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心中的博物馆是什么样的?
2017年5月11,由北京市文物局宣教中心和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联合举办的“我心中的博物馆——儿童绘画、摄影、手工作品展” 在北京市德胜门箭楼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史家胡同小学为试点,提前征集小学生以“博物馆”为元素的绘画、摄影及手工作品,将小朋友们的奇思妙想以多种方式呈现给观众,带大家遨游在小朋友们童真与智慧并存的“博物馆之梦”里。
“物”与“悟”的动静结合
北京史家加教育集团近年积极探索引导学生们走进博物馆,将博物馆展览和藏品与学生的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让学生真正的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进而引发学生自主的感悟。这样馆校结合的行为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让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
展览主题
“小建筑师”们的眼光并没有局限于北京当地的博物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祖国大江南北,更甚者眺出国门看向了异国,在感叹小朋友们极强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不得不感慨他们视野的宽广。
别于成人的思维模式,“小专家”们对展品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且在传达自身思想上也是拥有自己的“套路”,不仅内容上丰富多彩,技法上也是“雕”“贴”“画”“绣”一样不落~
除了对展品有着别样的看法,“小小策展员”们对博物馆呈展方式也是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博物馆工作人员们有没有从这些“三十六计”里找到灵感呢?
一个优秀的博物馆人必定也是一个卓越的“作家”,毕竟博物馆是一个永远也不会缺少故事题材的地方,因此这个展题的内容主要呈现的是“小作家”们精心“加工”过的历史文物,进而使历史变成了彩色,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击鼓洋婆婆》
《丝绸之路》
这是一堵见证着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墙,在墙上写着的是同学们的小小心愿,藏着的是大家对馆校结合未来发展诚挚的祝福。
在活动的最后,来观展的小朋友为自己最喜欢的三幅作品投下了选票,在鼓励同学的同时也激励着自己更加积极的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结语
博物馆走出“馆界”走向校园体现的是博物馆在发展中对其自身教育功能的重视和对这一功能认识的不断提高。如何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被动转为主动,从“授人以鱼”进而为“授人以渔”这是博物馆应该思考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据悉,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还联合中国印刷博物馆、北京古建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与史家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课程,使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对博物馆的认知产生了转变。弘博网还将对此做系列化专题,敬请期待。
展览信息
“我心中的博物馆——儿童绘画、摄影、手工作品”展
展览日期:2017年5月11日—5月24日
地点 :德胜门箭楼三层展厅
资料来源:弘博网
编辑:张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