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跟喜提热搜的“风餐兄弟”走了一圈,差点哭了 | 足迹

中国之声 2019-06-07


地点 |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

采访者 | 谭朕



巡检归来,盘山公路遇车祸


4月24日晚上八点半,结束一天“西电东送”主题的蹲点调研,我乘坐南方电网的工作车行驶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的盘山公路上,突然下起的小雨缓解了白天的高温,道路却因此变得湿滑。山路崎岖,车在一片漆黑中缓慢前行,却突然在一处下坡转弯处急速打滑。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车就与前方的峭壁来了个“亲密接触”。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虽然身体有碰撞,但好在大家都无大碍。下车之后,借着闪烁的车灯,我发现,峭壁之下就是一个巨大的陡坡,不禁一阵后怕。而整个车盖都被掀开,已经无法继续行驶,白天已经领教过的艰险山路再次对我进行了考验。


与峭壁“亲密接触”的越野车,央广记者谭朕摄


就在11小时前,我跟随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巡检队来到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金中直流输电线路在这里翻越海拔3400米的大火山,将金沙江中游的水电资源源源不断地送往广西。巡检人员将对坐落在大火山山顶的86号电线塔进行更换覆冰传感器作业,以保证电线在覆冰时能发出信号。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央广记者谭朕摄


颠簸山路,央广记者谭朕摄


巡检工作的日常:暴晒,狂风加蚂蟥


车进山后沿狭窄山路行进了半小时,最终停在了大火山山腰,前方没有能供汽车前行的路了。


巡检员:剩下的路得走上去了,得走一个小时。


记者:是我们能看见的那个塔吗?


巡检员:“那个塔的山后面,哈哈哈,非常难过是吗?”


大火山,央广记者谭朕摄


山上覆盖大片的原始森林,脚下布满草丛荆棘。队员们说,山里的草长得快,每次来都要用工具重新砍草开路。


但对于他们来说,最棘手的不是道路艰险,而是蚂蝗、野猪、毒蛇这样的“活物”。今年27岁的颜世成来自吉林,云南的蚂蝗让他印象深刻。


颜世成:“这个时候还好一点,等七八月份来你就上不来了,全是蚂蝗。”


记者:“有谁被蚂蝗咬过吗? “


颜世成:”我就被咬过,都被咬过。就在树叶上面,像小肉条一样。”


记者:“看不到吗?”


颜世成:“看得到,但是太多了,防不胜防。我们山泉水是不喝的,因为尤其是这个地方可能山泉水会有蚂蟥卵。”


巡检队队员年龄都不大,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


颜世成在开展地线断股修复工作,南方电网供图


记者:“会有高反吗?”


“之前会有一点,现在可能肺都大了。紫外线云南这边比较高,我们刚来的时候都比你白,稍微不注意就晒伤了,另外风比较大,地面上感觉不到,在六七十米的高塔上就很明显了。”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乐观的颜世成说,这跟“工作福利”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今天的这个塔本身所处的海拔比较高,塔也就在山顶,爬上去一眼就能看见玉龙雪山,现在还有雪。记者:看着工作的时候玉龙雪山是什么感觉?肯定好啊,我们在大山里就能看到别人花钱才能看的景色。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看这些山还有满山的塔一下子就会开朗起来。


金中直流86号电线塔下,央广记者谭朕摄


一个多小时后,86号电线塔终于出现在眼前,我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但检修人员还需要携带工具爬到70米高的塔顶,才能够开始正式作业。


工作指令:今天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对两个覆冰拉力传感器进行更换作业,下面穿好安全带,检查工具,准备开始作业……


三位检修人员依次上塔,挂钩、攀爬、解钩、再挂钩,他们熟练地重复着登塔动作。


对讲机声:“报告负责人传递绳已到位……”


半小时后,他们到达自己的高空操作台,在近一个小时的检修过程中,陪伴他们的,只有耳边呼啸的风,和远处的玉龙雪山。


对讲机:“场上作业完毕,无任何遗留物,申请下塔。好,下塔注意”


   颜世成在检修,南方电网供图


饭菜在风中”凌乱”:风餐兄弟喜提热搜


司机师傅打电话求助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拉回,山区信号时有时无,司机师傅不得不四处走动来寻找信号。雨停了,我们点起篝火等待救援车的到来。


