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的奥秘探讨生命哲学|以丹道、禅和密宗为主
前 言
太虚大师在《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一文中说:“禅乃中国通用之名,是禅那的简称,或云定,或云禅定,印度多叫做瑜伽。这里所说的禅,不一定指禅宗,禅宗当然也在内;今讲之禅是指戒、定、慧之定的,所以比禅宗之禅的意义来得宽广。禅那,即静虑之意。”
该文首先根据安世高译的《安般守意经》说“安般禅”,说:“专明禅定,成为汉、魏、晋初习禅定之禅法。此经明数息修禅法。亦摄其余种种襌法,但最重的在调息。(守意即摄心)”。《安般守意经》是最早讲禅法最为完整的禅法,它可摄其余种种禅法,其禅法之重点,在以数息法为主。今从起源说起:
安般,全称anapana安那般那,即指出入息念。梵语ana (安那)即入息(吸气),apana (般那)即出息(呼气)。本经是借数息观(默数出入息,令心随息而定)修襌,以之收敛身心。
如要以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修禅的精神与意义,则为禅,梵语dhyana者,静虑,乃借呼吸及内心的观照等方法,以开发内在之无限智慧、潜能与功德,可以控制情绪,升华欲望,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它又可以帮助超越自我的拘限,心灵的自在与解脱。但根据宗密的《禅源诸设集都序》,分禅为:凡夫禅、外道禅、小乘禅、大乘禅、出世上上禅等等。而禅宗之最终目的在“明心见性”。
丹道的生命哲学——从身心奥秘中探讨性命
丹道属道家之核心
道教起源于道家,以老庄为根源,而成立的。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与我们的身体本为一体,是“天人合一”的。人在天地之中,犹如鱼在水中,本为一体。人自为胞胎处母体中,即与母体为一,本属先天。逮至脐带一经剪断,呱呱落地,脱离母体,而独立成人,即属后天。后天则属人为在作用,与大自然渐相乖离,身体受天地阴阳之交相贼,历经岁月六淫(风、寒、湿、暑、燥、热)侵其外,七情、六欲攻其内,则精气体力日就衰竭,则老病死必不能免。
至于道教修练,先通本身体内之气“小宇宙”,进而与外在的大自然——大宇宙,结合为一体,即是所谓“天人合一之境界。其 “小周天”:即是借运转河车,以打通任督二脉(前任、后督),使经络初步能畅通无阻。所谓“大周天”:则是使全身之气畅通无阻。「窃天地之机」、「夺造化」者,由天人合一,而能夺取宇宙间源源不断无限的能源。“如是乃能使人与宇宙合而为一,庄子所谓“独与天地往来”即是此意。可以得道,可以长生,甚至不死不生之目的。
因此道教的修练,是借后天的修练,以开发先天的本能。达到与大自然的母体结合为一。故借吾人的身体为鼎炉,鼎炉者,本是烹饪、煮药的工具。今借以喻吾人的身体作为修道的器具,如所谓采小药、大药等,小药为小周天、大药为大周天。换言之,即在借着这鼎炉(身心)煮药,以开发内在的潜能(包括生命力、潜力、心力、心灵等),即在自身,不假外求。盖以我们身心本具有无穷之能源与宝藏正如金矿、油矿。若不知开采、挖掘,则不异任令废弃于无用之物,甚或恒加摧残,何等可惜!
