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妇原创:最真的话得用梦来说
作者简介:渔妇,语文教师,教育硕士,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青岛市首届教育读书人物,求真吟诵社团指导老师。
最真的话得用梦来说
——读莫言的《食草家族》
作者 渔妇
一
你有理由相信,莫言不会浪费自己的才华去写非现实的东西。 所以,他的令人一头雾水、貌似不知所云的《食草家族》应该是他向福克纳等的现代主义小说、马尔克斯等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和蒲松龄等的传统神魔小说致敬(或挑战)的产物。
如果读者有阅读《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和《聊斋志异》的经验,以及你读过当年所谓“寻根文学”比如张炜《古船》、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或者是苏童的《罂粟家族》等,你会原谅莫言对你的阅读习惯和神经系统的折磨。甚至表示感谢,因为他丝毫不低估你的智商,他把自己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感受和思索,如实地告诉你,生怕有偏颇,他在一片喧哗中讲述真实。他们宣称不为读者写作,而为自己写。“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我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莫言曾经如是说。莫言获得诺奖,其实是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最好的评价。那时,在饥饿和压抑中成长起来的人们集体发力,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实践和探索,直接与世界对话,其中莫言是最元气淋漓一个。
记得在《歌德谈话录》中说道,一个人就是一部史诗。荣格也从心理学角度,下了“每个人都活了170万年”的结论。莫言沉入自己感觉世界,体验并潜入心灵深处的“朦胧地带”,在那里与自然相依,与万物共生,和祖先对话,反思我们现实的生活。超越了个体、民族、国家,在“究天人之际”的思辨中,把高密东北乡人的生活状态,浓缩成人类在蒙昧中挣扎、在灾难中存活的立体画卷,让人们具象地感受到文明的曙光还未普照时,人类的生活状态。
他带着大彻悟来理解人性的真实:“人都是不彻底的。人与兽之间藕断丝连。生与死之间藕断丝连。爱与恨之间藕断丝连。人在无数的对立两极之间犹豫徘徊。如果彻底了,便没有了人。”(《食草家族•生蹼的祖先们》)”;他带着大悲悯来书写生活的真实:“总有一天,我要编导一部真正的戏剧,在这部戏剧里,梦幻与现实、科学与童话、上帝与魔鬼、爱情与卖淫、高贵与卑贱、美女与大便、过去与现在、金奖牌与避孕套……互相掺和、紧密团结、环环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食草家族•红蝗》)
所以,说实话,读《食草家族》,是令人抓狂的体验。
恐怖、沮丧、震惊、恶心……人类的生活有那么多风景,他却把你带到一片荒蛮之地,丑恶、愚昧、灾难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撕扯人的神经——如果读得认真,就会搅动洪荒的巨浪,逼你去感受自己内心的“朦胧之地”,逼你去看人类的丑陋、社会的阴暗,而你偏偏既是人类中的一员,又生存在这个社会上。会像文中的“我”一样,“翻来覆去思索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看到一朵花,红色,有香味,大家都这样说。难道这朵花果然就是红色,果然就是有香味吗?’”这其中充满对存在的怀疑、反思、对抗,内心的沉重。
