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赖诗攀:强激励下组织注意力如何被分配|对话佳作028期

PA团队 公共管理共同体 2022-08-24

强激励效应扩张:科层组织注意力分配与中国城市

市政支出的“上下”竞争(1999—2010)


编者按

国家治理结构失衡在多个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对治理结构失衡的病因进行诊断并对症下药开出“良方”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绩效易测量任务与不易测量任务之间的竞争关系是治理结构失衡的表现之一,本文以组织注意力分配为视角,聚焦于市政路桥建设中的“上下竞争”这一具体现象对该竞争关系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本期对话佳作,我们邀请到了赖诗攀老师就组织任务间竞争关系的有关议题做进一步探讨。




嘉宾介绍


赖诗攀,公共管理学博士,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2018.8-2019.8)。研究兴趣为国家治理、地方政府与官员行为。



嘉宾对话



赖诗攀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公共管理共同体“对话佳作”栏目的专访,以下是我们的一些访谈问题。

Q1:您在博士求学期间对学术研究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年博士扩招至10万人,同时博士毕业难问题始终存在,您认为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读公共管理博士,从事相关研究?

经常有学生问我两个问题:老师,您觉得我适合做学术吗?老师,我打算读博,您怎么看?我向来不是个会鼓励学生读博的人。被问第一个问题,我通常会说,你的人生不需要由我来评判。你适不适合读博这件事情也不应该由我来判断。因为学术是可以训练的。三五年可以训练出优秀的学者,三五年也足以荒废掉一个人。按李连江教授的说法,我们随时可能出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吧。最近我自己也在调整节奏,重新开始。

被问第二个问题时,我的心态就像我是个出家人,一个年轻人来问我对他出家的看法。我通常会说:施主,红尘滚滚,何必如此?还是会劝一劝。我这么说的原因是觉得读博这件事情,适合少数人,不适合大多数人。除非你能够从读书和做学问这件事情本身获得快乐,能忍受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痛苦,并且愿意去坚持。当然,如果学生做了选择,我们就尽力提供帮助。

Q2:您是怎么从城市内涝这样一个具体现象当中提出问题,并完成一个系统的研究的?怎么才能做出知识上或理论上的贡献呢?

我想这当中有两个问题比较重要,一是研究问题结构的确定,二是抽象层次的选择。也就是,问题结构、抽象层次和知识增长的关系。

中国城市是逢雨必涝、泛滥成灾,这个现象我想大家都会注意到。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可以去提很多研究问题,比如研究不同城市市政排水支出的差异,再比如研究市政支出间的“上下”竞争。基于对中国政府组织文献的熟悉,我认为单任务的完成,比如经济发展、环保、维稳等有很多的讨论,但两项任务间的竞争关系还没有被系统研究过。觉得这个问题的知识增长点可能会更大一点。选择这个问题结构,还有现实意义的考虑。因为除了市政建设结构外,小到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大到国家治理中的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结构失衡现象都渗透其中。而纷繁复杂的结构失衡现象背后有着同样的问题结构,就是任务间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所以,这一问题有很大的延展性,研究它可以增进我们对存在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结构失衡现象的理解。论文最后对此进行了讨论。

选择了做“上下”竞争后,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抽象层次的问题。是就事论事讨论市政支出竞争,去跟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文献对话,还是去跟中国政府组织的现有研究对话,或者是把它抽象成一般性的理论问题——两项组织任务间的竞争关系,去跟注意力分配的组织理论对话?我选择了后者。做了选择之后,就在现有理论中找线索,也对它们进行拓展与整合,建构理论框架,进行实证研究。有了结果,再回头做理论对话,看看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新发现,就会知道可能的贡献了。不同的抽象层次,知识贡献的程度有所不同,能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当然,驾驭的难度也不同。这是个选择题。在学术训练的过程中,我都尝试过。此外,不同选题的空间也不一样,有时候也看缘分。这个主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我的研究工作还很初步,发表了就留待大家批评。

Q3:这篇论文在2017年已获得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年会(2017)优秀论文奖,与初稿相比,此次论文主要的修改方向是什么?