故所谓道之奥妙,不待外求,即具备在此身中。道家内丹学修炼,不出精、气、神三宝。有所谓修命功与修性功。性,指元神;命,指炁(气)。命功,以生理(包括精、气)为主,故注重元精(先天的精)与元气(先天的气)。性功,以心理、精神为主,故注重元神。犹如电视及网络,有天线、地线,及可与全球网络、电路联机相通。
《庄子▪大宗师》记载修道的过程:从外天下(先将天下置之度外,超乎世外)——外物(次将近身之事物之忘掉)——外生(忘掉生命)——朝彻(通彻清明)——见独(见到独立混成之大道,独立物表,超然无待)——无古今(超越时空)——不死不生(超越生死)。
庄子所谓真正成道的人,或贤人(天人合一的人)、真人(真正悟道的人)、神人(超越凡人而不可测的人)、圣人(人格达于最高的人,最为圆熟的人)、至人(至于绝顶的人,亦即人上人)等不一而足。
故其丹道大药并非专对吃五谷杂粮而生的病而言。元神(先天的神)化为真意主宰采药,以调和身、心。以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身体的奥秘与能源之开发
丹道家注重元精、元气、元神。《拳法精气篇》:“拳家三宝,精气神存亡之机,生命之本。”又云:“内有所本,外自然强;内失所恃,徒具外壮。”太极拳既称为内家拳,自不外于内丹之学。而斯三者,皆藏于后天精气神之中,为常人所不知。必借虚静、涵养、温胞、烹炼乃能发动真机。令后天杂染不纯的凡精、凡气、凡神(属后天),净化、升华成先天纯净的元精、元气、元神,就是属修道。
刘一明《修真辨难》:“炼先天之精,而交感之精(后天之精)自不泄漏;炼先天之气,而呼吸之气(后天之气)自然调和;炼先天之神,而思虑之神(后天之神)自然静定。”即是其升华后天之精气神,为先天的精气神之原理。其中分“小周天”与“大周天”的过程:
气、血与修道的关系
中医讲气、血,“血”与“气”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毋。”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血相依,“气血癖阻,病由之生;气血通则病自愈”。从切脉看病,是从脉博的跳动所谓脉象,即可测出人的病征。即是从切脉的知道人体气血周流的状态是否中常。而且情緖也与气血有关,如:医书上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结滞不舒畅)。”
至于气,无论从形而下的气,以至形而上的气。在医学、哲学等,都是很重要的。表面言之,气只是有形呼吸的气(形而上的)。实则,也可与无形的(形而上的)气,生理、心理、精神,包括人格、修养、修练等,无一不与气有关连。今修道与禅谈“心息相依”者,息即指,出入之呼吸;心,指心念。倘若“息调则心调,心调则息调。”则为“心息相依”。
据《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初入禅调息法中,息有四种相:即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风相,是鼻息出入有声;喘相,是出入结滞不通;气相,是出入不细。而息相,是不声、不结、不麁,出入绵绵,若存若亡。其心神,是神态安隐,情抱悦豫。如坐时有风、喘、气三相,是名不调。难以入定。若能细其心,令息微微然。则为息调,其心易定。总之,修襌或修道,气息(常人叫呼吸,而能善用呼吸的才叫吐纳)与心念(包括意念、心理、情緖等)是有关密切关连的。
就“气”而言,它有几种作用:
(1)、推动的作用:气可以推动血运转各脏腑与经络,遍于全身。
(2)、温胞作用:血以气的推动、运转,则在涵胞、滋养中,产生温度。
(3)、防御作用:气有宗气、正气,可防外邪,如六淫(风、热、淫、火、燥、寒)之气。
(4)、固摄作用:气可收摄、凝聚,以固摄血不外溢,且帮助推动有力。
(5)、升华气化作用:如炉借火沸腾出蒸气,就是升华之作用。道教炼精化气,或是借此作用。
以上前三种系属医理,修道建立在医理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故曰:“百病生于气”。气之作用大矣哉!
