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谈智慧博物馆与文创
此次论坛作为今年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特色活动和重大专题活动,有来自国家文物局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家博物馆馆长专家共计100多人参加。上篇文章针对上午各馆长的主题发言进行了梳理(链接:当博物馆“遇见”互联网,听听馆长们怎么说?),此篇文章再来梳理下下午的两场分论坛的讨论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
“博物馆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叶声华教授重点谈了关于博物馆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看法。首先技术研究、自主创新,要瞄准国家的迫切需要,要把博物馆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考虑。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科研院的选题,要瞄准文物研究、保护、修复这些方面。
其次博物馆的自主创新,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如三维测量技术除了军事用途外,还可以用来测量文物。把祖国的瑰宝保护好、测量出来,是有重大意义的。这些技术在实践上是先进的,是实现技术转换,现在已经制造出来很多种精密仪器,运用到文物保护、博物馆领域。
最后要结合实际,博物馆领域的技术创新研究发展,要实事求是、要从博物馆自身力量和实际出发,从现有基础出发,要考虑自身优势和特长,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条件,做能够做得来的事,做不来的事就一定不要去做,博物馆要有这方面的创新,把能干的事干好,这样无论是研发还是建设智慧博物馆,都能够取得创新的成果。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王毅
《“互联网+”模式下博物馆的创新发展与思考
——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
王毅馆长首先对当前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做了分析,接着讲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思考。在智慧博物馆探索方面,馆方深深感受到数据化采集和文物遗产保护与展示的重要性。全面梳理金沙遗址作为考古文物的数据资源,对整个遗址博物馆的三维场景、4万多平方米及数以两千多套文物进行三维采集和其他资料的整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数字化技术促进遗址博物馆的管理升级,在场景管理、业务数据管理、观众管理、设备财产管理、内部管理体系都有很大提升。
馆方也实现了数据体系的互联、共享。从统一的门户到数据总线设置,到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很多细项探索,打破过去部门的约束、保守和孤岛的体系。实现了文物信息采集与再创作,实现了对公众更加优化的服务。
北京自然博物馆•李健文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
李建文书记同样讲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过程,指出这个概念也是最近几年刚刚提出来,之前叫做数字、虚拟博物馆,但无论哪个博物馆的建设,都是博物馆信息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阶段。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以观众需求、管理需求为导向,以为公众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去建设智慧博物馆。接着分享了北京自然博物馆2003年-2016年这十几年时间内博物馆信息化的进程。重要节点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早期就已经在网上推出预约参观门票系统;开发语音导览信息,内置7种语言,满足外国游客参观需求;在微信端预约门票;展厅多媒体导览系统;微博与观众进行互动;移动智能终端APP系统等。此外还有OA办公系统;图书资料的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科普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展厅维护管理系统等。
最后指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还是需要一个过程,今后还有很多的方面,楼宇智能化,远程监控、各个展厅里面观众流量的实时监控、信息技术在展览当中的应用等等。
陈云纪念馆•方芬
《“互联网+”探索中的陈云纪念馆》
在智能服务方面,按照以公众为核心,让服务智能化的标准,坚持统筹线上线下渠道、网上网下资源,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模式为公众做好服务。
建立数字陈云纪念馆,实现了馆藏资源、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和协作交流的现代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立观众随身智能导游系统,更好地满足观众讲解的需求;成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同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市民虚拟合影体验项目;建立智能游客身份验证系统,为观众建立档案,了解观众的基本情况,有效的管理观众的流动状态。
在智能保护方面,通过智能感知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形成一套集藏品表象、内部结构、周围环境影响因素于一体的馆藏文物诊断、分析、处理和评价体系。制定了藏品保护监查管理制度,藏品与资料预防性保护管理制度,开发一整套环境监测系统。在智能管理方面,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优化了传统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都在逐渐向科学、智能、高效方向发展。
武汉中山舰博物馆•刘新阳
《智慧博物馆构建博物馆新业态》
刘新阳馆长着重谈了个人对智慧博物馆的认知,指出智慧博物馆的构建是一个新型博物馆的交互平台,是博物馆行业未来所呈现的一种新业态。通过重新梳理和构建博物馆的各要素,提供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信息传递模式,从而实现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与优化这是一种新型业态,也是大势所趋。
多元化的博物馆意味着智慧博物馆的多元化,而非千篇一律,步入技术为主导的误区。专题化的博物馆和各类小型博物馆可以借助新的智慧博物馆的新平台,突破藏品、规模、体量等方面的制约,与大馆过招、同台竞技。通过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大馆可以实现大而全,倾注其综合实力;小馆可以小而精,显示其专题馆的特色,将有限藏品发挥到极致。
智慧博物馆的概念引入,将通过人世间人、物、数据三者之间的交互瓶颈,以数字化为基础,不断通过科技进步手段发展、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管理的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不断以高水平的推出融入新文化产品,使博物馆有被动向主动转化,打破行业间技术的限制,真正把博物馆打造成文化消费的殿堂、文化创意的策源地。
智慧博物馆的核心就是创意,创意的前提就是产品多视角研究,产品因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产品增值由以往单纯的物的增值,转为人、物、数据的立体收藏。
与会者讨论
在自由发言讨论中,有与会者提到,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就是在做什么,内容可能比技术更重要一些。不能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人家做什么自己也盲目跟着做。一定要经过调研,一定要搞清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自己能够做什么。
也有与会者提到当前智慧博物馆大部分还是偏向于智能安防、智能监控,有一点类似智能楼宇的概念,觉得这个东西还不太属于智慧范畴,如果要说这就是智慧博物馆,这肯定是一个误区。当前需要把智慧这件事情讲透,在内容、人机交互等方面多做一些。现在更偏向于硬件建设,只能算是智能系统,完全算不上智慧博物馆。
