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支打坐法(收藏)

岐伯有道 2020-09-18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96种之多,其中当然包括几种卧睡的姿势与方法。佛门中的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宋以后的儒家--理学家们,由于大程夫子--程颢(明道),变更佛、道两家修炼静坐的心法,因袭禅宗大师修习禅定的工夫,著作《定性书》一文,主张在"静"中涵养性理的端倪开始。从此儒门也主张静坐。但是他们所取的静坐姿势,便是平常的正襟危坐,所谓端容正坐便是。至于道家,有时即用佛家的七支坐法与卧姿,有时又穿插许多不同的形态,配合生理的需要与炼气修脉的作用。大体说来,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态,并不外于此法。


打坐的姿势,在佛教来讲是指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支」者可以讲做支撑点,也可以讲做重点。支撑点是什么?是支撑重量的中心,就像跷跷板一样,中间有一个支点支撑两边重量,那两边跷来跷去就很容易。这七个重要的架构、部位搞对的话,打坐起来就会非常顺利,所以也可以讲七个重点,这七个重点对你打坐都影响很大。示意图如下:


第一支:足支——双足跏趺(双盘足)


将双腿分别盘在另一条腿上。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也有人称降魔坐);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也有人称吉祥坐)。如果不能双盘,也可用单盘、散盘等其他坐姿。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有师传承的,请依照自己善知识的教学为准。


坐姿说明:这里的要点是「坐」,虽然站起身来精神会好些,但容易散乱,或者躺卧下来比较容易静下来,但是却容易昏沉。因此坐下来,是为了平衡「明晰」与「平静」两个部分。


金刚坐:右脚在上的姿势会逼着你产生金刚怒目的威力,故称金刚坐。其实是跟右肾有关系。我们身体有两个肾脏──左肾脏、右命门,人只用一个肾脏也可以活命,用金刚坐会刺激到右肾,肾脏腺素分泌会比较旺盛,此跟情绪及身体生化控制很有关系,人的意志力会比较坚强,所以叫做金刚坐。以上两种不同的坐法,若你用的姿势不一样,当然功用就不一样,老参们注意听,新同学没关系,只要学一样就好了。


左脚放在上面盘起来时,初学者尽量放靠近大腿近鼠蹊部位,且脚踝正面解溪穴处不能悬空,为什么?因为解溪穴悬空久的话会疼痛,初学的话无气感,当然这里会痛,痛得好像脚弯处要分家一样,能熬过30、40分钟就不会痛,所以要避免不痛,就不要让它悬空,把脚板靠大腿里面一点,这就是简单的如意坐。


如果是老参的话就要把左脚板放出来外面一点,那味道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双盘,也就是标准的跏趺坐。左脚放好后,再把右腿盘起来,这双脚能盘得很紧,力道就很强,逼得足叁阴脉会发动气机,足叁阴脉都走内脏-脾、肾、肝这叁个脉。足叁阳脉是膀胱、胃、胆等叁,气是由头走入脚端的。


你也许会说:我已经是很痛了,怎么能够再摆往外摆出来一点呢?在坐的有很多是高级班的老同学,用那一个姿势摆什么样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要去体会一下。简单讲:如意坐是左脚在上,把正定手印摆出来,如果那一天觉得这个姿势不好,没关系,换个脚,右脚在上就是金刚坐。金刚坐一盘,右腿在用力,间接的气就被逼到右肾,右肾为什么叫金刚?哦!原来金刚坐是会刺激右肾脏气源。刚开始学的人,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右肾会比较早通,这就是金刚坐的好处。


气的起源有叁个部位:一是丹田,二是肾脏,叁是会阴穴(前阴跟后阴的中间点)。有的人气要通会阴时,啪的一声就通过去了,若通后从那一点起就会连结丹田、连结两肾脏,也会走冲脉,甚至也会走中脉。


上面述说得道理要懂呀!为什么要把它分成如意、金刚坐,它里面都有不同的涵义,没有正统体会的话,只会说右脚在上,左脚在上,但不知其真实义。


跏趺坐:一般都是如意坐再把外面的右脚抬上来,脚尽量往内摆,能够紧密最好,尽量不要有空隙。有的师父要求很严格,两脚膝盖盘后的宽度不能够超出你的肩膀宽度,出家师父都是这么磨练学人的。当然我们也不必这么要求,如果你这样做不到,就换一个看看,金刚坐后再把左脚抬起来。这两个脚一上一下不同的坐法,会影响左肾、右肾的气感,自己去体会有无气感的不同。