气之与血之间:血,犹如火车;血管,犹轨道;气,犹如电气、煤气、蒸气等;而心、意念,犹如火车的司机。换言之,由人(意念)借着电力(行气)操作火车(血)在轨道(血管)上走(行血)。
气,它应是一种能量、磁场、热能,是介乎精神(意念)与物质(血)之间的媒介。中国人讲气,气与吾人之关系,从身体、生命,以至修道,外而至于宇宙、人生都是着密不可分的。所谓人活着一口气,殆有深意存焉。盖仗着这口气(呼吸),关乎生理、心理、精神,即可以掌握身体、生命,以至生死。生命的哲学从此入手,可以揭开宇宙之无限奥秘与宝藏。
所不同者,丹道,注重“性命双修”。性,指(心)神;命,指(元)气。禅,相对而言,较着重在修心的「性功」,所谓「以心传心」、是也。丹道,较偏重“精气神”同修,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而禅在“明心见性”、“见自本来面目”。
丹道在长生久视,以至成道。在修禅定或静坐时,炼己、调息、调心是不可少的,而往往心调则息调,息调则心调,二者之关系密切。调息时、风、喘、气、息四种现象,而以“心息相依”为息调之相。其中,有关身、心、灵三种层次,亦可说生命哲学的精髓所在。修道过程,盖不外于此。
修道的过程
修道,就是要将借后天凡精(淫欲、体液)、凡气(口鼻呼吸之气)、凡神(思虑之神),修先天之元精(身中净化之液-----如纯净的油)、元气(先天元阳之气-----如电气)、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乃一念不生,清净虚灵之念-----如优良的驾驶)。而此元精、元气、元神,都藏于后天凡精、凡气、凡神之中,未修道者不自知,经过静极恍惚虚灵之际,真机才会发动。
刘一明《修真辨难》说:“炼先天之精,而交感之精自不泄漏;炼先天之气,而呼吸之气自然调和;炼先天之神,而思虑之神自然静定。”简言之,借着后天来开发先天。而先天本潜藏在后天之中,如开矿般,不经发掘不会出来。而宇宙、人身的奥秘,正在吾人身心之中,必经开采始能发现。
“小周天”工夫:从修心炼己开始,下一阶段借“炼精化气”以运转先天纯阳丹炁,亦即丹书所谓“百日筑基”工夫。有所谓“九层炼丹”之法。分几个步骤如下:
“炼已”:即是“炼心”锻炼元神、明心见性。注意观心——玄关。呼吸由粗至细,就有“风相”(呼吸有声)、“喘相”(呼吸不顺)、“气相”(呼吸不细),至于“息相”——“心息相依”。如是杂念不生,心不散乱,乃至悟道开悟。此即「修性」工夫也。
“调药”。久而久之,依 “取坎填离”之理,精气满足,于是可以“产小药”,或沿中黄正脉,或打通“小周天”,实现采药。此乃“炼精化气”之验,其理如下:
以吾人身体作鼎炉:肾脏系统,属坎卦属水;大脑系统,属离卦属火火。“丹田”,即是产药炼药之处所。今以观照丹田,即是于炉下生火。火不能太强,或太弱;太强则焦燥,太弱则温不滚。而丹田为生气之原,今观照丹田时,不能不着意(鼎火焦爆),亦不能太着意(鼎火微弱)。太极拳所谓“有则执着,无则落空」”之意,与之异曲同工。
当静其心,宁其神。《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盖借精神集中于丹田,即是以真意温胞涵养之,如龙养珠,如鸡孵卵。如是以意之火,渐渐温养鼎炉,久而久之,功夫火候一到,炉中之水自能由温和而滚沸,而气自蒸腾而鼎沸。此即由火(神火)烹炼,令鼎(丹田)内之水(精)煮沸,成“气化”、“升华”之法,是水火既济之效验。即所谓“炼精化气”者,乃由下而上返还,乃至“炼形化气”,升华、净化自我,为初步功夫也。
总之,修道之要,不外借后天之精、气、神,以返回先天之自然(元精、元气、元神),妙契道旨。《老子》所谓:“反者道之动。”回归先天,则后天之身、心、灵,自然由“变化体质”(形体),以至“变化气质”(心灵)。
所谓“顺则生人,逆则成仙”者。所谓“顺”者,顺常人生理之自然,则其精可以生儿育女。反之,“炼精化气”,乃将五谷之精华及生儿育女之浊精(凡精),借由气(元气)之运转、提升,而将人之身、心、灵不断净化。此是“逆则成仙”之初步。
“产药”之现象:据《金丹四百字》:“泥丸风生……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寂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立正酣,精神如夫妻之欢合,魂魄于子母之留恋,此乃真境界,非譬喻也。”
