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剧评 |《2020 我们的扶贫故事》:启迪世界的中国经验

央视剧评 CCTV电视剧 2020-09-2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3139r5y46y  

《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总宣传片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于湘西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及“精准扶贫”理念,随着该政策在全国的实施,相关题材影视作品也陆续出现,这些作品中不乏《十八洞村》、《苦乐村官》、《索玛花开》等优秀剧情类作品,但相关题材的纪录片,大多却是地方政府制作的短片,缺乏全国性的传播效应,对实际的政策宣传效果也相对有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毕竟,精准扶贫政策和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本身就具有纪录片的创作优势。



终于,在2020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纪录片《2020 我们的扶贫故事》对观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美学价值

主体性凸显的话语表述







长期以来,精准扶贫题材纪录片大多存在“重干部轻群众”的创作倾向,即主要宣传扶贫干部的工作政绩,缺乏对贫困群众的深度刻画。


而实际扶贫工作则讲究“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的施政理念,即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勇气和信心,扶持知识、技术和观念,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2020 我们的扶贫故事》让“志智双扶”成为了影片的主题。其多集均采用“直接电影”的拍摄手法,只对关键信息作简要的字幕说明,摒弃采访和解说,摄影机以静观的态度作默察式记录,不影响事件过程,也不干涉被摄对象。



这种创作理念,改变了以往由编导代言被摄对象、设计解说词的传统模式,使被摄对象的主体性浮现出来,成为生活和影片的主人。从厚重隐忍的茶农杨直东(《茶林故事》),心中有把小算盘的刘培启(《洪湖水岸》),到乐观开朗的嘎玛平措(《雪中的莲花》),一个个性格鲜明、内心丰富的个体,展现了在摆脱贫困的奋进道路上,群众自身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嘠玛平措、加那夫妇


另一方面,在直接电影创作中,编导在文本结构、机位和剪辑点等方面,仍然会存在主观倾向的,编导尤其容易受自身立场的影响,而对不同拍摄对象选择不对等的拍摄角度、景别和光位,甚至通过对素材的操纵,来达成怀斯曼式直接电影的戏剧性追求和意识形态建构。


而本片编导则尽量规避了上述问题,采取客观、不带偏见的机位进行拍摄,从解说和采访中节省出来的叙事时间,被用于对事件进程的丰富刻画,完整的事件脉络使人看到致富过程中,干部与群众的戳力同心。在中国纪录片学界开始反思直接电影的今天,影片迈出了实践探索方面可喜的一步,也在栏目纪录片的规定长度内,实现了对脱贫攻艰原生态生活的深度记录。








社会价值

基层治理成果的视觉档案







影片中的扶贫干部们,不再是以往多数同类题材中那种抽象化、符号化的超凡高大全形象。这些干部事无巨细,时常要考虑到细枝末节,如广东援藏工作队墨脱县工作组的干部们,不仅要在山体滑坡的险道中组织异地扶贫搬迁,更肩负起护送上学孩子返乡和青春叛逆期孩子思想工作的重担(《云中的莲花》)。


工人在巴隆悬崖路抢修道路


他们并非十项全能,如被派到山西阳泉市虎峪村担任第一支书的政务服务干部谈永刚,为了节约村民的资金,用私家车帮百姓运鸡,没想到天气炎热,有好几只鸡被闷死了(《山路弯弯》)。


山西省阳泉市虎峪村扶贫干部谈永刚


在艰巨的工作压力中,有人也会产生动摇,如滨湖办事处副主任王巍以兄弟情、杯中酒挽留递交辞呈的洪湖文泉村支书王云连的场景(《洪湖水岸》)……这些鲜活的场景,既铭刻了扶贫工作的艰辛,又给人带来温暖的观影体验,更让我们体会到每一位扶贫干部的平凡与不凡。


王云连驾着快艇沿着湖面挨家进行安全通知


多集影片都拍到了基层干部开展脱贫工作会议的现场内容,这些会议中不乏面红耳赤,唇枪舌战的争论,但是任何重大方向的决定,都建立在党委集体讨论和民主决议上。扶贫干部不说大话,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后,基层治理的新面貌。干部们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处境的贫困群众,采用差异化的沟通策略循循善导,这些方略,是中国基层治理工作成果的视觉档案文本;这些故事,不是扶贫政绩成果展,而是后续施政者在贯彻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时的优秀学习案例。








经济价值

拔掉“穷根”的中国担当与中国经验







《2020 我们的扶贫故事》彰显了纪录片编导恪守中立客观的创作态度,而这份真实正是纪录影片的魅力与信度所在。影片是对上世纪90年代央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宝贵传统的继往开来,带着敢于直面基层社会困难的勇气,为那些质疑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外势力亮出了声画并茂的证据。



当然,面对国际传播,它更重要的功能不是消除误解,而是提供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影片记录了一批因不同原因致贫,又因不同扶贫举措实现脱贫的典型性案例,这是中国的担当,更是中国乐意与世界各国分享的成功经验。



过去10年,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奉献巨大。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说过:“中国的发展已经让数亿人口远离了贫困,而且中国正致力于在2020年彻底消除国内的极端贫困。这是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最大的贡献”。



影片中,从青藏高原到洪湖水岸的中国广袤大地上,各种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扶贫事迹,为上述这段话提供了图文并貌的注脚。在扶贫故事的背后,影片更为世界展示出中国道路中的关键性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和工作导向。


面对贫困群众,峡谷再深,深不过我们的情感,高原再高,高不过我们的步伐。






(评论员:司达)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


主编 | 杨 珺

责编 |杨 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