再来反思和探究为什么高中生卧轨,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在Palo Alto,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等。

              

感谢湾区华人理解和给予Palo Alto学区的学生和家长更大的空间和多一点的时间自我心理疗伤。

作者 阿丹闵       2015/3/10 于硅谷南湾家中


延伸阅读之三: 


1) 新泽西学区的竞争压力导致种族“分裂”:

www.nytimes.com/2015/12/26/nyregion/reforms-to-ease-students-stress-divide-a-new-jersey-school-district.html?mcubz=0

2) 硅谷地区优秀高中生自杀现象的深度报道:

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5/12/the-silicon-valley-suicides/413140/



本文来源:照片转自网络

原作者: KYLE SPENCER    

翻译: 童言无忌,天一阁

部分内容来自 LICAA

原文出处: www.nytimes.com/2017/04/05/education/edlife/overachievers-student-stress-in-high-school-.html?_r=0

留美学子综合整理、转载必须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近期文章链接


为何美国学医从医如此"艰难", 医生妻子眼中的"真实世界"(雷春笔记-1)

留学的行囊中需要"打包"进去的一个经历

【陈屹视线】记忆中的美国,已经成为昨天的故事

中国富豪把子女送到天价国际学校时,美国富豪把孩子送到.....

留美学子的校园生活如何?外媒真实揭秘

沉默的天使:妈妈如何"静等"一个拒绝讲话的孩子"花开"着(珍贵的借鉴)

与【环球时报】深度对话:留学不该如此这般劳民伤财
没有足够的阅读量,留学就是去“作死”:6个缘由告诉你
美国名校亚裔录取率低下的深度反思
中国新阶级晋升的路径:开局、中场、终局

(收藏版)6位美国名校父母公益分享(文字+音频 21个链接)

什么样的男孩, 长大会幸福? 大家都需读读

儿女教育:拼的是父母人生的功底 (好文推荐)

这是对中国90后及00后最深入骨髓的剖析

(强烈推荐) 父母需要何种进步,方能匹配儿女的未来?

(强烈推荐)美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年轻人身上折射的反思


美国大学、高中信息汇总系列:  


哈佛四年:教了什么?学了什么?

耶鲁四年,我学到了什么?(中英文)

USNews美国综合大学前200 最贵学费排名 (私立大学篇)10/1

美国综合大学前200最贵学费排名+采访华裔第一人(公立大学篇)10/2

美国前100文理学院汇总+  为何文理学院不适合你?10/3

忽悠你的大学校名! 附: 美国综合大学/文理学院 百校汇编 (大学介绍 10/9)

【陈屹视线】美国名校群体中的 "另类" 学生

【陈屹视线】北京到华盛顿, 10年追访一个人

美国名校亚裔录取率低下的深度反思

没上名校又如何?

系列栏目部分链接


【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系列】
【父母手记365系列】

【耶鲁人反思 系列】

【留学印记360系列】

【留美求职系列】

【陈屹视线】 美国教育30年心经 (百篇原创)

............

纯粹教育、精彩文章持续中





【留美学子】 的 读者文摘

第 832 期 只精选好文  不链接任何广告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长按【留美学子】二维码    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