至于开关启窍时,至要者尤在“阴蹻”(又名生死户、死生根、复命关等)一脉。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蹻一脉…….上通泥丸,下通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关敷,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果能凝神入于气穴。则天门与地户接通,内外呼吸相合,息息归根矣。然就医家言,则不知有此一穴。自然无从开发此中奥秘了。
“大周天”功夫。
“炼精化气”是“小周天”,走任督二脉,以子午流转为主。其次,则走奇经八脉,以全身为主,是“大周天”。“大周天”时,天门接天气,地户接地气。更有所谓“三关修炼”说“:“初关辣精化气……中关炼气化神……上关炼神还虚。”此即所谓“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至于“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小周天”注重在从炼精而化气,至于“大周天”,则注重在从气到神,神又影响到精。成为互相循环,交互为用的关系。如:“神全则气旺,气旺则精足。”“神凝气聚,气聚精生。”“妄心死则神活。”“澄其心,则神自清。”“神得气有养,气得神有归。”“以神驭气,以气养神。”总之,不外精、气、神的相结合、互动,是气化、升华、圆满心灵的过程。
“炼神还虚”功夫。在性命双修的中,从体内精气神之开发,吸取天地之精华,使内在生命与心性之净化、升华,“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以至与天地融合为一体。达到“炼神还虚”——与天地合其德之境界。此所谓“夺造化”、“窃天地之机”之功于焉完成。
道功中的终南捷径-——“中黄正脉”之说
据《中华仙学》髯道人论“中黄直透”:“中黄之道盖在人身之正中,与冲脉风马牛不相及也。”此法纯以修元神为主,属“无为”的修法方式,与一般道功以意“引导”,由大、小周天,走任督、奇经八脉不同。而直接走中脉——所谓“中黄直透”,一举通彻上下,而达“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境界。
其修法不用后天意念,若用后天导引谓之“闯黄”,是为险道。它以无为之方式,能直截了当地借先天炁而行,不经过“小周天”、“大周天”之“渐法”过程。它是一寂通,而寂寂通。在虚极静笃时,即可由精而化气,由气而化神,神则自然还虚。是仙家的“顿法”。谓之“中黄直透”。颇似禅宗的一超直入的方法,属于“道外别传”之修炼法。
太极拳与修道
陈义《陈氏太极拳图解》:“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扫除忘念,卸尽浊气,先定根基。收视返听,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功久则顷刻间水中火发,雪里花开,两贤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亡(无)念之发,天机自动。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日日行之。无差无间‥….炼之一刻,则一刻周天……练过十年后,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周中规,折中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中气之所以为中气也……此言任督升降顺逆,佐中气以成功。气动由肾而升,静乃归宿于肾。一呼一吸,真气出入,皆在于此……总之,任说千言万语,举莫若清心寡欲,培其本元,以养元气。身本强壮,打拳自胜人一筹。”其中如“水中火发”乃丹道中「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炼精化气”之现象。太极拳不外以丹道修炼原理为之依据,其终极目的也是以修道为根本。
太极拳从调身(姿势——立身中正)、调息(呼吸——调息绵绵、守丹田)、调心(意念——扫除妄念、操固内守)由此三调,先从调养血气入手,而身心神无不配合。