莫言在《生死疲劳》里终于把苦难用欢乐的方式来表达了,——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小说——但《食草家族》许是那个最残酷的莫言所铸造的作品。这部作品里,唯一美好的形象是马(ma)这个女性始祖(母亲或情人)的意象,却也遭到背叛和消亡的下场。可以说,《食草家族》是一部以梦的形式写成的面对自然残酷、人性的丑陋而痛苦思考、自我挣扎的告白书。
一个不讳疾忌医、自欺欺人的人,一个“真的猛士”,就应该有这种直面惨淡人生、淋漓献血的能力。
二
《食草家族》由“红蝗”、“玫瑰玫瑰香气扑鼻”、“生蹼的祖先们”、“复仇记”、“二姑随后就到”、“马驹横穿沼泽”六个梦构成。作者说:“虽然本书是断断续续写的,但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完整的长篇。在形式上它们各自独立,但在思想上却是统一的。”
食草家族的女祖,是一匹红色的母马。在沼泽中逃难的途中,只剩下男孩和小马驹相依为命,渐生情愫。母马变成女子,与男孩走出沼泽,成了家。生有双胞胎的两男两女。 长成人后,兄妹间有了男女之事。父亲打死了孩子,并违背了不说“马”字的誓言,母亲化为马而去。
这个家族有着嚼草的习惯,牙齿洁白,粪便无臭。但因为环境封闭,多是近亲成亲,结果,后代手指脚趾间生出如蛙类一样的璞膜。因此,定下族规,若生发族内恋情者一律用火烧死;若生出有璞膜的婴儿,立即除去。
“我”生着璞膜的二姑姑,出生被弃,所幸不死。长大后向亲人报此仇。二姑姑的俩儿子天和地,杀死了大爷爷和七爷爷,凌迟了大奶奶,砍断了七奶奶的手和腿,杀死了村里所有的狗。
“我”生着璞膜,母亲是“玫瑰”,生父支队长被爹黄胡子害死。
“我”小时候,见过生着璞膜的双胞胎兄弟给虐待自己的爹复仇,几次想要杀死强奸自己娘的生身父亲阮书记不得。最后阮书记把自己的两腿割下,随了他俩复仇的心愿。
“我”从城里回到家乡,因为家乡闹蝗虫。抗击蝗灾的同时,四爷爷、九爷爷、四奶奶、小媳妇、锅匠之间的恩爱情仇,荡气回肠。
“我”在爷爷死后,按他的要求,把他的遗体送进红树林。一天送儿子去学习,回来时被蓝蝴蝶吸引进入红树林。在那里遇到女考察队员、皮团长等。长璞膜的四百男孩,被皮团长集体阉割。自己带头反抗皮团长,被抓,最后在打来修铁路洋鬼子时被击毙。儿子用鲜花埋葬“我”,“我”为儿子骄傲。
在作者万花筒一般的叙述中,“我”的指称随时更换。
是干巴,是金豆,是小杂种,是童年的我,成年的我,是死了的我,是我的爹,是我的爷爷,是我爷爷的爷爷……比如《第六梦 马驹横穿沼泽》的第一节有一段文字:“爷爷对我说——爷爷死去若干年啦——我对拖着黄鼻涕的孙子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跟着我爷爷到这儿来放牧牛羊,他对我说这说那的。那时的太阳比现在白,沼泽嘛跟现在差不多,三棱草上沾着一串串油蚂蚱,火红色,一烧滋啦滋啦冒油……’”作者借着“梦”话,来烧读者的脑。
情节的挪移更是上天入地,东扯葫芦西扯瓢,只留下蛛丝马迹,让你按图索骥。
比如《生蹼的祖先们》第一节开头讲:“有一天,我送儿子去育红班学习。回来时,因为追赶一只大蝴蝶,我们冲进了红树林。在树林 里,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物。”然后话锋一转,说,“我要先讲一些发生在红树林外边的事情,然后再带领大家进入红树林。”下面就开始讲述因为惩罚咬人的儿子而引发的奇遇生蹼的祖先们。第二节由红树林是各禁地,引出“我”听爷爷的话,为他举办的葬仪的过程。第四节又回到家中院子,儿子与小精灵“小话皮子”们玩耍,第五节写“我”送儿子去上学,与同生璞膜的梅老师生出暧昧之情。第六节开头“有一天,我送儿子去育红班学习。回来时,因为追赶一只大蝴蝶,我们冲进了红树林。” 又回到了这个梦的开头,其间隔了34页。时空的转换,真如梦境一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不漏痕迹。
还有各种魔幻。笔下的人物包括“我”,在生死间穿梭,仿佛死亡是场戏剧。在《生蹼的祖先们》中,爷爷死了六、七次,才等来葬礼。“我”死了三、四次。在《复仇记》里“我”死了后,照样跟着双胞胎兄弟看他们去找阮书记复仇。“小话皮子”会和儿子游戏,黄鼠狼能啃苹果,树枝有知觉,花朵如眼睛……完全貌似一个个毫无理由的、真实的梦境。
