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在公办学校语文课上,做了十年国际学校眼里最重要的事情

2016-03-18 闻琛 外滩教育


看点  批判性思维是国际学校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有专家认为,发展批判性思维还是要靠母语,这主要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早在十年前,上海就已经有一位语文老师开展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验。他就是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任教于上师大附中的余党绪老师。多年来,他潜心探索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思辨性阅读与“基于公民表达的写作教学”,坚持为学生提供与其心智发展相匹配的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质疑文本,独立思考。



作者| 闻琛 编辑| 盛慧天


前不久,外滩君就“批判性思维”的议题对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作了一次专访(点击收看),请他聊了聊何为“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训练“批判性思维”。谢教授在文末说:中国现在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外语教学界最普遍关注批判性思维的,但其实发展批判性思维还是要靠母语,主要是语文老师的责任。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上海就已经有一位语文老师开展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验。这位老师就是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任教于上师大附中的余党绪老师。


多年来,他潜心探索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思辨性阅读与“基于公民表达的写作教学”,坚持为学生提供与其心智发展相匹配的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质疑文本、独立思考。


“前两年提‘批判性思维’,很多人都不了解,一看到‘批判’两字就以为你是挑刺的,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批判性思维是一整套理性质询的方式,可以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保持警醒,而不是简单地人云亦云。它不仅强调质疑,更强调合理的求证和审慎的断言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往往也是理性、开放、包容的人。在余老师看来,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理应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但同时他们又处于价值观成形的关键时期,因此也需要适当的引导。


1

读《水浒》,辨英雄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苦口婆心”的老师常常会一讲就停不下来,恨不得在课堂上倾其所有。对此学生却并不领情,他们抱怨上课没劲,常常昏昏欲睡。所以余老师主张:作品能够说话的地方,老师就不要说话


比如在讲《水浒传》时,好多学生会说:李逵真是太好玩儿了。虽然从文学的角度讲,精神上天真烂漫的李逵确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在余老师看来,《水浒传》宣扬的是有仇必报,有仇加倍报,如果学生们将李逵视作英雄,那就糟了。


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论断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选择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我们平时都说要做有尊严的人、有理性的人、有智慧的人、独立自主的人,那么你看李逵具备这些素质吗?他有智慧吗?有理性吗?没有,他太莽撞了。他有尊严吗?也没有,他在宋江面前就像一条哈巴狗。他也没有教养,在和宋江、戴宗吃鱼那一段里简直就是一个土匪。


为了加深学生理解,他还鼓励学生去看《悲惨世界》,之后便是细致的文本分析:李逵在家乡惹事,把人给打死了,之后就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社会上,想报复社会、推翻政府。


冉阿让呢?因为外甥快饿死了才偷了一块面包,结果就被判了四年刑,后来又因为几次逃狱而坐了十九年牢。照理说,像他这样的人应该对社会充满怨恨,但冉阿让很宽容,他可以放弃恩怨。


两相比较,两人的精神境界高下立判。在阅读、比较、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受到了冲击,并获得了多元的视野,对作品的理解自然也就加深了。


2

原来《鲁滨逊漂流记》还可以这样读!



余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在余老师看来,识记性的东西用处不大,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所以他的经典阅读课基本都是主题型引导,通过宽恕、复仇、爱情、命运、冒险和流浪、功名和道义等这些亘古千年的文学母题来展开。


在讲授经典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时,余老师就分了三个层次来指导阅读:


首先,是与电影版作比较。在电影中,鲁滨逊和他的哥们儿同时爱上了一个女的,两个人争风吃醋格斗,鲁滨逊把对方给挑死了,最后因为走投无路才流浪到荒岛上去。


学生意识到这与小说中的情节不同,小说中的鲁滨逊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家伙,他明明可以在家里过安生日子,却忍不住脚板痒,必须得出去。第一次出去就碰到了风暴,吓个半死,发誓再也不去了,但是第二次又痒了。


于是他就启发学生比较一下。学生说:哦,鲁滨逊去荒岛,在电影里是被动的,但在小说里是主动的,小说更深刻,因为人其实都有一种走出去的愿望,安分不过是碍于现实,不得不安分。


之后,他又引导学生去咀嚼细节。比如,流浪和冒险是人的一种浪漫天性,但冒险与生存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人如果没有理性和知识的力量,就没有办法生存。小说中,鲁滨逊的船搁浅在荒岛上,用13天的时间把船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了岛上。