其实这项研究工作开始的时间远比2017年要早。跟最初版本比起来,大的框架没有变,有一些小的调整。一是城市经济绩效的省内排名,做了标准化处理。不同省份城市数量不同,同一排名在不同省份意义不一样,难以直接比较。做标准化处理,让不同省份的省内排名可以相互比较。这个调整很重要。二是纳入城市年降雨量作为一个新的控制变量。三是把因变量重新设置为二分变量,作为一种稳健性检验。还有一个就是刚开始论文有接近3万字,版面的限制,删减到一万五左右。我觉得这很好,是一个减肥过程。以上修改得益于很多好朋友的批评,非常感谢他们!

Q4:强激励是文章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析视角,您认为强激励与强问责对组织注意力分配的作用机制是否相同?

强激励效应扩张是论文的整体性结论,也是我试图提出的概念。因为有一些新的理论发现。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强激励会塑造绩效易测对不易测任务的争夺。我的研究发现,除了塑造这两项任务间的竞争这一直接效应外,强激励还存在扩张效应——既构成强化这一争的因素起作用的前提,也造成了防止这这一争夺的因素的失效。直接效应是现有理论的命题,扩张效应是本文的新的理论发现。所以我称之为强激励效应扩张。

论文当中讨论的强激励主要是一种正向激励,问责是一种负向激励。以晋升激励为例,正向激励主要指升不升官,负向激励涉及的是会不会丢官的问题。显然,后者更重要。所以强问责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和官员的注意力分配。就本文讨论的两项任务间的竞争关系而言。对绩效不易测量任务的强问责,应该有助于防止绩效易测任务对不易测任务的争夺,对绩效不易测量任务起到保护作用。是不是有其他的影响,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去讨论。

Q5:论文的实证部分有着非常翔实的数据作为支撑,在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具体是如何克服的?

这个研究搜集了1999到2010年,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十几个变量的数据。工作量很大,也很困难。例如城市排水机构设置这个变量,我们首先通过政府网站和搜索引擎搜集每个城市排水机构设置情况的资料,然后逐一致电或发邮件给每个城市的相关机构查询或确认该变量的资料。你可以想象到当中的困难。

数据搜集过程中,我的学生们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我会把每个变量设置的标准、数据搜集及校对的方法做一个详细的方案。然后组一些数据搜集的小组,对他们进行培训。在我确认没问题之后,由他们帮我来完成操作。当然,我会从课题经费里面给他们支劳务费。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经费很大一块就花在这上面了。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研究肯定没法完成。我很感谢我的学生们,包括数据搜集以及精神上对我的支持!

Q6 :本文指出在市政支出方面机构设置并未起到防止注意力转移的作用,您认为这种组织结构、注意力与组织行为间的“松散关联”主要在哪些公共管理领域出现?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央媒报道对政府行为调整的作用并不明显,您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本研究发现城市排水机构设置和上一级政府的行政控制,这些防止绩效易测任务对不易测任务争夺的因素没有起作用。这是组织结构、注意力与组织行为间的“松散关联”。也就是,组织结构没有起到引导政府注意力分配,并影响组织行为的作用。从组织理论的角度,组织结构的存在可能有两种逻辑。一是效率逻辑,组织结构有助于提升组织效率。这时它会起作用。二是合法性逻辑,它的存在不是用来提升效率的,而是帮助组织获得合法性,以利于生存。这时,组织结构、注意力与组织行为间的“松散关联”的现象就有可能产生。这就如同一个人做生意,他得成立个公司,这样人家才愿意跟他合作。成立了公司还是一个人,对效率不一定有影响,但可以获得合法性,帮助他去获得认同,去做生意。

在本研究中,这些防止注意力争夺的因素不起作用的原因,主要是它们跟强激励塑造的政府偏好是冲突的,是强激励效应扩张的结果。央媒问责不起作用,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猜想,这种现象应该更可能存在于那些激励较弱且绩效不容易衡量的任务领域,比如科教文卫。一个例子是高校的很多教学项目,似乎跟真实课堂上教学质量提升关联不大。相反,科研奖励就很容易起作用。

      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祝您不断有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往期精彩回顾



王郅强 彭睿:中国情境下的危机学习|027期

肖唐镖:谨防滑向“技术型治理”|026期

陈光:给基层工作减负要建立“倒评”机制|025期

陈国权 皇甫鑫:中国之治下的功能性分权|024期


本期访谈 | 张珺、景申榆、高光涵

本期编辑 | 景申榆

审稿校对 | 张珺、高光涵、任自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