在重版的《食草家族》的后记里,作者写道:
“……我想我必须坦率地承认,在创作本书的某些章节时,一种连我自己都感到可怕的情绪经常牢牢地控制着我,使我无法收束自己的笔墨。所以本书也是疯狂与理智挣扎的纪录。所以本书除是一部家族的历史外,也是一个作家的精神历史的一个阶段。”
作者认为这是部“特殊”的小说,特殊在理性的控制几乎让步给无法控制的情绪,处处显示出作者创作时的困惑、挣扎,甚至矛盾到混乱乃至疯狂的心灵状态。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伪装的,是愿望的达成。他的学生,另一个大师荣格认为,梦是揭示真相的。包括做梦人意识不到的累积了多年甚至千百万年的集体无意识都会在梦中表现出来。制造梦境的方法是象征,解梦的方法是顺着这种思路,领悟其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就可以帮助做梦人理清他的“潜意识”想要告诉“意识”的话。如果我们用解梦的方法,也就是解读意象的方法来读这部书,也许就能更好地读懂作者。
三
下面我们尝试解读莫言在这部小说中的一些重要意象。
红色。
红色是莫言的基本色。
红色是喜庆和富贵的颜色。红色是禁止和危险的象征。
红色有一种原生的激情和力量,来自两个基本经验:红色为血,红色为火。
除了火焰和鲜血,红色还是第三种元素——红色是情欲,包括性和感官刺激。
我们可以说,莫言的红色带着原始人类生命体验中的鲜血、火焰和激情,让小说笼着在一片血海、火光和情欲中。满满的红色中,作家帝王一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轰轰烈烈,激扬文字,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无法无天,血脉贲张,哪怕是女人——“我”的二姑姑、被休的四奶奶,哪怕是小孩子——“我”的儿子青狗儿,都带着刚烈无比的能一口咬死人的“狠”劲。更不用说那个糟蹋了全村大姑娘小媳妇的阮书记,从容截断自己的双腿;四老爷一树枝打瞎了与四奶奶相好的锅匠的眼,开药毒死了与之私通的小媳妇的公爹;二姑姑的两个儿子,天和地,眼不眨地、惨无人道的杀死自己一个个长辈;四爷爷和九爷爷为了女人兄弟俩吃饭都提着抢,神枪手锅匠殉情饮弹,黄胡子掐死了霸占自己捡回的女人的支队长……东北高密乡食草家族依据本能,率性而活,快意恩仇,不惧人言,不畏死生。
连东北高密乡的蝗灾,莫言都起名《红蝗》,以示灾情之重。
食草家族是出现了乱伦现象,处罚的方式,也是用火烧。
血与火燃烧,情与欲泛滥。
《食草家族》中写到了各种情欲。比如被仇恨害得丧心病狂的父亲,特意教唆儿子大毛二毛做各种不耻之事,如手淫,与驴交等,以羞辱他们的生父阮书记。 四爷爷、九爷爷与外村小媳妇私通,锅匠与四奶奶相好,我与梅老师暧昧,教授与女学生婚外情……
我们看到,食草家族的诞生,就是有违伦常的。食草家族的女祖是一匹红色的美丽的母马变成的女孩。男孩和女孩成亲后,他们的孩子兄妹相恋,有了后代,繁衍生息。因为没有异性家族,这个家族一直近亲繁殖,直到有璞膜的孩子出生。为了子孙的健康,家族定了族规,禁止近亲成婚。
如果我们从人类学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应该很好理解。
许多民族的传说都有祖先是异类的说法,表达原始初民对自然的尊崇,增强的是自信。而世界众多民族的神话里,包括苏美尔人的传说,包括大家熟知的古希腊神话,华夏的始祖……在众神谱系中,原初的神祇繁育的方式都是兄妹,甚至是父女等。近亲结婚的乱伦的倾向,伴随着人类诞生,一直延续了许多年。就是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代,表亲之间成婚也还是自然的事。只不过随着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成了禁忌,人们用道德和法律来约束这些现象。