如就“松净”二字,澄甫曰:“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太极拳放松,讲求松透、松静、松净,自能调和气血,练拳也能达到“轻灵变化,圆转自如。”由松净,至轻灵,不论练拳,发劲,不在外形,而在意、气、神。故曰“心神宜内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周身无处不松净,即在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气之所至,身即动焉。如是气血流注全身,毫无停滞。所谓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就丹道而言,即是性命双修,不外乎精、气、神的变化作用。太极拳经所谓“莫若清心寡欲,培其本元,以养元气。身本强壮,打拳自胜人一筹。”此乃从心性修养,为修道之基本,由是而循序渐进,始能进于道,则与丹道所言并无二致了。
其关键在以真意发动真气,以至于通关启穷,使内在的能源与外在的能源连通一气,与宇宙结合。故有“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中气之所以为中气也……此言任督升降顺逆,佐中气以成功。”消乎群阴化尽至于纯阳之体,则是从太极返乎无极,所谓“群阴剥尽大丹成”之境了。
禅的生命哲学
从二则公案说起:
甲、慧海“自家宝藏”公案:大珠慧海初参马祖,《景德传灯录》卷6:“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遮(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师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
乙、临济禅师“无位真人”公案:《景德传灯录》卷28:“五蕴身田内有无位真人。堂堂显露无丝发许间隔。何不识取。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楞严经通议》卷1:“古德所谓有一无位真人在汝等面门放光动地。奈何诸人自昧。所以日用但认妄想。六根隔越。六尘障碍。今佛放此一光照破根尘识界一一本真故云普佛世界。光明顿现,翻破无明——故云六种震动。根尘门头了无障碍故云合成一界。如此照用现前,则不劳动步即澄道场。故光中菩萨皆住本国合掌听法。且此一光佛即密示大定全体矣。向下破妄显真。而所显者此一段光明境界而己。若人了此光相又何别求佛法哉。阿难不悟故须次第一一开示。由破妄之初,阿难重请奢摩他路。如来先以光相密训也。”
《景德传灯录》卷12:“汝等诸人。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向诸人面门出入。”
试分析以上公案
大珠慧海初参马祖,马祖示之以“自家宝藏”,而勿在外作活计。当慧海问那个是慧海的“自家宝藏”?答以「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而此“即今问我者”又是何物?而所谓“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宽。”所指为何?此近在我们身上的“自家宝藏」,舍此“六根门头”还有何物?自然是“何假向外求觅”,也是“一切具足更无欠少”,要能善用,始能“使用自在”。
所谓“五蕴身田内”的“无位真人”,在“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向诸人面门出入。”“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这正是所谓的“六根门头”。
《榜严经》卷5:“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登(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此段叙明使我们轮转生死的,就是我们的六根;而欲知无上菩提,速证解脱的也是六根。所谓成败都是萧何是也。
《楞严经》卷4:“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六根的见闻觉知,依不生灭性为因地心,此乃生死的根本,然后能圆成果地的修证。