刚开始学的人脚很硬很痛,那是代表老化。所以要多用功,多磨练!先用单盘再改用双盘,痛时用心法去观你身体会觉痛的是谁,被你观的会痛的又是谁,那你才知道我们有两个心,两个心是修行最起码的境界。你本有八个心,现在只会两个心没关系,往后会加以体会的。


刚开始可以用单盘,左右脚轮换,去体会那个痛,看电视、聊天时都要学盘腿,从10、20、30 分钟一直加,到了两个月后就慢慢可以双盘了。


补充说明:

什么样才是盘脚坐好了呢?我们自己摸一摸,屁股后面两个骨头(男女都一样),要把它翘出一点,摆好,就端正了。不要贪图舒服,悠哉游哉,弯起来,那就不行啦!如果你有气的话,跏趺坐下盘气较旺,若用单盘气会往上盘走。所以双盘能够慢慢熬30、60、100、120分钟的话,以后基础够了,学什么都比较快。

 

单足跏趺坐(单盘):是指将一脚弯曲,放在另一脚大腿上即可,双脚上下交迭。

·散盘:双脚向下交叉,置于大腿下方。

 

·缅甸坐:双脚平置于坐垫之上,不交叉,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脚平行,如此能保持身体平衡。 

·跪坐:双腿长跪,臀部坐在脚掌上,上身挺直,双手置于膝上。跪坐适合用于餐后,可帮助消化。


第二支:手支——手持定印

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正定手印,或男性),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定心手印,或女性),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也有人认为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若有师传的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在一般的禅修之间,都是结三昧印为手印,「三」梵语就是正,「昧」是定,正定手印,要能入正定都是从手印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结的三昧印就是正定手印。佛殿里面看正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就是结这个手印。


藏文的定称为「酿夏」,意思是平等(平衡)而安住,因此定印也可以是将两手平等的安放在两膝盖之上,而不是一高一低,这样的手势被称为触地印。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第三支:腰脊支——身直

身直也就是脊椎要直。为什么身体要直呢?因为身体当中有脉,脉中有气,气的流动影响我们的心。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身体顺直,脉就直,脉直了气就通顺,气通顺了,心就自然容易安住。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第四支:肩胛支——两肩平衡与放开

两肩不要内缩或沉肩躬背,应自然舒张,但不要挺胸。第3、4支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这两支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第五支:头颈支——微收下颚与自然呼吸

虽然脊椎要直,但是颈部自然有些向前弯,因此下颚自然会微收。自然呼吸意思是不紧不松,不疾不徐,自然呼吸就好。


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第六支:舌支——舌顶上颚

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这样做可帮助减少口水产生,总是吞口水有可能会产生妄念而影响心的平静。


上颚在哪里?不是上面牙齿的根根,上面牙齿根根靠里面去一点。学过针灸的知道那里有个穴道,可以针扎进去,这个上面盖盖里头有个坑,舌头常常这样轻抵上颚。

 

第七支:目支——眼睛直视前方

「外道梵天向上看」,意思是有些宗教相信创造万物的天神在天上,因此眼睛向上看而让天神欢喜。「二乘行者向下看」,意思是声闻与缘觉的修行者为了自利自修,为了不让眼睛看到外在的诱惑而影响修持,因此眼观下方。


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下座注意事项:下座前,最好做以下动作以保护身体:

1.身体前后左右轻动。

2.将双手搓热,搓揉脸部、按住眼睛,将热气传到眼睛;然后再轻轻放松的按摩全身,头、肩、手、胸、背、腰、脚,按摩至全身微微发热,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




七支坐法注意事项:

(1)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凡在打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2)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吃过饭就打坐妨碍消化;肚子饿时打坐也分散心神。

(3)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室内光线适中,太暗容易昏沉,太强容易紧张。

(4)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即使热天打坐,也不宜使膝盖裸露。

(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7)初学打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8)打坐时不要携带电子通讯设备(如手机、小灵通、传呼机等),或关掉电源,初学者不要在有磁场干扰或嘈杂声响的地方打坐。