正因为人类有了理性的自觉,有了道德意识,如果个体在特殊环境的成长中有了类似心理或经验,就会内心撕扯、挣扎,在本能和道德中两难。八十年代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小说,就写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儿子长大后对母亲的依恋发展成畸恋的故事。作家关注散落于民间的偏远地区的原始的情愫,在现代人心里也许会引起反感和震惊,但不能否认,这些乱伦倾向在集体无意识中存留的强大力量。
我想,在作家莫言的心里,对母亲的依恋是很重的,以至于小说中人物对占有自己女人的男人仇恨到不共戴天,尝以血债;对“ma”这个音的追寻,柔软到让人心疼、落泪。
马。
从第六个梦里,我们知道了食草家族的来历,那就是他们是马和人的后裔。
六个梦里都有对马的描写,有时候代之以驴、或骡,但这样情况很少。集中描写马的梦是《玫瑰玫瑰香气扑鼻》和《马驹横穿沼泽》。或直接描述马的优美,或直接用汉语拼音来暗示读者联想到“妈”。
对一个害怕生活的人,充满灾难的、愚昧、血腥的现实中,唯有对意念中母亲的思念可以与之对抗。退回母亲的子宫是巨大的宁静和安全,但这是不可能的。在心灵深处,这又是一种两难的撕扯。
对马的描写,在《食草家族》中,是最美的、最富有诗意的。像蓝天、白云、大河一样美好,并且多了一份性感和温存。
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在其著述《我是谁》中这样解释马:
“加尔文•豪尔收集了几千个美国的梦,统计发现梦中出现最多的动物是马,其次是狗和猫。在中国,没有人做过统计,但以我的经验,梦见马的没有这么多。 加尔文•豪尔认为马是野性动物本能的象征。马力大无比、精力旺盛而且鲁莽冲动。因此常常表示男性性欲。古希腊的阿德米多斯认为马代表女性性欲。弗洛伊德分析某儿童的恋母情节时,发现这个儿童把马看成他父亲的象征。当然也是他父亲的性——针对他母亲的象征。……我认为马所象征的性格,如果用一个词说,最恰当的词是‘张扬’。他是英气勃勃的、潇洒的、帅气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张扬的。所以,性格象马的人是引人注目的。”
在莫言的小说中,马是女性的化身,是情人,也是母亲。英气、张扬、自由、性感,让人无限向往。
在《玫瑰玫瑰香气扑鼻》的第五节有这样一段文字:
“‘ma!ma!ma!’我呼喊着,只有呼喊着,马才能飞跑起来,适才还为一丝不挂而羞耻的我,现在伏在了光滑又温暖的马背上被遮掩了,但是屁股上还有凉意,我更紧地骑在你的背上,我用双手紧紧地抱住你的脖子,ma!ma!ma!你的绸缎般的鬃毛缠在我的脖子上,你四蹄腾空时,像一道流动的彩虹,我仿佛在飞行,马,你的感觉就是我的感觉,你肌肉的愉悦和紧张,全部传导到我的身上,你嘴里喷出我嘴里的青草味道,炒豆和麸皮的味道。malma!ma!你的蹄飞起时我的脚掌银光闪烁,你身上流汗我周身汗湿,浸在微咸微酸的汗渍的味道里,我马。马我。展开优雅的弧线,我们,尾巴招展,像一匹华彩的绸缎,我马!ma!ma!ma!但依然能感觉到大腿和臀尖被撞击的神奇力量,你的嘴冰凉我的冰凉的唇有一股豆麦的香气一条顺流而下的扃舟,我马听到了那遥远的呼唤看到了那火花,ma!阳光在臀上闪烁,短小的羽毛,厚而韧的皮,有皮无毛,我们,我们。还有玫瑰的眼睛,沉甸甸的,头颅般大,是玫瑰的花朵,重浊厚道地打击着臀部,玫瑰的花粉像沙子,沿着我们光滑的皮肤流淌,远处是马牙山的积雪的闪烁,松脂芳香。”
在马“我”合一的高峰体验中,饱含着对生命的感激。
作者在感受“ma”带来的美好的同时,又有着独占这种美好的焦虑。在这节开头,作者这样殷切的表达:
“ma!ma!ma!我是不是在呼唤一匹马?我难道是在呼唤母亲?我莫非得了腹语症?小老舅舅,并不是外甥被疟疾折磨糊涂了,多少年来,我常常听到这种呼唤,一种非常遥远的呼唤。我常常听到它响亮的,渐去渐远、渐远渐近的蹄声,ma!ma!我常常感到她温存的抚摸,她有时好像在咬我、掐我,ma!ma!我心里很难受,小老舅舅,我们食草家族的恶时辰早就来临了,红蝗的再次来临就是一个明确的证明。ma!ma!你当真没有骑过它?你没有想过要骑它?夜深人静的时候,玫瑰的香气扑鼻,你在梦里也没有骑过它?”