这时余老师就开始启用知识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鲁滨逊会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些东西都搬到岛上去?先是面包和酒,可以保证他短期内不饿死;然后是工具,有了再生产的工具,所以他才能在岛上待28年;枪和火药让他的安全有了保障。


此外他还搬了狗、鹦鹉和书,这样精神上不至于太孤独。从温饱到安全,从精神到尊严,最后还收了一个奴隶“星期五”,自我认同、与人交往的需求也解决了,至此,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分析到这里,余老师又带领学生们跳出文学和文化的视域,进入到社会理论层面:鲁滨逊没有这些东西不能生存,而这些东西又都是从人类社会带过来的,一把锄头、一颗种子都是人类几千年来文明的成果。他把人类文明的成果带到了荒岛上,就充分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


那么这有没有理论依据?有,马克思有一段话:人离开人没法生存,但是有一种例外,就是已经内在具有人类文明的人是可以生存的。这么一来,很抽象的论断学生也能听得进去了。


3

谦谦君子固然好,现代公民更可贵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余老师认为经典与时文不可偏废,应保持不同类型文章数量的均衡。他曾经编著过一套四卷本的“中学生思辨读本”,其中就包括古典诗歌、现代杂文、经典名著和当代时文。在他看来,把学生培养成有人文修养的谦谦君子固然不错,但我们所处的时代更需要有独立见解的现代公民。


为此,余老师和他的同事开创性地指导学生开展了“万字时文”的阅读活动。不同于“心灵鸡汤”式的美文,“万字时文”篇幅长,容量大,多大开大阖,视野宽广,就事论事,结构严密。


这种“极限式”的阅读训练非常有助于学生汲取新理念、拓宽文学视野、提升思维品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之后,为了更充分地利用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阅读材料,余老师又要求学生撰写5000字的时文综述,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在写作训练中,余老师也不会只抛出一个空洞的概念,而会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比如“助人为乐”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他会将其落实到“要不要扶老人”这种具体场景中,然后启发学生:扶还是不扶?当然要扶。扶是人的本性,怎么扶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此条分缕析、层层递进之下,学生自然有话可讲、有理可辨了。




余老师支招 Tips


读什么



阅读可以分为书阅读与文阅读。有些书的确比较适合培养孩子的理性思辨力、质疑判别力和逻辑推断力,如文学类的《鲁滨逊漂流记》《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红与黑》《罪与罚》《复活》《歌德谈话录》,哲学类的《苏菲的世界》《织梦人》,历史类的《万历十五年》等。文阅读中,比较适合的是学术随笔、杂文、历史随笔、文化思考类的文章。


怎么读



  • 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家长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引导孩子思考与回答,训练思维与表达;


  • 要理顺情节的前因后果,因为经典作品中的情节设置都有深厚的文化的考量、人性的考量、性格的考虑和逻辑的考虑;


  • 比较,比较是古老而不朽的学习方法,能促进思维的清晰度、关联度的进化。比如苏格拉底的选择死亡与司马迁的选择苟活,比一比,能看出很多问题;


  • 将作品的理解与对作家的理解结合起来,作家的创作与其人生经验、生命体验相关,寻找这其中的关系对于培养孩子理解社会、文化和人心,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孩子先读名著,再读作家传记。


在阅读中培养思维



  • 不要贪多求全,要精读几本感兴趣的书,做一些研究,动笔写点东西;


  • 要学会停下来。真正的思考肯定是有停滞的,有不满足感,有遗憾感,有饥饿感,不顺畅。


  • 要经常问:这样写这样说,有根据吗?


  • 还要问:有没有其他可能?这样写是不是最好?



✦  点 击 下 方 标 题 阅 读  ✦


1、你不一定知道这个在国际学校说得最多的词!

2、美国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上有什么弱点

3、学习挑战“正确”答案,美国小学如何从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4、人生不能输在思维方式上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思辨阅读课【上篇】

5、人生不能输在思维方式上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思辨阅读课【下篇】


活动预告


外滩教育阅读群第①讲
怎样阅读才能培养思考力


主讲人:语文特级教师 余党绪
时间:3月22日晚上八点
参与方式:扫码群主微信,即可入群,参加在线活动



点击关键字阅读外滩教育2000+篇优质文章



探校录少年书房家长课数学思想

学英语大考场美高党|国际课程

小留学生日记批判性思维

钢琴课|酷老师写作课牛娃录排行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