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话的孩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树灯 Author 点灯的小树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愤怒、伤心、郁闷时,身边的我们该怎么做?小树是一位对教育有深入思考的在读研究生,丰富的公益(支教/夏令营)参与和体制内外学校的工作经历,让小树对于和儿童相处方面有许多洞察。今天这篇文章,推荐给关心儿童以及渴望自我觉察的你。
昨晚听海豚“如何与儿童相处”的讲座,听到说有的孩子有了情绪,生气、委屈等等,只是哭,你问ta什么都不说,那可能不是因为他不想说,而是他还不会说。
突然就想到三年前,2018年暑假,我在贵州村小遇见的那个孩子,那个中午。
他坐在板凳上,抱着喷壶一言不发。
我对他说话,问问题,试图去同理他。
沉默。依旧一言不发,甚至也不看我,眼睛只是看着远处。
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他对话了,有种无可奈何又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于是我转向简单的要求,想把事情做个了结,我让他把喷壶给我,那是刚刚一场冲突的起因。
他不说话,也不给。
他姐姐大他一两岁,上二年级,在一旁着急了,喊他的名字让他听话,把喷壶给老师。
他终于还是把喷壶交了出来,然后大叫了一声,哭了。
我确认了他听得懂普通话。但他就是全程没有说一个字。
我平时和这个孩子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当时觉得有点奇怪,也知道自己没处理好,但也没太在意。
今晚听海豚讲到这里,好像突然对这个孩子多了一点理解的角度。当时的他内心大概是有很多感受和情绪的,但他可能不知道这些感受和情绪对应哪些词语。
所以即便我帮他说出来,“小刚是不是感到有点生气?”但因为他对“生气”这个词没有什么感知,所以也依然不会感到被同理?
所以哭是OK的,哭是孩子宣泄情绪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但又不能止步于哭,还要教孩子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说出自己的情绪。
越来越觉得,社会情感的学习真的很重要。
又想到一个孩子,也是五六岁,父母都知书达理,孩子却很“暴力”,生气的时候会摔东西,打人。他力气大,掐人很疼,我险些被掐到过。
还有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四五岁时,情绪上来也只是哭,地上打滚,问什么都不说,把他妈急得不行:“你想要什么你说呀!你说话!”
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有情绪时不会说,他们的家长也不会说,要么转移注意力把情绪绕过去,要么气不过打一顿。
这个生气时会打人的孩子,还会气得大叫,但因为在公共场合,马上被家长制止了。
但他依旧在生气。这时我用很平静柔和的语气看着他说,刚刚爸爸跟我们说了一件你的事情,但你不想让他说,所以你感到很生气对吗?
仅仅这样一句话,他似乎马上从刚刚的暴戾变得安静下来,看着我点了点头。
现在想想,觉得有时候处理孩子的情绪比处理成人的情绪容易多了,你尝试去体会ta的处境,不带评判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帮孩子说出ta的感受,只是说出来,情绪就已经化解了一大半。
在班里,在操场上,在宿舍里,还有跑到学校外……这些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哭着的孩子,你去体会他们可能会有的感受,温和地不带评判地把这些感受说出来,问一问是这样吗?
孩子点点头,然后抹抹眼泪,就不哭了。
那个因为喷壶而发生冲突的另一个孩子,小涵,那天中午哭着跑出了校门。
正好我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幕。
向一旁的女生们了解情况之后,想了想还是出了校门去找小涵。小涵正在回家的路上哭,叫他他也不理,我一过去他就又往前走。我就搂着他的肩和他一起慢慢往前走着,跟他说:“老师知道现在小涵有点难过,有点生气,还有点委屈,对不对?”
小涵不再往前走了,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我也蹲下来,继续说:“小涵很想玩喷壶,但小刚不给,就有点生气,就想把喷壶直接拿走,但一拿走看到小刚哭了,小涵又有点内疚,因为你不是故意想把小刚弄哭的,然后现在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小涵一边听着,一边点着头,慢慢的不再哭了,跟我说话了,说小刚玩了很久,说他不是故意让小刚哭的……
后面就牵着小涵的手往学校走,路上告诉他要和小刚好好说,不能直接抢。
回到学校,找到小刚想让他俩和好。然后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如果我一开始就让小涵回来,他一定是不愿意的,那他会得到怎样的评价?不听话,任性,不懂得谦让?
时间久了,他会不会就真的变成如大家评价的那个样子?
当人被情绪控制的时候,听不进去道理。所以要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小刚,这个抱着喷壶不说话的孩子,后来我对他多了一些留意。他有朋友,玩起来也可以有说有笑,但不会说太多,都是小短句,也很少和老师说话。小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的同龄同学们相比是有些落后的,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我的话语在当时似乎并不能帮他化解那份情绪。
如果放在现在,我会换种方法试试,去拿画笔和纸,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
(我猜他可能会直接把纸撕掉……
但那也很好,也宣泄出来了。
当时我其实有点着急去处理这个事情,没有真的照顾到他的感受。
如果放在现在,我可能就不会在周围围着好几个孩子时跟他谈,也不会在觉得和他沟通无效后,在他哭的时候拿着喷壶走开。我会再耐心等一会儿,陪着他等他哭完。
前面他的情绪没能被我化解掉,到这时已经积压到顶点,喊出来哭出来就也是开始以他的方式宣泄了。等他把情绪都哭出来平静下来,然后再试试去聊一聊,刚刚他自己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小涵是怎样的感受,他可以用怎样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又应该做些什么来照顾他人的感受。
这个过程不应只是处理事情,更关键的是从事情中把握教育契机,借处理这件事来促进孩子的发展。
当然,如果我不做这些事情,或许也没有什么,原本起因就都是“小事”,小涵、小刚他们哭一会儿,就自己停了。
孩子很容易哭,却也很容易停。
可是如果每一次哭都没有被好好对待,每一次生气、委屈、害怕、难过都没有被看到,每一件小事都随意就放过去了,孩子不知道要怎样和自己的情绪相处,那或许慢慢长大,淤积下来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排解。
那时再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停了吧。
更糟的是,不懂得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理解和合理表达情绪,形成不受欢迎的行为模式,也会影响到ta建立和维持良性的人际关系。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这份温柔不是在你好我好大家心情都好时的温柔,而是在孩子情绪上来天翻地覆时,你把自己稳住,像一个足够宽阔平和的港湾,去抱持,去站在ta的位置上体会。
当你特别特别想知道想得到回答的时候,也理解孩子的不说,理解孩子的说不清,知道ta未必是不想说,未必是和你对着干,ta自己可能就是没理清,ta也着急。
所以你别着急,别太高期待,人不是理所应当天生就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想法,就像不是天生就会一元二次方程,这些也都需要一点点地学习和练习。
在孩子还不能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应是急切地要求ta们与我们对话,而应是我们去帮助ta理解和表达自己。
不是让孩子帮助成人去理解孩子,而是成人担起自己的责任,帮助孩子去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