(9)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叉,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

 

采用下面几个方法刻苦训练,一般人均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双跏趺。


  a.在看书、看电视、休息时尽可能盘腿而坐。

  b.多练习跨鹤坐(臀压在双脚上而跪)。在跨鹤坐的基础上做如下练习:保持臀压住双脚,上身向后倒平(一开始可用被子垫成斜面,逐渐放平),尽量维持时间。

  c.双腿并拢伸直,脊椎从颈椎、胸椎至腰椎逐节前弯,双手摸地,再用手抓脚后跟腱,渐至头面贴腿。如此反复多次。

  d.作正弓箭步,放松下沉。脚不挪位,身转180度换方向再放松下沉。反复交换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渐变大。至最大限度时,后一只脚后跟拔起,脚尖着地,再尽力下沉,反复若干次,收势。

  e.双脚尖分左右成一直线(重心不稳者,可稍留一角度,还不稳者,可扶树等),开步过肩宽,双膝尽力外摆,放松慢慢下沉,多次练习。待腿力增强,步子逐渐加大。

  f.双脚踝关节向外突出,用脚掌外沿着力。刚开始练习,应循序渐进并作好防护,以免韧带拉伤。待踝关节部的力量增强,可练习走路。常作此练习,踝关节不易被扭伤。


作上述练习一段时间后,腿、跨、膝、踝的韧带拉伸,弹性增强,跨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双跏趺自然便成


肥儿茶-健脾消食化积-成人小儿都适用

健脾强肾壮骨话补钙 - 后爱傲骨无双

美丽腰约-健康减肥不复胖,斩将追魂全在腰

脂肪瘤/结节患者的福音

市面上唯一一款食品级气血双补的调理品

专门调理脾肾湿寒的食品级药食同源调理品

让您远离湿寒体质 - 后爱排湿汤

哪里能买到正品佐丹力159素食全餐?

艾灸-磁疗艾灸贴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寒

打通中脉是众生脱离苦海的捷径

千古秘传续命术:神仙栽接法(收藏)

[丹法]丹道周天与气功周天

《九阳真经》全文

《九阴真经》全文

床上八段锦,睡觉前做一做,精力旺盛,百病不生!

你往往不是胖只是肿! 教你摆脱虚胖快练八段锦

八段锦,竟能如此萌!

内八段锦:躺着就能练的道家养生功

神秘的道家"隐仙派"(附功法)

站桩:养生第一大功法

道德是自然界的运化能量(此文胜读十年书)

中医人的道德与信仰

熊春锦:道德是医学的灵魂

《道德经》与《黄帝内经》是练功者的宝典

解读《道德经》“道”的涵义

丹道修炼百问(一篇文章搞清什么是丹法)

一位道友的真实修真之路

最全修道入门,老道长万字长文告诉你!

道家打坐修炼十二步秘法(收藏)

《西游记》暗藏的道家修炼的玄机,绝大部分人不知道

明心见性与性光的秘密!公开道家密传的修炼之法

一位道门弟子修行练功的故事

关于道家修行的目的

深山修道三百年,揭秘特异功能本质

道家的长寿秘密与丹法修炼秘图

丹法:金丹大道修炼之全功

修道必成十八秘法

李谨伯修道九窍及开窍方法

道家修炼密法(非常难得)

真传丹法小周天

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如何辨别丹道周天与气功周天?

为什么打通小周天不生病!

打通小周天,百病皆不侵!

道家的长寿秘密与丹法修炼秘图

积精累气乃丹法有成之关键

丹法炼精诀要

丹法:金丹大道修炼之全功

解密丹法修真仙学天机

我几十年的修道经验(极其珍贵)

道家秘传圆光术(收藏)

性光的修炼方法(收藏)

辟谷之术(收藏)

神秘的胎息养生法(收藏)

《易筋经》全文及讲解 - 道教导引之术

象数疗法与周易 八卦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综述

《易经》全文翻译解读

刘力红:易经里的中医!

走近中医,才明白人这辈子到底该何去何从才是安好!

性命双修,从身体到心灵的养生之道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