还有与会者提到“智慧博物馆”和“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这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其本人支持用“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这个题目,因为这是一个广泛性的事情。当前我们的认识有限,技术也是有限,而且这个理论认识随着技术发展会不断会颠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曾超群
《“南海1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SWOT分析》
曾超群馆长主要用SWOT分析方法,从两个角度阐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创产业:一个是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要素;另一个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从优势上来讲,主要有三方面:文物资源比较丰富;位于海陵岛,旅游的功能配套比较完备;人才资源比较丰富。劣势也有三个方面:目前产业意识比较淡薄;公益一类性质的博物馆从事文创产业经营,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资金、技术比较匮乏。
当然也有机遇: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促进经济转型的战略重要举措;文创产品开发已成为博物馆的日程工作中重要内容;阳江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名城,把开展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纳入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此外也面临威胁:地方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缺少规划,很多职能、管理都不规范;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带来很大冲击。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第一坚持加强区域合作;第二坚持创新发展。依据其一是产业链需要区域合作;其二是集约化发展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雷莹
《“互联网+文博”环境下的文创发展之路》
雷莹主任指出文创产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传统的具有文化符号特征的工艺礼品;二是新型的兼具科技与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
在互联网浪潮中,红岩历史博物馆把握节点于2014年成立了红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先后研发三个系列文创产品(老照片讲故事系列,人物传记系列,智慧笔记本系列),走出一条文博内容-文创产品-文化产业之路。
互联网+文博文创产品不仅指狭义上带有互联网技术的工艺品,更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内,包括语音导览系统、网上预约订票系统的应用,馆内OA办公系统的开发、身份证自动识别门禁系统的应用等都成为文创产品开发与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文创不是一条路走路,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杭州博物馆•刘春蕙
《立足本馆资源,创新文化产业——以“杭州手信”为例》
刘春蕙先介绍了本馆的概况,其后谈了杭州博物馆最近几年在文创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工作。依托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在博物馆文创工作中,始终坚持思考如何依托城市文化品位、如何挖掘馆藏文物内涵,如何针对观众需求和如何扩大博物馆影响力这四个命题,努力将馆藏文物、城市的人文底蕴、流行因素、设计感这几个元素相融合。
独资创办杭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后,提炼出杭州手信这个概念,并以之为产品的品牌和核心设计理念,使文创产品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历史性和便鞋性。
着眼未来,杭州手信还要做到在馆藏文物中寻找出杭州文化特色,以传统和文化为基准点,围绕杭州文化这个中心,加入创意、使产品更具地方文化特色。用好互联网+概念,借力媒体公众传播,扩大品牌宣传力度,明确品牌能带给购买者清晰的产品形象和准确的产品定位。依托馆内资源进行差异化发展。
南通博物苑•金艳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创意义》
金艳苑长通过介绍南通博物苑创立及建设的历史,来讲述南通博物苑的文化创业。她指出创新必须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南通博物苑不仅是一栋建筑或者几栋建筑,而且由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这几部分组成,但这几部分不是独立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联系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
南通博物苑应该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的创新典型案例,这种案例由传统的园林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理念的结合。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林冠男
“中小博物馆开拓文创之路”
林冠男馆长首先介绍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提到广州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在博物馆,在这个宝库得到溯源。墓中出土的金银器非常造型多样、精美,件件都是文创开发的好素材。
文创开发的工作,首先是坚持博物馆的公众需求为主导;其次探索通过博物馆的知识产权等方式跟企业进行合作,坚持企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力求做到让博物馆的文创纪念品与博物馆的教育宗旨相关联,使创造开发出来的产品,丰富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探索建立符合相关政策,又适应市场需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了解博物馆馆藏文化、西汉南越王历史文化、又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进行专业开发和设计工作。
此外还特别讨论了中小博物馆开创文创之路,指出文创产品不应仅包括纪念品,更应包括服务,比如高端餐饮,社教活动等;要依靠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比如展览文创进社区,进校园,吸引周边社区居民的参与。
与会者讨论
在会后的讨论中,有与会者提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似乎不是博物馆的本质需求,国家一直在说开发文创目的,其实就是想帮每个博物馆实现每个博物馆的本质价值,不是赚钱,而是让文化真正走出来。通过文化、文创的手法,把每个馆的特色文化,让它走出去,让人民真正爱上这个地方的馆的特色内容,让文化活起来,这是文创需要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卖产品。
同时还提到当文物、文化点没有受到广大群众认知的时候,这些所开发出来的文化、文创产品就很难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所以在开发文创之前,软文创的挖掘是一个核心点,甚至不见得要把文创开发成日用品,只是把文创软化,把特色文化进行软化,用亲切手法、亲民的方式、以动漫、可爱、优雅各种跟生活方式、跟现代时尚心理结合方法,把文创软化表达出来。比如说对孩子用动漫形象;比如针对年轻人,从幽默角度出来;比如对中年人、对社会的栋梁人才,从他们的角度进行阐述,可以用这个方式让文创走出去,叫软文创,软化文化。
来源:新闻通稿、组委会纪要
编辑:大萌萌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