这是对人之初、人类之初,焦灼的灵魂对母亲子宫、对广袤大地的呼唤,也是对自由和安宁的向往。
在莫言的小说中女性的形象与马的形象如影随形,互相映照。
蛙。
这也是莫言小说常用意象。
在后来创作的小说《蛙》中,莫言借着人物之口解释:“青蛙的‘蛙’,当然也可以改成娃娃的‘娃’,当然还可以改成女娲的‘娲’,女娲造人,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咱们高密东北乡的图腾,我们的泥塑、年画里,都有蛙崇拜的实例。”
《食草家族》中的蛙除了有繁衍的母性特点外,还有丑陋、自卑的含义。璞膜是蛙的特征,也是食草家族近亲繁衍的标志,是耻辱的标志。尽管作者把它们描述的无辜又可爱,但在“文明”的进程中,那就是愚昧与落后的象征。这个意象隐含着作者的自卑情结,也寄寓了作者对母性强大生殖力的恐惧。
鸟。
鸟本是飞在天空的,主要代表自由,也代表自然、直接、简明、不虚饰。 《食草家族》中对鸟的描述很少。只有两只笼中鸟。
猫头鹰。尽管曾是雅典娜的小随从,却仍是传统意象中的恶鸟。但在鲁迅笔下,是反叛传统的斗士,是自身的写照。在《红蝗》中,九爷爷手持铜笼教笼中的猫头鹰讲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显得食草家族人的特立独行。
画眉鸟。欧阳修有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小说中第一个梦里“我”在城市里的一个老乡养着画眉鸟,应该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的不适和厌倦,为后文“我”回东北高密乡作铺垫。
沼泽。
沼泽是《食草家族》的一个背景,贯穿全书。祖先就是过沼泽时相遇、相扶、相亲,才有了这个家族。沼泽的象征很明显,是情欲和杀戮的危机。弗洛伊德曾经 50 39631 50 19935 0 0 4547 0 0:00:08 0:00:04 0:00:04 4548过,人类的两大本能,就是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生存本能主宰着爱,创造,繁衍;而死亡本身主宰者憎恨,破坏和自我毁灭。沼泽就是情欲和毁灭两种本能的象征。
纺锤。
在意象系统中,它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比如著名的《睡美人》,就是在十五岁时被纺锤刺伤而沉睡。小说中纺锤反复出现,应该也是一种男性的征服力量的象征。 也许与红色文化中“锤子”有关,不太确定。 意象就象诗歌,你只能感受,却不能言尽。
蝴蝶。
蝴蝶象征爱情,但小说中赋予它阴郁的颜色——蓝色,所以蕴含着美丽而阴暗的感觉。
花朵。
《食草家族》用花朵覆盖尸体。文中提到的花朵有硕大的玫瑰、黑色的丁香、蓝眼睛花等。莫言说过,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看来,情欲是困扰这个家族的最大的问题,就像欲望是人类的陷阱一样。
莫言说:“……(《食草家族》)是我整个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自己也难以说清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一大堆纠缠着我的问题,是很多无法解决的矛盾。我承认本书中很多思想是混乱不清的,我可能永远解不开这些混乱。这本书里,处处都有我个人的影子,是我把自己切出了一个毫不掩饰的剖面。”
我们可以初步理解为什么作者写这部“特殊”的小说时感到混乱和疯狂。因为人类在进化的170万年间,我们的身体和记忆就是这样带着原始本能和不断走向文明的印痕,泥沙俱下、美丑不分地走来。自以为文明,其实,还不知有多少生存的盲点。
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一书里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读莫言的《食草家族》,好像在读艾略特的《荒原》那样感受深沉而美丽的颓废,也像在读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那样在丑陋中获得新的感知,又像在读鲁迅的《野草》那样,在惊惧和疑虑中发现孤独的力量。也许这就是经典吧。
渔妇往期作品点击欣赏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王跃强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作家名录:文学沙龙作家诗人名录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插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