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专访|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辉

世界轨道交通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2022-06-03



顶层思维,实现轨道交通高效与可控

——专访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辉


在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处于黄金时代的今天,有这么一家企业家喻户晓、誉满天下。它参与建设的铁路占中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电气化铁路占中国电气化铁路的90%;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约占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八分之一;建设了中国五分之三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它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基本建设领域,包括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机场、港口、码头等等,提供建筑业“纵向一体化”的一揽子交钥匙服务。它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0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5项;国家级工法166项;拥有发明专利1661件。它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和实施项目。


这就是世界500强企业第56位的实力,这就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中铁,目前正朝着实施有限相关多元化战略的目标前行,在勘察设计与咨询、工业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高速公路运营、金融等方面也同样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中国中铁取得的成绩斐然、举世瞩目,而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辉却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告诉记者:“我们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荣誉永远属于过去。如何运用顶层思维,实现轨道交通高效与可控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中铁荣誉众多,历史悠久,苦于寻找采访方向的《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记者被刘辉的一句话提醒了,也无意中为本次采访奠定了基调,只谈经验、不谈荣誉;只谈发展、不谈历史。这也是刘辉作为中铁人新时代的担当。

 

顶层规划 高效发展


对于一位一生都在为轨道交通事业而奋斗的中铁人来说,对于轨道交通,刘辉满怀热情。没等记者提问,刘辉便迫不及待的开启了今天的第一个话题:顶层规划。


我们都知道,作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交通运输模式,轨道交通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大众化高效交通工具和现代城市运行的骨架,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全局性支撑作用。因此,顶层规划对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高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刘辉深知顶层规划对于高效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也再三叮嘱记者,这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发展的兼容性,如何以轨道交通的合理布局来引领城市的发展,这已经是摆在轨道交通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从目前城市的发展来看,基础设施的带动和合理的轨道交通的布局对城市的规划影响很大,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资源的合理搭配,是目前轨道交通建设新的模式。所以我感觉到,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格局应该作为我们城市高效发展新的理念。在轨道交通发展中,要以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相互协调,才能够使城市建立在有效的交通体系的支撑上,显得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功能更加科学,以及城市的发展更有扩张性、延伸性和持续性。”


对于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融合发展的未来,刘辉也毫无保留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就应该从城市本身出发,以其发展性质和目标、所能达到的规模以及整体空间和土地的分布情况来综合考虑,然后对其进行有关项目的实施。比如前段时间讨论的比较厉害的北京南站,之所以出现‘进站难、出站难、打车难,总之难’的问题,我想跟整体的规划有很大的关系吧。城市规划包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所以应在城市规划时统筹考虑,只有完成了城市规划项目才能顺利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它们之间不仅存在了先后性还存在着相互推动彼此发展的互动性。在考虑城市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时不能顾此失彼,过分重视一方而轻视另一方,这样都会直接影响两者的良好发展。故而在进行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两者的整体规划,这样能更好的带动社会的发展。比如最近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交通方面、在综合交通体系方面、在综合交通体系带动城市发展格局方面正在做一些探索和实践。”


“前瞻、精准、深刻”,这是记者对刘辉言语的直接感受。正如刘辉所说,伴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有着保护现存环境和维护交通高效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两者的合理规划会影响城市的总体发展前景,并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所以解决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这样势必有助于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建设,使其在发展中发挥强大的互动性。