《榜严经》卷4:“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榜严经》卷4:“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榜严经》卷4:“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今就道功静坐,《玄机口诀导引术》曰:“收视收听,回光返照。谨闭五贼,恐怕盗驰。谨于眼,则目不外视,而魂归于肝。谨于耳,则耳不外听,而精归于贤。谨于口,则口合不谈,而神归于心。谨于鼻,则鼻不外嗅,而魄归于肺。谨于意,则用志不分,而意归于脾。精神魂魄意,心肝脾肺贤,金木水火土,耳目口鼻意,攒簇各归其根,各复其命,则天心自见,神明自来。”
《金丹四百字》:“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贤,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曰五气朝元。”同样在六根门头下功夫,但道功在六官上下功夫,最终在复命归根,五气朝元,达于天人合一之境界。与佛家在六根门头,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以出离生死,明心见性为目的。二者有同趋一条路,但似是而非。
密宗的即身成佛
瑜咖与密宗
密宗出于印度,又深受早期道教天师道的影响,有“即身成佛”之说,盖与丹道中以此身为鼎炉,为成佛修道的工具,义正相同。
密宗与瑜珈有密切的关连
密教所以认为即身可成佛,盖以此父母所生之身,本业报之肉身,但若能善加转换,即可变为法、报、化三身。宇宙构成之要素为六大,为法界之体性。佛、众生以及六大,互不障碍而能融即相入,均具足四种曼荼罗(四曼)之相。密教主张六大、四曼、三密称为体、相、用三大。佛与众生之三大互无差别,且其三密互融,故佛与众生平等,此称“即身”。众生以手结印,口持真言,心住三摩地,即可与大日如来相应。故在众生肉身上,即可证众生本来具有之佛之法身而成佛。
南怀瑾在《印度瑜伽术前言》云
“瑜伽之学,源于印度,为彼士上古学术之巨流……自释伽文佛化现彼邦,原有百家之说,删藤别繁,归于无二,瑜伽之术,亦入其宗矣。“瑜伽”之义,旧译为相应,新译为连合,皆指会二元于一体,融心物而超然之意。与此土之天、人合一,性、命双融之说意颇相似。稽之内典,凡栖心禅寂,依思维修,由心意识至解脱境,皆于《瑜伽师地论》中。复次,从有为入手,修一身瑜伽而证真如本性,则密宗胎藏界三部中之忿怒金刚、军荼利瑜伽等法尚焉。西藏密宗传承,无上瑜伽之部,内有修气脉、明点,引发自身之忿怒母火,融心身于寂静者,亦即胎藏界中忿怒金刚之修持也。凡此受授,皆经佛法陶融,因习利导,而入于菩提性相中,是乃佛法之瑜伽,志在解脱也。”
此段说明瑜伽原有百家之说,删芜别繁,将印度瑜珈融入其中,与吾国道家天人合一之思想,性命双修之说相似。
《印度瑜伽术》云:“军荼利母kunda,法界之大力,藏于各人身内者,即是大黑天母……大妙音天女等类名称甚多。亦显然为宇宙万有之生命气、电力、强力、磁吸力、结合力、重心力。整个宇宙在汝怀抱中……唤醒在眠之真大力(即拙火),令贯穿六轮之脐中至头上与顶轮之至尊大自在会合。”
军荼利,义为火炉,意谓以智慧火烧烦恼障。
密教修法,乃建立在瑜伽的基础上。以军荼利明王为本尊,为祈请调伏、息灾,或增益之修法。密教的“即身成佛”,在无上瑜伽之部,内有修气脉、明点,吾人身中具有明点(精液、血液、津液)、脉(经络、气脉所以通气者也)、与气。如何净化脉、气、点,借起拙火来通关启窍。通过所谓三脉、七轮,化业劫气为智慧气。引发自身之忿怒母火,融心身于寂静者,亦即胎藏界中忿怒金刚之修持也。简言之,即是开发吾人体内之能源,使与宇宙之能源相通。最后,冀求复归于空性,如此才能与吾人之本性相合,使心、性与法界之体合而为一。不仅可以出轮回,得大自在。以至于明自本心,见自本性的大圆满境界。
密宗修拙火
道家注重精、气、神,密法注视脉、气、点。所修者三脉(左脉、右脉、中脉)、七轮。修行乃是将“生所成脉、气、点”转成“修所成脉、气、点”。拙火起时,可将明点净化、升华,使业气转为智慧气。
“修所成脉”,有左、右、中所谓“三脉”。
“所成气”,一、即持命气(六根保持命根之气)、二、下行气(能将精液、血液,向下运行之气,如大小便,排泄向下者。)、三、上行气(运行上半身之气,掌管吸收、饮食、言语)、四、平住气(消化、吸收,分出精华或渣滓)、五、遍行气(遍行四肢之气)。
行者必需离欲、无念,超越贪念、愚痴、忿怒等不净行,令身心清净时,乃能醒此拙火 “海底轮(阴蹻穴)”而上,“生殖轮(在生殖根处,海底底与脐轮间)”、“脐轮(下丹田)”、“心轮(膻中、中丹田)”、“喉轮(重楼)”、“眉间轮(即眉心轮、上丹田)”,以至“顶轮(百会)”等所谓的“七轮”。拙火至顶轮与明点相合,即可得大成就。
密宗的中脉修法
