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博物馆“遇见”互联网,听听馆长们怎么说?

2017-05-15 弘博网

2017年5月12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文物局主办,福田区人民政府支持,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在广东深圳召开。



此次论坛作为今年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特色活动和重大专题活动,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家博物馆馆长专家共计100多人参加。


在当天上午的主题发言环节中,围绕“‘互联网+中华文明’时代:博物馆的创新思维”;“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创新科技在文物工作中的应用”;“利用新技术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新时期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等主题和当前博物馆界热点问题展开研讨,深入探讨了互联网创新对于深化利用我国丰富文物资源,进一步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文博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的思路。




国家文物局·关强

《理念、布局、行动——“互联网+”时代文物展示与传播》


开幕式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结合当前新的形势作了主旨报告,从理念、行动、布局三个方面讲述了互联网时代的文物展示与传播的问题。


在理念上,需要破除认识上的误区,深入了解新需求的形成与新技术的应用,寻找正确的理念和理论。在行动上,也需要齐心协力,通过实践探索互联网+时代文物展示与传播的新方式。在布局上,主要是指引、指导。更多的是政府层面的工作,政府部门应该创造有利环境,让理念和行动实现统一。建立文物资源信息名录的开放机制;支持文博单位有序开放文物资源信息;为博物馆、高新企业、科研院校提供服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联合各方力量,提升文物展示与传播水平。


此外还提到新理念下文物展示与传播的变化:以博物馆为例,传统的文物展示大多以沉浸式展区为主,新的理念下文物的展示与传播已经呈现出从内容单一到内容多元、从知识灌输到兴趣激发、从单向传递到双向互动、从普适服务到个性服务、从线下服传播到综合传播的新趋势。


同时,也指出了在文物展示与传播的整个生态建设中,有三个重要的建设主体:博物、企业、科研院校。博物馆、企业、科研院校三者之间应加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博物馆应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工作中,推动新技术应用,提升文物展示与传播的效果,尤其是要注重加强文物的价值挖掘与信息提取


企业应深入理解文物展示与传播的内涵,使技术应用与需求相契合,同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文化品牌。


科研院校应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讨与技术攻关,通过开展学科交叉、公干核心技术、培养领军人才,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产学研的结合。


南京博物院·龚良

《博物馆创新发展——互联网时代南京博物院的实践》


“在南京博物院改扩建的过程中,不但做了一个网上的数字博物馆,同时在展厅里面有一个落地的数字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在演讲中从博物馆不同的发展阶段出发,引出互联网时代南京博物院的实践。“把中国传统文化数据化,可以使观众身临其境游览数字博物馆。”


以网络参观和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体验中华文明,从文字的起源,汉代的强盛,一直到明清。此外,南京博物院在做展览的同时会在网络上配套以数字化展览,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展厅看展览。



中国工程院·金国藩

《发展科学仪器,推动博物馆事业科技化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金国藩教授在演讲中指出让文物“活”起来有赖于在博物馆领域使用大量的科学仪器。


科学仪器的应用有助于古文物的保护和抢救,但目前文物保护领域的科学仪器总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文物文博领域的行业标准、仪器的技术性能的标准、数据的标准都缺乏,也亟待建立;关键的是缺少既懂得文物又懂得仪器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金国藩教授给给出了建议:一是希望发改委、科技部在制定高科技专项的时候,要对文物领域的仪器研发给予重点的关注;二是要研究建立完善的文物科学仪器创新体系,组织制定中长期规划,如果有可能,应该组织几个重大的工程项目;三是产学研相结合,并且扶持愿意在博物馆事业深入发展的龙头企业。



首都博物馆·白杰

《博物馆解读美好中华》


白杰书记在发言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当下的博物馆人有了更多倾听当下观众的可能,也给了博物馆人更多解决历史文脉的思维方法和路径选择。博物馆早已成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当代博物馆人要扮演好保存者、记录者、参与者、见证者的角色,真正理解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知识、新手段、新思维,把美好中华典藏好、展示好、解释好。


此外,还特别讲到首都博物馆即将举办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指出这将又是一次博物馆跨界合作、业内融合的共同成果。



河南博物院·田凯

《文物 博物 文化——互联网+中华文明的逻辑性》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介绍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博物馆策略、文物活起来的概念认知及河南博物院的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


田凯指出互联网就是一个信息流,而信息分为三类:过去的信息、正在发生的信息、即将发生的信息。博物馆一般处理的都是过去的信息。信息有一个连贯性,从范围来讲,我们收藏的这些信息不是单一的,它是综合的信息,它是人类、社会、自然界交互之后形成的历史文化。


只有通过研究信息,形成有价值的、科学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并提出了当前的数字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也应该成为藏品的一部分的论断。同时,他还强调要重视保护是前提,坚持科研是基础,注意“活起来不等于玩起来”的误区,避免过度利用,防止破坏性利用。