多元体制 深度融合


采访中谈到轨道交通多制式发展,刘辉对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举办的“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与创新发展论坛”竖起了大拇指:“大会很好的分享了多条开通及在建多制式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共享了融合有序建设的顶层思维理念,为推动整个行业多制式互联互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希望大家有时间都能参加这样的大会。”得到刘辉的肯定,记者信心满满,也明白了多制式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接着多制式的话题刘辉告诉记者:“轨道交通建设应具备创新发展的顶层思维,将绿色、科学、开放、共享的理念渗透到整个城市发展里面。要统筹考虑发展模式,合理选择系统制式,促进结构优化,实现轨道交通高效发展。将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高铁等轨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便捷通达。城市应整合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目前来看做的还不够,还比较单一。相比于其他已形成多种轨道交通制式共同发展的发达国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目前主要以地铁为主,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多制式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与此同时,面临的困难也是多方面的。体制分割,相关的标准、规范不健全以及资金筹措、资金划分问题等,都是目前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互联互通、友好衔接”,这是刘辉提到的多网融合高效发展的关键,他告诉记者:“应该来说,城市内交通需求和城市间交通需求特征和运营服务存在较大差异,高铁和城际铁路规划与城市交通需求难以匹配、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市铁转换界面容易出现服务转换不畅和不足的等问题。多网融合是为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发挥各级轨道网络技术优势,满足不同空间圈层多层次差异性出行需求,消除轨道交通服务区域空间空白。多网融合是基于合理的功能级配结构体系,实现‘功能互补,服务兼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一体化服务。但‘功能互补’不等于各级网络功能的相互取代;‘互联互通’也不等于一定要‘过轨运行’,而是要着眼于不同网络服务界面的友好衔接。对于多网融合、多制式高效协调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刘辉的回答,记者感同身受,这也是我们举办多制式与创新发展论坛的初衷所在。目前我国地铁运营线路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总长的75.6%。轻轨、有轨电车、磁浮交通、单轨、市域快轨、APM等其他城轨制式也有不同程度发展。随着城市的组团式发展和郊区卫星城的兴起,轨道交通正在向发展规模化、结构网络化、制式多样化、装备智能化和技术自主化方向发展。在特大城市的中心区域采用大运量的地铁,在郊区和具有特色的区域采用中大运量的单轨、磁浮、轻轨和现代有轨电车,在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采用市域快轨的网络化多制式高效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轨道交通需求呈现新特征,出行需求总量增长、跨行政区域出行多、出行效率高要求、差异化服务需求呈现。因此,如何运用顶层思维,建立分圈层交通发展模式,打造一小时交通圈,服务不同需求特征,构筑多层次、多模式的轨道交通体系迫在眉睫。



空间资源 有效利用


当前城镇化的发展环境下,城市建筑受到空间紧缺的问题,阻碍了城市的高效发展。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前面提到加强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构建多制式轨道交通都离不开对于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也是刘辉着重想谈的第三点。


还是没等到记者提问,刘辉主动告诉记者:“采用顶层思维,充分利用有效的空间资源,使轨道交通体系在城市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里面我觉得轨道交通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资源利用,一个是地上资源、另一个是地下资源。如何做好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的协调,城市区内尽量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而近郊带动城市发展,可以适当利用地上空间。充分把轨道交通的TOD理念用到地下空间的使用上。地下车站内的空间也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方面目前我们做的还不够。地上以车站为主体的这种综合体的开发目前也做的不够。另外高铁站往往设置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地方,而且设计单一。当初想着利用高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实际情况却并非达到预期,很多城市的发展并没有跟上高铁发展的节奏,市民的出行也极为不便。”


中国中铁在空间资源利用方面硕果累累,刘辉也接着给我们分享经验:“北京市在顶层规划、空间利用上面做的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现在正在改造的丰台站,一方面采用双层车场设计,普铁与高铁是空间立体一体化设计,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另一方面也实现了铁路与城市客流的纾解,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友好衔接。同时车站与城市也融为一体,充分考虑了城市的格局和车站的功能需要。最后也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绿色建造。丰台车站充分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以及先进技术的运用,是城市综合体开发,多种交通互联互通的示范性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2020年底普速铁路局部将要开通,2021年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届时新丰台站将成为集高铁、城际、普速铁路、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为一体的京西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首都北京新的迎宾门和新地标。”


对于空间资源利用的方案优化,刘辉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轨道交通空间应与其他交通空间、城市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有效衔接、综合发展、协调利用,以取得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广告资源、景观资源和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其中土地资源开发又包括商业、地产、办公楼等。轨道交通辐射面积广,依据城市TOD理念的发展战略,结合周边物业的使用功能,配合城市改造,对其地下空间资源实施点、线、面一体化的整合规划,实施二次优化配置,可充分发挥城市有限空间的价值,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从而使城市朝着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智慧发展 安全可控


如果说顶层规划、多式融合和空间利用是轨道交通多维度发展的未来,那么智慧科技必定是最高效的助推器。


刘辉认为“智慧”将是未来的主旋律:“智慧轨道交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取代目前人工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使人工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变。智慧化发展在节能人力资源、提高运行效率、提高运行可靠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面对国内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必须用新思维、新理念进行新创新和探索,实现整个交通出行方式智慧化。同时轨道交通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有利于智慧城市的落地。比如预计今年年底通车的智能京张高铁,广泛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导航、BIM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京张高铁移动装备、固定基础设施及相关内外部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安全传输、融合处理和科学决策,打造智能车站、智能列车、智能线路,推动京张高铁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京张高铁设备设施更加安全可靠,运营管理更加经济高效,客货服务更加温馨便捷,展现中国铁路良好的社会形象。”


