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城”背后的故事:从内容到形式,“读城”如何设计?

2018-01-10 叶子 弘博网


“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然而在这背后,展览的设计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问题。弘博网此次特别邀请策展人内容设计王新迎博士与空间创意设计陈思老师为我们介绍“读城”展背后的故事。


剑走偏锋

突破场地限制


负责空间创意的陈思老师介绍道:“读城”展的整体场地是一个L型,有柱子,还有上下地台,考虑到安全隐患比较多,做大场景挑战性比较大。有很多好的想法,比如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格局型制,开始设计成开放式的展示方式,由于所在位置中间有两根柱子,整体视觉上比较压抑,并且场地是自然的天光,所以放弃了这个方案。最后地面处理成抽象概念化的北京城城市肌理,两个柱子做成意象的建筑,形成中轴线的视觉效果,与展厅融为一体。两侧以展板的形式展现最能体现中国建筑特色的四合院,一侧为中国的四合院,一侧为北京的四合院,既有历史线又有时间轴和空间线。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国四合院的形态及发展历程有全面的了解,对中国各地的四合院之间产生历史的对比与联系。




“读城”展的设计突破了之前展览对四合院固有形式的解读,把四合院整体的结构都拆碎,着重介绍了四合院的细节,比如门钉,布局,流线,颜色等,都是一些比较细节的元素。零散元素和色彩十分丰富,每一块都有个小惊喜。而这些细节在展览中更是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



深思熟虑

确定展览主题


“读城”展的定位是一个以青少年为核心受众的互动体验式展览。内容设计和策展的交流从开始设计到布展都在进行着调整和修改,不同于以往先定大纲,再进行方案策划的形式。


负责内容设计的王新迎博士介绍道:2015年首博开展的第一期“读城”展向观众展示的内容是北京城的外围,这一期的“读城”展则进入了城内。城内的建筑形式十分丰富,宫殿、坛庙、园林以及民居,构成北京城的肌理。对于它们的解构,大体可以归于最基本的单元——四合式院落。作为一个贴近生活的题材,四合院承载了联系观众与博物馆的作用,能够激发更多观众的参与兴趣,从而达到宣教的目的。


以四合院为主题的展览有很多,大多数给人留下“场景灰暗、历史感太强”的固有印象。针对青少年的受众特点,陈思的策划把此次展览办的与以往这种主题展有所区别,把“现代气息”引入此次展览。本次展览的展厅中设计了许多好玩又富有知识性的互动装置,“拼出你心中的四合院”、“图书巨无霸”、“穿越古今的多媒体体验”等。还有许多情景式、沉浸式立体教学和互动体验课程,吸引青少年在展览中自己去动手去寻找和发现一些相关的内容知识点。观展人群参与度高,兼顾知识性与娱乐性,使青少年能够在体验中探索学习,更加轻松,愉快地了解四合院的人文生活,加强了知识学习的互动性与延展性。青少年观众对展览的喜爱,也证明了展览策划的成功。



精益求精

着眼细微之处


王新迎详细介 43 34831 43 15231 0 0 1343 0 0:00:25 0:00:11 0:00:14 2845绍了本次“读城”展览的内容:四合院真正美在哪里?

格局形制之美

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不单是在北京,在北方其它地区,如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都存在四合院这种建筑结构,南方四水归堂的建筑形式也可以归为四合院。


北京城由无数四合院落构成,这是北京城和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北京城的特点之一,在四合院建筑实体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思想理念。四合式建筑是封闭式的、中轴对称的。这样的建筑形式是与传统家族式的居住方式密切相关的,反映的是其背后的人文底蕴。


色彩装饰之美

四合院中的柱的红色、窗的绿色、门的黑色、瓦的灰色等多种颜色,均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城市的色彩是城市独特的名片,代表着城市的性格。人们一提起对四合院的印象多是灰墙,因此“读城”展整体以较浅的织锦灰为基调。配合不同的颜色进行点缀,有明亮的色彩也有小块的深灰,形成视觉差,用了一些五色装置以及各类纹饰,同时也选用了很多老物件,比如说格扇窗,木制纹饰装置等,来吸引青少年,让他们有更多看下去的兴趣。



同时,陈思希望这次展览活动,能用简单的展示方式体现设计,让观众能一眼看明白设计的理念跟元素,传达给孩子的是这个城市独特的色彩,独特的性格。在如何配色等方面,陈思也与王新迎做了许多交流,最终展览的效果也非常好。

秩序规矩之美

中国的古代建筑本身是有规矩的,色彩是有等级的,格局也是有等级的,住在里面的人,也要讲规矩,讲秩序。以大家熟悉的门作为切入点,了解住宅主人的身份地位,进一步了解四合院中的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等。进入门里,仍要讲规矩,这就归结到了“和”“合”的理念,生活和谐,才能合在一起。和谐是什么?是血液里的规矩,是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尊老爱幼、邻里相亲等等。秩序规矩之美帮助青少年了解四合院建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


生活情趣之美

走入社会,要遵循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矩秩序,四合院里的生活也有它所要遵循的秩序。生活在四合院里的人比较接地气,这就是四合院无形之中给人带来的影响。邻里之间互相串串门,家长里短聊一聊,关上门也能过自己的小日子,这里面的人情味是四合院里最大的生活趣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没有住过四合院,四合院的人文气氛也是他们所不曾感受到的,而通过“读城”展则拉近了青少年与四合院之间心灵的距离。


记录创意之美

展览的单元设计也颇具创意,第一个单元讲四合院的本源,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都是讲本质,第四单元是讲情,最后一个单元就是前四个单元的综合。


这样一个“综合”单元是本次展览的一个重头戏,在整个展览空间占有较大体量。观众能参与进来,记录创意。这种记录和创意一方面是历史的记录,一方面也是当下的记录,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一种创意,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畅想。


很多观众参与到本次展览中来,也是该展览的一个亮点。在展览中收到来自观众作品600余份,这是一个博物馆人跟观众共同参与完成的展览活动。观众作品中,孩子的作品占了3/4以上,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是非常美好、色彩斑斓的世界。




蓄意留白

予以观众想象


此次展览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都有留白,留给观众思考想象的空间,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进行探索,能够自己在展览中寻找答案,在内容的解读上深入思考,寻求平衡。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无论在哪个地区,都是有核心、有传承的。即使有些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但大多数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尊老爱幼、邻里相亲,还是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览同样也希望观众在参观中能体会到四合院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四合院中有各种植物,四时应景。而现在随着城市发展,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是变化中永恒的追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才能记得住乡愁,“读城”展也希望能在四合院中潜移默化体现着这一点。


结语

本次“读城”展相比常规的文物展,从展览内容、方式等方面来说,十分新颖,更加细节化的展示了一些四合院的人文环境方面的知识,也更能吸引青少年主动的去了解这些知识。以社教为核心,针对青少年的喜好进行内容指导和形式设计,才能构建参与性的、高质量的参观体验,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激发更多可能。


作者:叶子;心儿

编辑:大萌萌


相关链接:

从STEAM中的A看博物馆的跨学科教育

征集 | 让你的珍藏走进博物馆讲述自己的故事

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2017年报,这份答卷你给多少分?

隔在博物馆观众与展品之间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表征民族——中国生态博物馆运动的早期实践

《国家宝藏》大热之余,我们又该如何用“世界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展览策划之中新对比——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展览人员访谈与启示

《国家宝藏》没看够?2018年河南博物院还带来这些精彩展览

报名 | 国际博协培训中心2018年春季培训班开始招生

国宝真的说话了:博物馆进军二次元,太阳神鸟小哥哥喊你来听广播剧啦!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