点起篝火取暖,央广记者谭朕摄


此时是晚上九点二十,我想,颜世成他们应该已经到达临近的华坪县,正在为明天的巡检工作做准备。


这一次金中直流年度停电检修,停电窗口期只有十天,大理局巡检队伍要在这些天内检修完他们所管辖的170公里线路。颜世成说,检修期间,队伍行进到哪就吃住在哪。


“只有十天,工作任务特别急,我们每次干完当天转场到下一个地方进行明天的作业,每次转场我们都要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车路。”


这样的出差,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年度检修之外,还有两个月一次的日常巡线,一次就要二十天,赶上雨季,则往往需要一个月。


中级作业员何桐波在高空走线,南方电网供图


巡检员高空走线,南方电网供图


其中,走线巡检是日常巡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巡线人员需要在塔与塔之间踩着电线行走。为了节省一个多小时的上下塔时间,队员们常常在早上上塔,傍晚才下来,吃饭就用绳子把饭菜吊上塔顶,坐在空中吃。



在高塔上坐着吃饭不是难事,把饭吃到嘴里却是个技术活,一个多月前,颜世成将拍摄的两位同事在高塔上吃饭,饭粒被风吹散的视频上传网络,喜提微博热搜。两个当事人被网友称为“风餐兄弟”,网友纷纷给他们留言“辛苦了“。对于走红,“风餐兄弟”邵建翔连称意外:


邵建翔:“没想到一下就火了,其实只是自己最平常的事。”


记者:“饭味道怎么样?”


邵健翔:“挺好的,里面是酸菜肉丝炒饭,挺开胃的。撒了一点点,大部分都吃到肚子里了,因为我们还要干活要恢复体力。”


“风餐兄弟”邵健翔在高空走线,南方电网供图


谈起为什么要给同事拍摄视频,颜世成说,他们两个月就出差一次,拍摄些记录工作的视频可以发给家人看看。分别前,颜世成告诉我,他现在也有个小愿望:

颜世成:“巡完线赶紧回家啦,马上就要当爸爸了。”


晚上十一点半,在细雨中等待了三个多小时之后,救援车辆终于赶来,当车由远及近,车灯的光芒愈发耀眼,我愈发理解了电所拥有的能量。从几千公里外的一滴滴水,到点亮万家灯火的一度度电,这之中,有数不清的建设者在辛劳付出,有一群超强大脑在飞速运转,更有无数的“风餐兄弟”在默默守护。我想,那是比电更强大的能量。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从今天开始,中国之声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足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50多名记者深入偏远乡村、城市社区、工程现场、科研院所……蹲点调研,充分展现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充分体验新征程上人民的奋斗精神。

往期回顾:

中共“进京赶考”的起点如今什么样?| 足迹

中共“立规矩”的地方今天怎样执行规矩?| 足迹

解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进京瘦身三次走了17天,如今…… | 足迹

北斗导航+无人机+...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接地气的用法了 | 足迹

马背上建校,如今同层换教室要走8分钟,这是什么“神仙”学校?| 足迹

全国人民用的铅笔,5支里有3支来自“光腚屯” | 足迹

 太美了!这梯田不是江南,是“中国薯都” | 足迹

 让肿瘤消除,让土豆增产……核技术竟然还能干这些 | 足迹

 记者进入核反应堆厂房,迷路了…… | 足迹

 一堂课:涨知识、超有趣、还能扶贫!想来试试吗?| 足迹

 河南兰考的红薯,北上广卖到几十块一斤竟然还供不应求 | 足迹

“蔡家崖”专列带你去吃啦叨叨,“小延安”如何成为红色旅游“爆款”? |足迹

这个“与世隔绝”的古老神秘民族,就这样“一步跨千年” | 足迹

从原始社会直接走来的他们,把一切最好的都给了孩子 | 足迹

这个巨坑有32个故宫大!当年曾被印上人民币,如今……|足迹

这个地方名叫海子,比海子的诗还要美…… | 足迹

假期过半,再不来这里看看就等八月吧 | 足迹

你知道“西海固”吧,有没有想过去那里看山花?| 足迹

这个作家柳青曾经住了14年的村庄,如今正在“二次创业” | 足迹

那个传奇的大陈岛,如今成了大黄鱼“咕咕”叫的网红打卡地 | 足迹

车厘子吃到饱,出门就逛免税店,郑州+卢森堡,这条空中丝路有多牛? | 足迹

从90分钟到3分钟,他们如何与地震波赛跑?| 足迹

如果没有它,珠三角会多出50座大型火电厂 | 足迹

主创人员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高岩

审稿:王磊

记者:谭朕

新媒体编辑:齐逸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