当记者问到“智慧”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时,刘辉的脸上慢慢流露出了严肃的表情,也不像之前回答那样主动迅速,而是略显担忧,他思索了一下回答记者:“什么是智慧,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智慧?建设智慧轨道交通的同时应该反思对人工智能的运用应该控制在多大程度上,这期间应该有相应的措施保障。比如此次失事的埃航波音飞机,采用的是自动驾驶系统,在飞机爬升阶段突然出现向下的动作,这很大程度上应该是软件出现了问题。在其他机型的操作系统中,都是人的操作占有最高的优先权,业界也普遍认为飞行员对飞机的状况判断是最全面的。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这架飞机的操作上完全取代了飞行员。当飞行员发现情况不妙时立刻将其拉回,但是人工智能占据主导权,还是造成了坠落。所以如果完全让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是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并且是无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轨道交通智慧发展是坚定不移的大方向,然而刘辉的担忧也发人深省:“轨道交通的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民众的出行安全。而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会进行自我学习和记忆并得到提高,经过科技的复杂变化,比如量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它最后可能会向人工的思想模式、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进行转变。将来就有可能对我们人类的管控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最终可能会出现究竟是机器说了算还是人说了算的混乱局面。所以说智慧发展肯定是要推进的,但是智慧到什么程度,还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智慧运用和人为控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协调,相互开发。最终应该还是要人说了算的。” 


刘辉的回答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人人都提倡智慧发展、人人都倡导科技先行的今天,还会容易出现盲目的建设的乱象。一些城市建设的目的不明确,跟风建设、盲目模仿,把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一些城市建设思路不清晰,将其仅仅定位于工程建设,既没有明确任务,也没有实际线路图、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还有一些城市的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缺少社会力量参与,最终将导致建设模式的不可持续。甚至个别地方城市建设仅仅披上了“智慧”的外衣,并无实质性的内容。也许我们真的应该暂停脚步好好思索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智慧”。

 

采访的最后,刘辉副总裁寄希望于我们《世界轨道交通》杂志的平台,可以向更多的行业人员分享顶层思维和高效可控的发展理念,将综合交通体系、多制式协调发展的顶层思维融入到行业的整体发展中。对于公司的未来,刘辉副总裁充满信心,中国中铁将不断增强企业核心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做中国建筑行业的领跑者;走全球发展道路,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建设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发展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对于倾注一生的中国轨道交通,刘辉副总裁感慨万千。栉风沐雨数十载,他从未停下脚步,将青春、热情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热爱的事业,并一直为之骄傲和自豪。这位大匠人用一生践行匠人精神,同行路上也给我们留下了八字箴言:“热爱、信仰、品质、灵魂”。




人 物 简 介



刘辉,男,1960年出生,四川彭州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综合管理专业,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入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现代交通领域专家,中施企协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建筑业企业优秀总工程师,中国铁道学会“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是我国高铁、城轨交通建造技术领军人物。一直从事铁路、城轨交通技术创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我国高铁、城轨交通建造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于1999年11月至2001年3月任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01年3月至2006年9月任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现任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



往期精彩回顾




现场直击|第63届UITP全球公共交通峰会正式拉开帷幕

看全球精英议公共交通如何发展 | Stockholm Day 2

公共交通的全新概念|Stockholm Day 3

世界匠心的“智”造|Stockholm Day 4

官宣!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挂牌成立

首次亮相!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下线

六月相约北京!新技术引领多制式发展

铁路局出通知应对“买短补长”乘车致列车超载 !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登陆点曝光!超级工程登场!

与城市交融,与未来接轨 |聚焦有轨电车可持续发展论坛

湖北首个地级市地铁项目动工!

中国铁建、正大集团携手组建基建狂魔军团,剑指471亿泰国高铁!

中国中车迎来国内强劲对手,中标总额近30亿

砍价351亿,中国交建减工程量应对:马东铁路起死回生!

柏林17日|媒体团带您提前看展会

柏林18日|盛大开幕—聚焦全球轨道新动向

柏林19日 |中国馆、铁路会议与户外车展(高清精美图)

柏林20日|柏林展与中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接晚会

柏林21日|企业创新在柏林






关注世界轨道交通官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