此外,他还用历史教师网络版和文物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两个例子讲述了河南博物院的实践。



湖南省博物馆·段晓明

《科技助力新馆 创新提升服务

——“互联网+”时代湖南省博物馆的思考与探索”》


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分享了在湖南省博物馆建设中,利用新技术实现博物馆的功能的思考和做法。


在建设筹划之初就提出了一体化智能场馆的建设理念,在调研、设计、选型、施工、集成方面各个环节予以贯彻。陈列展览设计中,利用数字技术,充分诠释产品的多元价值,并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众体验吸引观众的互动参与,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智慧化的参观和服务。通过深入发掘观众的需求,设计新馆的智慧服务平台。为了吸引年轻一代走进博物馆,积极采取互联网+游戏+博物馆的方式,传播历史知识,有效激发公众的兴趣爱好。


创新性的数字文化产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VR技术的数字文化体验项目。区域性的数据资源管理。在湖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和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开发了百馆微展览智慧应用平台,向观众展示和分享丰富的湖南文化遗产资源。开放性的信息传播分享。湖南省博物馆已建立起以官方网站为核心,新媒体平台为助力,方便观众获得和利用本馆数字资源。



湖北省博物馆·方勤

《湖北省博物馆“互联网+中华文明”实践》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则方勤分享了湖北省博物馆“互联网+中华文明”的做法。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博物馆的受众是什么?博物馆的对象是谁?对于到现场的观众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个概念?没有到博物馆现场的观众,要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互联网+的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陈列技术和展览之间的关联度怎么建立?怎么样动员社会力量真正地参与博物馆行业?这些都是需要博物馆人考虑的问题。



深圳博物馆·叶杨

《创新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以深圳博物馆的快速发展为例,证明创新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障,是博物馆事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深圳博物馆在大胆地展示当代题材的同时,通过三十余年的努力,将深圳地区人类活动追溯到七千年前。创新管理机制,构建以一院多馆为引领的博物馆发展体系。积极筹建的深圳博物院,下辖古代艺术馆、历史民俗馆、改革开放博物馆、深圳特区管理线博物馆等分馆、叶挺东疆抗日游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咸头岭遗址博物馆,着力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收藏、研究展示中心等。


同时,深圳博物馆将重点建设智慧博物馆工程,通过物联网与云平台实现只能管理、移动管理,突破信息孤岛,实现博物馆资源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此外,深圳博物馆还引进了社会力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灵活地探索可行的合作模式,保证文创开发方面的效益和传播效应。



甘肃省博物馆·贾建威

《甘肃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项目介绍》


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贾建威介绍了甘肃省智慧博物馆的建设项目。该项目整合甘肃省博物馆珍贵文物资源,实现文物信息共享,提升保护手段构建甘肃省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体系,全面促进文物数字化的保护工作。突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延伸了数字博物的链条。采用工业级的拼接技术,将手绘和动画的三维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上每个重要节点的文物展示出来。



苏州博物馆·茅艳

《博物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的智慧化之路是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我们目前走到了智慧化,之前是数字化,后来通过信息化把它管理起来。”苏州博物馆副馆长茅艳总结了苏州博物馆在智慧化方面的一些经验,“互联网+创新技术,其实是通过各种技术在博物馆中怎么样应用,怎么样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大数据背景下的公众服务,博物馆不光是一个馆,它可能是周边的一个文化圈。在创新方面,根据博物馆的情况,苏州博物馆这两年会侧重在空间的打造上做一个事情,给观众导览室或者一个固定的体验区,通过我们这两年采集到的公众数据,更加深刻地了解观众需要什么,我们今后去做。”



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向开兵

《文物+创新科技的意义、创新科技

在文物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开兵主要讲述了文物+创新科技的意义及创新科技在文物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文物+创新科技的意义是从藏体转成了数字化以后,藏品就由静态变动态,实现沉淀式体验,互动式体验。由被动接受变为互动推送,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喜好推送和分享。同时,通过AR与VR技术带给观众的沉浸感,从而让观众收获更好的观展体验。


“互联网+中华文明——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主题发言部分到此告一段落,后续还有关于“共同梦想:智慧博物馆的构建”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文创工作大家谈”两个专题论坛的报道,敬请期待。


来源:新闻通稿、组委会纪要

编辑:大萌萌


相关链接:

 深圳——创造文化新力量

张小朋:博物馆创新的基础是深刻把握其主题

博物馆文创产业:新发展需破瓶颈

迪拜“未来博物馆”的建造中将使用3D打印技术

故宫文创新品遭吐槽  衍生产品开发需灵活

科技助力文博系列访谈(行业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展示)

 创新从何而来?——弘博创新论坛纪要

 2016“博物馆+互联网 ”TOP100花落谁家?

王思聪布局博物馆 将构建“互联网+博物馆联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