修行注重在生起“拙火”,借此拙火,打通“三脉”、“七轮”。“三脉”是指左脉、右脉与中脉。而以中脉最为重要。它是摄取宇宙能源的最佳通道。中脉上,从下而上有“七轮”。中脉之位置,下起密处(会阴区),上至“顶梵穴”(百会区),经两眉间;纵贯七轮(包括三丹田)。是人体摄取宇宙能量的最佳通道。“七轮”中:最重要者为「根本四轮」:“密轮(会阴穴)”、“脐轮(下丹田)”、“心轮(膻中)”、“顶轮(百会)”,另有“海底轮J (阴蹻穴)”、“喉轮”、“眉心轮(上丹田)”等,正与道家所谓“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等相类似。
密法修气、脉、明点。即将与生俱来之“生所成脉、气、点”。净化升华成“修所成脉、气、点”。即借“拙火”(拙者,谓固守本位不妄动;火者,谓人身中之能源、能量。瑜伽曰蛇火,盖取其形似。若将此能源开发,人身潜能可以源源不断产生,可得大成就。)将明点(五谷所化之精华,相当于道家之精)提升。
“拙火”(相当于命门火)本眠伏在身体内“海底轮”(阴蹻穴)中,依“生法宫”(下丹田一脐下四寸)而生起。它一旦苏醒,则可将体内无限神秘的潜能,次第开发出来。密宗大圆满修法即是以“拙火”会合五气(修所成气)——持命气(命根气)、下行气、上行气、平住气(平行气)、遍行气等带入中脉。可以速即成就——可得神通、自在与解脱。上焉者,化虹光身化去(相当于道家尸解的一种);其他,或缩小身体,成为全身舍利等。
案:宁玛(红教)的修法,分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修气脉、明点,属于圆满次第。但生起第(次第者,即是有阶段、有层次)与圆满次第之先后阶段,是不可乱其序的。
太极拳的中脉修法
太极拳亦属修“中脉”之法。如《太极拳经》云:“中气贯脊中”“中气上自百合穴,下贯长强穴,如一线穿成也。”“中气贯于心肾之中,上通头顶,下达会阴……中气充于内,而后开合擒纵,自无窒碍。”“中气上自百会穴,下贯长强穴,如一线穿成也。”“百会穴领其全身,要使清气上升,独气下降。”由上可知太极拳之内修法,与道功“中黄直透”之理相合,宜属直捷疾速之武道成就之法也。
陈蹇《大极拳论》云:“至于中气归丹田之说,不必执泥,但使气降于脐下小腹而已。若细研之,丹田非气之原,何以独言归此?此不过略言大意而已。若究其原,周身元气皆出于肾,肾又足则气自壮;养于胃,胃得其养,则气亦壮……涵泳于心,心无妄念,则心平气自和……以上经络皆有益于拳……肾有两枚,枚各两系,一系于心,一上通于脑,气之所生,实始于此,归宿必归到此。至于命门,实两肾之间,气所出入之门,故曰命门。”
“命脉者,肾也,中气所由来也。动则出,静则入,有定而无定,言不时变易势,故阴阳二气变易亦无定。”“出肾入肾是真诀。”太极依据中医之理从修命功着手,而性功于焉乃可以成功。其与密法会五气入中脉似较相近。至于“惟自有形造至于无形,而心机入妙,终归于无心,而后可以言拳。可见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机流动,活泼泼地触处皆拳,非世之以拳然拳者比也。此是终身不尽之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所图者皆太极中自然之机。”此修性功之要也,但必而性命双修,然后乃始可以底于成。
结 论
总之,无论养生、修道,身、心、灵三者缺一不可,要在兼顾而转化之。丹道以身体为鼎炉(太极拳亦建立在丹道的原理上),认为是修道锻炼的工具。禅法以:“身安道隆”(包括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注重六根门头。密宗强调“即身成佛”,即此身具有修道之资粮。即在从业力的根身转化成为佛的法、报、化三身。
丹道注重性、命双修;其修道乃是转凡精、凡气、凡神为元精、元炁、元神。要达到“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境界。瑜伽、密宗有拙火与气、脉、明点之说,将身上的业劫气转为智慧光。以上任何一种,都不外是身、心、灵的升华过程。在心、神方面,丹道所谓“心死则神活”,禅所谓“念头死,则法身活。”丹道在祛除后天,以开发先天。即是天人合一,与宇宙结合,则能借到宇宙的无限能源。禅则在死去妄心,以显现真心,与佛性、法性合一,以开发本性中本具之无限潜能、智慧与德能。其中生命的科学及生死学即在其中。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